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动系试验台控制系统的性能对整个台架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系的试验,分析了车辆传动系试验台的功能与系统构成,并对试验台的信号采集与控制系统不同组成方案的主要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为类似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要应用Cruise软件,对某中型卡车传动系进行匹配分析,得出传动系最优匹配方案.通过实际试验验证计算和实际一致性,为整车传动系提供最优匹配方案,满足整车动力经济性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履带式车辆关键机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设计了履带式作业车的行走系、传动系和操纵机构.在分析履带式作业车的行走系结构形式的基础上,运用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方程对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为车辆发动机的选型提供依据:采用了一种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结合的传动方式,确定了传动系的关键设计参数;操纵机构采用了集中操纵方式.履带式车辆行走系的力学分析方法适用于履带式车辆的设计与开发.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结合的传动方式,不仅可以使发动机功率分配合理,而且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能.集中式操纵杆布置形式使车辆结构紧凑.分析与设计方法已成功用于某履带式作业车辆的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采棉机主传动方式的要求,通过对发动机外特性、液压传动系统中变量泵和定量马达的调节性能特性的分析,针对国产自走式采棉机的主传动系的三种传动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适合国产自走式采棉机的最佳主传动系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在不同速度范围内的无级变速。  相似文献   

5.
蔡祥鹏 《福建农机》2009,(2):35-36,44
农用运输车柴油机工作时常偏离理想工作区域,对其传动系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能使其经常处在理想工作区附近工作,提高车辆动力性和在复杂农村道路上的通过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农用运输车传动系统参数的优化对车辆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尾气排放性等评价指标的影响和传动系参数优化设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采棉机主传动方式的要求,通过对发动机外特性,液压传动系统中变量泵和定量马达的调节性能特性的分析,针产自走式采棉机的主传动系的三劝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适合国产自走式采棉机的最佳主传动系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在不同速度范围内的无级变速。  相似文献   

7.
汽车能源的消耗不仅与发动机和底盘的制造水平有关,还与汽车传动系的动力匹配有关.本文以长途运输车辆为研究对象,探索通过对变速器速比与后桥主减速比的匹配选优,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方法.并以欧曼BJ4141半挂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的优化匹配为例,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匹配方法进行了分析.动力传动系匹配合理的车辆不但动力性、经济性好,而且操纵舒适.车辆动力传动系匹配应考虑车辆运输的特点、公路发展的状况、发动机底盘制造情况等.  相似文献   

