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的已报道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可扩增 N基因片段的引物 ,并得到了预期的 438bp扩增产物 ;将目的条带纯化并回收后 ,克隆到 PMD18- T质粒载体中 ,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已发表的 IBV 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 ,证实扩增和克隆的产物是正确的 ;根据扩增的 N基因的序列 ,选择了 Bst X 酶对 IBV进行分析 ,发现 M41和澳大利亚 T株 Bst X 酶切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鉴定 IBV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SDS-PAGE对病毒的结构蛋白研究结果显示T株病毒与M41和H  相似文献   

3.
采用鼠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高免血请作第1抗体,利用酶标羊抗鼠IgG作第2抗体,建立间接法Dot-ELISA程序检测IBV抗原;利用鸡抗IBV血清阻断试验检测IBV抗体。试验表明,本程序检测IBV抗原及其抗体具有高度过感性和特异性。最低抗原检出量达10 ̄(-8)g数量级,阳性检出率98%,阳性阻断率100%。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俊杰  陈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58-4859,4862
综述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RT-PCR、RFLP、核酸探针、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基因表达技术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分子生物学诊断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控制地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流行。[方法]通过IBV-21、IBV-22半数感染量(EID50)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干扰NDV LaSota复制试验,鸡胚气管环试验测定2毒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试验结果显示IBV-21的EID50为5×10-4.616·mL-1、IBV-22为5×10-6.5·mL-1;接毒胚明显病变,2株毒对鸡胚均有矮小化作用,对NDV LaSota有明显干扰,对鸡胚气管环试验病变明显,RT-PCR的方法扩增2分离株的S1基因的特异条带大小约为293bp。[结论]该生物学特性显示分离的2株病毒对鸡胚有明显致病作用且2毒株不是现存疫苗毒,为地方IBV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两周龄SPF鸡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攻击时,以0.3ml/羽(100EID50)滴鼻人工感染发病,试验鸡出现气管哆音等典型的IBV临床症状,以及气管、肺、肾脏等器官的组织学病变。经nested RT-PCR全程跟踪检测,掌握了IBV M41株经呼吸道感染后动物带毒、排毒的时间规律,从而为控制和降低IB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地方分离株的RT—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报道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可用于扩增不同病毒株N基因片段的引物,得到了预期的438bp长的产物,并将此RT-PCR方法与鸡胚盲传法结合用于分离、检测IBV。分离病毒的扩增条带经纯化和回收以后,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中。在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后,我们将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IBV 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证实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表明分离的是IBV。据此建立起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的分离、鉴定IBV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研究中,对QX基因型IBV分离株SDZB0808在SPF鸡胚连续传代前后毒株(P1和P10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针对P1和P100毒株基因组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野毒株强、弱基因并存,经鸡胚传代后,强毒毒株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弱毒毒株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相对值呈下降趋势,接近于零。从而推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弱原因可能是鸡胚对弱毒基因的定向选择性筛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地方分离株的RT-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可用于扩增不同病毒株N基因片段的引物 ,得到了预期的 438bp长的产物 ,并将此RT PCR方法与鸡胚盲传法结合用于分离、检测IBV。分离病毒的扩增条带经纯化和回收以后 ,克隆到pMD18 T质粒载体中。在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后 ,我们将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IBV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 ,证实具有极高的同源性 ,表明分离的是IBV。据此建立起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的分离、鉴定IB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方法,以IBVM41毒株的S1基因为模板扩增出了大小为468bp的目的片段(命名为poly156S1),该片断保守性、抗原性较好。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c(+)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T-32a-c(+)-poly156S1。将该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Origami(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获得了大小约为34KD的重组蛋白poly156S1。Western-blot证实该重组蛋白能与IBV阳性鸡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纯化好的重组蛋白poly156S1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成功获得了针对M41S1蛋白的3株单克隆杂交瘤细胞8D2、8D6、10F9,其IgG亚类分别为IgG1、IgG2a、IgG2b,轻链均为κ型。按常规方法对各株单克隆杂交瘤细胞进行了小鼠腹水单抗的制备与纯化,并用以重组蛋白poly156S1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对纯化后的腹水单抗进行了效价测定,及其与重组蛋白poly156S1亲和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腹水单抗8D2、8D6、10F9的ELISA效价分别达到1.78×218,1.37×221,1.31×216;单抗8D6与重组蛋白poly156S1的亲和力最高。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单抗8D6与重组蛋白poly156S1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景小冬  章振华  李林  张建伟  姜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08-9010,9076
