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痘病毒科)引起的一种嗜皮性人畜共患接触传染病[1-2]。病羊以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疤、脓疱和疣状结痂为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此病多发于3-6月龄羔羊,成年羊多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羊口疮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脓疱病,也是一种人能感染发病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病理概况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山羊均可感染,其中3-6月龄的羔羊呈群发性,成年羊也能感染,但发病相对较少,呈散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3.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不仅给全球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危害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目前免疫防治羊口疮的方法主要是疫苗接种。从传统疫苗与新型疫苗的角度对羊口疮疫苗研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羊口疮病毒黑龙江省分离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大庆地区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Orf)的病原,本研究采用MDBK细胞培养途径从病羊的口唇部位的痂皮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和IFA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Orf病毒,命名为OV/HLJ/04.其F1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显示,OV/HLJ/04与国内报道的山西株(HQ221964)的遗传关系密切,同源性达到98.2%.将该病毒分离株进行回归本动物试验,接种羔羊发生严重的羊口疮.  相似文献   

5.
羊口疮(orf)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嗜上皮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不但阻碍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人类健康。ORFV感染诱导宿主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但宿主仍可被ORFV反复感染,主要是因为ORFV在与宿主的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和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逸机制。ORFV主要通过抑制干扰素反应、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自噬和血管增生等方式实现免疫逃逸。ORFV免疫逃逸主要是通过其编码的多个免疫调控蛋白来实现。本文主要对ORFV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ORFV免疫逃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or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畜牧兽医》2014,(3):50-50
羊口疮,学名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春季多发。其特点是病羊口角、口唇等处粘膜皮肤形成丘疹、溃疡、脓疱和结成疣状厚痂。  相似文献   

7.
羊口疮病是影响山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其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极易引发羊群大规模感染,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基层兽医工作者要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羊口疮病,要清楚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对症下药,及时预防羊口疮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市羊口疮病疫情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严重影响了我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为加大对羊口疮病知识的宣传,总结防治方法,提高畜牧兽医人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本文就羊口疮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嗜上皮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对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对羊口疮的防治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羊口疮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病毒中和试验(VN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琼脂扩散试验(ATD)、蛋白质印迹法(WB)、侧流免疫层析测定法(LFI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本文概述了ORFV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快速、准确的诊断ORFV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羊口疮病是由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感染部位的破损、溃烂,并形成水疱、脓疱和溃疡;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本病可分为口唇型、外阴型、蹄型和乳房型4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羊群管理,及时清理病羊体表脱落物,羊舍定期消毒,疫区羊群必须定期防疫,免疫同株型的疫苗毒株,减少体表皮肤黏膜的损伤等,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局部涂抹抗生素膏剂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1.
羊在我国是一种极为普遍和常见的养殖动物品种,养殖范围广、数量多,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经济效益可观.羊口疮即传染性脓疱坏死性皮炎,是羊的主要疫病,对羊的健康与安全危害极大,如不切实做好相关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便会使得羊的养殖效益受损.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首先阐述了羊口疮的流行特点及症状,然后主要对羊口疮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羊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为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羊以口腔、嘴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痂垢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一般羊群多呈群发性流行,且以3~6月龄以下的羔羊和幼龄羊最易感,未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病疫苗的成年羊也可发病,  相似文献   

13.
羊口疮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羊口疮病毒(ORFV),主要感染动物的口唇、鼻孔、眼部及周围皮肤,出现丘疹和脓疱,易对幼龄动物吸吮乳汁和成年动物采食造成一定的影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春夏季节尤为严重,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常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羊口疮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底至2011年初,云南省普洱市放牧山羊发生以口唇、眼、鼻、乳房、肛门、外阴部出现丘疹、水疱,继而形成脓疱、痂皮及痂垢为特征的传染病,经PCR、SYBR Green I及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PCR扩增出1225bp预期大小的片段,SYBR GreenI及TaqMan real-timePCR均扩增出标准的S形曲线,并根据绝对定量标准曲线,计算出送检组织样品抽提DNA中羊口疮病毒含量为1.83241×107copies/μl,同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与NCBI GenBank中羊口疮病毒基因组(AY386264)ORFVgORF010基因的DNA序列符合率达99%(967/981bp),最终确诊引起此次山羊疫病流行的病原为羊口疮病毒。  相似文献   

15.
<正>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或羊传染性脓疱皮炎,以患羊口唇、口角、鼻、乳房等部位皮肤和黏膜形成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口腔内牙龈红肿,口角流涎。5月龄以内羔羊最易感,传染性强,多出现群发[1]。人也可以通过长时间接触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羊口疮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在春秋产羔季发病  相似文献   

16.
羊口疮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囊膜蛋白是OrfV的主要抗原性蛋白,其机理主要是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创造一系列条件,同时降低宿主免疫力,增强了病毒的毒力。当病毒侵入宿主体内后,宿主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粒子,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但主要以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宿主对病毒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同时病毒也会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形成一种免疫逃避机制,通过该机制来躲避宿主免疫细胞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和清除,为病毒粒子在宿主体内的增殖、成熟及增强病毒毒力创造了各种条件。作者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羊口疮病毒与宿主互作的研究,阐述了OrfV囊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避机制和OrfV的其他一些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以期为羊口疮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防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羊口疮"又称为羊接触性传染性脓疱口炎,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抵抗力很强,可在阳光地面存活,保持多年仍有传染性,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该病一般多发于7~25日龄羔羊,因为出牙期,  相似文献   

18.
羊口疮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以在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人也可因接触病羊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俗称"羊口疮"或"羊口膜炎"是一种副痘病毒引起的绵、山羊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0.
羊口疮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分析了羊口疮病的基本病症与病因,给出了饲料、疫苗接种、检疫等预防措施以及消毒、西药、中药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