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进口粮谷类产品中经常截获的假高粱种子为材料,通过干热灭活处理、湿热灭活处理和微波灭活处理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灭活假高粱种子的能力。结果表明,110℃干热处理5h或120℃处理2h能完全灭活假高粱种子,湿热处理中85℃、湿度65%处理6h;85℃,湿度为75%处理5h或者85℃、湿度为85%处理2h能完全灭活假高粱种子,微波处理中微波能量450W处理6min或900W处理4min能够完全灭活假高粱种子。其中湿热处理方法,既可以节省能量和处理时间,又能有效灭活杂草种子,适合大批量产品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通渭半干旱区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形状、土壤水分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个还田量梯度,即玉米秸秆按6000 kg·hm-2(低量还田处理)、9000 kg·hm-2(中量还田处理)、12000 kg·hm-2(高量还田处理)整秆还田,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时,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还田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的趋势,在出苗期最为明显,高、中、低还田量处理较对照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6.07%、1.24%、0.31%,而在抽雄期后,则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叶面积大小表现为高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低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耗水量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6000 kg·hm-2还田量处理最高,适宜在半干旱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表层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土壤容重在作物生长期保持稳定;虽然两种序列NTS处理土壤总孔度较低,但其>30μm的非毛管孔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处理,W→P→W序列(2002年小麦→2003年豌豆→2004年小麦)NTS处理分别比T处理、TS处理和NT处理提高3.605%、4.749%、3.338%;P→W→P序列(2002年豌豆→2003年小麦→2004年豌豆)NTS处理分别比T处理、TS处理和NT处理提高2.834%、4.023%、2.728%;就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而言,W→P→W序列下T处理、TS处理、NT处理和NTS处理分别为7.412%、9.493%、9.098%、10.577%,P→W→P序列下分别为7.600%、10.027%、8.085%、9.933%,且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序列下NTS处理均与T和TS两处理差异显著。同时发现,NTS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两种序列下分别比T处理增加0.958 g/kg和1.045 g/kg,而单一的免耕(NT)或覆盖(TS)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温室番茄为对象,采用地下滴灌的供水方式,设置施氮量(低氮和常氮)、掺气处理(非曝气和循环曝气)和灌水量(低水量和高水量)3因素2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水、肥、气耦合滴灌对温室番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曝气、高水量和常氮处理可有效促进番茄生长,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增加和净光合速率增强,番茄地上部鲜重、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其中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曝气处理较非曝气处理平均增加9.81%和8.63%(P<0.05),高水量处理较低水量处理平均增加18.14%和11.44%(P<0.05),常氮处理较低氮处理平均增加6.58%和8.20%(P<0.05)。就地上部鲜重和产量而言,曝气处理较非曝气处理平均提高14.93%和22.91%(P<0.05),高水量处理较低水量处理平均提高27.10%和41.19%(P<0.05),常氮处理较低氮处理平均提高24.89%和40.87%(P<0.05)。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曝气处理较非曝气处理平均提高16.73%、12.13...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影响出境熏蒸处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熏蒸处理监管存在的难题,结合国外检疫熏蒸处理技术壁垒,提出了对熏蒸处理单位和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加强口岸检疫熏蒸处理核心能力建设、加强对检疫熏蒸处理和监管技术的研究、逐步用非官方信用替代政府信用等4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分处理对榆树幼苗不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正常供水、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分析两年生榆树幼苗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随处理时间延长(15、30、45 d和60 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分处理15 d时,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叶片和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淀粉含量在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最低,为(18.35±0.06)mg·g^-1,茎和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处理30 d时,叶片淀粉和NSC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叶片淀粉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最高,为(47.83±0.27)mg·g^-1,茎和粗根淀粉及NSC含量在轻度干旱处理下显著低于适宜水分处理。处理45 d时,随干旱程度增加,细根可溶性糖/淀粉呈下降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淀粉和茎淀粉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60 d时,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叶片和细根可溶性糖/淀粉逐渐增加,粗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NSC含量达到最大值(68.88±1.01)mg·g^-1。