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卉》2018,(24)
油松属于松科松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同时也被称之为短叶松和东北黑松,其经常会依照其自身的形状去完成所需要的修整,目的是加强其自身的艺术美感以及观赏价值。最近几年,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脚步的不断提升,造型油松开始受到了园林绿化者们的关注,因此人们在苗木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油松的姿态优美,主干嶙峋,侧干崎岖,可以说属于一种为数不是很多的北方常绿树种,其从古至今都被人做是一种具备苍劲有力和表达刚正不屈情操的树木。本文运用油松树体高大和轮枝分层的这种生物特性,对大型油松造型技术的要点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城市景观绿化效果,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本土树种油松为基础,景观造型树木为导向,将油松造型与我国传统的盆景艺术相融合,通过对造型油松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造型修剪技术和审美评价,来阐述培育造型油松的修剪方法、季节和顺序,确定观赏面的主干、枝条和树冠等技术措施,归纳总结出一套方法简单、培育造型周期短的修剪技术,以期为培育造型油松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才忠 《现代园艺》2013,(24):56-56
按照工厂化容器育苗工艺流程的操作要求,经过多年油松容器苗的生产,逐步总结出在温室培育油松容器育苗的相关技术措施,培育出的苗木品质好,培育周期短,而且提高了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4.
付自俐 《花卉》2020,(14):8-9
作为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的优劣对造林的效果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对苗木的培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造林及绿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我国北方造林工作常用的树种之一是油松,而油松在保持水土控制水土流失及绿化方面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有送苗木培育技术进行探讨,探究做好油松苗木培育究竟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油松(Pinus tabuleaformis)是我国北方14省(区)的重要乡土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强。为了满足造林和绿化的市场需求,依据近几年的育苗和培育经验,总结了播种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移植苗培育、大规格苗木培育、大规格苗木出圃等油松绿化苗木培育的关键技术,实现苗木培育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顾植安 《中国园艺文摘》2012,(9):122-122,126
为给城市绿化提供更多优质油松苗木,从培育地选择、整地施肥、苗木栽植、浇水、修剪、松土锄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西宁地区油松的栽植培育、养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晋北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荒山绿化和土壤沙漠化的治理,油松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而且还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而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质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油松种植的主要技术。介绍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油松营养杯育苗的质量,提高油松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油松的枝叶四季常青,又具有抗风、耐旱的特性,而且用途广泛,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用材林种。文章分析了油松的育苗技术及管理技术两个方面,以提高油松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园林绿化中大规格油松的使用愈来愈多,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实践体会,从油松苗木的选择、起掘与运输、栽植及后期养护等几个方面,对提高大规格油松栽植成活率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就桥山林区自然立地、苗木移植的意义、油松苗木移植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阐述,此种方法简明,技术实用,对实施天保工程发展壮大林业苗木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专业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接坝地区3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并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水文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规律一致,其大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26.04 t/hm2)>油松林(16.46 t/hm2)>华北落叶松林(11.36 t/hm2);土壤容重均值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1.29 g/cm3)>油松林(1.24 g/cm3)>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05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 441.4 t/hm2)>油松林(963.5 t/hm2)>华北落叶松林(829.9 t/hm2);对入渗时间和入渗速率进行拟合,呈较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对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油松外生菌根真菌对其幼苗根际其它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菌根化苗与非菌根化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种类、数量进行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菌根化油松苗根际有8种真菌,非菌根化的油松苗根际有10种真菌,运用群落相似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油松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菌根化和非菌根化油松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相似度为0.55,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菌根化比非菌根化都低.  相似文献   

13.
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林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抚育间伐对30 a生油松人工林的影响,以林木分级为基础,以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油松林进行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对其生长以及碳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度间伐有益于油松林分生长和碳储量提高,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油松成熟胚的子叶-胚轴段为起始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以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油松不定芽进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子叶-胚轴段可以诱导出不定芽;在1/2MS培养基上附加3 mg/L的6-BA和0.5 mg/L的NAA,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率达46.7%,平均增殖系数是10,最大增殖系数为24;1/2MS培养基中附加2 mg/L的活性炭对油松不定芽增殖和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5.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多态性引物,对二代油松种子园的12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共201个扩增条带中152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62%;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5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821。采用UPGMA法,在遗传距离0.15处的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表明该二代种子园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刘虹  王华  李素玲  许晶  杨杰 《中国食用菌》2019,(5):13-14,17
采用ITS分子片段分析方法,确认了山西吕梁山南部五鹿山出产的红色蘑菇为血红菇(Russula sanguinaria)。血红菇为山西新记录种,于夏秋季节在油松林内大量发生,为现阶段当地油松林的优势外生菌根菌物种。中国文献记载可食用。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冀西北森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能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林场选择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白桦4种林分类型,以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了土壤入渗和贮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饱和贮水量排序为:白桦林(373.24 mm)>油松林(352.72 mm)>山杨林(325.20 mm)>华北落叶松林(306.28 mm)>撂荒地(286.30 mm)。土壤容重均值排序为:白桦林(0.90 g/cm3)<油松林(0.95 g/cm3)<山杨林(0.99 g/cm3)<华北落叶松林(1.00 g/cm3)<撂荒地(1.27 g/cm3)。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幂函数关系,林分的土壤渗透性能均高于撂荒地,其中白桦林稳渗速率最大(5.21 mm/min),水土保持能力最好。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贮水量呈负相关关系。森林对非毛管孔隙(滞留贮水)的改善作用要大于毛管孔隙(吸持贮水)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点柄粘盖牛肝菌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形态学鉴定,西陵地区油松林中的优势菌根食用菌为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ex Fr.)O.Kuntze]。通过一个发生世代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变化、生物学发育规律、子实体发生与气象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为研究林菌共生机制及培育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增加油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雌雄花数量,对油松母树进行了喷施赤霉素GA4+7(Gibberellin GA4+7)、6-苄基氨基嘌呤(6-BA)、矮壮素(CCC)试验,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油松无性系种子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激素处理,对增加油松母树雌雄花数量有显著作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激素处理不同时间对雌球花促进作用有显著差异,以6月份效果最好。激素对雌球花量促进作用以GA4+7效果最好,其次为6-BA和CCC。对雄球花促进作用效果为GA4+7最好,其次为CCC和6-BA,并且GA4+7对雌雄球花的促进作用与其它2种激素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激素浓度对促进雌雄球花量差异显著,促进雌球花效果最适浓度为500mg/L,促进雄球花量浓度以1 000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2个油松天然居群中192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筛选出的20条引物共扩增出28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0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6.12%。用NTSYS-PC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2份油松材料间的SC值变化范围为0.5986~0.9654,平均为0.7379。采用UPGMA法,在SC值为0.76的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表明我国油松天然种群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