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对其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Cel-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纤维素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75℃下,保温120min仍能保持80%的活性。Zn^2+、Mn^2+、Ca^2+、K^+、Mg^2+、Fe^2+、Cu^2+均对酶活力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4.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6.
7.
为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寻找到安全性能好、产酶效率高的菌株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以提升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从牦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16S rDNA的鉴定,并探究其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和发酵阶段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最终确定高产菌株M1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M1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活性大于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M1在35℃、pH为7、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外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1%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的效率最高;在M1生长过程中,先产生了β-葡萄糖苷酶,其次是外切型-β-葡聚糖酶、内切型-β-葡聚糖酶,并且外切酶活性远远大于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产高酶活纤维素酶突变株ZM-8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航空诱变的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进行筛选,得到纤维素酶高产突变株ZM-8。以玉米秸秆粉为主要碳源,经固体发酵培养,测得其滤纸酶(FPA)酶活力为110.2U/g、纤维二糖水解酶(C1)酶活力为389.9U/g、葡聚糖内切酶(CMCase)酶活力为489.3U/g、β-葡葡糖苷酶(β-Glase)酶活力为1208.1U/g,比出发菌株各组分的酶活力分别高了2.1、3.5、1.7、1.8倍。经过5次继代固体发酵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酶稳定性,可作为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SCP)饲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10.
11.
13.
杜东晓赵龙妹贾少轩董惠心李旺李元晓何万领曹平华 《饲料研究》2021,44(19):80-84
试验旨在开发饲料用淀粉酶制剂,提高饲料利用率并探索新型非常规饲料资源。研究利用平板法从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细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淀粉酶细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长特点及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产淀粉酶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该菌所产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pH值7.0,且在中低温以及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Na^(+)、K^(+)和Ca^(2+)能够激活酶活力,而Mn^(2+)和Zn^(2+)能够抑制酶活力,该菌在生长稳定期产淀粉酶活力最高,可在发酵14~16 h对淀粉酶进行收获。研究表明,试验菌株所产淀粉酶可以在动物肠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用于开发新型发酵饲料及酶制剂产品,在饲料行业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诱变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实验室保存的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复筛,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后突变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4.476倍.该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且在pH 5.0~7.0酶活力较稳定;该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60 ℃,在无底物保护且水浴30 min的条件下,酶活力在30~65 ℃保持稳定;此外,金属离子K+和Ba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相对酶活分别为108.11%和105.43%,而金属离子Ca2+和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二者的相对酶活分别为93.80%和89.08 %. 相似文献
15.
在pH4.8,温度40℃的条件下,测定不同纤维素酶A、B和C的CMCase活力和FPase活力,其中A、B和C的CMCase活力分别为30.088、25.541和3.542u/g,FPase活力分别为6.558、6.703和1.513u/g。同时比较了3种纤维素酶的最适pH、温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酶A、B和C的CMCase最适pH相同,均为4.8;酶A和B的FPase最适pH也相同,为4.8;而酶C为5.4。酶A、B和C的CMCase最适温度均为50℃;酶A和B的FPase最适温度为50℃,而酶C为60℃。热稳定性酶C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蚕沙及桑树废弃枝条等的加工处理,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西南大学校园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测定菌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形成水解圈直径与其菌落直径的比值,及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SWU6。该菌株24h发酵液上清液经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36.24U/m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SWU6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呈阳性;能水解淀粉、液化明胶。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WU6菌株与登录号为NR 116240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处于进化树的同一最小分支。综合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将SWU6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崂山奶山羊瘤胃真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测定,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的最佳发酵条件(N源、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发酵温度),并按筛选出的发酵条件对玉米秸秆、花生蔓、地瓜蔓和麸皮不同发酵底物的产酶活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活力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5mL,发酵起始pH值为5,发酵温度35℃,产酶最高的发酵底物为秸秆。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15mL,发酵起始pH值为7,发酵温度39℃。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富集培养和透明圈平板筛选的方法,从长期堆放青贮饲料的土壤中分离到7株木聚糖酶产生菌。选取透明圈最大的木聚糖酶产生菌X7作为基础菌,对其进行16S rRNA部分序列PCR扩增测定,经基因序列比对(BLAST)同源性分析确定X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GD3b,Genebank编码:HM055602.1)。然后将X7进行发酵产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7℃、摇床转速200 r/min和发酵2~3 d所产的木聚糖酶酶活可达13.47 U/mL;其相应粗酶液酶促反应的最适pH为6,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19.
20.
<正>1材料和方法1.1菌种康宁木霉3.2774(Trichoderma koningii3.2774)购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1.2培养基斜面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