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大叶黄杨白粉病分生孢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种植物油乳油对分生孢子的染色效果,并测定了其对分生孢子悬浮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植物油乳油致使白粉病分生孢子细胞壁凹陷、畸形,对细胞壁有破坏作用,使得孢子内部细胞质渗漏,孢子悬浮液电导率值随着植物油乳油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3.30 mL/L植物油乳油的稀释浓度是一个临界点,再提高植物油用量其电导率变化不明显.因此,在生产上建议使用3.30 mL/L的用量防治白粉病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2.
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5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5g/L氟环唑乳油500倍液的防效最好,喷药3次后10天防效达80.61%,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和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 500倍液,防效均超过75%.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香蕉安全,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的柑桔黄斑落叶病的防治药剂,2014年通过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几种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25%咪鲜胺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均能完全抑制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25%咪鲜胺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均能完全抑制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的孢子萌发。在田间,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或175mg/L单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mg/L与99%矿物油乳油(2 973或4 950mg/L)混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mg/L的表现较好,防治效果均在96%以上,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雷琼 《北方园艺》2010,(16):167-168
为评价25%烯肟菌脂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黄瓜的安全性,采取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烯肟菌脂乳油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其1 500~2 000倍液防治效果为85%~90%,药效持续7~14 d左右。  相似文献   

5.
针对梨白粉病的秋季防治,选用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4个处理对梨白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防效较好,防效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6.
《落叶果树》2021,53(5)
通过室内和田间药剂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40%毒死蜱乳油、40%氰戊·马拉松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5 g/L联苯菊酯乳油、10%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3个喷施浓度1 000倍、500倍、250倍液对核桃草履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室内、田间试验中,均以25 g/L联苯菊酯乳油的总体防效好,药效快,同浓度、同药后时间的防效明显高,室内若虫喷施3个浓度液,药后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1%、89.7%、74.4%,药后72 h分别为93.8%、100.0%、93.8%,田间树体喷施3个浓度液,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0.4%、93.0%、96.7%,低浓度1 000倍液即可实现90%的有效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药后14 d的防效,以40%毒死蜱乳油、40%氰戊·马拉松乳油和10%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防效均较高;以1.8%阿维菌素乳油为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有关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分2组对6种药剂进行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m L/667m~2第1次喷药后6d、第2次喷药后6d的防效分别为85.6%和87.1%,30%氟吗啉悬浮剂50m L/667m~2第1次喷药后6d、第2次喷药后5d的防效分别为86.6%%和78.9%。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乙蒜素乳油、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虚幻球藻Apatococcus lobatus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0%乙蒜素乳油对虚幻球藻较敏感,EC50为73.419 0mg/L。其1 000倍液喷施一次的田间防效达99.5%。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虚幻球藻不太敏感,其500倍液连喷3次的田间防效仅为47.8%。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纳米银对草莓致病菌的生长抑制和病害防控效果以及纳米银的主要作用方式,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纳米银试剂对2种草莓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和对3种草莓致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之后对盆栽草莓进行保护和治疗试验,对田间草莓进行保护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银试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HM9、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TJ4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722、2.426 mg/L,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草莓白粉病菌(Podosphaera aphanis)PA1的孢子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5.395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纳米银对盆栽草莓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对灰霉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的最高病斑扩展抑制率分别为66.76%、74.44%和65.41%,对应纳米银浓度分别为10、20、10 mg/L;对盆栽草莓的治疗效果较差,仅对白粉病有轻微的治疗效果,浓度为10 mg/L纳米银的治疗效果为31.68%。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是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高效、低毒、内吸广谱性杀菌剂。为验证其对南瓜和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分别设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5m L/667m2、30m L/667m2和10m L/667m2处理,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露娜森3个不同剂量处理(10m L/667m2、30m L/667m2和45m L/667m2)对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32%、91.17%和95.82%,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46%、83.84%和86.96%,对两种作物的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细辛精油对5种黄瓜病害致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黄瓜病害的5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次是对褐斑病菌、枯萎病菌和叶斑病菌;而对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差。