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生态恢复,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背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在贵州毕节市石桥小流域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旨在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国家林业总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敦沟小流域开展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为背景,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营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日趋严重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问题,已严重威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综述了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石漠化概念、石漠化类型界定标准、成因等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相互关系,重点揭示了当前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土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根据当前研究热点和不足进行了展望,提出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即:根据当前工作重心重新制定石漠化类型界定标准,从研究方法和技术上革新,推进喀斯特地下水土流失机理及量化研究,重视喀斯特坡地地下水污染问题,研发科学、有效的地表—地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SPOT影像(2.5m分辨率),利用3S技术勘察研究了贵州省毕节市石桥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石漠化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部分耕地、灌木林地、疏林地、荒草地发生了石漠化(轻度及以上),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无石漠化分布。根据流域上、中、下游段生境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别对发生石漠化的各类土地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治理,以坡耕地林—草、林—粮、粮—草间作及轮作复合经营作为高人口压力下生态建设的突破口,以水资源提取—高位水池—管网调度利用为核心,建立了城郊型混农林草牧(禽)业模式,初步形成引领小流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产业。流域内水土流失与石漠化趋势得到遏制,流域土壤流失量减少了32%,人均收入增加了532元,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地下水土流失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2009年9月—2010年8月为一个水文年,以小流域为水土流失研究尺度,通过对王家寨喀斯特小流域地下河出口断面的连续定位监测,获取每次降雨中地下河水流流量及含沙量。结果表明,只有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地下河涨水、产沙才与降雨有着显著响应。根据含沙量计算出此水文年小流域随地下河流失的土壤为519.29 kg,初步估算地下土壤侵蚀模数为0.42 t/(km2.a),仅占地表、地下土壤流失总量的0.81%。喀斯特地区地下土壤流失量占流域总土壤流失量的比例,需在更多地貌类型区长期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的产生与水土流失强度之间的关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六盘水市水土流失及石漠化解译数据为基础,对其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平均水土流失率为42.89%,其中非喀斯特区水土流失率高达47.33%,超过六盘水市水土流失率的平均值,且高于任何等级石漠化的水土流失率;在喀斯特区域,仅有轻度石漠化区水土流失率超过六盘水市水土流失率的平均值,其水土流失率为43.14%,潜在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等区域的水土流失率均低于平均水土流失率,分别为40.94%、40.03%、36.67%。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主要的措施之一,但人们对喀斯特地区林草措施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甚少。为此,利用野外定位观测径流小区的手段,初步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林草措施类型对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喀斯特地区水保林较经济林拦蓄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的能力更强;就保水保土效果而言,水保林中墨西哥柏>墨西哥柏×杨树,草中白三叶>黑麦草>荒山荒坡,经济林中桃树>板栗>梨树。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总结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的现状,结合目前水分能量平衡在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监测的研究应着眼于水分能量平衡角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喀斯特地区水分能量野外观测初步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益,以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典型区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流域的土壤物理特性和植被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径流区土壤的渗透能力,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水稳定性能相差较显著;土壤容重、持水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现在土壤容重均较低,土壤结构较为疏松,依次是灌草丛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地<缓坡耕地;植被覆盖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在α=0.05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79,0.853,植被覆盖度愈大,侵蚀愈弱.喀斯特高原山地水土流失因素与土壤物理性质有着最直接、最敏感的相关性,以植被恢复及控制人为干扰来减少水土流失效果最佳,生态效益能实现最大化.该研究成果必将对同类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为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处于世界喀斯特集中分布的亚洲片区中心,是中国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复杂的一个省份,生态环境脆弱,自身修复能力差。贵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对贵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宏观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宏观监测或区域土壤侵蚀监测,是区域水土保持战略决策和相关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基础。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监测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简要回顾我国土壤侵蚀宏观监测的历史和近期进展,讨论我国土壤侵蚀宏观监测在监测尺度、监测方法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RS、GIS技术,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对"珠治"工程广西项目区河池片区进行了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定量研究了治理措施实施后岩溶地区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侵蚀得到了遏制,土壤侵蚀总量从治理前的311 848 t减少到治理后的284 877 t,减少了8.65%,其中剧烈侵蚀的侵蚀量和侵蚀面积减少最为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影响明显,其中未利用地、耕地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林地、草地对土壤侵蚀的发生具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是目前岩溶学领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2008年6月10~12日在重庆西南大学举办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体现了我国当前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本文以该会议内容为背景,总结了西南岩溶石漠化区近年来水土流失动态评价及发展成果,包括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岩溶生态重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几个方面,并提出今后研冤中要加快岩溶科技创新,建立”数字石漠化”,深入岩溶石漠化基础研究和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着不同强度级别的水土流失现象,局部区域还伴随石漠化的发生.基于GIS与遥感技术,对遗产地内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其空间分布与特点,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遗产地主要受生态环境、成土物质与速度、土壤流失难易、环境异质件及人地矛盾关系的历史等因素控制.该研究为荔波遗产地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依据,有助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受地质背景的强烈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与其他类型区显著不同,叠加了化学溶蚀、重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耦合作用,呈现地面流失和地下漏失的混合侵蚀机制。从土壤地表侵蚀产沙、土壤地下漏失、土壤侵蚀强度与分级标准、土壤侵蚀过程模拟等几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该区土壤侵蚀特征,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今后应该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途径与土壤流失/漏失定位监测技术研究,进一步发展水土二元流失模拟模型,为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保持功能定量评估提供科技支撑,服务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后续规划制订。  相似文献   

16.
以福银高速公路尤溪联合段为研究区域,探讨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的监测方法。研究表明,遥感监测、实地建立径流小区、人工模拟降雨法、水文观测和实地调查测量法的综合集成是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较好的方法体系:通过遥感法来监测项目建设前后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通过径流小区法、水文观测法和侵蚀沟法以获得项目土壤侵蚀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量法进行监测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监测。  相似文献   

17.
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土壤侵蚀调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埋桩、沉沙池和谷坊的实地监测数据为依据,以岩组、地表组成物质为基础,根据坡度、土地利用、植被来类推每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得出花江示范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类结果,并简要分析了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植被、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岩溶区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重庆南川岩溶区为例,用137C s法研究了岩溶区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上部侵蚀速率较小,平均侵蚀速率为400.8 t/(km2.a),最大侵蚀速率为1 138.4 t/(km2.a);坡面中部侵蚀加剧,平均侵蚀速率2 264.8 t/(km2.a),最大侵蚀速率可达3 760 t/(km2.a);坡面下部侵蚀减弱甚至堆积。土壤表层有机质、表层粘粒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坡面上的变化与土壤侵蚀速率具有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