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白三叶叶蛋白提取及纯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材料探讨了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纯化方法。对白三叶叶蛋白提取中加热时间、温度、pH值、料液比、酸的种类等单因素以及纯化试剂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参数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90 ℃,pH值 4.0,料液比1∶2,沉淀的酸为硝酸。对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和料液比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因素为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80 ℃,pH值4.0,料液比1∶2。对叶蛋白纯化结果表明,纯化剂对叶蛋白纯度的影响依次为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但各种纯化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苜蓿干草提取叶蛋白最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酸化加热加盐的综合方法提取苜蓿干草中的叶蛋白。分别进行了草粉预浸时间、絮凝时间、絮凝温度、料水比、加盐量和提取液pH值等6个因素对叶蛋白粗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到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预浸时间24h,絮凝时间10min,料水比1∶30,絮凝温度60℃,pH值3,加盐量2%。对料水比、加盐量、絮凝时间和pH值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水比>加盐量>pH值>絮凝时间,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水比1∶20,加盐量1%,絮凝时间5min和pH值为2.5。  相似文献   

3.
正交优化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20、加盐量4%、pH为5,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9.62%。影响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加盐量pH,絮凝温度在60℃、时间为15min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酸藤子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酸藤子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8%,液料比21∶1,提取时间40 min,根据此条件酸藤子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009%。说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藤子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叶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工艺段多参数联合正交试验,探求碱溶酸沉法提取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叶蛋白在打浆、碱溶、酸沉环节的五个工艺项的较好工艺参数。结果预测出,水料比29︰1、打浆时间0.88min、碱溶pH10.15、酸沉pH3.78、酸沉时间29.12min为较好工艺参数。后续的实测表明,在该系列参数下粗蛋白含量为2.57%的盛花期白三叶鲜草的叶蛋白的提取率达到1.237%,换算成粗蛋白基础的蛋白质提取率为48.1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新的食用蛋白质资源,本试验以“青大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青干草为原料,采用酸化加热法配合加盐法提取叶蛋白.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料水比、加盐量、絮凝时间、pH、预浸时间、絮凝温度6个因素对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四因素(料水比、加盐量、絮凝时间、pH)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提取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絮凝时间、pH、加盐量.当絮凝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0、加盐量1%、絮凝时间5min、pH为4时是叶蛋白提取的最优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7.
三叶草叶蛋白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用三叶草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L9(34)分别对料水比、加盐比、不同pH和絮凝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以叶蛋白提取率、蛋白质量分数为指标,以期获得三叶草叶蛋白提取的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正交试验表明,提取三叶草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1D2,即料水比为1∶3、加盐量为5%、pH为3.0、絮凝温度为70 ℃为最佳的提取工艺组合。本研究初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三叶草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为三叶草叶蛋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酸水提取法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先分别进行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和温度对红茂草总生物碱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从每个单因素中选出3个较好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出酸水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温度8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50、pH值1.5为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葵花壳中绿原酸工艺条件,以葵花壳为原料,绿原酸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300 W,pH为6,乙醇质量分数60%,料液比1∶20(g/m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葵花壳中绿原酸提取率为5.86 mg/g。各单因素对葵花壳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微波温度、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和pH。然后通过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证明:葵花壳中绿原酸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香蕉叶蛋白最适提取工艺条件及叶蛋白干燥条件。分别从浸泡磨碎香蕉叶的料液比、过滤后滤液温度、提取酸碱性叶蛋白最适pH和干燥叶蛋白干燥温度4个方面进行探索。最终确定最适料液比1∶6、最适提取温度80℃、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提取pH 3.00和9.00及叶蛋白最适干燥温度50℃~70℃;取得叶蛋白得率为3.97%,原料总氮提取率为50.98%。试验方法设备操作技术简单,投资少,适合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蕾期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采用温度、pH值单因素处理及温度、加热时间、pH值和NaCl质量分数多因素处理,探讨不同方法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温度以75℃为宜,pH值4.0对苜蓿叶蛋白产量、叶蛋白纯度和粗蛋白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在多因素条件下,叶蛋白的最适凝聚组合条件为温度85℃,时间2min,pH值4.0,以及NaCl质量分数0.4%。  相似文献   

12.
新银合欢中单宁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中单宁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选择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料比40∶1、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60 min、丙酮体积分数50%的条件下,单宁提取效果最佳,测得新银合欢单宁平均含量为2.54%。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草麻黄根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选取提取试剂浓度、浸泡时间和料液比开展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草麻黄根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0、乙醇浓度60%以及浸泡时间15 h的条件下,草麻黄根多酚提取效果最佳,测得草麻黄根多酚得率为0.586 0 mg/g。研究结果为今后草麻黄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从不同超声条件中,筛选出黄芩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黄芩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黄芩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50%,超声处理时间为25 min,料液比1∶25,超声处理温度为70 ℃。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5.15 mg/g。  相似文献   

15.
以秦川牛血为原料提取血红素,选择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氯仿加入量、酸性丙酮加入量、pH分别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确定其合适范围,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选取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血红素的最佳工艺为氯仿加入量为血溶体积的5倍,酸性丙酮加入量为血球蛋白滤液的5倍,调节pH4~5。  相似文献   

16.
为优选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对不同品系的苜蓿叶蛋白进行差异性分析,本试验利用单因素极差分析,以280nm紫外光测测定并计算提取率,L9(33)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各因素影响能力大小为:pH〉浸泡时间〉料液比〉温度,正交试验最佳组合为A2B1C1。结果中三得利(兰州)对照和MA-7中叶蛋白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1.91%和1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