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杨树树种枝条木质部酚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个杨树树种枝条木质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测定次生代谢物质14种,不同杨树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有所不同,在含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次生代谢物质进行聚类分析表明:8个杨树树种中白杨派的毛白杨和新疆杨为一类,另外6种黑杨派及其杂交类群的杨树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虫的次生代谢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植物利用基础代谢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氮转化为氨基酸,并且合成核酸、脂类和简单的有机酸,而这些基础代谢物又是合成次生代谢物的前体。毫无疑问,次生代谢物质局限于植物中,尽管在一些动物和微生物中也能分离到一些次生化合物,但目前所发现的次生代谢物大约...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直接破坏城镇的绿化、美化,给林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经济建设,商品的对外往来,招商引资,人居环境等,近年来仍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提高美国白蛾的识别能力,综合防治,控制疫情扩散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桑天牛不同寄主植物间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其在桑天牛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为桑天牛生态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笼养法观察桑天牛对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分析比较桑天牛取食与产卵寄主和非寄主树种枝条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及其与桑天牛寄主选择的相关性.[结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园林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南开区某居住区绿地园林树木遭受美国白蛾为害严重度的调查,发现了各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居住区24种园林树木中,对美国白蛾抗性强的树种有12种,分别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石榴(Punica granatum)、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cv.Pendul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枣树(Ziziphus jujube)、柳树(Salix spp.)、碧桃(Prunus persica)、李子(Prunus salicina);另有12种被害指数在2.78%~63.75%。其中,抗性较强的树种有: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杏树(Prunus armeniaca)、梨树(Pyrus spp.)、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火炬(Rhus typhina);中等抗性的有:柿树(Diospyros kaki L.)、杜梨(Pyrus befulaefolia Bunge)、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Loisel)、杨树(Populus spp.);抗性弱的树种有: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um)。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传入吉林省的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是重要的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此虫由于繁殖力强,寄主广泛,一旦传入新区摆脱原产地天敌控制等因素,易造成危害猖獗。不但对林木及果树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各种农作物危害也甚大。因此。被称为农、林业生产中毁灭性害虫。美国白蛾原发生在北美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入欧州,后来又相继传入亚州、日本、朝鲜,于1979年在我国辽宁丹东地区首次发现。本文主要以美国白蛾的分布与危害,吉林省适生地理位置,寄主广泛性及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有传入我省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同时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外进口植物检疫和国内疫区调出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植物检疫的控制策略。严防美国白蛾传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茎尖、茎段、叶片、根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同时也对次生代谢物质的调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茎尖是最佳的外植体;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1mg/L对大花蕙兰愈伤组织和原球茎的诱导最好;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5mg/L对大花蕙兰原球茎的增殖较好;激素积累和温度都能增加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美国白蛾的特点和对植物造成的危害,通过对美国白蛾的天生克星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详细介绍,说明以虫制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是实现美国白蛾可持续控制的根本途径,旨在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探索出一条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唐学芹 《吉林农业》2011,(6):123+122-123,122
近几年美国白蛾在我省及周边地区危害严重,对林木造成大面积危害,现根据笔者的经验从实用的角度就美国白蛾的几种防治方法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0.75%、1.00%、1.50%的水杨苷或0.20%、0.40%、0.60%、0.80%的单宁,饲喂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用湿质量称量法测量其营养指标,分析植物次生物质对美国白蛾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单宁各处理组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幼虫的取食量和排粪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促后抑;食物消耗率、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在4龄时多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5~6龄时,食物消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食物转化率与利用率多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同一质量分数处理组随龄期的增加与对照的差异越来越大。水杨苷处理,多数处理组4~6龄幼虫的取食量高于对照组,排粪量随龄期的增长逐渐减少;食物消耗率,1.00%处理组在4~5龄显著低于对照(P<0.05),6龄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处理组在4~5龄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6龄时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食物转化率和利用率,0.50%处理组4~6龄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0.75%处理组,在各龄期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1.00%处理组,在4~5龄时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P<0.05),6龄时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1.50%处理组在4龄、6龄时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5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单宁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杨苷对其食物利用的影响与剂量有关,质量分数0.75%无明显影响,1.00%有促进作用,0.50%和1.50%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林间释放技术,结果表明:对于蜂茧,其对美国白蛾的寄生率最大可达到68%,放蜂20~25 d后离放蜂点100 m以内,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可达20%以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年的调查和防治试验,摸清了美国白蛾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的发生规律,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廊坊地区高发的美国白蛾疫情,介绍了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白蛾对鲁西北地区的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对该区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美国白蛾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力强、危害严重.该虫在鲁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环境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最低温度是美国白蛾存活的主要障碍,其年发生代数主要受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1979~2008年关于美国白蛾的相关核心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总结了美国白蛾核心期刊文献的年代分布、主要载文期刊、主要作者及其研究内容、论文的主题分布等,从文献研究角度分析了美国白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室内测定了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桑树、榆树、桃树、板栗、枫杨、悬铃木、杨树、大叶女贞、香樟、银杏、构树、柳树、臭椿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对桑树、悬铃木、柳树、杨树、臭椿、桃树、构树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虫虽然也取食榆树和板栗,但选择性显著低于前面的7个树种;不取食枫杨、大叶女贞和香樟。该研究结果为了解美国白蛾的取食行为及食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青岛分离株对美国白蛾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HcNPV对4龄、5龄和6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99×105OBs/ml、1.69×106OBs/ml和8.04×106 OBs/ml;以1.48×107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14d、8.63d和10.31d,以1.48×108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30d、5.92d和7.12d。在相同病毒浓度下,LT50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4龄美国白蛾幼虫在1.48×106OBs/ml、1.48×107OBs/ml和1.48×108OBs/ml等3个病毒浓度处理下的LT50分别为7.65d、6.14d和5.30d,在相同虫龄条件下,LT50随病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为应用该病毒分离株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在吉林省1年发生2代,是危害严重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林木、果树、农作物、蔬菜、花卉、杂草等。可采用人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