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9,(2)
引入地理权重回归模型进行福州市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关系模拟,从格网尺度上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对地表温度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水体是影响研究区地表温度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3种地类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建设用地的增温作用以北部林区最强,中部建成区及耕地分布集中区域最弱;林草地和水体的降温作用均以建成区中心最强,向外逐渐减弱,在水域增加林草地或在林区增加水体则会使地表温度升高。由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是对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空间关系的局部拟合,可以体现不同土地利用对地表温度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空间关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地表组分温度是定量遥感反演的一个关键参数,在能量平衡过程模型和地表自然灾害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大量研究人员针对地表组分温度的反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模型。文章系统回顾了现有的地表组分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算法,包括多角度算法、多波段算法和时空信息算法,分析了各种反演算法的优缺点,评述了地表组分温度的验证方法。【结果 /结论】地表组分温度反演方法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有些研究成果已得到广泛运用。由于地表结构复杂性、卫星传感器硬件技术及卫星发射成本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地表组分温度反演仍存在一些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效比辐射率会随观测角度的变化而改变的问题、多角度和多波段数据的相邻角度和波段数据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较高的问题、多角度传感器不同角度观测到的目标面积和观测时间不一致的问题等。未来地表组分温度遥感反演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在遥感技术支持下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总结目前通道法反演地表温度的问题所在,引出其研究新方向:组分温度反演;最后,对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作出总结和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6,(4):456-463
【目的】分析遥感影像不同空间分辨率对LAIe估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基于地面调查的83个20 m×20 m样地和Landsat-8、SPOT-5、Pleiades-1遥感数据,以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估测了2 m、10 m、30 m 3种尺度(粒度)上区域森林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结果】3种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提取的植被指数NDVI、SAVI对LAIe估测最为重要(Landsat-8:NDVI、SAVI的VIP=1.662;SPOT-5:NDVI、SAVI的VIP=1.573;Pleiades-1:NDVI、SAVI的VIP=1.423)。3种传感器的NDVI、SAVI的相关系数大于0.8,均达极显著水平。对LAIe回归估测检验显示,Landsat-8的决定系数R2=0.793,精度P=79.8%;SPOT-5的决定系数R2=0.853,P=84.4%;Pleiades-1的R2高达0.898,估测精度最高,达89.5%。【结论】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对LAIe估测有显著影响,使用高空间分辨率数据能显著提高LAIe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林分二调数据,以林分蓄积量作为因变量,将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海拔和坡度作为自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林分蓄积量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距离在6 075 m以内,林分蓄积量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随距离的增大自相关性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2)随着间隔距离的增加,基台值逐渐减小,块金值逐渐增加,在距离达到6 075 m时趋于稳定;3)平均胸径、郁闭度和平均海拔与林分蓄积量呈现出正相关性,而坡度与林分蓄积量具有负相关性;4)GWR模型的R2(0.73)和预测精度P(0.60)均大于OLS模型R2(0.34)和预测精度P(0.54)。林分蓄积量在空间尺度上具有异质性,且GW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林分蓄积量的空间异质性,采用合理的经营方式以促进林木胸径、郁闭度的生长,同时考虑海拔和坡度的影响,从而促进林分蓄积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的遥感数据融合模型在高异质性地表区域的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考虑地表温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新的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首先,为消除反演得到的可见光与红外信息出现不对等的影响,将地表测温空间尺度为综合多地表参数的数据尺度模型.然后利用低尺度低空间分辨率的转换残差模拟地表温度.由于地表温度特征复杂,构建B... 相似文献
8.
城市扩张下的哈尔滨地表温度空间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对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将以2001、2008、2013和2016年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法、密度分割、象限方位法、缓冲区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划分等级,分析哈尔滨市地表温度时空分异总体特征,同时定量揭示并阐述地表温度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区主要集中在相应时期的建成区及工业园区,而水体、绿地及耕地则表现出明显的低温区;2001—2016年哈尔滨市高温区域扩张明显,但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扩张方向、范围和模式;高温区域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加快高温区范围的扩张;地表温度和NDBI呈显著正相关,NDBI在表征热环境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PRISM的山地环境大气湿度的空间插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RISM方法设计开发了山地大气湿度空间插值模型,选取北京西部山区作为试验区域,利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上36个台站资料和1∶25万DEM数据生成年、月、日3个时间尺度下大气相对湿度的栅格信息.采取站点交叉验证的方式对插值结果进行精度评估,并与反距离加权、克里金等其他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PRISM模型的大气湿度空间插值模型适合模拟北方山地的大气湿度分布场,年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的插值精度比较高;与考虑空间距离或者空间距离结合海拔的其他插值方法相比,该模型插值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恢复时间火烧迹地地表死可燃物载量的特征、影响因子以及对森林火灾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2019年7月,在根河林业局施业区内,选择2003年、2009年和2014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立地条件、火干扰强度及林分条件(林龄、密度、树种组成)近似的区域,设置6个10 m×10 m标准样地,并在未过火区设置6个对照样地,共设置24个样地,调查并记录样地信息,对所有样地的地表死可燃物取样.比较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时间的地表死可燃物载量差异,分析地表死可燃物载量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并使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恢复时间对火烧迹地的地表死可燃物的积累具有正面影响.总体上看,恢复时间越长,地表死可燃物载量越大;郁闭度、恢复时间和平均胸径与地表死可燃物载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718、0.638;拟合了1 h时滞可燃物载量和地表死可燃物总载量与各影响因子的估测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估测精度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土壤表层有机质空间分析的遥感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系统中意义重大。借助遥感技术手段能了解和量化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有助于人们采取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析具有观测区域面积广、费用低、准确性高和实时性强等优点,遥感技术及图像解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此方法潜力巨大。综述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及其动态的原理、主要方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目前和未来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展望了遥感技术在土壤有机质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亮温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8年的MODIS数据,以长三角为研究区,结合IGBP土地分类体系,计算地表亮温,总结规律,并对原因进行探讨。[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其独特的亮温变化。白天亮温大小为草地、建筑用地〉农田、林地和荒地〉湿地和水体;夜间亮温大小为水体、湿地、荒地〉建筑用地、草地〉林地、农田。亮温全年呈现冬低夏高、春增秋减的趋势。夜间亮温更能反映地表热辐射特点。太阳辐射、混合像元、比热容、含水量等是导致不同地类亮温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亮温变化特点对于土壤含水量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亮温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8年的MODIS数据,以长三角为研究区,结合IGBP土地分类体系,计算地表亮温,总结规律,并对原因进行探讨。[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其独特的亮温变化。白天亮温大小为草地、建筑用地〉农田、林地和荒地〉湿地和水体;夜间亮温大小为水体、湿地、荒地〉建筑用地、草地〉林地、农田。亮温全年呈现冬低夏高、春增秋减的趋势。夜间亮温更能反映地表热辐射特点。太阳辐射、混合像元、比热容、含水量等是导致不同地类亮温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亮温变化特点对于土壤含水量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