以上结果表明,榆树幼苗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NSC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做出不同的响应,各器官NSC下降,并在粗根中积累。这为科尔沁沙地榆树防护林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二、土壤处理法目前虽然有很多新的用于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但仍有约85%的除草剂是在播前混入土中或播后苗前施用的。所以土壤处理法乃是除草剂施用的主要方法。 (一)土壤处理的优点和缺点土壤处理法有许多优点,它省工、减少大气污染,可以与整地播种等表土耕作一起完成。此外,由于土壤处理是作物播种前后的早期处理,所以可减少杂草的早期危害,增产效益高。但土壤处理也有缺点,如耗药量较大,一般土壤处理要比茎叶处理剂量约增加四分之一左右。另外土壤处理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嫁接西瓜的优质高效栽培模式,设计了全覆膜垄上播种(RM)、全覆膜垄上开沟播种(GM)、全覆膜垄沟播种(TG)、半覆膜垄上开沟播种(GH)、半覆膜垄上播种沟覆草(RS)和半覆膜垄上播种(RH,对照)6种栽培模式,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蔓长、叶绿素含量以处理GM最优,各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处理RH,较其它处理也有一定优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以处理RM、GM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RH;西瓜产量以处理GM最高,较对照RH增加14.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GM显著高于处理RM,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处理RS和对照RH 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酸度指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GM在生长和产量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RH及处理GH和TG,与处理RM和RS相比也有一定优势。全覆膜垄上开沟播种是适宜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区嫁接西瓜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浴法,对离体咖啡短体线虫、薯蓣块根内咖啡短体线虫以及薯蓣块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7、50、52、55 ℃处理条件下,杀死100%离体咖啡短体线虫的处理时间分别为6、2.5、1.5、1.5 min,而杀死100%薯蓣块根内线虫的处理时间分别为19、15、11、10 min;同时在上述温度下,分别处理35、30、25 min和25 min对薯蓣发芽没有影响。在同一温度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线虫的死亡率增加;而在不同温度处理中,随着温度升高,杀死线虫的时间逐渐缩短。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防治薯蓣种薯内咖啡短体线虫的处理方法以52~55 ℃处理15~2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黄瓜品种"博特209"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A)、60%(B)、70%(C)、80%(D),灌水上限统一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90%,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处理黄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相关的22个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D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处理A、B和C,株高增幅分别为56.50%、22.51%和11.04%,叶面积增幅分别为92.61%、61.35%和27.87%;处理C的茎粗最大,相较于处理A、B、D分别增加了28.36%、16.91%和18.49%;单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及灌水量均以处理D最大;水分利用率以处理C最高,相较于处理A、B、D分别增高了33.14%、13.23%和10.30%。处理C与处理D的瓜粗、含水量及商品瓜率无显著差异,但相对于处理A和B则分别显著增加了19.17%和10.81%、0.98%和0.45%、66.70%和18.21%。处理C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黄瓜果实中全K和全Ca含量以...  相似文献   

11.
植物检疫处理事关国门生物安全。检疫处理的有效性评价工作有助于提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跨境传播。本文系统讨论了植物检疫处理效果评价的概念与内涵、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其中植物检疫处理效果评价体系由技术标准、设施设备、实施过程以及监督管理的有效性评价组成,评价方法包括适用性评价、实验室评价、设施设备评价和过程监管评价,为我国今后开展植物检疫处理效果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施乐健配套处理对水稻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处理比较,施乐健配套处理对水稻病害防治、水稻生长、产量质量增加方面都要优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江苏口岸进出境植物检疫处理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开展植物检疫处理监管工作中在思想认识、监管全面性和有效性、检疫处理的工作规范性、检疫处理设施投入、安全意识及防护工作等方面有待提高的因素,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植物检疫处理监管工作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反枝苋、长芒苋、糙果苋、西部苋、凹头苋、白苋、刺苋和皱果苋8种苋属杂草种子作材料,通过高温处理研究不同苋属种子对高温的耐性,反枝苋的处理温度范围设置为70~130℃,处理时间范围设置为0至8 h;在另一处理中8种苋的处理温度范围设置为110~130℃,处理时间范围设置为0至60 min。结果表明:经过同样条件处理的8种苋属杂草种子在萌发率、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3个方面均存在差异;120℃处理1 h或130℃处理30 min,8种苋属杂草的萌发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5.
