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食叶性害虫主要有大豆造桥虫及豆天蛾。大豆造桥虫的优势种是银纹夜蛾和大豆小夜蛾,长须夜蛾、云纹夜蛾等也造成一定的为害。过去所提大豆造桥虫的防治指标是一个混合概念,豆天蛾尚无统一的防治指标。为判定更为科学的化学防治指标,于1984年以来,对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和豆天蛾幼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5年的试验研究,拟定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几种食叶性害虫混合发生时的防治指标。本防治指标是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通过实验分析而制订出的。其方法是,首先根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今年大豆播期较常年偏早7—10天,加之气候条件适宜,生长普遍较好,豆田造桥虫(主要种类是棉大造桥虫和银纹夜蛾)在我区部分地方暴发,其发生数量之大,为害时期之长,代数之多,均为历年所罕见(常年仅7月份一代发生数量较多)从6月中、下旬起连续三个代次大发生,至8月底,一支20瓦黑光灯累计诱到棉大造桥虫30880头,银纹夜蛾7458头,都高于历史上任何一年,分别是常年全年蛾量均值的28.7倍和11.6  相似文献   

3.
大豆食叶性害虫食叶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地大豆食叶性害虫主要包括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gr.)、大豆小夜蛾(Amyna oeto(Guenee)),云纹夜蛾(MocisundAta(Fabricius))、棉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ehif.et Denis)、长须夜蛾(Hypena rostralis L.)等几种。为了摸清其为害习性及食叶量,给制定统一的防治指标提供依据,我们于1986—1987年对大豆食叶性害虫的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分别在田间和  相似文献   

4.
金沙 《植物保护》1980,6(6):36-36
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udinger)幼虫危害大豆、甘蓝和白菜,是泰安地区大豆发生数量最多的一种造桥虫。1979年7月,从室内饲养的银纹夜蛾幼虫死体分离到一种多角体病毒,经感染观察,对银纹夜蛾幼虫致死力很高。8月,在省庄公社杨庄豆田也发现许多患此病而倒挂的死虫。为探讨此种病毒的利用价值,做了如下观察和试验:1.患病幼虫体色变浅,后期呈黄白或黄褐色死亡,多以腹足附着呈“T”形倒挂;死虫表皮易破,流出黄白或黄褐色体液,无臭味,其内充满大量多角体。2.以什维佐娃(shvezova)法染色,多角体呈粉红色,用IN盐酸加热(80-100℃)浸润固定标本,可被番红、结晶紫、孔雀绿和伊红分别染成红  相似文献   

5.
吴荣宗 《植物保护》1966,4(1):35-36
一、发生种类 吸果夜蛾在各地发生的种类,及各类的比例,不尽相同。广东发生的种类,据调查已鉴定的有27种,其中以桃黄褐夜蛾最为普遍,棉小造桥虫、巾夜蛾、鸟嘴壶夜蛾次之。下列名录中有*者为国内为害柑桔的新记录种类。  相似文献   

6.
银纹夜蛾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纹夜蛾的识别及防治黄旭正(广西植保总站)银纹夜蛾Argyrogrammaagnata(sta-udinger),别名叫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等,它主要为害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和豆科蔬菜,其次还有茄子、莴苣、胡萝卜等,是为害多种蔬菜的杂食性害...  相似文献   

7.
秋大豆害虫种类比较多 ;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有蚜虫、叶跳虫、豆秆蝇、豆青虫和豆荚螟。蚜虫多集中在豆株生长点、顶叶和嫩叶背面危害。大豆受害后 ,叶片卷缩 ,植株矮小 ,生长停滞 ,且传播病毒病。豆青虫(主要是豆小夜蛾、长须夜蛾、银纹夜蛾)危害严重时将叶肉及表皮全部吃光 ,仅留叶脉 ,有的还危害大豆嫩尖、花器和嫩荚。一般减产10%左右 ,严重的减产15%以上。据我们观察 ,9月上中旬为幼虫暴食阶段 ,也是防治的关键。早播生长嫩绿的豆田是防治的重点。豆秆蝇以幼虫蛀食茎内组织 ,一般造成大量的隐害株 ,受害早且严重的枯尖死苗 ,或被…  相似文献   

8.
1979—1980年,我们在吉林地区的磐石、永吉、舒兰和吉林市郊区进行大豆害虫的寄蝇调查,通过害虫的饲养观察,获得寄蝇11种,它们分别寄生于斑缘豆粉蝶、连纹夜蛾、苜蓿夜蛾、豆天蛾、银纹夜蛾、灯蛾、小地老虎、豆卷叶野螟、卷叶蛾等多种大豆害虫,本文以检索表形式,并绘明特征,总结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胚跳小蜂在江苏沿海一年发生5—6代,在27℃时完成一代约需28天。此蜂为跨卵、幼虫寄生,能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对为害香料作物的银纹夜蛾幼虫有很强的寄生力,每头雌蜂平均产卵26次,在寄主体内能繁殖1000头以上的蜂。7—8月间的寄生率达50~90%,以后田间很难找到银纹夜蛾。  相似文献   

