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2.
三叶草叶蛋白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用三叶草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L9(34)分别对料水比、加盐比、不同pH和絮凝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以叶蛋白提取率、蛋白质量分数为指标,以期获得三叶草叶蛋白提取的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正交试验表明,提取三叶草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1D2,即料水比为1∶3、加盐量为5%、pH为3.0、絮凝温度为70 ℃为最佳的提取工艺组合。本研究初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三叶草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为三叶草叶蛋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交优化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20、加盐量4%、pH为5,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9.62%。影响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加盐量pH,絮凝温度在60℃、时间为15min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料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而绿色植物是生产叶蛋白最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获得叶蛋白最廉价的途径之一。选取草坪草为试验材料,选用料水比、加盐量、p H值和凝聚温度4个因素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以叶蛋白提取率、蛋白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以期获得草坪草叶蛋白提取的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正交试验表明,草坪草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3B3C2D1),即料水比1??30、加盐量1.2%、p H值为3.5、絮凝温度为60℃。研究为草坪草叶蛋白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三叶叶蛋白提取及纯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材料探讨了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纯化方法。对白三叶叶蛋白提取中加热时间、温度、pH值、料液比、酸的种类等单因素以及纯化试剂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参数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90 ℃,pH值 4.0,料液比1∶2,沉淀的酸为硝酸。对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和料液比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因素为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80 ℃,pH值4.0,料液比1∶2。对叶蛋白纯化结果表明,纯化剂对叶蛋白纯度的影响依次为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但各种纯化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苜蓿干草提取叶蛋白最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酸化加热加盐的综合方法提取苜蓿干草中的叶蛋白。分别进行了草粉预浸时间、絮凝时间、絮凝温度、料水比、加盐量和提取液pH值等6个因素对叶蛋白粗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到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预浸时间24h,絮凝时间10min,料水比1∶30,絮凝温度60℃,pH值3,加盐量2%。对料水比、加盐量、絮凝时间和pH值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水比>加盐量>pH值>絮凝时间,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水比1∶20,加盐量1%,絮凝时间5min和pH值为2.5。 相似文献
9.
10.
菊芋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叶片为材料,研究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比较了4种提取剂对菊芋叶蛋白的提取效果,通过对叶蛋白得率、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提取率的比较,以焦亚硫酸钠溶液的提取效果最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料液比、加盐量、絮凝温度、p H值多因素正交处理,对菊芋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加盐量0.5%,絮凝温度90℃,p H 2.0;对提取叶蛋白进行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菊芋叶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协调,总氨基酸含量为42.0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40.5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0.68。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洋槐花为原材料,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醇浸提法提取总皂苷工艺条件,考察总皂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液料比20 mL/g、超声频率80 W、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时,总皂苷最大提取率为17.740%,与预测值17.742%接近;当洋槐花总皂苷浓度为5g/L时,A... 相似文献
12.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法优化饲用粪肠球菌EXW 27发酵工艺,探索搅拌速度、中和剂、pH、接种量、初始糖含量、通气方式以及补料工艺等对菌体在发酵罐内生长的影响。优化菌体小试发酵工艺为:将种子液以3%(V/V)接种于装液量为70%的5 L小罐,发酵温度37℃,搅拌转速165 r/min,通空气保压0.02 Mpa,自动流加12.5%的氨水控制pH在5.5,当pH高于5.5流加葡萄糖补料发酵18 h左右结束,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发酵液的活菌浓度约为3.799×10^10 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近3倍,为以后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N22产抗真菌物质的产量, 以毕赤酵母为指示菌, 产生的抑菌圈大小为评价指标,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产抗真菌物质的培养条件。对MRS培养基碳源、氮源进行优化, 考查不同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对乳酸菌产抗真菌物质的影响, 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乳酸菌最佳培养条件为34.16 ℃、初始pH值为5.33、培养35.44 h, 此时, 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6.34 mm, 可取率为97.90%。经验证, 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6.58 mm。该培养条件增加了乳酸菌抗真菌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16.
17.
响应面法优化秃疮花中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秃疮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使用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秃疮花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 mL/g、超声时间35 min、回流时间2.5 h、乙醇浓度65%,在此工艺下秃疮花生物碱含量为9.33%;其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0.15和0.3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0.10和0.30 m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抑制效果显著。表明响应面法对秃疮花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