[目的]探讨SPF产蛋鸡IB HI抗体滴度与攻毒保护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SPF产蛋鸡随机分成A1、A2、B1及B2 4组,A1组用H120活疫苗免疫,A2组先用H120活疫苗免疫后再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三联灭活疫苗加强免疫,B1组为不免疫攻毒对照组,B2组为正常对照组。在免疫前后对试验鸡定期采血,测定IB HI抗体。当鸡群产蛋达高峰时,A1、A2及B1组试验鸡用IBVM41株强毒攻击,观察各试验组鸡临床表现,记录鸡只产蛋情况。[结果]H120活疫苗免疫后第30天,HI抗体滴度达4.45log2;用三联苗加强免疫后第30天HI抗体滴度达7.35 log2;攻毒前A1、A2、B1及B2组试验鸡IB HI抗体滴度分别为4.24 log2、7.4log2、2.1 log2和2.1 log2;攻毒后,A1组个别试验鸡出现了短暂的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11.7%;B1组试验鸡出现了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30.9%,并出现较多的软壳蛋、无壳蛋及畸形蛋等;而A2组和B2组试验鸡的产蛋始终均保持正常。将攻毒后不同IB HI抗体滴度的SPF产蛋鸡的产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证明,当鸡只的IB HI抗体滴度≥6 log2时,攻毒对产蛋率没有影响;抗体滴度为5 log2时,产蛋下降6%;抗体滴度为4 log2时,产蛋下降11.3%;抗体滴度≤3 log2时,产蛋下降29.6%。[结论]产蛋鸡的IB HI抗体滴度与攻毒保护力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选择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N基因,分别在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所合成的3对引物对相应靶基因进行RT-PCR扩增,在优化单项RT-PCR条件的基础上,建立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多联RT-PCR的检测方法,同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这3对引物分别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片段、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片段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N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385 bp、520 bp和748 bp,初步建立了快速、敏感、特异鉴别检测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基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的反转录-复合PCR方法,为IBV流行毒株和呼吸型疫苗株的分型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IBV 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通用引物,建立IBV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用以对IBV进行检测.通过对GenBank上公布的IBV S1基因全序列的分析比对,找出呼吸型疫...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IBV陕西分离株M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特征,参照NCBI所登录的IBVM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陕西8株IBV分离株的M基因进行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对阳性质粒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发生关系分析,并对M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跨膜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8个IBV分离株间的M基因核苷酸和M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99.8%和95.4%~100%,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的M基因核苷酸和M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4%~99.5%和89.4%~99.5%;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M蛋白的α-螺旋结构主要分布在N端前100氨基酸肽段区,其他的部分主要是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分离毒株的M蛋白均包含有3个跨膜区。表明IBV分离株M蛋白在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上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15.
初步建立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的多重RT- PCR鉴别诊断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4对引物可对同一样品中的ILV、IBV、NDV和AIV进行特异性扩增,所扩增的目的片断的长度分别为620 bp(ILV)、445 bp(IBV)、344 bp(NDV)和240 bp (AIV);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10 pg AIV、1 ng NDV和10 ng IBV的RNA及100 pg ILV的DNA,说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上述鸡4种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快速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BV感染鸡气管黏膜上皮细胞(Chicken trachea epithelium cells,CTECs)中基底细胞的特性,以进一步揭示IBV感染与α-2,3-唾液酸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RTPCR方法,对接种IBV的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研究IBV对基底细胞的感染特征。【结果】与CTECs感染IBV结果相反,单独培养的基底细胞接种IBV后,无明显的形态学损伤和亚细胞结构(溶酶体、细胞核)的损伤,细胞中也检测不到IBV的增殖。【结论】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可以被IBV感染,单独的基底细胞不能被IBV感染,提示α-2,3-唾液酸受体是否存在与IBV感染具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毒株为材料,克隆该毒株的小囊膜蛋白(E)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与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大小约为26ku)融合后大小约为38ku,表明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4。这一结论为E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禽肾病变IBV分离株S1基因的RT-PCR/RFLP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13个省市分离到的29个肾病变IBV毒株作了S1基因的RT-PCR/RFLP特性鉴定.用相同的一对引物,8个毒株———广东/01/83,河南/04/94,河南/05/94,内蒙/01/93,江苏/01/93,河南/01/93,天津/02/93,内蒙/02/93,经RT-PCR扩增获得了包含有S1基因cDNA的1734bp的片段;河南/06/95的为一1000bp左右的片段;其它20个毒株没有结果.经RFLP分析,广东/01/83,河南/04/94,河南/05/94,内蒙/01/93归类于Massachusets血清型,江苏/01/93归于Gray血清型,河南/01/93,天津/02/93,内蒙/02/93是新的变异株.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禽肾病变IB的致病毒株,在不同的地区有其特异的变异株,也有一个共同的血清型———Masachusets型的毒株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在两条引物的5′端加有不同酶切位点的IBVD41株S1基因PCR产物与pUC18进行分子克隆的研究情况。采用自己改进的微量基因克隆的方法,经回收的插入片段的分子量大小及HaeⅢ酶切分析,证明获得了两株重组质粒转化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