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水胁迫对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11个云南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水稻耐冷性与品质性状冷水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粒宽、千粒重、垩白粒率、精米白度、糙米率、味度值、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使长宽比、整精米率、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极显著增加,而粒长、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到达最高黏度时间(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不因冷水胁迫发生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综合耐冷性与稻米的味度值、蛋白质含量、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的冷水反应指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因此,提高育成品种的耐冷性对稳定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施磷量对超级稻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超级稻南粳44为材料,研究施磷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磷肥(P2O5)  0.0~225.0  kg/hm2,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则先升后降。各品质指标值与施磷量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施磷能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和回复值,而精米率、垩白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起始糊化温度、消减值和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对磷素的反应不明显。施磷主要是增加垩白面积从而增加垩白度,对垩白面积、垩白度、消减值影响较大,而糙米率、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和起始糊化温度基本不受影响。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水稻生产中应适量施磷(在土壤营养中等或偏上土壤上施85.7 kg/hm2为宜),过量施用不仅低产低效,还会加重生态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淀粉组成、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揭示高温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时段效应,阐明高温、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耐热水稻品种黄华占和热敏感的9311近等位基因系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高温[38℃(昼)/30℃(夜)]和对照[28℃(昼)/22℃(夜)],研究灌浆前期(齐穗期后1-15 d)和后期(齐穗期后16 d至成熟)高温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淀粉组成、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粒度分布、胶稠度、黏度特性、糊化特性、结晶特性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高温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下降,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升高,导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灌浆期高温使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短支链淀粉含量、大淀粉粒占比、直/支链淀粉比显著下降,而中等支链淀粉含量、小中淀粉粒占比、糊化温度和糊化焓显著上升,黏度特性显著改变,结晶类型不变但结晶度显著改变,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小孔,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导致淀粉颗粒更加碎片化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高温对稻米淀粉的影响大于灌浆后期,耐热品种受影响小于热敏感品种。灌浆前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消减值和较低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差;灌浆后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低的消减值和较高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好。【结论】灌浆前期高温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最大,进而导致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后期高温提升了黏度特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粳稻籽粒结实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类型高产水稻水氮高效利用特性,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8号和穗粒兼顾型常规粳稻苏10-100为材料,通过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和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联合运用(T1),研究其对水稻籽粒结实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与常规水肥管理(T0)相比,T1处理降低了有效穗数,但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和千粒重,苏10-100和甬优8号分别增加了6.21%、1.68%,3.30%、9.06%和2.53%、13.63%、8.10%、10.35%。T1处理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的影响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外观品质;降低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增加了胶稠度,改善了2个水稻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同时增加了稻米最高黏度、热浆粘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降低了消减值和糊化温度。  相似文献   

5.
施硅量对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谱曲线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呈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先下降然后上升。施硅对出糙率、透明度无明显影响。适量施硅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施硅能提高稻米胶稠度、崩解值,有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施硅肥225 kg/hm2的处理较好。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粳稻与韩国粳稻品质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韩国粳稻品种和10个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特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云南粳稻和韩国粳稻在外观及碾磨品质指标中的粒宽、长宽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云南粳稻比韩国粳稻籽粒细长;透明度、垩白粒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差异不显著。云南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韩国粳稻,而味度值则相反,碱消值差异不显著。 韩国粳稻的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高于云南粳稻,消减值极显著低于云南粳稻。 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高黏度值、最低黏度值、崩解值及最终黏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味度值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则表现出相反的相关性,即与消减值呈负相关,而与最高黏度值、最低黏度值、崩解值呈正相关。针对试验结果,对改良云南粳稻品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洞庭湖区杂交晚稻组合盛泰优626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在机插条件下设5个施氮水平(0、135、180、225、270kg/hm2),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可提高水稻产量,且以N180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盛泰优626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先增加后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先增加后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N180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糊化温度最高,消减值最低。适当增施氮肥可改善其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以及RVA谱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kg/hm2时,机插优质晚稻盛泰优626可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华南双季稻区是我国优质籼稻的主产区之一,研究气候变暖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对早稻(合丰丝苗,2020年;粤禾丝苗,2021年)和晚稻(粤禾丝苗,2020和2021年)进行全生育期昼夜不间断增温处理,分析增温对早、晚稻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早稻,1.5~1.8℃;晚稻1.9~2.0℃)对早、晚稻糙米率均无显著影响。增温条件下,早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显著降低,而晚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变化。增温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影响在早、晚稻之间呈相反趋势;增温显著提高早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而降低晚稻垩白粒率。增温条件下,早、晚稻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呈升高趋势。此外,增温提高早、晚稻稻米峰值黏度和米饭黏性,降低其消减值及晚稻糊化温度和米饭硬度。相关分析表明,增温条件下,早、晚稻糊化特性和米饭质构的改变主要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有关。【结论】增温导致早稻加工和外观品质变差,而有利于改善其营养和食味品质。增温条件下,晚稻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桃优香占和隆晶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杂交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钾量150 kg/hm2的K2处理的产量最高,桃优香占和隆晶优1号K2处理的实际产量分别为7 889.55和7 955.10 kg/hm2,分别比对照K0处理增产6.21%和5.89%;适量增施钾肥可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还可以降低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增加胶稠度、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以施钾量150 kg/hm2的K2处理的稻米品质最佳。综合实验结果,杂交晚稻高产优质化栽培的适宜施钾量以1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7,(6):59-63
