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气是茶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己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酯、酸、氮等十余大类化合物。因此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及有效的提取,是对提高茶叶香气及扩大茶叶精油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茶小绿叶蝉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茶小绿叶蝉”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发文情况呈上涨趋势;发文作者建立了较稳固的核心作者群,作者间交流较密切;机构之间连线密度较低,主要发文机构的发文占比偏低。通过对茶小绿叶蝉相关文献数据的深入剖析,更加直观地揭示了国内茶小绿叶蝉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热点变化,进一步提高跟踪茶小绿叶蝉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效率,更加有效获得相关的信息,也为日后的茶小绿叶蝉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梦南  龚淑英 《茶叶》2012,38(1):19-23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叶香气特征成分的研究情况,比较分析了不同茶类香气特征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未来的香气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茶叶香气前驱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夏涛  童启庆 《茶叶》1996,22(1):14-17
  相似文献   

5.
卫艺炜  陈凌芝  张磊  丁岚  郭桂义 《茶叶》2023,(4):223-227
近年来河南茶产业发展迅速,对茶叶的种植与加工、茶文化传播与经济贸易等相关研究越发深入,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76-2021年这45年间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河南省茶叶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年代分布、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词频和文献扩散传播情况的统计,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分析,得出河南茶叶的热点和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6.
茶叶香气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香气是形成茶叶风味特征、决定茶叶价值的重要指标,茶中香气物质含量极微,一般占茶叶干物量的0.01%~0.05%,选择好分析方法是茶叶香气分析结果准确的保证.本文综合目前茶叶香气分析方法的研究报道,为茶叶香气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茶叶科学》《茶叶通讯》《茶叶学报》《茶叶》《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加工》2000—2019年刊发文献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茶学研究文献数量、质量得到提高;发文作者集中度较高,形成几个联系相对密切的合作网络;发文机构间合作大多以茶叶研究所+其他机构的模式展开;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叶生产发展、茶产业转型升级、茶树品种改良以及茶产业生产加工技术改进是近年来茶学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CiteSpace的茶黄素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把握茶黄素研究的进展和热点,客观反映不同国家、作者、研究机构以及期刊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64—2021年被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725篇和被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9.
茶叶香气成分以及香气形成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别对红茶、乌龙茶和绿茶的香气成分以及影响香气成分的加工储藏过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对香气成分的机理进行讨论,分别讨论了萜烯类化合物的生成、Maillard反应的呈香过程以及脂类氧化降解产生的香气物质的机理.并对茶叶香气成分形成机理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茶叶香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吕连梅  董尚胜 《茶叶》2002,28(4):181-184,190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茶叶香气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已从茶叶中分离出65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酯、酸、氮、氧杂化合物等在内的十余个大类的化合物。并提出了香气生成的五大途径[1]。以下,本文将详述茶叶香气物质提取方法、组分鉴定、各类茶的特征香气物质及栽培加工过程中香气动态变化以及香气生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香气是茉莉花茶的主要风味指标之一,占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权重的35%,因此,充分了解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茉莉花茶品质进行有效调控。文章综述前人对茉莉花茶香气、加工工艺以及茉莉茶香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绿茶风味宜人,保健功效显著,深受国人的喜爱,是我国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茶叶.香气是评价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茶的香气中呈现出了多种香型,例如清香、栗香、花香和嫩香等,是绿茶香气品质优异的体现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绿茶不同香型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香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以期为今后开展不同香型绿茶产...  相似文献   

13.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等尚缺乏系统阐述.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汇总已...  相似文献   

14.
为找出并确认陈茶中相对于新茶而特有的香气成分,作为区分新、陈茶的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SDE-GC/MS)对温州7个地区7种绿茶试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顺-2-戊烯-1-醇、2,4-庚二烯醛和3,5-辛二烯-2-酮3种物质均未检出,而以常温、冷藏和冻藏方式贮存陈化后,上述3种物质均呈规律性增长,尤其是顺-2-戊烯-1-醇的含量在不同的贮存方式中与时间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别。经标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底限等方法确认得出顺-2-戊烯-1-醇对区分新陈茶较为有效,2,4-庚二烯醛和3,5-辛二烯-2-酮可作为辅助鉴定物质。这为温州地区绿茶新陈茶的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茗科1号(金观音)制成的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乌龙茶之间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被测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香组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5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橙花叔醇含量占精油总量的30%以上,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香气精油总量、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吲哚、橙花叔醇含量高低顺序为清香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香气组分44种,数量最多,α-法尼烯、醇类物质含量/精油总量比例最高;闽北乌龙茶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尤其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不同类型乌龙茶在香气组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各自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安化千两茶香气品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联合GC-MS鉴定方法分析了9个安化千两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初步探讨了这些成分的香气品质特点。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千两茶香气以松木香、陈香为主要特点,部分千两茶香气略带粽叶香或粗老气、烟气、陈气味,个别千两茶略带酸味。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多的为醇类(9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1.97%);其次为酮类(20.11%)、醛类(18.69%)、杂氧化合物(18.39%)、脂肪酸类(12.71%)、烷烃类(1.70%)、含量最少的是杂环类(1.21%)。可见对千两茶香气起主要作用的是醇类、酮类、醛类和杂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以14个具典型栗香特征和2个甜香特征的绿茶茶样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固相微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电解质浓度对栗香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探索萃取栗香绿茶香气物质的适宜条件,并开展栗香绿茶的特征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50℃下吸附50βmin,电解质浓度控制为1~3βmg·mL-1时,能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在该条件下,共检测出171种挥发性化合物,筛选出30个峰为栗香绿茶的共有特征峰,其中醇类5种、烯烃类4种,烷烃类7种,且各色谱峰相对峰面积的RSD≤5.0%,显示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通过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相似度分析,证实栗香特征峰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8.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究其对花茶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茶素坯与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乙酸叶醇酯、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异戊酸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吲哚和α-法呢烯;苯乙醇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低,其余12种特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强(r≥0.84)。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品质的评定、调控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川红(CH)和祁红(QH)香气特征及成分差异,以两个地区的红茶样品为材料,运用感官因子审评法结合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HS-SPME/GC-MS)对CH和QH典型样品的香气特征及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依据各物质相对含量与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估呈香贡献率。结果表明:‘川红1号’(CH1)呈现出以果香、甜香和烘烤香浓郁,花香适中,木香和鲜香较淡,有微弱清香的特点;‘川红2号’(CH2)则以花香和甜香为主,果香、清香和烘烤香较突出,鲜香和木香微弱的特征;QH呈现出甜香和果香明显,其余香型均较突出的特点。ROAV分析结合香气特征性描述表明,3种红茶共有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为芳樟醇和香叶醇;CH1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还有2-己烯醛、柠檬烯和糠醛,其ROAV分别为362.59、6.74和1.05;CH2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醛、顺-3-己烯醇和苯甲醇,ROAV分别为1472.33、462.22、383.92和4.42;QH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正己醛、苯乙醛、正壬醛、顺-3-己烯醇和2-戊基呋喃,ROAV均大于100。此外,3种红茶中共有的12种香气物质,包括芳樟醇、苯乙醛、正己醛、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正壬醛、2-戊基呋喃、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正庚醛、柠檬烯和苯乙醇,可能是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