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虚拟水概念的提出及其方法应用丰富了传统的水资源理论,为保障水资源的供需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以张家口市为研究区,应用虚拟水理论对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及其流动格局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5–2016年,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4.02亿m3增加到5.95亿m3;蔬菜虚拟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坝上地区高于坝下地区。2)张家口市90%以上的蔬菜虚拟水量流向区外甚至国外,且该比例呈持续增长态势;张家口市蔬菜虚拟水输出量主要集中于坝上地区。研究对于张家口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结构节水、建设节水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蚀模型的张家口市风力侵蚀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张家口市风蚀现状,利用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结合风蚀预报经验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市2005–2015年近10年风力侵蚀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市土壤风力侵蚀主要为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2005年轻度侵蚀面积11 784.90 km~2,占总面积的32.41%,中度侵蚀面积2 461.93 km~2,占总面积的6.77%,而2015年仅有轻度侵蚀,面积为7 322.08 km~2,占总面积的20.14%,2005–2015年,该市风力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2)中度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康保、张北、尚义等县;3)该市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坝上地区,2005、2010、2015年风蚀面积分别为9 520.47、8 086.85和5 674.71 km~2,而坝下地区2005、2010、2015年风蚀面积分别为4 762.36、2 808.34和1 647.37 km~2,呈逐渐下降趋势;4)耕地和草地的风蚀面积及其占比均较高,且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面积也均呈逐渐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张家口市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的情景下,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棉花和玉米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小麦的影响次之。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时,棉花需水量将增加2.17%~12.66%,相当于15.00~83.00 mm;玉米需水量将增加1.90%~11.49%,相当于14.60~82.50 mm;小麦需水量将增加1.80%~10.03%,相当于9.70~50.70 mm。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当增加1℃时,对干旱区武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略大于极端干旱区敦煌。当增加2℃时,武威和敦煌的作物需水量几乎相当。当增加3和4℃时,则对敦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大于武威。根据河西绿洲灌区目前的种植结构,当温度上升1~4℃时,估算将使整个地区棉花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1,0.21,0.37,0.62亿m3;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6,0.33,0.56,0.93亿m3;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4,0.26,0.45,0.71亿m3;总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41,0.80,1.38,2.25亿m3。气候变暖将使河西绿洲灌区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持功能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张家口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基于USLE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张家口市2005和2015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土壤保持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耕地、林地和草地构成,2005–2015年,该区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其他地类面积减少,其中林地面积增长最多,主要来源是草地,且与草地之间有双向流动,而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主要转为建设用地;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不同,林地的土壤保持能力优于草地。10年间,林地的土壤保持量增加最多,草地的土壤保持强度提高最多,林地和草地的土壤保持量始终占所有地类的50%以上;3) 10年间张家口市的土壤保持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且与植被覆盖度的增长关系密切,土壤保持总量增加了1.752×10~7 t。所有区(县)的土壤保持量在10年间均有所增长,蔚县增长最多,桥西区增长量最少;4)土壤保持量空间分布大致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赤城县保持量最多,桥西区保持量最少。坝下河谷区的土壤保持能力远高于坝上高原区,保持总量始终占全市的80%以上,且10年间增加了1.163×107 t。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张家口市生态工程实施后的土地利用及土壤保持功能变化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制定土壤侵蚀治理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格尔木地区格尔木、小灶火2个气象站1961~2015年气温、积温及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分析了气温、积温及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5 a来格尔木地区气温和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升温倾向率为0.6℃/10a,≥0℃、≥5℃、≥10℃的积温增加倾向率达125.6~167.8...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粮食及饲料粮发展情况种植结构变化较大 ,单产提高 ,总产增加。1 990年以来 ,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呈现波动增长趋势 ,1 995年以后保持持续增长。 1 999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 1 56373千公顷 ,比 1 995年增长 4 3 % ,比 1 990年增长 5 4%。农作物种植结构也发生改变 ,粮食、棉花所占比重趋于下降 ,油料、蔬菜、水果等所占比重趋于增长 ,见表 1。表 1 种植结构变化情况 %年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1990 76.53 .87.3 1.14 .3199573 .4 3 .68.7 1.2 7.1199873 .12 .98.3 1.3 7.91999 72 .4 2 .4 8.91.18.5  在粮食种植中 ,小麦播…  相似文献   

