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厚皮甜瓜西农新早蜜1号品种为试材,以人工授粉为对照,研究氯吡脲和噻苯隆2种坐果剂对果实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坐果剂对果实发育、总产量、早期产量、果实膨大速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籽粒发育等无显著影响.说明在甜瓜生产中可用坐果剂代替人工授粉促进坐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风味甜瓜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味4号、风味5号甜瓜为主要试材,雪里红甜瓜为对照,比较不同品种甜瓜果实品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雪里红单瓜质量达到2 kg以上,属于大果型,风味4号和风味5号属于中小果型.风味5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风味4号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雪里红的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而糖酸比则是风味5号居中,雪里红最高,风味4号最低.风味4号的蔗糖和有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风味5号果糖含量最高,雪里红的柠檬酸含量仅为风味4号的1/3、风味5号的1/2.风味4号的17种游离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普遍高于风味5号和雪里红,而风味5号与雪里红的氨基酸成分与含量相当.综合比较,风味5号甜瓜果实大小、酸甜口感适中,营养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东农722"为试材,选取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为番茄灵、坐果胶囊、2,4-D、丰产剂2号、膨果王、硼肥、植物精华素和坐果膨大剂,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生育期、坐果率、畸形果率及番茄果实外观品质、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适合温室冬春茬番茄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使番茄提前采收,各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坐果率,增加番茄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丰产剂2号处理的番茄坐果、转色及开始采收的时间均早于其它处理,始收期较对照提前6d。番茄灵、坐果胶囊、2,4-D和丰产剂2号处理的番茄第1穗果坐果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坐果胶囊、丰产剂2号处理的第2穗果坐果率较高,分别为100.00%、97.22%,丰产剂2号处理的第3、4穗果的坐果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间及各处理与对照间的第1、2、4穗果的畸形果率均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及各处理与对照间的果形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其中膨果王、硼肥处理的果形指数较大,均为0.85。丰产剂2号处理的667m~2前期产量及总产量较高,分别为2 934.12、5 987.99kg,显著高于对照,其次是番茄灵处理。综上,丰产剂2号处理的番茄坐果期、转色期及始收期均早于其它处理,且坐果率较高,畸形果率较低,单果质量较大,并能有效提高番茄的667m~2前期产量和总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绿魁""超甜白金""八里飘香""妃越"4种基因型的薄皮甜瓜为试材,采用7种不同材质的果袋(硫酸纸袋、牛皮纸袋、白色塑料袋、红色塑料袋、蓝色塑料袋、绿色塑料袋、黑色塑料袋)研究了套袋对薄皮甜瓜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硫酸纸袋的"绿魁"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逐渐增加,有机酸和淀粉含量等指标逐渐下降,各指标与对照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7种材质的果袋均对果实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如透光率高的硫酸纸袋和白色塑料袋与透光率低的牛皮纸袋相比,果实的营养品质含量高,各处理与对照有一定的差异;在对4个基因型薄皮甜瓜进行套硫酸纸袋处理时,因试验材料皮色的差异,各基因型的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各异,即基因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更耐贮藏和风味更好的薄皮甜瓜,以盛开花、甘甜3号、甘甜5号薄皮甜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甜瓜在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含量与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9 d后,甘甜3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w,后同)分别为9.20%、12.89%、0.26%,均优于其他2个品种。3个薄皮甜瓜品种共检测出52种芳香物质,主要以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最多的芳香物质均为乙酸乙酯,甘甜3号甜瓜乙酸乙酯相对含量为56.57%。综上所述,甘甜3号品种在成熟期品质、贮藏期品质变化及风味物质含量均优于其他2个品种,可以为甜瓜适宜种植地区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西州密25号"甜瓜为试材,利用外部形态观测和内部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果实的生长动态、果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甜度及果肉硬度的变化,并对果肉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为甜瓜品质的提高及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甜瓜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生长发育动态呈"快-慢-快"的S型生长曲线;果实成熟期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主要的可溶性糖,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甜度、维生素C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在发育初期较高,之后下降至成熟趋于平缓。相关分析表明,蔗糖的积累在"西州密25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椒2号为对照,喜悦2314、陇上椒王、金元8号和酒椒3号为材料,比较了各品种的维生素C、可溶性有机酸、可溶性糖含量,产量等。试验结果表明,陇上椒王、酒椒3号、喜悦2314、金元8号4个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陇椒2号,酒椒3号可溶性有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陇上椒王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优化施肥配施蚯蚓粪有机肥对薄皮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薄皮甜瓜最佳的优化施肥与蚯蚓粪有机肥配施组合,以千玉6号甜瓜为试验材料,在优化施肥基础上配施7个梯度蚯蚓粪有机肥处理:T1、T2、T3、T4、T5、T6、T7,以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为对照,并综合分析了薄皮甜瓜的田间生长、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处理,适当的配施组合可以提高薄皮甜瓜的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产量等指标。T5处理(优化施肥配施600 kg·667 m~(-2)蚯蚓粪有机肥)综合表现最优,相对于常规施肥该处理甜瓜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41.28%,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6.44%,维生素C含量增加16.82%,产量增加10.86%。  相似文献   

9.
