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建设一流大  相似文献   

2.
正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由原生物技术学院和原纺织服装学院于2020年7月合并成立,是在新时代为更好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而优化组建的融合农、理、工、艺等多学科的交叉型高水平特色学院。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学院设有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蚕学、生物技术、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本科专业。其中,蚕学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3.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细胞、组织、器官机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兽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安徽农业大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开展建设动物生理学一流课程的探索,形成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目标——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为目标,三个层次——"课前+课上+课后"三层次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融合课程构建"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三层次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理论+实验+实习"三层次的教学方案,四个保障——以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教材和实验指导教材等教学文件建设、课程考核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设为保障的"1234"培养体系,为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一流的课程作为支撑,"金课"建设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笔者从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五个维度分析了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并基于"金课"体系建设的局限因素提出集合多方智慧、评议课程价值,设计课程结构、促进专业融合,革新教学方法、注重教育实效,创新教学机制、保证课程迭代完善性建议,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专业工程认证要求,食品检验学实验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实践课程优势,打造微信公众号和超星学习通线上双平台服务实验教学,建立了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实现了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6.
以新农科建设和蚕学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探索专业核心课程《桑树栽培及育种学》的教学改革。依据《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借助超星平台建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互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使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围绕"前沿项目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教育新思路,需要以学生和专业建设为中心,而建设科教创新实验室是强化专业建设和对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化训练的有力途径之一。本文以电力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主动配电网科创实验室为代表,浅析了五项服务一流专业建设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融合方面的思考,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培养一流教师,建设一流课程,实现一流教学,将高校的新时代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羊生产学是农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实践性、综合性强。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文章从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创新与多元化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羊生产学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举措,以期为高素质应用型畜牧技术人才培养及其他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对于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兽医药理学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建设一流的动物医学专业意义深远。文章着重论述了如何结合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兽医药理学》开展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如何深刻铭记本科专业建设的初心,踏实做好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专业建设背景下,深入探讨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育人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建设一流专业基本工作内容,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力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育人理论,在平台上完善实践育人载体,在内容上充实实践育人体系,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动物科学专业实践育人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藏书和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是大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家园。随着图书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服务技术的日益先进,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正向"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联合服务、整体发展"转变,服务手段也从单一转向多元、智能,这些新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一支更加专业、现代的服务队伍,以便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一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是国家战略产业之一,迫切需要大批理论扎实,实践技能高的物联网专业人才。而且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和标准。为满足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从物联网实践教学上提出了改革方案,提出了将课程教学中实践整合及基于"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物联网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文章介绍了高校如何利用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学科优势,借鉴日本"教育相关共同利用据点制度",加强大学教师发展的资源共享,构建我国大学教师发展资源共享体系,实现我国大学教师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到大学教师发展资源共享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探讨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根据"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流学科建设基本工作内容构建了全过程协同的实践育人机制,从思想上协同提升实践育人的理论,从平台上协同完善实践育人的载体,从内容上协同丰富实践育人的体系。实例证明,采用全过程协同的实践育人机制后,专业人才培养效率明显提升,有效地推动了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实践育人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春秋迭易,岁月轮回,欣逢"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蜂学专业奠基人"龚一飞教授九十大寿,学生谨代表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龚老师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历经半世纪,蜂学专业起步于龚老师创办的二年制专科,如今发展成以蜂学本科为特色的学院,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和留学生的蜂学高等教育培养体系。老师可谓劳苦功高,事业有成。老师坚韧不拔、专心致志、艰苦奋斗、教书育人、认真严谨、潜心科教的创业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蚕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蚕学专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的必要性;对目前蚕学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和对蚕学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意见,希望从学生、学校、政府方面进行着手提升,以培养更多蚕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发扬中国传统蚕丝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应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动物医学专业作为我国“全面脱贫”战略的技术主力,更应树立以行业发展和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远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民办本科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现状,开展特色专业教育,使学生“回归常识”刻苦学习,建设德高技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构建专业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使民办高校“回归初心”培养人才,做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使民办高等教育“回归梦想”助力教育强国,开启中国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征程。  相似文献   

18.
《畜牧市场》2007,(8):56-56
为加快四川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国税局、省知识产权局等十个部门,于2007年7月8日,在成都联合召开了"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会议",省政府黄彦蓉副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唐山市视察时,提出了把曹妃甸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赵勇书记来乐亭考察调研时,为乐亭确定了建设"全国一流的工业强县、全国一流的农业富县、全国一流的海洋经济大县、全国一流的文化名县"的发展目标。建设全国一流的农业富县,畜牧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荣昌是农业部确定的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定点举办地、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项目区。境内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畜牧兽医教学、科研机构。荣昌以"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集"资源、科教、人才、产业、市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