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微量元素的问题已摆在面前了。大田作物水稻缺锌僵苗、油莱缺硼花而不实等常有报道。桑园土壤微量元素状况如何也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此,笔者对太湖地区及里下河地区部分桑园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的含量作了初步调查,以期了解桑园土壤微量元素的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揭示配方施肥对葡萄生长期土壤物理性质和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影响,以4年生“醉金香葡萄”为试材,设计了9个配方施肥组合,测定了各组合醉金香葡萄5个不同时期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pH值及有效态钙、镁、铁、锌、锰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处理可提高酸性土壤pH、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降低葡萄土壤容重;在未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前提下,配方施肥各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平衡;其中,采取每667m2施尿素40kg、磷酸一铵35kg、硫酸钾75kg、干鸡粪800kg综合表现最佳,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pH,增加土壤孔隙度,且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如东县桑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随着土壤的类型、土壤质地的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以及土壤酸碱度、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有异,同时它与如东县自东向西土壤盐分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据测定,土壤有效态硼、有效态锌的含量≤临界水平(0.5ppm),而有效态铁、锰、铜的含量属中上等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怡颖  谷丰  刘泉  周明华 《草业科学》2020,(7):1239-1248
本研究以华北农牧交错带旱地、水浇地、草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等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草地、林地和旱地,而土壤有效钾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林地、旱地和草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有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3.42、2.62、2.86和444.00 g·kg–1。2)不同微量元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不同,但水浇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较高,分别达到11.45、15.21、0.59和2.04 mg·kg–1。3)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pH等基础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水浇地土壤由于其高水肥投入而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样方统计法,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森林、森林草甸、草甸草原和草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 394只,隶属于3门8纲22目(类)。由森林向草原过渡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呈递减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类群指数(DG)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森林带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大于森林草甸、草原和草甸草原(P<0.05),多样性指数(H′)显著大于草原带,均匀度指数(J)在4个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森林具有最高的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H′值和DG值,其次是森林草甸,草原带最低。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焦燕  赵江红  徐柱 《草地学报》2009,17(2):234-238
为研究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7年7月选择位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野外采集土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榆树林地>农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地最高,农田次之,林地最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与上述趋势不同,为农田>草地>榆树林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也有影响,与农田土壤和林地土壤相比较,草地土壤的粘粒含量最高,砂砾含量最低。本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天然草地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能力,是最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薛晓辉  赵常万  张嵩 《草地学报》2016,24(4):819-824
在黔西北关门山小流域选取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其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氮及硝态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木林地表层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高于乔木林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坡中和坡脚土壤剖面上的全氮明显高于坡顶。灌木林地的坡顶、坡中和坡脚土壤硝态氮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乔木林的坡顶和坡中土壤硝态氮在60~80 cm土层处出现累积,但坡脚没有;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全氮含量均以0~20 cm土层最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迅速降低。灌木林地、玉米地和撂荒地土壤的硝态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乔木林地硝态氮在60~80 cm土层累积,果园硝态氮在20~40 cm和60~80 cm土层累积;80 cm厚土体中残留的土壤全氮和硝态氮以果园最高,分别为12.18×103和352.0 kg·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全氮残留量差异不显著,但是果园和玉米地的硝态氮残留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省的宿迁、睢宁、海安、溧阳、丹阳、丹徒等县的桑园土壤取样测定铁、锰、锌、铜、硼等有效微量元素含量,有效锌的含量≤临界水平(0.5ppm)的桑园为48%;有效铁的含量≤临界水平(4.5ppm)的桑园为54%;有效铜的含量≤临界水平(0.2ppm)的桑园为11.7%;有效硼的含量≤临界水平(0.54pm)的桑园为23%;代换态锰的含量范围为0.94~12.22ppm,部分桑园的代换态锰≤临界水平(2~3ppm)。调查结论认为:调查桑园中部分田块不同程度地缺铁、锰、锌、硼,相对而言,铜的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土地利用形式对高寒草甸土壤呼吸通量的影响,于2016年5-9月利用土壤呼吸仪(LI-8100A,LI-COR,Lincoln,USA)对禁牧地(NG)、全年连续放牧地(CG)、17龄人工草地(A17)、4龄人工草地(A4)和一年生燕麦人工草地(OC)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下的高寒草甸土壤呼吸通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通量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NG的土壤呼吸值都要高于其他土地利用形式的样地,A17和OC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都比其他的低;地上生物量在生长季总体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NG和A17的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而OC则在收获期9月份达到最大值;地下生物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而其他时间则相对较低;凋落物生物量则在NG中达到最大;土壤温度、含水量等对土壤呼吸均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2.
13.
本试验选用"长大"二元杂交经产母猪,在母猪妊娠和哺乳期分别饲喂添加3种不同类型微量元素试验日粮:A组为对照组,饲粮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分别为CuSO4、FeSO4、MnSO4、ZnSO4、Na2SeO3;B组(氨基酸螯合物组),饲粮添加的铁、铜、锰、锌和硒微量元素均为蛋氨酸螯合物;C组(蛋白质螯合物组),饲粮添加的微量元素为蛋白质螯合铁、蛋白质螯合锌、蛋白质螯合锰和酵母硒。结果表明:Ⅱ组和Ⅲ组分别较对照组初乳中锰含量高出了21.05%和5.87%,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分别较对照组初乳中铁含量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17.0%和8.4%,差异不显著(P>0.05);对初乳中锌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常乳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也无明显影响;提高了窝产活仔数、合格仔数,减少了死仔和干尸的数量,初生窝重Ⅱ组和Ⅲ组分别比Ⅰ组高0.78和0.48kg;Ⅱ组、Ⅲ组断奶窝重分别比Ⅰ组高4.12kg和0.28kg。  相似文献   

