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3个葡萄品种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果皮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中白藜芦醇含量不同;同一品种葡萄的各器官中白藜芦醇含量也不同,一般而言成熟果皮〉成熟叶〉茎段;不同成熟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不同成熟期果皮中白藜芦醇分布的规律为成熟果皮〉嫩果皮;在所有检测样品中以刺葡萄的成熟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12.903μg/g。  相似文献   

2.
为了高倍繁殖山葡萄优质苗木,我们对山葡萄茎尖、无芽茎片、花穗柄、叶柄、叶、卷须等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两年试验,在调整部分营养成分的 MS、B5培养基中诱导出山葡萄茎尖苗、无茅茎片苗、花穗柄苗。叶、叶柄、卷须只诱导出愈伤组织,没有出苗。试验证明,山葡萄管苗由试管到田间必须经过几个过渡,成活率才高。  相似文献   

3.
刺葡萄果实及酿酒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内不同类型刺葡萄为试材,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刺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同时选用干红葡萄酒酿酒工艺进行酿造,研究刺葡萄果实及果实在酿造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刺葡萄果皮中均检测到白藜芦醇,澧县-1刺葡萄和中方-2刺葡萄果皮含量最高,均为34.08μg/g,是‘赤霞珠’的1.70倍;长沙-2刺葡萄籽中白藜芦醇含量为28.36μg/g,是‘赤霞珠’籽的3.83倍,其他类型刺葡萄籽和所有类型刺葡萄果肉中均未检测到白藜芦醇。酿酒过程中添加F15酵母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始终高于添加VL1酵母的葡萄酒,陈酿结束后,芷江-1刺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0.17μg/mL,比‘赤霞珠’葡萄酒高21.4%。  相似文献   