8.
双流传动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李文哲 《农机化研究》2008,(3):235-237,240
转向机构是履带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转向机动性和生产效率.因此,对性能优良的双流传动转向机构的研究一直是车辆工程领域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详细介绍了各种双流传动转向机构的优缺点,分析了新型双流传动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双流传动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的力学模型,并用平均法对该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得知:动力传动系在高滑转率下常失稳,从则在传动系中产生自激振动,对车辆产生了不利影响,给了传动系的稳定性判别式,讨论了影响传动系稳定性的因素,为研究抑制自激振动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CRUISE的重型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动系参数对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CRUISE中建立某重型车的仿真模型,分析了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并通过计算优化了传动系参数,提出几种优化方案,经过分析对比,得到了整车性能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优于原方案,改善了整车的经济性,提高整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优化匹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扭矩复合型式的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在循环工况和多能源系统能量控制策略确定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复合形原理的动力传动系全局优化算法。该优化算法将燃油消耗作为评价动力优化匹配的依据,以汽车动力性能指标要求模糊化和电池能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对其动力传动系速比进行优化匹配,通过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对某款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参数、传动系统参数、电池组参数等进行参数匹配选型,并借助汽车仿真软件AVL Cruise(Cruise是一款在业界功能最强大、最稳定,适用性最广的整车和传动系统性能分析的仿真工具)进行动力性能仿真分析。经过仿真验证之后,该参数匹配过程正确,动力性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沙滩摩托车传动系设计方法落后、传动系性能与发动机匹配不够合理等问题,在对其传动系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传动系几何模型,并导入ADAMS中添加约束后,进行了简单的运动仿真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仿真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其误差不超过1.5%,从而验证了物理模型基本正确、合理,为传动系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仿真优化建立了一个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14.
混合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分类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混合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4种分类方法,对每一种分类方法中包含的各种类型的混合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一些典型结构的混合电动汽车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提出的分类方法以及越野车的运行特点,选取分路式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作为CFA 6470HEV混合动力越野车的驱动系统方案,车辆的各项性能都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证明所选取的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为对某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性能进行虚拟试验,采用UG对其车身及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建模,再导入ADAMS/V iew中建立"人-车-路"联合系统。依据国家标准对其加速性能进行"虚拟试车场"式仿真,再将仿真数据与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做的检测检验报告相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均符合国家标准,验证了所建虚拟试验系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检测新车型的动力性能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技术手段,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重型车辆整车一体化自动变速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重型车辆装用手动操纵12挡机械变速器后,经常出现因换挡误操作、跳挡变速而造成换挡冲击,导致主离合器过度磨损的问题,设计了整车一体化自动变速系统,并设计了电气自动换挡执行机构.同时通过发动机电控单元的通信,实现了对整车动力传动的协调控制.实车试验证明,所加装的全气动机械自动变速系统解决了离合器过度磨损的问题,整车燃油经济性提升了20%.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燃油农用车辆在环保、动力等性能方面存在的不足,研制一种新型电动四轮农用车辆,对样机进行牵引性能测试。针对作业和行驶工况,提出后轮电机中央驱动、前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的新型电动四驱动力系统方案,对整机牵引动力学进行分析,并进行牵引性能实车试验和经济性分析。研究表明,新型电动四轮农用车具有较好的牵引性能和经济性:牵引性能方面,后轮驱动的最大牵引力为1 925 N,最大牵引效率为74%;经济性方面,中耕作业单位面积能量消耗降至传统燃油拖拉机的42.4%,单位面积成本费用降至传统燃油拖拉机的80.1%。该机适应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绿色环保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为全新电动农业车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汽车悬架阻尼匹配研究及减振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车辆满足平顺性要求,对车辆悬架系统阻尼匹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最佳阻尼比设计方法及减振器速度特性分段线性数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减振器阎系参数设计数学模型,并对阀系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设计减振器进行了特性试验和整车振动试验,并与原车裁减振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车辆悬架系统阻尼匹配合理,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方法正确,设计参数值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观测器误差补偿与迭代的车辆状态融合估计方法。基于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车辆状态强跟踪滤波估计算法;同时,根据四轮轮速耦合关系,考虑到数据扰动和病态矩阵的影响,设计了车辆状态的岭估计算法。为进一步提高估计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动力学模型观测器与运动学模型观测器补偿与迭代的估计方式,设计了模糊控制器,根据实时的质心侧偏角和滑移率的伪量测值,判断强跟踪滤波器和岭估计器估计结果所占权重,利用闭环估计系统的迭代与融合提高估计性能。仿真和道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辆状态融合估计方法能够兼顾强跟踪滤波算法与岭估计算法的优势,根据车辆纵向滑移和质心侧偏角动态调节强跟踪估计与岭估计结果的权重系数,从而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估计系统的多工况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侧偏角道路试验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侧偏角是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系统实现对汽车稳定性预估的主要依据,设计了"1+2"GPS侧偏角测试方案,即1个基准站和2个移动站,并搭建了道路试验系统.阐述了传感器选型、系统配置和侧偏角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实车道路试验,并基于光学侧偏角传感器同时测量的数据验证了GPS方案的可行性.汽车侧偏角道路试验系统能够实现高频率的精确定位、测速和侧偏角测量,兼顾车身和车轮位置姿态测量,现场安装快捷方便,可为稳定性控制系统开发中的侧偏角算法和控制逻辑验证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