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如灰霉病菌和根腐病菌,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细辛精油对5种木本花卉病害的离体抑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木本花卉叶部病害的5种病原菌(牡丹炭疽病、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月季黑斑病、肉桂链格孢叶斑病和龙血树镰孢叶斑病)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细辛精油对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EC50分别为120.43 mg/L和110.66 mg/L;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牡丹炭疽病菌和肉桂链格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菌和龙血树镰孢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辛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活性物质主要是挥发油.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苹果病害的6种病原菌(灰斑病菌、褐斑病菌、斑点落叶病病菌、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4种病原菌(灰斑病菌、褐斑病菌、斑点落叶病病菌、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辛精油对两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90仅为397.37mg/L;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90仅为276.77mg/L.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光照条件及外源物质对蕨菜孢子萌发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蕨菜孢子培养成苗率, 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及外源物质(GA3 、6-BA、腐殖酸等) 对孢子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孢子萌发及生长发育速度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以试验中所设最高光强1 800 lx 连续光照下的孢子萌发及成苗最好, 而光强低于1 000 lx 时孢子萌发速度极慢且不能成苗; 无光照时孢子不能萌发; GA3 对孢子萌发及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0. 2 mg/L GA3 处理成苗率最高, 达61. 42 %。光照条件与外源物质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辣椒斜纹夜蛾的敏感性,并提供防治指导,将10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00、60.00 mL,667 m^2用20%虫酰·茚虫威悬浮剂65.00、57.50、50.00 mL,667 m^2用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00、40.00 mL,667 m^2用10亿PBI/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20.00、85.00、60.00 mL对辣椒斜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药后3 d和8 d防效均在90%以上;667 m^2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 mL、667 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60.00 mL、667 m^2用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0.00 mL和667 m^2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00、20.00 mL对斜纹夜蛾有较好的敏感性,药后3 d和8 d防效在70%以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斜纹夜蛾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原油污染土壤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原油污染土壤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油处理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增强.在浓度30 000 mg/kg的土壤原油处理组,萝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大于50%,萝卜种子对原油的敏感程度较强.不同浓度的原油污染对萝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各项生长指标的相对抑制率都符合根系长度>幼苗总鲜重>幼苗高度>种子发芽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采后葡萄果实营养对灰霉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巨峰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cv.Kyooho)为试材,从葡萄的营养、pH、贮藏期生理状态以及环境温度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发育和致病性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果实的营养和pH值适于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葡萄营养培养基上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spor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ecium roseum)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在pH 3.46的葡萄果汁上,灰霉菌分生孢子在0~35 ℃的温度范围内都能萌发, 最适萌发温度为15~24 ℃,0 ℃培养48 h后分生孢子仍然有8.7%的萌发率。灰霉菌分生孢子在低温下萌发需要较低的pH条件, 在pH 4的葡萄果汁中,4 ℃培养72 h后萌发率可达90%以上,高于pH 5~7的果汁。葡萄果实贮藏期的生理衰老状态与灰霉菌的侵染力存在着时序关系,即灰霉菌的侵染力随着葡萄果实贮藏期的延长而加强。受灰霉菌侵染后的葡萄果实产生过氧化物酶(POD)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低于链格孢菌诱导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胼胝兜兰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邓克云  魏春杰 《北方园艺》2010,(24):154-156
胼胝兜兰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自然更新能力差。现采用人工授粉的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结果表明:270 d胚龄的种子萌发率高(95%);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RE+CM 100 mL/L+椰粉12 g/L+香蕉泥70 g/L+蔗糖20 g/L+琼脂粉5 g/L;壮苗培养基以MS+NAA 1.0 mg/L+BA 0.4 mg/L+椰粉12 g/L+香蕉70 g/L+蔗糖30 g/L+琼脂粉5 g/L为好,小苗用松树皮移栽效果好,移栽成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银粉背蕨的配子体发育及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笛  冯玉兰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9):1345-1352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孢子萌发、配子体生长发育及孢子体苗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银粉背蕨的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 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在4 ℃下分别贮藏0、2、4、6和10个月孢子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对4种常规基质的研究表明, 泥炭土+河沙(体积比1∶1) 是银粉背蕨孢子萌发和生长的最佳基质, 萌发率达65%以上, 成苗率高达83.2%; 而园土和草炭土均不利于配子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孢子和原叶体的无菌培养结果表明, 在含不同浓度无机盐的培养基中, MS培养基最适于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 其萌发率高达53.3%; 在1/8MS中孢子没有萌发。在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中, 4%的蔗糖对原叶体增殖和发育最佳, 其增殖率最高, 合子胚发生数最多, 成苗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20.
以大雪兰种子为试材,进行无菌播种试验,找出了最适合大雪兰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利于大雪兰种子萌发的培养基是1/2MS+6-BA 0.3mg/L+NAA 0.2mg/L+椰子汁(CM)50mL/L;利于大雪兰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培养基是1/2 MS+6-BA 0.4mg/L+NAA 0.2mg/L+AC 0.5g/L;利于生根壮苗的培养基是1/2 MS+NAA 0.5mg/L+AC 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