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不同国家来源的3份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种质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旨在为其细胞学特性和系统演化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来源于中国新疆的EE001细胞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L+ 17M2+ 15M1+ 2S,核型公式为K(2n)=10X=70=50m+ 16sm+ 4st;来源于德国的EE014细胞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3L+ 14M2 +13M1 +5S,核型公式为K(2n)=10X=70=48m+20sm+2st;来源于葡萄牙的EE020细胞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5L+ 11M2 +15M1 +4S,核型公式为K(2n)=10X=70=38m+ 22sm+ 8st+2t.3份长穗偃麦草种质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均为“2B”类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扁穗牛鞭草栽培品种‘广益’和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扁穗牛鞭草染色体基数x=9;(2)‘广益’扁穗牛鞭草为六倍体,核型公式为2n=6x=54=34m+10sm(2SAT)+6st+2t+2T,核不对称系数为61.43%,核型属于2B类型;(2)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36=14m+10sm(2SAT)+8st+4T,核不对称系数为65.67%,核型属于2C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番红花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番红花为2倍体(2n=2x=24)植物,核型公式为K(2n)=2x=24=2t+2st+8sm+12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6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4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对,端着丝粒染色体(t)1对.核型类型为2B,并且倍性不是...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药用植物小叶黑柴胡和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对小叶黑柴胡和窄竹叶柴胡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小叶黑柴胡与窄竹叶柴胡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 n=12,核型均为1B型。小叶黑柴胡核型公式是K (2n)=2X=12=5 m+1 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6.79%;窄竹叶柴胡核型公式是K(2n)=2 X=12=6 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4.66%。说明小叶黑柴胡与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分析为2种药用柴胡的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5.
张晓燕  毛培春  孟林  张德罡 《草业科学》2011,28(7):1315-1319
选用从国外引进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elongata)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10M2+12M1+10S,核型公式为:K(2n)=6x=42=34m+8sm,属于“2B”类型。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10x=70,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22M2+30M1+8S,核型公式为:K(2n)=10x=70=38m+22sm+8st+2t,属于“2B”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细胞学特性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同地区罂粟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地区生境条件下的罂粟生态型的染色体核型变化,利用普通压片法对来自中国5个省(市)的10份罂粟材料染色体数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罂粟材料可分为白花1号和白花2号2个生态型,染色体倍性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2条,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IRL)为2L+3M2+5M1+1S;白花1号的核型公式是K(2n) =2x=22=18sm+4st,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2.04%,核型分类标准属于4A型;白花2号的核型公式是K(2n)=2x=22=16sm+6st,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3.00%,核型分类标准属于4B型;不同地区的白花1号和白花2号的核型均为极不对称型,但核型发生了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白鹤芋(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Mojo’品种的组培苗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比较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对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于08:45-09:15取材,用0.002 mol·L-18-羟基喹啉或0.07mmol·L-1放线菌酮预处理4h所得的染色体制片效果最佳。白鹤芋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30,为二倍体,‘Mojo’品种有B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30=20m+6m(SAT)+2sm+2sm(SAT)(B染色体),其中3号和8号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其余的染色体都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号、4号、6号和9号的染色体具随体。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为1.73;核型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7%。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省份的8个大粒裸燕麦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研究,旨在为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份大粒裸燕麦材料的核型公式分别为:青莜3号:2n=6x=42=22m+20sm (4SAT);平安莜麦:2n=6x=42=18m+24sm (4SAT);白燕2号:2n=6x=42=18m+24sm (2SAT);花早2号:2n=6x=42=20m+22sm (2SAT);花晚6号:2n=6x=42=14m+28sm (6SAT);晋燕8号:2n=6x=42=22m+20sm (4SAT);宁莜1号:2n=6x=42=16m+26sm (2SAT);定莜6号:2n=6x=42=16m+26sm (4SAT),8个燕麦品种的核型均属于2B型.进行聚类及进化趋势分析发现,白燕2号为最进化的品种,青莜3号为最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 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 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 20sm(4SAT) 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物种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假鹅观草进化程度基本一致,而中间偃麦草相对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三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产地来源不同的3份偃麦草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旨在为其细胞学特性和演化趋势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来源于俄罗斯列宁格勒的偃麦草种质ER044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4M2+20M1+4S,核型公式为:K(2n)=6X=42=2M+32m+8sm。来源于阿富汗喀布尔的偃麦草种质ER058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20M2+16M1+4S,核型公式K(2n)=6X=42=30m+12sm(2sat)。采自于中国新疆的偃麦草种质ER132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6M2+16M1+6S,核型公式为:K(2n)=6X=42=32m+8sm(4sat)+2st。3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均属于“2B”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串叶松香草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数为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4m+6sm+4st,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2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为2对。核型类型为3B。  相似文献   

12.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丝分裂相。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染色体数目为2n=18,这2种植物各有4条小染色体。膜荚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4sm+14m,核型类型为2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6sm+12m,核型类型为2C型。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报道了产于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如下:甘肃风毛菊为2n=2x=32=12m+16sm+4st,核型属2B型;大耳叶风毛菊为2n=2x=26=10m+14sm+2st,核型属2A 型;波缘风毛菊为2n=2x=26=6m+20sm,核型属2B型;这3个种均为二倍体,并且在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和B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时丽冉  郑博颖  李明哲 《草地学报》2012,20(6):1139-1142
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属菊科苣荬菜属,是一种野生药食两用植物。采用低温处理法处理苣荬菜种子根尖,对苣荬菜染色体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苣荬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8条,并得出其核型公式为K(2n)=2x=10m+8sm,核型分类属于2A型。研究结果将为苣荬菜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西白羊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山西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白羊草的种质资源利用及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观察统计了30个完整的中期分裂相确定染色体数目,并选其中5个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羊草染色体数为2n=40,核型公式为K(2n)=4x=40=34m+6s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17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核型类型为1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