7.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7年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需水量分别为499.5mm、213.3mm和712.8mm,第1茬需水量占主生长期需水量的70%,显著高于第2茬(P<0.05);需水强度分别为7.7mm/d、3.8mm/d和5.9mm/d,第1茬需水强度显著高于第2茬(P<0.05),达其2倍以上.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其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作物系数分别为1.61、0.88和1.29,第1茬作物系数明显高于第2茬,接近其2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10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243.4,134.2,184.0和561.6mm,第1茬显著高于第2和第3茬(P<0.05),第3茬显著高于第2茬(P<0.05);需水强度分别为3.9,4.5,3.5和3.8mm·d-1,第2茬显著高于第1和第3茬(P<0.05),第1茬和第3茬差异不显著;作物系数分别为0.83,0.74,0.75和0.77,第1茬最高,第2和第3茬相近。依据连续4年的测定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分别在430~720mm,3.1~4.9mm·d-1和0.77~1.12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水量、耗水量、需水强度、耗水强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子和范围,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不同气候区域和年份紫花苜蓿的需水量和耗水量不同;增加刈割次数可降低需水量;在一定范围内耗水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灌溉模式耗水量不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量和耗水量的范围分别为400~2 250和300~2 250 mm.不同气候区域、气候年份、刈割茬次及生长发育阶段紫花苜蓿的需水强度和耗水强度不同;需水强度与大气蒸发力成正相关,耗水强度与土壤含水量成正相关;增加刈割次数可降低需水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耗水强度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灌溉模式耗水强度不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强度和耗水强度的范围分别为3~7和2~7 mm/d;短期极端最高需水强度为14 mm/d.不同气候区域、气候年份、灌溉量、灌溉模式、施肥量、施肥模式及刈割茬次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建植2年及以上高于建植当年;不同品种差异不显著.在相对正常的田间栽培管理条件下,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含水量14%)水分利用效率的范围分别为8~12和9~14 kg/(mm·hm2),建植2年及以上者分别为12~25和14~29 kg/(mm·hm2).  相似文献   

10.
<正>苜蓿常被称为"牧草皇后",而玉米则可被称为"作物之王",因为玉米在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已经超过了3.5×10~7ha。近年来导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市场需求增加、专注于种植小宗作物的大型农场发生转变以及品种改良和田间管理技术的发展。根据美国农业普查,在过去30年里,玉米与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分别增加了64%和255%,但是苜蓿种植和放牧草地的面积同期  相似文献   

11.
正据USDA在作物发展报告中提到,目前几个州的玉米和大豆种植速度落后于2015年同期,但许多州作物种植速度依然高于平均水平。USDA称18个州农作物整体种植已经达到75%,2015年同期为82%,平均水平为70%。几个州的玉米种植落后于2015年同期及多年平均速度水平,这些州包括Indian、Michigan、Nebraska、Ohio和South Dakota。大豆种植目前完成36%,略高于多年平均水平,2016年同期为  相似文献   

12.
<正>拉美植保协会Culti Vida执行理事曼纽尔·奎瓦(Manuel Cueva)近日表示,2014年秘鲁农化用品(如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市场销售额近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此增长与秘鲁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有关,尤其是葡萄、鳄梨、宽皮柑桔、蓝莓、马铃薯和甘蔗等种植面积增加,预计2015年该市场份额还将增长6%~8%。另外,秘鲁  相似文献   

13.
高茜  崔凯 《山东饲料》2005,(12):10-10
“入世”后,我国蔬菜生产和出口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跃居世界首位,2004年在种植面积减少29万公顷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出口602万吨,创汇37.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2%和23.73%。2005年蔬菜出口再次出现开门红,据海关统计1~3月累计出口157.49万吨,创汇金额10.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15%和21.94%。  相似文献   