以二倍体薄皮甜瓜品种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试材,对不同倍性薄皮甜瓜果实营养品质及叶片EST、POD、SOD同工酶谱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薄皮甜瓜果实成熟时期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有同样趋势,为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同样趋势,为三倍体>四倍体>二倍体;叶片中,二倍体和三倍体EST谱带均比同源四倍体多2条;而POD和SOD在谱带条数上没有差异,只是多倍体谱带亮度较二倍体强,表明其表达量较高,说明它们的酶种类相似但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不同砧木嫁接薄皮甜瓜后的成活率及生长特性,分别以11种南瓜、3种葫芦、2种甜瓜为砧木,以绿美人甜瓜为接穗,以接穗自根苗为对照,对薄皮甜瓜嫁接苗成活率、植株生长情况、抗病能力、果实品质及果实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合嫁接苗成活率均在93%以上;思壮17、京欣砧2号、京欣砧冠F1、砧甜1号、甬砧9号砧木嫁接苗发病率均为0;16种砧木生长状况均优于自根苗;葫芦砧木和豫艺稳健1号(南瓜)嫁接甜瓜产量低于自根苗,其余砧木嫁接甜瓜的产量均高于自根苗,全盛(南瓜)和砧甜1号(甜瓜)的产量最高,分别比自根苗高147.43%、137.76%;南瓜砧木锦霞状元和京欣砧2号相较于自根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8.13%、12.79%,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46.93%、6.47%,总酸含量分别增加了52.14%、21.37%,总糖含量分别增加了51.21%、15.32%。综合分析相关指标,砧甜1号、锦霞状元和京欣砧2号适合作为沿淮区域薄皮甜瓜嫁接的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11.
以薄皮甜瓜品种‘彩虹七号’为试材,研究多肽配肥宝75、1502、25 kg/hm2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肽配肥宝对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效果。多肽配肥宝处理能提高甜瓜单瓜平均重、单株平均坐瓜数、单株产量等产量因子。多肽配肥宝处理可提高甜瓜可溶性固形物、粗蛋白、维生素C含量,增加含糖量及降低硝酸盐含量。施用多肽配肥宝可显著增加甜瓜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甜瓜品种西州蜜25 号为试材,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础基质,将2 倍或4 倍Hoagland 营养液、 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混配成不同复合功能性基质,探究营养液浓度、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混配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果实 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添加2 倍和4 倍营养液肥料的处理(T1、T5)相比,营养液、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三者混 配的基质(T4、T8)均可显著增加甜瓜植株的生物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单果质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 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降低果实硝态氮和可滴定酸含量。由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保水剂对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效果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对增加植株生物量、促 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效果最明显。所有处理中,4 倍营养液条件下与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 菌混配(T8)的处理效果最优。为此,在甜瓜基质栽培生产中,推荐选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质, 混配含有4 倍营养液、保水剂(8 mL · L-1)和枯草芽孢杆菌(2 g · L-1)的复合功能性基质。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Seongju Fruit Vegetable Experiment Station for 2 years, 2002–2003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llination methods on development and sugar content of oriental melon fruits. Oriental melon fruit was pollinated by honeybees (Apis indica) and bumblebees (Bombus ignitus) and fruit setting growth regulators was used as a control treatment. Fruits pollinated by honeybees and bumblebees has lesser length and width of frui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Pollinated by bumblebees increased hardness and soluble solids of fruits by 27% and 4–5% and that of honeybees increased hardness and soluble solids of fruits by 12% and 5–10%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Fermented fruit ratio (%) of oriental melon fruit pollinated by honeybees, bumblebees, and growth regulator was 6.7%, 9.1%, and 28.1%, respectively. Glucose, fructose and sucrose contents of fruits by 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ere very low throughout the ripening stage, but abruptly increased at harvesting stage. In fructose content of fruits, pollination of bumblebees and honeybees was higher by 9% and by 13% than those of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total sugar content in fully ripen fruits of oriental melon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reatments (P > 0.05). Total sugar content (%) of fruits pollinated by bumblebees was slowly decreased until 15 days after storage compared to that of other treatment. For the low fermented fruit ratio (%) and slowly reduced total sugar content at storage of fruits, the pollination of bees was more useful than fruit setting growth regulators in early cultivation of oriental melon under plastic houses. The economic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pollination method will be needed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4.
