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温度对垂丝紫荆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发芽温度对垂丝紫荆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包括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3个重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20℃)相比较,不同发芽温度对垂丝紫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15—25℃的变温处理是垂丝紫荆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个种源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种子大小、质量及含水量的测定,对发芽率、发芽势、萌发启动速度、发芽指数等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4个种源黑果枸杞种子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小依次为青海>新疆>民勤>额济纳旗,质量和含水量依次为青海>民勤>新疆>额济纳旗;(2)4个种源黑果枸杞种子的发芽起始温度为15℃,恒温下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变温下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30℃,各种源种子在变温条件下均高于恒温条件下的各项发芽指标,即20℃/30℃为黑果枸杞的最佳发芽温度,其发芽势最高为额济纳旗75.8%;发芽率最高为民勤89.0%,且前三者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异;(3)额济纳旗种源黑果枸杞种子在发芽起始至最适温度之间的发芽能力均优于其它3个种源。除20℃/30℃的发芽率之外,4个种源种子的发芽势、萌发启动速度和发芽指数的顺序为额济纳旗>民勤>青海>新疆。  相似文献   

3.
以鸡树条荚蒾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在室内变温条件下沙藏催芽处理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在8℃~23℃相对较高温度的变温处理条件下,经历了近4个月的沙藏层积处理,平均发芽率为92%,不发芽种子均因霉烂所致,无空粒、病虫粒等,说明授粉相对充分,没有种实虫害发生。幼苗平均高度为4.75 cm,子叶展开。  相似文献   

4.
合欢种子不同温度的发芽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研究了不同发芽温度对合欢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试验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三个重要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20℃)相比较,不同发芽温度对合欢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而对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15℃~25℃的变温处理是合欢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5.
油松种子发芽的生态学及其与种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徐化成  唐季林 《林业科学》1989,25(6):493-501
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油松不同种源及生态型的种子发芽与温度、光照、水分逆境和层积处理的关系。温度采用了5个水平:20℃,25℃,30℃,35℃(以上为恒温)和30℃/20℃(变温)。光照分为2个水平(有光和无光)。以PEG-6000的不同浓度组成水势逆境梯度:0,-2,-4,-6(bar)。层积处理的条件是以蛭石为介质,湿度为60%,温度为3℃,层积时间37天。研究结果说明,油松种子发芽要求的最适生态条件;20—25℃,有光,水分充足。30℃特别是35℃以上的高温,无光,水势低于-2(bar)均对发芽不利。不同种源和不同生态型种子发芽的差异表现在对上述逆境条件的敏感性和休眠要求的有无上。不同生态型种子发芽对高温和水分逆境的敏感性的顺序是(从最不敏感的开始):东北型、东部型、中部型、西南型、西北型、南部型。对无光敏感性的顺序(从最不敏感的开始):东部型、西南型、中部型、东北型、西北型、南部型。经层积处理后,南部型的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东部型略有提高,中部型、西南型无变化,而西北型和东北型则大为降低。可见,南部型的种子有明显的休眠要求,这是原产地冬季比较温暖湿润的种群,为了避免过早萌发,所进行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紫薇、悬铃木、梓树和葛藤种子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无休眠期,采收后在适宜条件下立即可以发芽。但每种的最适发芽条件不同,紫薇、梓树需在30℃昼/20℃夜,每日光照8小时,发芽率最高,分别为81%和96%。悬铃木需25℃昼/20℃夜,每日光照8小时,发芽率可达35%。而葛藤种子因硬粒多,除与紫薇等发芽条件相同外,还要反复用热水浸泡硬粒种子,发芽率可达21%。  相似文献   

7.
对樟科Lauraceae 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 (linn.)Presl、檫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檫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3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 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 h后低温层积80 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 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 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榆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刺榆种子在10~35℃均能发芽,最佳发芽温度为25℃,发芽率达90%以上,种子的发芽活力最强。不同温度处理对刺榆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均差异显著,温度的升高能明显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达到最佳发芽温度后,随温度增加而降低。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排序为25℃20℃与30℃35℃15℃10℃。10℃、15℃、20℃、30℃和3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活力较最佳温度条件分别下降92%、67%、33%、34%和57%。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以及热水浸种、变温浸种和浓硫酸浸泡等处理方法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生槐种子硬实率95%,不同处理方法对砂生槐种子发芽效果有显著影响,15℃恒温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滤纸床处理效果最好;消煮处理和消煮浸种处理效果并不明显;用98%浓硫酸处理以浸泡30min效果最好,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35%和66%。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对Acacia falata Willd、A.myrtifolia Willd、A.longifoliaWilld var longfolia、A.terminalis Macbride、A.suaveolens Willd的种子以60—100℃热水处理0、5、30、60、180及600秒钟。A.falacata、myrtifalia和longfolia的种子在水温100℃下处理5—600秒发芽良好。A.terminalis种子在水温100℃下长时间处理会降低其发芽。A.Suaveolens的种子在水温80℃处理5—30秒后发芽良好。无论任何一种处理均未获得高的发芽率。温度及处理时间增加对每一树种可提高一定数量的种子发芽数,此后种子发芽数下  相似文献   