以优质稻品种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五优30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优质杂交晚稻生育期、产量及产量结构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间歇灌溉和淹水管理方式相比,旱栽管理方式生育期明显延长;对比淹水管理,间歇灌溉能增加单株有效穗数,不同程度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而旱栽管理结实率很低,产量显著下降;3种水分管理方式中,间歇灌溉方式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低,RVA谱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最大,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最小,稻米品质最优。表明优质杂交晚稻采用间歇灌溉方式有利于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减量播种对直播稻品质的影响效应,在田间设置5个播种量,分别为142.5、120.0、97.5、75.0、52.5 kg/hm2,研究减量播种对直播稻糙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及稻米RVA谱(淀粉黏滞性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播种对直播稻糙米率、稻米食味值、淀粉RVA谱特征值均产生了影响,播种量为97.5 kg/hm2处理下的糙米率最高(83.65%),稻米的食味得分最高(85分),RVA谱特征值的崩解值最大(141.6 RVU),消减值最低(126.5 RVU)。因此,播种量为97.5 kg/hm2条件下稻米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北方两系杂交粳稻淀粉RVA谱特征与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6份北方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和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稻米的RVA谱特征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品质,并对RVA谱各特征值之间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个RVA谱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显著;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崩解值和峰值黏度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低黏度和峰值时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余RVA谱特征值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米饭食味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特征值能充分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可以作为优质两系杂交粳稻选育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3对卷叶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施肥水平处理,研究Rl(t)卷叶基因对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在正常肥力水平下,卷叶组合的精米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对应组合,整精米率高于其对应组合,垩白率和垩白度均低于其对应组合。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卷叶组合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均大于其对应组合,其他性状指标值在对应组合间的差异表现趋势不一致。增施穗肥,除汕优63外,各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有提高的趋势,各组合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均降低,消减值均增大,其他性状指标值变化趋势因组合而异。增施穗肥,卷叶组合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高于其对应组合,其中卷叶汕优559与汕优559的整精米率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性状指标值在对应组合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说明Rl(t)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4.
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选择5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不同地点和不同播期对稻米加工、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品质性状在地点、播期及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多数性状品种间变异最大,地点次之,播期影响最小。不同品质性状在不同纬度的变化趋势不同,稻米加工品质随纬度的升高呈改善趋势,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在不同纬度间的变化较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和食味值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垩白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食味品质随纬度的升高有提高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的趋势,粒长和长宽比增加,粒宽减小,胶稠度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变幅不大,过早或过迟播种食味值均有降低趋势。不同性状对地点和播期的反应不同,糙米率、粒宽、粒长、长宽比和精米率受影响较小,而垩白率和垩白度受影响较大,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居两者之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在地点和播期间的稳定性不同,南粳46的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最好,但受地点和播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2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各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改良;提高糙米率有利于整精米率、稻米食味的提高;延长胶稠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使米饭有弹性不回生;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糙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稻米品质的提高。影响稻米品质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整精米率因子,其次为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垩白粒率因子、食味评分因子、胶稠度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及其对不同后期施氮水平的响应。方法 以3个常规籼稻品种和3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抽穗期实施不同氮肥水平的处理,分析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 不论籼粳亚种,后期氮素肥料均显著增加了稻米蛋白质含量,品种对氮素的反应存在明显不同,但肥料处理效应大于品种间差异。随着后期氮肥水平的提高,稻米中四种蛋白组分含量也显著增加,以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对氮肥的施用反应较大;直链淀粉含量有所下降,胶稠度显著变短;淀粉糊化特征值中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下降,而回复值、消减值呈上升趋势;食味值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籼﹑粳稻总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r=-0.975**)﹑最高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与回复值﹑消减值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粳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r=-0.923**)和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高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消减值的关系和籼稻基本相同。籼、粳稻食味值均与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显著负相关,与清蛋白(即比例最小的组分)的关系,籼稻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粳稻相关性未达显著。结论 后期氮肥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显著劣化稻米蒸煮品质和适口性。四种蛋白组分的增加均会不同程度地劣化稻米食味,其中,尤以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的负效应较为显著,谷蛋白对食味的负效应也不可忽视,在籼稻品种中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及其对不同后期施氮水平的响应。【方法】以3个常规籼稻品种和3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抽穗期实施不同氮肥水平的处理,分 析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不论籼粳亚种,后期氮素肥料均显著增加了稻米蛋白质含量,品种对氮素的反应存在明显不同,但肥料处理效应大于品种间差异。随着后期氮肥水平的提高,稻米中四种蛋白组分含量也显著增加,以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对氮肥的施用反应较大;直链淀粉含量有所下降,胶稠度显著变短;淀粉糊化特征值中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下降,而回复值、消减值呈上升趋势;食味值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籼﹑粳稻总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r=?0.975**)﹑最高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与回复值﹑消减值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粳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r=?0.923**)和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高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消减值的关系和籼稻基本相同。籼、粳稻食味值均与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显著负相关,与清蛋白(即比例最小的组分)的关系,籼稻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粳稻相关性未达显著。【结论】后期氮肥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显著劣化稻米蒸煮品质和适口性。四种蛋白组分的增加均会不同程度地劣化稻米食味,其中,尤以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的负效应较为显著,谷蛋白对食味的负效应也不可忽视,在籼稻品种中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机插稻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型超级稻宁粳3号和常规粳稻镇稻1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两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增加施氮量使两品种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和常规粳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收获期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入手,研究适宜寒地稻作区有利于提高水稻适口性的最佳收获期,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水稻的产量逐渐增大,齐穗后55 d收获的水稻产量最高,达9 342.0 kg/hm~2,极显著高于齐穗后40 d收获的水稻产量;齐穗后55 d收获的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三项加工品质均最高,稻米垩白度、垩白粒率较低,且稻米蛋白质含量最低,直链淀粉含量在最适宜范围内为18.8%,综合食味值最高为86.8。所以根据产量和品质表现确定最佳收获时期为齐穗后55 d左右,在该试验地区适宜收获时间在9月30日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