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海南水稻种业市场具有品种繁多、种子库存量大、需求锐减等特点。进一步分析了近年海南水稻品种审定数量、水稻种植面积、季节分布以及主推品种特点,指出海南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是优质稻和超级稻,认为水稻育种应加强资源和材料创新,向引领型育种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博白县水稻种业发展势头强劲,水稻育种不断创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逐年增加,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分析博白县水稻种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十四五”期间的水稻种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实现“种业强县”目标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种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水稻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基础。我国水稻传统育种技术创新力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较为完善,但新兴育种技术仍存在发展空间。因此,未来我国仍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种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不断提高水稻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广西近30 a水稻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了当前广西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十二五"广西水稻育种在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创新、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的创新、水稻育种技术的创新、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水稻高效可持续发展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周少川研究员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一文中扼要介绍了核心种质的提出、核心种质的表型研究和育种实践、核心种质的分子育种及核心种质育种探索的重点,较系统地勾勒出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的全貌。丰丝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2003年在广东省试种面积达4000多hm^2,2004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目前在华南稻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水稻种内基因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挖掘种间、属间及亚远缘物种的有利基因,维持栽培稻遗传多样性,实现水稻超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本文综述了远缘杂交所涉及的分子机理及水稻远缘杂交育种的思路,概述了水稻种间和属间远缘基因资源的研究成果、远缘杂交障碍及克服途径、多种技术在水稻远缘杂交方面的发展概况等,为加快远缘物种基因资源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颖姮 《福建稻麦科技》2019,37(1):F0003-F0003
为推动和加快水稻所优质稻选育步伐,展示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优质稻育种的最新成果,2019年2月1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举行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优质自育稻米品鉴会。鉴评专家组包括谢华安院士、水稻所占志雄所长、王乌齐研究员、郑家团研究员及科技人员等20余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杂交水稻应用和推广较好的国家,其杂交水稻育种及种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已注册的水稻种子企业近200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各地大小不同的种业公司如春笋般成立,使得该行业之间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经营推广能力参差不齐,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国内水稻种业参与国际种子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针对我国种业发展的新形势,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着重讨论水稻种业科企合作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对科企双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科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总目次     
·专题与综述·入世后我国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对策刍议 (3)……浅论加入WTO后四川省的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3)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形态育种初探 (4)………广东省杂交水稻育种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5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5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6 )……………·选育选配·粳型陆稻恢复系资源的筛选及其利用研究 (1)……高产、抗病香型杂交水稻Ⅱ优 15的选育及开发利用 (1)…………………………………………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优 998的选育与应用(1)…………………………………………………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水稻育种学和水稻种质资源学的无缝对接,常规育种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融合,本团队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包括水稻核心种质概念、理想基因系统与突破性大品种对应假说、理想模型(模式)构建、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统筹、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核心种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云数据、先进适用综合育种方法研究和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八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培育了黄华占、美香占和华占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等三套育种材料体系,育成了当前我国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黄华占、我国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唯一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华占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省2000-2012年水稻种业核心知识产权(水稻品种权和水稻发明专利)保护与管理状况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水稻核心知识产权的申请量、授权量、申请机构及技术领域分布等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四川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四川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武陵山区的生态特点、生产水平与现状,提出了适应本区栽培的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即:实行品种选育的多元化,积极开展两系杂交稻研究,改革现有品种使用制度,实行科研所与公司相结合,育种单位之间开展横向交流,促进本区水稻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核心种质的育种成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报道了一级核心种质青六矮1号到七级核心种质黄丝占和黄粤占的选育结果。分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在品质育种、高产育种、抗病育种中的育种成效和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的育种效率。讨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的关键和高效保障以及水稻核心种质育种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全球杂交水稻种植概况,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展望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一是经营模式从种子贸易向育繁推海外本土化发展,二是增长方式从内生性发展向“内生+外延”发展转变,三是业务内核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种子产业特点和我国水稻种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的源头,在农业生产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种业发展已呈现出集团化、垄断化趋势.国际种业进入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中国种业已进入最佳整合期;国际化民族种子企业的培育、杂交水稻的国际化和转基因水稻的开发将是水稻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中国水稻种业的特色,分析了国内外种业概况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夏兵  刘同心 《北方水稻》2008,38(2):75-76
在尚志市水稻旱育秧田上对"苗友"水稻种衣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苗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立枯病、青枯病、恶苗病防治效果达到100%。种衣剂包衣后,水稻种子呈现红色,浸种后基本不脱色,使用方法简便,对水稻安全,不影响出芽和出苗,秧苗素质好于对照和参考对照。  相似文献   

19.
张琴 《中国稻米》2021,27(4):104-106
介绍了全球杂交水稻种植概况,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展望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一是经营模式从种子贸易向育繁推海外本土化发展,二是增长方式从内生性发展向“内生+外延”发展转变,三是业务内核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日本国际农林水产研究中心 (JIRCAS)共同主办的“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水稻育种新材料”中日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日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召开。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在致欢迎词时指出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质的开发创新已经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在中国 ,矮秆和杂交稻育种的成功突破了产量障碍 ,为解决饥饿和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 ,要求水稻育种家在种质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中国水稻研究所自建所之初起就非常重视与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