11.
变温处理对3种绿化树种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槐、白蜡及臭椿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温度处理对3种绿化树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树的种子在变温方式下的发芽能力比恒温下强。其中:快速变温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幼苗长度及发芽苗根长均比缓慢变温处理下的数值高。  相似文献   

12.
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决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较系统地研究了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香果树种子属典型的光敏感性种子,在黑暗中无论恒温或变温条件下均完全不能萌发;整个萌发过程需1 000 lx光照强度和每天照光16 h;在光照条件下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恒温,其次是30℃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  相似文献   

13.
自然成熟的喜树种子有休眠期。试验证明,休眠原因是果(种)皮内含抑制物质。采取光照处理、冷水浸种3天、去掉果皮后再剪种皮或低温层积40天,可使种子顺利发芽。喜树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为在1000lx 光照下照8小时/天,30℃昼/20℃夜变温处理,发芽率可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以发育良好的地被菊品种俏粉阁、赛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播种前处理、温度、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明确菊花种子的发芽特性。结果表明:播种前浸种一定时间可显著提高菊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20℃恒温培养是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变温培养可以促进种子萌发;8 h的光照可有效促进菊花种子萌发;6 700 lx光照强度下菊花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17种乡土园林地被植物的25℃恒温和15℃12h与25℃12h变温2个处理的种子发芽试验,计算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日均发芽率。结果表明,12种地被植物在25℃恒温和15/25℃的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高于70%,可选择种子繁殖;15/25℃交替变温对地被植物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刺楸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楸气干种子在东北地区表现为深休眠,主要是由于胚的发育不完全和未能完成形态成熟所致。采用适宜的温度进行沙藏,以先15℃左右后5℃阶段变温或以5—15℃昼夜变温处理种子,可促进胚的形态成熟,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若加以稀盐酸浸种,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播种季节、光照、温度以及生长调节剂对构树种子发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构树种子萌芽的最佳方案是:宜春播,种子用浓度为250 mg/L的GA3溶液浸泡2h,然后放置于智能恒温恒湿箱中,每天8:00~18:00光照,温度设为30℃,每天的19:00至次日7:00温度设为20℃。用此方案处理的构树种子1个月萌发率平均为46%,最高可达52%。  相似文献   

18.
水青树种子的需光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青树Tetarcention sinense Oliv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青树种子属典型的需光性种子,在黑暗条件和恒温中,新采集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在变温中也仅有9.75%~17.00%的萌发率,只有在萌发过程中给予1 000 lx光照强度和8 h光周期才能充分萌发,萌发率可高达64.75%~85.00%;种子的含水状况对光的效应有一定的影响,种子须浸种8 h,其含水量达饱和状态时,种子萌发快而整齐;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种子萌发时对光的需要,其适宜的质量分数为12×10-4;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光照下25℃恒温,其次是20℃恒温和25℃日/15℃夜、30℃日/15℃夜、30℃日/20℃夜变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紫楠种子休眠原因,确定其休眠类型,找到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和适合紫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为其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测定紫楠种皮的透水性、透气性、种子内含萌发抑制物,探究种子休眠的原因,通过低温层积处理研究打破紫楠种子休眠的方法,通过设置15℃、20℃、25℃、30℃、35℃恒温、日30℃夜20℃、日25℃夜15℃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研究适宜种子萌发的温度。【结果】1)新鲜种皮对种子具有明显的吸水障碍和呼吸障碍,去皮种子的吸水率是完整种子的1.92倍,去皮种子的呼吸速率是完整种子的2.24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2)紫楠种子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大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由此可以说明紫楠种子具有水溶性和醇溶性的内源抑制物;3)低温层积能够打破紫楠种子的休眠,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提早,发芽速度加快,发芽率提高,低温层积100 d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达98.89%。GA3浸种对解除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4)温度对紫楠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较大,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能力高于其他的温度处理。【结论】紫楠种子种皮造成的透水性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钟萼木(BretschneiderasinensisHemsl)种子进行各种处理,然后进行发芽试验.以及直接将新采集的种子和离体胚进行发芽试验,并进行生物鉴定(白菜籽发芽试验),研究了钟萼木种子生理休眠特性及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种胚、内种皮及胚乳内的抑制物质虽可引起种子休眠,但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和酶活性低;用30kg/100m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或低温(5℃)层积60d,可解除种子休眠,萌发率由8.00%可提高到87.00%~96.00%,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25℃,20℃,其次是变温条件(昼30℃,夜20℃);将种子置于聚乙烯薄膜袋内低温(5℃)干藏120d,也可解除休眠.低温干藏120d后再层积20d,解决休眠的效果最佳,如此处理置床后第三天即开始发芽,9d完成萌发过程,萌发率达9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