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实用技术》2021,(7):65-67
分析了林地仿野生栽植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以北乌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地仿野生人工栽培,从而实现对北乌头的林地规模栽植。系统阐述了新造林未成林地、林下、采伐迹地等不同林地栽培北乌头的技术要点,包括林地的选择和整理技术、根块的选择和采集技术、人工移栽和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成药材的采收及初加工技术,为优质北乌头培育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82-85
以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作为对象,研究了林下仿野生栽培北乌头时影响发芽率的因子及最佳因子参数,具体包括:选择在林下或新造林未成林下栽培北乌头;林下栽培林分树种选择落叶松;林下栽培的郁闭度为0.2~0.7;新造林未成林下栽培的树种选择也对栽培效果影响显著,红松和水曲柳新造林未成林下的栽培效果明显优于云杉;栽培密度为10~20个/m~2。  相似文献   

3.
北乌头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资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需求量逐年增大.由于过度采挖、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因素,使其野生资源几近枯竭,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文章通过研究野生北乌头的人工栽培技术,在保证其野生药用价值的基础上扩大其产量,顺应市场需求,为山区林农发展林下产业提供了一项科学完整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于洪亮 《林业科技》2021,46(1):13-16
以北乌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林下仿野生栽培北乌头时影响高生长的因子及最佳因子参数,具体包括:林下栽培林分树种选择落叶松;林下栽培的郁闭度为0.2~0.7;栽培密度为10~20个/m2.  相似文献   

5.
黄花乌头在辽东地区人工种植比较广泛,促进了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实际,对辽东地区黄花乌头人工繁育、栽植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以提高黄花乌头林下栽植的产量、品质,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6.
低山丘陵区林下黄芪仿生丰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源属野生状态,随着医药原材料用量的加大,野生黄芪难以满足药材市场的供应,因此进行林下黄芪仿野生栽培已成为林下经济的新领域,人工模仿野生黄芪栽培,对保护野生黄芪资源,拓宽黄芪生产规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意义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7.
毛尖蘑是大兴安岭地区珍稀野生食用药用真菌,栽培难度大,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团队经过5年攻关,实现了毛尖蘑人工种植成功,毛尖蘑林下栽培更接近野生,商品性状好,价格高。本文就毛尖蘑林下栽培技术作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云南河口野生黄精进行人工栽培试验,获二年生黄精根茎产量16.6 t/hm2,初步总结出野生黄精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探索橡胶园林下黄精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对伊春地区十几年来刺嫩芽栽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要性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下直播建园进行半野生栽培模式,并较系统地介绍了刺嫩芽林下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anb.)Makino]系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多为野生。1987年进行驯化栽培,在林下套种2亩,1988年分在大田、杉木、柳杉木、柑桔园、葡萄园、桑园等各种套种方式栽培12亩,已获得成功,并总结繁育栽培、管理收割等技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北苍术为东北地区重要药材,人工栽培已成为提高产量和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作者根据多年栽培经验论述了北苍术林下栽培技术,如林地选择、作床、播种与施肥、病虫害防治、根茎采收技术,为北苍术大面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内野生羊肚菌的生长特性观察,结合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经验,从羊肚菌原种菌丝培养,栽培种制作,林下栽培及最后收菇等操作流程,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重点阐述了林下栽培轮叶党参的苗木培育、林地选择、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这种模拟轮叶党参原生态的人工栽培,旨在恢复和扩大轮叶党参的野生存量,确保轮叶党参高效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提高轮叶党参的人工产业化的栽培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种植模式是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方向。白及是中国珍稀中药材之一,野生资源已经枯竭,人工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白及林下生态栽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多年试验研究成果,总结出白及林下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从立法促进保护,构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展人工繁育工作,摸清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家底,推动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林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及野生动物养殖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州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情况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非保护类物种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技术规范体系还不完善,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天竺桂在栾川的发现,突破了常规栽培的北限,扩大了天竺桂的栽培范围,改变了天竺桂只能南方栽培的格局,这为天竺桂在北方栽培和绿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市场空间,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是栾川天竺桂资源少之又少,仅有几百株,显得格外珍贵,加速繁育和保护天竺桂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栾川县野生天竺桂资源的保护和繁育进行了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短梗五加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炎镇痛、抗疲劳、抗氧化等功效。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其野生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供应需求,人工繁育栽培成为必然趋势。该文对短梗五加的繁育及栽培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短梗五加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蜜环菌(榛蘑)是东北地区传统的野生食用菌。抚顺市林科所经过3年林地栽培试验,使蜜环菌人工栽培取得成功,一次栽培可多年收获。文章论述了蜜环菌基本形态与习性、菌种分离与繁育、蜜环菌林地栽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是东北山区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该文以桓仁县二户来林场原生野生黑木耳为菌株来源开展仿野生栽培试验,通过调查木耳产量,探讨菌株来源、培养基配方、光照和水分等条件对野生黑木耳林下集约栽培的影响.初步得出了适用于桓仁地区的林下野生黑木耳栽培方法,即选用桓仁原生野生黑木耳菌株,按照柞木屑:核桃楸木屑...  相似文献   

20.
综述大叶小檗形态特征、方式、有效成分及功效、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对大叶小檗播种繁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利于大叶小檗的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