14.
温带草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6月,分别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温带草原中贝加尔针茅草原(Stipa baicalensis)、羊草草原(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草原(Stipa grandis)及其相应的农垦和放牧地等0~100cm土体不同层次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温带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影响明显,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经28年农垦,使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未开垦的草原分别减少8.8%和14.8%,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31%和0.53%;0~10cm的表层土壤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100cm土体的2.9倍和1.9倍。11年围栏轮牧使羊草草原0~100cm土体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增加了50.0%和47.4%,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55%和4.31%;30cm以下土层增加异常显著。自由放牧使大针茅草原土壤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减少了4.88%和2.22%,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24%和0.11%;0~10cm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为0~100cm土体平均减少速率的3倍和1.7倍,100n以下各土层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说明自由放牧地对土壤表层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另外,选择适当的放牧强度可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促进系统内的碳氮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温带草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分别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温带草原中贝加尔针茅草原(Stipabaicalensis)、羊草草原(Leymuschinensis)、大针茅草原(Stipagrandis)及其相应的农垦和放牧地等0~100cm土体不同层次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温带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影响明显,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经28年农垦,使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未开垦的草原分别减少8.8%和14.8%,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31%和0.53%;0~10cm的表层土壤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100cm土体的2.9倍和1.9倍。11年围栏轮牧使羊草草原0~100cm土体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增加了50.0%和47.4%,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55%和4.31%;30cm以下土层增加异常显著。自由放牧使大针茅草原土壤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减少了4.88%和2.22%,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24%和0.11%;0~10cm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为0~100cm土体平均减少速率的3倍和1.7倍,10cm以下各土层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说明自由放牧地对土壤表层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另外,选择适当的放牧强度可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促进系统内的碳氮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17.
黄土塬边坡植被类型对土壤孔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塬边坡植被建设以固坡为目的,不同植被的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增加降水入渗,从而减少坡面产流的水蚀危害。本研究以长武塬黄土塬边坡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草地和农地4种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30 cm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其土壤孔隙度、孔隙数目、孔隙成圆率和孔隙分形维数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土层样品的理化性质,研究影响土壤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地、侧柏孔隙的孔径大小分异不大,而草地、沙棘自身根系互动穿插生成的根孔扩展了孔径分布范围,不仅增加了孔隙度和大孔隙数目,也降低了孔隙成圆率。草地、沙棘有利于降水入渗,是固坡的优先选择。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等性质与孔隙参数之间具有极显著(P <0.001)或显著(P <0.05)相关关系,它们的改变对土壤孔隙特征变化和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祁连山保护区5个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草地类型植被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应用冗余分析(RDA)分析了微量元素对植被特征的解释关系.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草地植被总盖度依次为高寒草甸>温性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层高度依次为温性荒漠>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地上生物量依次为...  相似文献   

19.
肥料类型对草地土壤pH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挪威西部21个农场草地试验中,研究不同来源的等氮量的肥料对土壤pH和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年试验NPK(18-3-5)复合肥料降低了土壤pH,硝酸和NPK肥料加粉碎石灰石(CaO 300kg/hm~2)比较,对土壤pH影响最大,由尿素产生的酸化作用和NPK肥料比较是很小的。肥料类型对土壤pH的影响在0~5 cm深度5~20cm层要强。产量的反应是非常小的,因为事实上在5年以后,所有处理土壤pH都  相似文献   

20.
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玉辉  周广胜 《草地学报》2000,8(3):220-225
研究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个体和群落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化草甸土,羊草的叶宽、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风沙土型,而单株重则高于后者,而叶长、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碱化草甸土型羊草的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后者,而根冠比则低于后者。株高、凋落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在两者间差异不明显,碱化草甸土型羊草群落土壤呼吸及凋落物分解排放的CO2量均高于风沙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