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为研究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对新鲜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由70%鲜湿木薯渣、10%米糠、18%麦麸、2%硫酸铵组成,不接种菌种直接装入发酵罐密封,而另外3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组,鲜湿木薯渣、麦麸、硫酸铵的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但添加不同比例的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复合酪酸芽孢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000、2000、3000m L/t。菌种接入后,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装入发酵罐密封,发酵30天后4个处理组分别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可以提升木薯渣的发酵香味(P0.05),显著提高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发酵木薯渣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和p H(P0.05)且以试验3组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结果最好。综合认为,复合酪酸芽孢杆菌以添加量3000m L/t时,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最高,建议生产中添加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桑椹难以储藏的问题,丰富红茶菌功能饮料种类,以新鲜桑椹、茶糖水为主要原料,通过红茶菌发酵研制桑椹红茶菌功能饮料。发酵饮料兼具浓郁果香和清新茶香,口感酸甜适宜,色泽鲜亮,感官评分为90.2分。25℃发酵12 d,制备的桑椹红茶菌发酵饮料菌体浓度低,还原糖质量浓度为3.04 mg/mL,pH为2.65,总酸质量浓度为22.8 mg/L。发酵12 d时总多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趋于稳定。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桑椹红茶菌饮料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还原力。抑菌活性试验表明,发酵12 d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34±0.05) cm和(1.35±0.14) cm。体外酶抑制试验表明,发酵12 d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达到60.6%,对脂肪酶抑制活性达到82.2%。该结果可为桑椹红茶菌发酵功能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不同复合益生菌组成对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后贮存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复合物),试验2组(TMR+0.5%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米曲霉和酵母菌复合物),每组设置6个重复,密封发酵30 d。结果表明: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提高TMR的有氧稳定性。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在第5、7、15、30天,试验2组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1组分别显著降低77.46%和61.90%(5 d),80.51%和61.22%(7 d),95.92%和87.19%(15 d),97.18%和86.09%(30 d)(P <0.05)。各处理组赤霉烯酮含量结果显示,在第5、7、15、30天,试验1组和试验2组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5.41%和18.04%(5 d),25.83%和39.56%(7 d),34.39%和44.55%(15 d),37.81%和47.68%(30 d)(P <0.05)。30 d,试验组中并未出现超标现象。7~30 d,试验1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复合益生菌1(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物);试验2组,TMR+0.5%复合益生菌2(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纤维分解菌复合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贮存罐,调整TMR含水量为50%,密闭发酵,试验期30 d。分别在发酵第0、3、5、7、15和30天测定TMR中霉菌毒素、pH、铵态氮、有氧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发酵第30天时,对照组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整个试验期内,试验1、2组TMR各时间点3种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标;②各组TMR有氧稳定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发酵第3、5、7、15、30天,试验1组有氧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③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各试验组pH呈下降趋势,各处理TMR的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第7~30天,试验1组pH、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发酵第30天,两试验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7~30天,试验1、2组TMR的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发酵第7~30天时,试验组NDF和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利于延长TMR贮存时间,强化全混合日粮有氧稳定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损失。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添加复合发酵剂对葵花(Helianthus annuus)副产物微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以葵花副产物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分为2个处理,即对照(CK处理)和添加复合发酵剂(SY处理),复合发酵剂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9.3×105cfu·g-1,糖蜜3.57%,尿素0.3%,纤维素酶0.14%。发酵60 d后开袋进行营养、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瘤胃降解率分析。结果表明:(1)SY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干物质、粗蛋白、乳酸、氨态氮含量及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H值及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K处理(P<0.05)。(2)SY处理在24和48 h的干物质降解率和有机物降解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在葵花副产物微贮中添加复合发酵剂,能够显著改善发酵品质,促进反刍家畜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对酿酒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美乐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转色期、采收期分别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钙、镁的肥,于采收期检测葡萄果实产量、百单重、籽粒数、皮果比、籽果比、可溶性固形物、pH值、果实多酚、香气物质。与对照(ML1)相比,处理组的百粒重无极显著增加。ML11/15/16处理组的每公顷产量较对照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了20.36%、50.32%、41.02%。