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绍云 《河南农业》2014,(16):56-57
艺术的美学特征从古代的和谐美到近代的崇高美以及现代的以丑为美,经历了主体意识从不发达到觉醒,再到过度张扬的过程。审丑冲击了传统美学,但并没有完全否定美学,因其透射着深切的美学关怀。通过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特色的分析,阐释中国当代绘画独有的审丑价值,从而使我们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审丑美学价值有更深程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隶书属于比较庄重、质朴的"规范字"。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行书、草书的运笔速度和跌宕起伏,结字相对较易把握,入门门槛较低。然而,一旦登堂入室,渐入佳境,却会发现此中的深不可测,而欲得隶书之妙境,尤难。姚乐光先生能把传统的隶书艺术置于当代的时空框架中,以当代人的审美理想去把握和梳理,努力找到属于自已的个性美与艺术特色。他创造性地将一些行书的笔法糅合其中,大  相似文献   

3.
盆景艺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都是基于相同艺术理论而发展的艺术门类。虽然一者为多维立体艺术,一者为二维平面艺术,但在理论架构和审美情趣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盆景艺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了共通之美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牌坊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建筑符号,文化内涵丰富。徽州文化源远流长,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意蕴美和传统形式美。徽州牌坊凝聚着徽州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与装饰艺术,用独特的建筑艺术传递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反应了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呈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其徽州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方式,同时也表现了特有的建筑艺术价值。从意蕴与形式的角度对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分析,赋予了徽州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凸显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插图艺术已从传统的“文难穷尽,以图补之”延伸到了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插图艺术成为流行文化下的“快餐”是现代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文化性和社会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高度统一。论述了基于社会文化背景、应用媒体背景、信息技术背景和大众的审美心理背景下的插图艺术嬗变的必然性,总结了当代插图艺术与传统的关联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丰富了艺术表现形态。传统艺术审美中,静观审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因此,文章通过现代美学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环境美学和传统艺术审美的理论基础。分析环境美学与传统艺术审美特征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探讨环境美学对传统艺术审美的有力突破。全面提升现代社会群众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千姿百态的紫砂茗壶钮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和人体工学、材料学、物理学、陶瓷工艺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与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商品学、营销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流行元素及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儒家所追求的社会美与道家所追求的自然美之间有着相互补充的可能,都有着慰藉情感.  相似文献   

8.
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7-12959
在强调华夏文化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上的取向的基础上,将华夏审美文化分为2部分:作为基底的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和在不同时期作为显性的不同审美文化:儒家文化审美、隐逸文化审美和儒、佛、道思想圆融的文化审美。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包括主从有序的形式美、和合天地的"和同"美以及圣数蕴道。不同时期的显性审美文化按顺序可分为3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审美表象,即儒家审美关于"大化流行"的感悟、"孔颜乐处"的君子人伦之美与浩然的山水情怀;隐逸审美的超以象外、栖身山水与乐归田园;儒、佛、道3家思想圆融审美所包含的和谐共济、格物致知与适意闲心的审美。这些不同时段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趣与作为基底的礼乐文化审美相叠加,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警句妙语的形式对造园意境加以点题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中西园林建筑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园林受文化背景、造园材料、宗教信仰不同的影响,在美学理念、审美情趣、造园艺术上存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工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意境美、人体美与环境美上。  相似文献   

10.
与花比德 以美储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系列论文将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中华儒释道互补的赏花审美思想对于中国古代赏花审美传统所形成的深远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儒家的自然审美观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提出了"比德说",如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主导作用的儒家文化一样,儒家的与花比德、以美储善的自然审美传统已经普遍渗透于中国人赏花的自然审美意识之中,积淀很深;这一优良的中华花文化传统,可以为安顿当代中国人浮躁空虚的心灵提供丰富而深刻的智慧资源,理应继承借鉴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一、肯定自我作者曾经对三百名大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把“确立个人信念、保持精神上的独创性”作为实现自我独立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们把对美的追求作为激励自己更好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动力。从这一点上,已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内心强烈的自我愿望和自我价值追求。正因如此,他们重视自己个人独立的艺术口味和审美方式,执着于审美标准、审美追求的个性化,做事注重突出自己的个性,崇尚“只要自己喜欢,不管别人怎样评价”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当代青年审美心态的最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体自我意识,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倾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与植物造景艺术的异质同构性,发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境界是通过笔法的线条美、墨法的色彩美和章法的布局美而实现的,这与植物造景艺术的线条体现、色彩搭配、空间布局有着内在联系。故提出将书法艺术中线条的立体感、动态感、力量感,色彩的色系配置、对比配置,布局的因地制宜、因境而异,以及笔法、墨法、章法三者有机统一表现的质感美、意境美、整体美应用到现代植物造景中,可有效解决完善植物造景中的文化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三大问题,达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艺术审美的摆正与提高,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审美,是一门专门探讨教学的审美问题,目的是通过艺术而审美地理解和把握教学活动。努力把教学活动提升到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层次。职业院校在教学审美中存在不"美"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去改正,达到真正的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半期,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些思想对当代西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分析这些影响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景观设计中的3个后现代艺术倾向:回归传统、强调过程、审美平民化.揭示了这3种倾向对于我国景观设计的启迪:1)探索继承传统的新途径;2)尊重景观的生命价值;3)用平凡材料创造不平凡的景观.为提高我国景观设计水平、创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化大同的影响下,传统少数民族图案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通过举例撒尼人服饰图案的运用,对撒尼人服饰图案的形式分析了平衡、重复、无序,并对艺术审美进行色彩、结构、文化之美的深入探讨,最后通过农产品包装案例总结撒尼人传统服饰图案元素对设计师的启发并且不断地挖掘并吸收着一波又一波的优秀民族艺术元素。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祠堂是徽派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文章用对比的方法对徽州祠堂与徽州民居的关系进得了探讨,分析徽州祠堂的园林建筑特点、空间布局特色,兼论及徽州祠堂在装饰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徽州祠堂与徽州传统建筑既一致又有所区别的联系,对当代建筑的区域整体化依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音响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的构成因素。以音著象 ,意与象交融 ;以音立戏 ,情与理统一的意象美是曹禺对戏剧音响艺术独特的追求。这一艺术追求延伸了音响效果 ,拓展了审美空间 ,是戏剧大师诗与剧融合审美理想的舞台实践。  相似文献   

18.
插花艺术基础是南京农业大学面向全体本科生及园林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具有专业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综合思维能力。研究总结了该课程在过去数年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教学形式及内容进行了改革,归纳了教学改革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果。目的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把所得经验渗透在各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今后指导其他通识教育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艺术教育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论述了作为一种多元综合的教育形式,与德、智、体、美、劳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审美与非审美的双重功能,尤其应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对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和审美以及人类向更高的文明程度的发展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粤剧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营建既延续了岭南园林的特色,也借鉴了江南园林的手法,彰显了北方皇家造园的气度。本文从岭南、江南、北方园林3大地方风格的角度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结合戏曲空间与园林的交融,阐述了传统造园风格在当代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