14.
茄子是北京地区种植最广泛的蔬菜作物之一.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对茄子周年供应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近几年保护地黄瓜、番茄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不少菜农将保护地种植目标转向茄子.早春大棚茄子生产已初具规模.它对调节早春蔬菜淡季供应以及增加蔬菜花色品种起了重要作用.茄子是喜温作物,其各个生长期对温度要求比番茄、大椒高2℃左右,因此保护地茄子生产难度更大.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对春大棚茄子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后会形成土壤干层,严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建植9年的苜蓿地布设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苜蓿连作(L–L),苜蓿移除后休闲(L–F)或分别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W)、玉米(Zea mays, L–C)、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P)和谷子(Setaria italica, L–M)6种苜蓿-作物种植模式对田间水分蒸散特性的影响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苜蓿与作物的轮作中,3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均是苜蓿-马铃薯最高,苜蓿-玉米次之,苜蓿-小麦最低,种植马铃薯和玉米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苜蓿-玉米处理在高耗水的同时,抑制了土壤棵间蒸发量,显著降低了蒸发与作物耗水量的比率(17.0%),促进了作物的蒸腾作用。经过轮作倒茬后,苜蓿-作物轮作处理下0–3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较苜蓿连作增加了18.4%~34.9%,苜蓿-休闲处理对于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其次为苜蓿-马铃薯。综合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水分变化特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苜蓿多年后选择休闲或轮作其他作物,以苜蓿-马铃薯和苜蓿-玉米轮作的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也表明,合理的利用土地可以减轻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美国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1,52(2):39-40
根据美国农业部调查数字表明 ,1 998年美国用于授粉租赁的蜂群是 2 50万 ,比 1 989年的 2 0 3 5万增长了 1 8 6%。增长因素主要有两点 ,一是加利福尼亚州杏树种植面积的增加 ,需要新增蜂群 30万 ;二是过去的 1 0年间美国人口增长了 1 0 % ,这新增的 1 0 %人口需要消耗食物 ,就需要增加另外 2 0万群蜜蜂。美国农业的增长依靠蜜蜂 ,蜜蜂授粉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1 989年蜜蜂授粉使农作物增产 93亿美元 ,而现在为 1 4 6亿美元 ,增长 36 3%。 2 0 %~2 5%的增长是归于通货膨胀 ,其余是授粉作物的增产。自从 1 90 9年新泽西州首次出现租赁…  相似文献   

17.
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的作物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灌溉农业区的土壤盐分随水而迁移到低洼地聚集,导致土壤呈盐渍化而不宜种植牧草作物等。为修复这一土地资源,在土壤(0~10 cm)含盐量为18%~42%的土地上开挖排盐沟洗盐后种植牧草和农作物,研究其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在排盐沟间距240 m地段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比同等条件下种植的啤酒大麦Hordeum vulgare的生物量高0.53倍,蛋白质产量高3.57倍;比在排盐沟间距350 m地段种植的啤酒大麦生物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高1.38倍和5.60倍;比未改良地段(天然草地)相应高4.82倍和16.31倍。改良盐渍化草地、种植紫花苜蓿生产不仅为动物带来了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作为极有价值的草产品资源纳入了干草销售体系。此外,还使原本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紫花苜蓿栽培草地,对恢复草地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苜蓿的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种植业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过渡中 ,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增加 ,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 ,作为主推草种的苜蓿在畜牧饲料业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1 苜蓿的主要营养特点首蓿是多年生豆科植物 ,粗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含量高是苜蓿产品的一大特点。苜蓿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 2 0 %左右是全粒玉米的 2~ 2 .5倍 ,是优质豆粕 (含粗蛋白质 4 6 % )的 1/ 3以上 ,是优质禾本科牧草以及饮料作物的 1.4~ 3.3倍。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饲料营养价值高 ,在通常情况下单位面积的营养物产量高于其它饲料牧草作物 ;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19.
河套地区优质饲草料及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河套地区农作物资源概况(1)种植情况。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该地区可供种植的面积有1100多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1.1%,其中黄河水自流灌溉面积880多万亩。2015年河套地区种植小麦94万亩、玉米410万亩、油葵9.5万亩、花葵342.6万亩、番茄16万亩、蔬菜17万亩和甜菜0.5万亩。(2)畜牧业的发展优势。当前,巴彦淖尔市畜牧业  相似文献   

20.
以退耕还草工程示范区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应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规划调整,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优化后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谷子、糜子、大豆Glycine max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31%、36.75%、71.67%、92.65%、75.32%和67.03%;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97.34%;牛、羊、猪和鸡的养殖数量分别增加53.36%、49.73%、104.87%和19.64%.优化后全村年纯收入可达209 856万元,比优化前2005年(124 628万元)增长了68.38%.优化后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