在各处理中,仅有ML6的籽粒数较对照极显著(P<0.01)增加了19.44%,仅有ML6和ML8的籽果比较对照分别极显著(P<0.01)提高了13.83%和15.27%,而皮果比未出现极显著提高(P<0.01)。ML3/5/9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P<0.01)增加了10.10%、8.16%、6.21%。除ML4和ML5外,其他处理组的果汁pH值均有所下降,并且在ML3/6/7/8/10/12/13/14/15/16处理中出现了极显著差异(P<0.01),有回归最佳葡萄酒pH值范围的趋势。美乐果实香气物质中乙酸辛酯、正庚醛、辛醛、对二甲苯作为处理组间特异香气类型,分别仅分布在ML7、ML13、ML14和ML4中。ML11果实多酚综合品质指数最高。ML11处理组的(皮、籽)总酚、(皮)花色苷、(皮、籽)总黄酮、(皮、籽)黄烷醇和(皮、籽)单宁较对照分别极显著提高了74.56%、231.88%、62.05%、114.61%、675.62%、109.27%、138.91%、267.13%和3985.29%(P<0.01)。五种元素对果实多酚综合品质的影响力为Ca>N>Mg>P>K,其最佳理论组合为N4P2K4Ca2Mg3。结果为合理利用配方肥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新梢管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新梢间距(10cm、15cm和20cm)和主副梢管理措施(主梢一次成梢副梢全去除、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一叶、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两叶、主梢二次成梢副梢全去除、主梢二次成梢副梢留一叶和主梢二次成梢副梢留两叶)对设施‘87-1’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2017~2018连续两年的测定结果表明:新梢间距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新梢间距20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但与单粒重、可滴定酸和香气含量不存在相关性;主副梢管理与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和香气含量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建议设施‘87-1’葡萄新梢间距设置20cm,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铺设农用白色地膜和聚酯镀铝反光膜(铝膜)对设施大棚内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以及对红地球葡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增强了光照强度,也提高了红地球葡萄的植株生长量;铺设铝膜使温室内光照强度提高40.9%;地膜结合铝膜对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品质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大久保桃为试材,探讨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0、800、1000倍液)的多肽(天门冬氨酸)对桃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清水喷施为对照,测定了桃树新梢长度、粗度,叶片叶绿色,果实果重、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结果表明:喷施8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增加了桃树新稍长度、新稍粗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喷施10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提高了桃果实的单果重、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比较表明:多肽稀释液可以提高桃果实品质,促进优质果生长,其最适浓度为10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16.
以12年生兔眼蓝莓品种‘杰兔’为试材,研究了结果枝类型对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枝长和着果率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期阐明实现“着果率—单果重—产量—品质—效益”正相关关系的结果枝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所试结果枝类型对着果率、叶果比、果实纵径、果实横泾、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长果枝和中果枝的终着果率为50%左右,显著高于短果枝和超长果枝,且平均果实数和TSS含量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同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SS含量和预测平均枝产量最高的结果枝长度分别为33.38cm和45.64cm。综合分析表明,中果枝和长果枝是蓝莓实现优质高产的结果枝类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玉露香梨’内在品质优,但其脱萼率低、萼端不规则突出、果面凸起影响其外观品质。为此,促进果实萼片脱落,改善其内外品质,是目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以‘玉露香梨’为材料,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PBO,在调查坐果和脱萼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并采用FTC质构仪分析质地品质。【结果】坐果率随喷施PBO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均显著低于对照;脱萼率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玉露香梨’的单果重、纵横径及果形指数均随着喷施PBO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除2000倍PBO外,其余处理的偏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果实表面的凸起程度均随PB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除2000倍外,其余处理的果面凸起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喷施PBO浓度的升高,‘玉露香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500倍最高,达12.58%。随着PBO浓度的升高,‘玉露香梨’果皮硬度、起始模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但果肉硬度、粘附性、弹性无显著变化。【结论】PBO促进玉露香梨萼片的脱落,其中1500倍PBO可有效改善其内外品质,同时保持其良好的果肉质地。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特色大果型荔枝品种‘新球蜜荔’和‘紫娘喜’为杂交母本,利用具备早熟、焦(无)核的荔枝品种‘三月红’、‘妃子笑’、‘桂早荔’、‘无核荔’和‘白糖罂’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对当年果实的单果重、果皮重、果核重、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等11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不同杂交母本对应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不同杂交组合果实的综合品质。研究发现:不同授粉组合当年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方面有差异,部分与自然授粉比呈显著差异。可见,荔枝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杂交组合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序,发现不同年份、杂交母本有相似花粉直感效应规律,表现为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名为:三月红>白糖罂>桂早荔>自然授粉(新球蜜荔或紫娘喜)>妃子笑。但无核荔枝授粉新球蜜荔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优于自然授粉,而无核荔枝授粉紫娘喜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劣于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