4.
对山葡萄生产主栽品种“双红”、“左优红”、“北冰红”和品系“2001-1-135”发酵酿酒废皮渣中的原花青素、籽油、白藜芦醇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含量平均9.5 mg/g,其中“双红”品种最高,达12.39 mg/g;籽油含量平均13.4%,以品系“2001-1-135”最高,质量分数为16.4%;白藜芦醇总含量平均59.25 μg/g,以“双红”最高,可达103 μg/g.测试分析表明,山葡萄酿酒皮渣原花青、籽油、白藜芦醇含量较高,进一步开发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玫瑰香葡萄生长期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玫瑰香(Muscat Hamburg)葡萄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发育期酚类物质含量和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茎、卷须的总酚,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果实快速生长期达到最低点,之后有所增加。叶片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最低。果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茎、卷须中相同,在果实成熟期达最低点。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极低,且在整个生长期内无明显变化。各器官的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兑宝峰 《花卉》2014,(7):7-7
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 aconitifolia)也叫草葡萄、草白敛、狗葡萄、过山龙,为葡萄科蛇葡萄属落叶木质藤本。其根部外皮紫褐色,内皮淡粉红色,具粘性。茎细长,圆柱形,有皮孔,长4米左右,卷须与叶对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连续2 a测定成熟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中,约60%的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叶片,株系间果皮、叶片Res含量(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果皮中含量最高的‘双溪腺枝葡萄03’(2013年与2014年分别为67.82μg·g~(-1)和68.44μg·g~(-1))比含量最低的‘洪江刺葡萄04’(2013年0.08μg·g~(-1),2014年0.09μg·g~(-1))高855.5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高山二号’(2013与2014年分别为10.27μg·g~(-1)和11.69μg·g~(-1))比含量最低的‘冯举沟桑叶葡萄02’高256.8倍。结合采样地2 a的气候条件分析,果皮中的Res含量几乎未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叶片中Res含量在采样的2 a间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腺枝葡萄中的‘双溪腺枝葡萄03’‘芷江水腺枝葡萄’‘双溪腺枝葡萄01’及山葡萄中的‘山葡萄N43-3’‘长白9号’‘双优’等果皮富含白藜芦醇。研究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中的白藜芦醇及促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葡萄种质资源原花青素分布及其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草醛-HPLC结合法对39份山葡萄种质资源及"贝达"的种子、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了山葡萄种质资源间原花青素含量和分布的特点与差异,并对其中4个山葡萄品种"双优"、"双红"、"双丰"和"双庆"的叶片、茎皮、果皮和种子原花青素动态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原花青素在山葡萄各器官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葡萄种质资源原花青素含量存在较大变异,成熟果实种子与果皮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0.42~8.00mg/gFW和1.2~14.7mg/g FW;野生资源与选育品种间、不同花性种质间、不同地域种质间原花青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高于种子,且差异显著;4个山葡萄品种不同器官原花青素含量动态变化与欧亚种酿酒葡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升高,转色期下降,成熟期小幅度升高;茎皮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升高,转色期、成熟期下降;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转色期缓慢升高,成熟期迅速升高;种子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转色期升高,成熟期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组织器官为材料,探讨了组织培养条件下不同器官合成反式白藜芦醇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种子>外果皮>叶片>茎段,差异显著,在愈伤组织条件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无显著差异;在愈伤组织1个继代周期内,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也呈动态变化,且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积累和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Res)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水杨酸的喷施对葡萄果皮及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诱导作用及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间的关系,以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酿酒葡萄白藜芦醇诱导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诱导效果,在葡萄幼果期诱导率较高,但诱导时间较短暂;而且不同水杨酸浓度对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4mM的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林兴桂 《果树学报》2007,24(1):89-9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葡萄酒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包括内蒙古北部),由于冬季严寒和无霜期短,不适于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栽培,因此开展酿酒葡萄抗寒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阐述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山葡萄品种选育和应用山葡萄×欧亚种、山-欧F1×山葡萄、山-欧F1×欧亚种、山-欧F1×山-欧F14种杂交模式进行种间杂交选育抗寒酿造葡萄品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21世纪我国酿酒葡萄抗寒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生理落果会造成山葡萄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山葡萄花期之前采取疏花、摘心、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调控措施,对提高山葡萄坐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花前留6片叶摘心、喷施0.2%硼酸和人工减掉花序长度的1/5,落果率分别为55.33%、47.96%和50.84%,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山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抗寒、抗病葡萄种质资源。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64对引物组合EcoR I-NNN/Mse I-NNN对山葡萄雌花、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进行筛选,引物E-AGC/M-CTG在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D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83 bp的特异性条带;经组池个体和其它品系验证,该特异性条带能在雄株和完全植株中稳定出现。将该特异性条带回收、克隆、测序,设计SCAR标记引物,对已知性别的85份山葡萄种质进行盲测,准确率达到97.6%,表明标记转化成功。由于该SCAR标记在绝大多数山葡萄栽培品种和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中得到验证,可利用该SCAR标记对山葡萄杂交后代在苗期进行性别鉴定,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山葡萄霜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霜霉病为山葡萄的主要病害,随着山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霜霉病的危害也逐年加重,并直接影响酿酒山葡萄果实的优质和高产。霜霉病在我国山葡萄产区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上旬进入盛发期,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或类型,没有一种农药能根除此病。现对目前我国山葡萄产区霜霉病发生、危害和研究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霜霉病的研究和防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73~2003年对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 进行种内杂交, 并与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共定植34个组合杂种苗, 成活5 639株。观察5种杂交模式, 34个组合5 639株杂种( F1 , F2 ) 苗的果实成熟期的遗传规律。5 种杂交模式果实成熟期(早→晚) 排列顺序是: 山葡萄×山葡萄≥ (山- 欧) F1 ×山葡萄≥山葡萄×欧亚种≥ (山- 欧) F1 ×(山- 欧) F1 ≥ (山- 欧) F1 ×欧亚种。遗传规律是: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 F1 , F2 ) 果实成熟期分离, 表现为连续分布, 倾向于早熟亲本, 杂交组合中早熟亲本越多, 分离出的早熟单株越多, 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早熟基因”有累加效应、呈显性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6.
吴振林 《北方园艺》2012,(18):56-58
采用垅上或苗床上开深沟播种、沟上直接平扣地膜的方法,解决普通露地条件下山丁子、山葡萄等育苗周期长的问题。结果表明:培育的山丁子苗在翌年春季98%以上可达嫁接粗度,山葡萄苗也整齐、粗壮。比普通育苗方法提早嫁接1a,并解决了常规不扣膜育苗易干籽和出苗率低、常规的扣小拱棚方法废工、前期棚内易干旱、大面积育苗时不便揭棚浇水的难题。应用上述2项创新技术,多年来育苗达几百万株,因此很多农户和育苗单位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区分和合理利用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减少酿酒葡萄育种工作中亲本选配的盲目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9份酿酒葡萄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0个位点,观测杂合度为0.482 8~0.965 5,期望杂合度为0.592 3~0.893 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185 7~2.227 9,多态性位点100%。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16处,29份材料分成两大组,其中含有28个品种的组Ⅰ中,2个欧亚种‘红汁加美’和‘晚红蜜’为亚组Ⅱ;亚组Ⅰ中6个欧亚种(‘美乐181’‘品丽珠327’‘赤霞珠169’‘蛇龙珠’‘马瑟兰c980’和‘宝石解百纳’)之间具有亲子关系,为一类(季组Ⅱ);季组Ⅰ分A、B组,其中A组包含14个欧亚种,1个毛欧杂种、1个种间杂种、1个山欧杂种,B组包括1个种间杂种和3个欧山杂种。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图一致。该研究结果为酿酒葡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信息,并且为酿酒葡萄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山葡萄14C 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年生盆栽山葡萄‘双优’品种为试材, 利用14C 示踪技术对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山葡萄14C 同化产物从开花期至果实着色期以叶片为分配中心, 输出分配率为76.69 %~45.09 %; 成熟期的同化产物分配以果实为中心, 输出分配率为47.39 % , 说明山葡萄在大部分生育期叶片对同化产物较果实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果实着色期是山葡萄同化产物分配转换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形成的同化产物积累在果实中的比例高于开花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对360份山葡萄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从245对引物中筛选出18对用于供试材料的SSR扩增;单条引物扩增条带为4~13条,平均9.44条;扩增产物长度介于150~1 000 bp,以200~750 bp的扩增片段居多;18对引物共扩增出17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7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8.2%;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1.778051。某些品种(系)产生了特有SSR标记带,共5条,占2.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