10.
浙江麻区自七十年代初推广种植红麻以来,近年栽培面积已占麻类总面积的80%左右。随之、小造桥虫Anomis flava Fabricius已成为红麻常发性大害虫,为害损失较大。为明确小造桥虫在红麻地消长的生态条件,特别是与寄生性天敌的关系,自1980年起,我们对红麻地小造桥虫的寄生蜂及其寄生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现把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洛阳市1年发生1代。主要寄主植物为大豆,其次有绿豆、豇豆和刺槐等。前些年,在洛阳市豆类作物上仅为轻度发生,而2005年8月份在洛阳市大豆主产区的洛宁县大豆田发生较为严重,局部暴发成灾。1发生为害情况据田间观察,豆天蛾幼虫暴食性强。幼虫1~2龄为害豆棵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4龄食量大增,并转株为害。5龄进入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食量的90%。该虫8月中旬开始在大豆田为害,8月下旬进入暴发为害期。2005年8月中旬,该虫在洛宁县大豆田发生面积826.7hm2,平均百株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大豆蚜、豆突眼长蝽、二星叶甲、二条叶甲、豆荚螟、银纹夜蛾和大豆荚瘿蚊,进行了发生为害及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在潍坊市大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夜蛾在潍坊市大发生1997年甜菜夜蛾在潍坊市玉米、大豆、蔬菜、花生、甘薯等作物上大暴发,各种作物累计发生面积达21.3万hm2,为历史罕见。该虫在潍坊市1a发生5代,世代重叠严重,发生为害盛期集中在7~9月份。据7~9月份各地调查,晚播玉米、大豆...  相似文献   

14.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nding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和豆灰蝶(Plebejus argus L.)对黄淮流域大豆生产影响较大,防治指标亟待改进。人工模拟剪叶建立了叶损失率与产量损失的函数方程。逐种测定日食量,求取了每种幼虫不同阶段的校正等量系数,建立了为害当量系统。在考虑多维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复合防治指标。田间调查表明,应用该指标能较好解决4种害虫在田间混合发生,虫龄参差不齐,难以确定防治指标的困难,具有较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斜纹夜蛾的诱捕和田间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一种杂食、暴食性害虫,为害棉花、大豆、烟草、甘薯、花生及蔬菜,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较大[1-2]。该虫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无滞育现象,抗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沙蚕毒素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常用杀虫剂[2-3]。本研究应用斜纹夜蛾诱芯系统监测了2004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北京市甜菜夜蛾大发生,特别是 8月中旬以后暴发成灾,对秋播紫花苜蓿等作物为害严重。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同时,组织了药剂试验和生产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发生为害特点   1)突然暴发成灾。 1999年北京市苜蓿播种面积约 1 333 hm2。甜菜夜蛾前期发生为害极轻, 10月上旬部分地块虫量每平方米达 10余头,属轻度为害。 2000年苜蓿种植面积扩大到 1.1万 hm2。甜菜夜蛾幼虫始见于 6月中旬。一至二代发生为害轻,每平方米只有几头虫。三代个别地块为害较重,每平方米有卵 3~ 5块,幼虫 20~ 40头。进入 8月中旬甜菜夜蛾突然…  相似文献   

17.
眉纹夜蛾又叫稻叶夜蛾、禾灰夜蛾。主要为害水稻、玉米和禾本科杂草。该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8代。一般每年3、4月份出现,7、8月份高温盛暑期易大发生,为害晚稻。由于其幼虫形态和为害习性似黏虫,故常被误为黏虫。2003年5月上旬玉林市局部地方暴发眉纹夜蛾,早稻、花生等农作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19.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1年发生4代。1、2代幼虫以取食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主,3、4代幼虫转移到豆类、薯类等匍匐或有落叶的农作物造成的隐蔽潮湿处取食。该虫可在当地越冬、越夏。以成虫飞行或借风力进行扩散为害,未发现大规模迁飞为害习性。2代幼虫是为害夏玉米的主害代。通过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和高效成虫杀灭技术,幼虫期治早、治小,大龄幼虫应急防控,可以达到控制二点委夜蛾为害、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ojaeZehntner是黄淮流域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驻马店市为夏大豆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近10万hm2,该虫为害株率一般达50%~90%,造成幼苗枯死或成株发育不良,减产10%~20%,严重年份达40%以上。为摸清其在夏大豆上的发生规律,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8~2000年笔者对该虫在夏大豆上的发生世代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采取笼养和大田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1)罩笼接虫。按夏大豆常规播种时期播种,播后及时罩上36目尼龙纱1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