甜瓜反义酸性转化酶基因对甜瓜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子房注射法将甜瓜反义酸性转化酶基因导入厚皮甜瓜自交系‘0123’果实, 应用PCR和Southern Blot对后代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 330株甜瓜转化植株中, 有2株为阳性转基因植株, 转化率约为0.6%。进一步研究发现, T0代转基因甜瓜植株生长势减弱, 果实比对照小30%左右, 但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2%。PCR和PCR - Southern Blot鉴定表明, T0-1的自交后代没有基因丢失, 反义酸性转化酶基因已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遗传。T1代转基因植株生长势也明显减弱, 但成熟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了26% , 蔗糖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5倍, 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略有降低, 酸性转化酶活性比对照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表明, 反义酸性转化酶基因通过降低酸性转化酶活性, 调控了甜瓜果实蔗糖代谢过程, 改变了甜瓜果实糖分组成, 同时抑制了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甜瓜品种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锐竹  贺超兴  王怀松  张志斌 《园艺学报》2010,37(11):1767-1774
研究了大棚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甜瓜播种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ihiza fungus,AM)GM(Glomus mossea-2)和GV(Glomus versiforme)对甜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处理的幼苗在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上均优于对照;不同品种的单瓜质量均以接种GM的处理为最高;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都有显著性下降,维生素C含量GM处理显著高于对照,但GV处理有所下降。对根系侵染率分析表明,两个供试菌剂中GM为优势菌种,‘丰雷’和‘中蜜5号’为8个供试甜瓜品种中GM的最佳宿主。  相似文献   

16.
在保护地种植中果型西瓜京欣,采用双行坐果种植方式、单行坐果种植方式与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保护地种植中果型西瓜667m2产量及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商品瓜率与坐果方式及管理方法有关,双行坐果种植方式西瓜坐瓜率达到99%,单瓜质量达到5.7kg,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1.03%和7.43%,分别比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提高0.73和0.36百分点,且口感好,667m2产量达到3893.67kg,经济效益比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提高33.01%。单行坐果种植方式由于密度较大,坐果后受根系吸收养分及水分的不利影响较大,坐果率为98.07%,单瓜质量为4.84kg,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87%和7.10%,667m2产量为3296.19kg,经济效益比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提高10.34%。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各项指标最低:坐果率为97.3%,单瓜质量为4.63kg,中心和边部可性固形物含量为10.3%和7.07%,667m2产量为3085.29kg,经济效益为6851.75元。建议瓜农改变传统的随机坐果种植方式为双行坐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7.
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生长发育及糖分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中选用“玉美人(Cucumis meloL.)”薄皮甜瓜为接穗,“世纪星”白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以自根植株为对照,研究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生长发育及糖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够促进薄皮甜瓜果实的生长发育,加快了果实的膨大速度,促进了果实中干物质的积累和平均单瓜重增加。但嫁接果实的果肉厚度略低于自根果实,降低了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对果糖的影响不大;从总体水平上,嫁接降低了薄皮甜瓜果实中总糖的含量,且在果实成熟期嫁接果实中淀粉含量高于自根果实。  相似文献   

18.
以腐植酸叶面肥为试材,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定5个不同腐植酸浓度(0(CK)、0.2、0.4、0.6、0.8 g·L-1),通过测定果实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干物质、果径、硬度,比较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腐植酸叶面喷施技术在苹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提供浓度参考。结果表明:喷施腐植酸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当用量为0.4 g·L-1时均达峰值,同时能减小果实硬度,增大果径,提高商品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提高,适当的浓度能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干物质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干物质含量最高可增加4.0%,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增加13.65 mg·(100g)-1。产量和果实品质各指标回归拟合表明,腐植酸浓度与产量和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植酸浓度为0.52 g·L-1,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植酸浓度均在0.38~0.59 g·L-1。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授粉方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心猕猴桃为试材,设置了5种不同的授粉方式,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红心猕猴桃坐果率、果实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优质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5种授粉方式中,人工点粉处理猕猴桃的坐果率和单株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7.12%和30.50kg;从果实外观来看,3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0.2g·L-1吲哚丁酸+花粉2g·L-1)喷雾授粉果实的横径和单果质量的最大,分别为5.17cm、85.70g;从果实内在品质来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处理为人工点粉处理,分别为17.2%和0.82%,而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处理为1号花粉悬浮液喷雾处理,分别为13.28%和1.12mg·g-1。综合分析可知,利用人工喷雾等器械授粉能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猕猴桃的坐果率,增加产量,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因此认为1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花粉2g·L-1)处理更适宜用于猕猴桃大面积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