检疫气调处理是一种溴甲烷检疫与装运前(QPS)用途的替代处理方法。本文论述了检疫气调处理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和装备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气调处理与其他处理技术结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鲜活货物的伤害,而且可以因改变气体组分提高杀虫效率。随着IPPC国际标准ISPM "使用气调处理作为植物检疫措施的要求"的起草和未来颁布实施,检疫气调处理技术将在粮食、水果和蔬菜等检疫处理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针对小麦田常见杂草的最优药剂,我们在在仙桃开展了多种药剂对麦田抗性杂草防除效果的田间试验,共设置8个施药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主要调查了早熟禾、荠菜、牛繁缕3种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喷雾处理后60d,拜宝玛、侨乐(处理1、3和4)株防效最好,其防效分别为98.05%、98.05%、98.70%;茎叶喷雾处理后60d,世玛+伴宝助剂(处理1)株防效最好,高达99.23%;茎叶喷雾处理后60d,世玛+伴宝助剂、喜冬闲+侨隆、20%炔草酯·唑啉草酯、普草克+雪鹰(处理1、3、4和5)鲜重防效最好,其防效分别为99.99%、99.93%、99.98%、99.99%。处理3(侨乐、喜冬闲+侨隆)综合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的检疫处理方法,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刺桐姬小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05、0.1、0.2、0.3和0.4kGyγ-射线辐照处理20min后,刺桐姬小蜂幼虫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均显著降低。成虫活动减弱、寿命缩短,交配次数、怀卵量和产卵量随处理剂量增高而降低,γ-射线辐照处理虫瘿后,刺桐姬小蜂羽化出蜂数和出蜂率随处理剂量增加而显著减少。雌雄成虫对γ-射线的抵抗力不同,在相同剂量辐照处理下,雄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雌虫。处理剂量越高,性比就越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冰温(0±1℃)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卵的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不仅对卵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同时延迟其发育。冰温处理时间越长,卵的死亡率越高,累计孵化率降低,但处理14d以下的,各相邻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处理21和28d时,死亡率增加至51.6%和66.2%,孵化率降低至48.4%和33.8%,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冰温处理抑制卵的发育活性,冰温处理37、1、42、1和28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26.343、4.044、2.334、9.36和50.70d,显著滞后于未经冰温处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生防菌对马铃薯根系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X-1菌液、LB液体培养基以及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Z8-6发酵液对马铃薯苗进行灌根处理, 测定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和马铃薯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X-1和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处理后, 马铃薯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病原菌处理和LB液体培养基处理。X-1和GZ8-6处理后第30、60 天, 土壤蔗糖酶活性达到高峰, 分别比病原菌处理高1.70倍和2.71倍,土壤脲酶活性在施用后第10、20 天较病原菌处理分别提升了52.53%和59.48%;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经X-1和GZ8-6处理后马铃薯的侧根数、茎粗、地下部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病原菌处理和培养基处理, 处理后60 d株高和地下部鲜重分别较病原菌处理提高了34.65%和124.79%, 茎粗较LB液体培养基处理平均增加0.53 cm。因此, 生防菌处理不仅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 同时还能提高土壤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究80℃、90℃、95℃、100℃、110℃和120℃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对口岸截获的奇亚籽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适宜的温度和时间组合可完全抑制奇亚籽发芽,即100℃处理21 h,或110℃处理10.2 h,奇亚籽完全灭活,且该处理指标达到了检疫处理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