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桉树引种驯化是桉树良种选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桉树引种驯化的实际出发,应用“气候相对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生态因子分析法”等理论,提出了桉树引种驯化的技术对策。通过引种驯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强调了今后要做好:引种区划、分区引种、加大种源/家系试验规模、分树种建立育种计划,以及抗性选择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是举世闻名的,仅种子植物就有25000多种,木本植物8000余种。从引种驯化的角度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我国特产的植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全世界的农林业发展及园林植物种类,它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林木引种驯化方面的辉煌历史和成果。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一些新的高科技林木育种技术应用广泛,如野生植物资源选种技术、开发利用技术、杂交育种技术、克隆转导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林木育种引种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一些新的林木品种如彩叶树种、彩条树种、速生树种以及特殊用途的经济树种在国内不断推出,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实践,使我们的林木引种成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引种是指人类把外地(包括外国)野生和栽培植物引入本地栽种。有人把引种分为自然驯化(归化)和气候驯化(风土驯化)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植物引种到另外一个地区栽培不需要改变其遗传性,就能适应新的立地条件顺利地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传宗接代;后者是指引种的植物要通过种种人工措施才能使之适应新的立地条件,随着引种栽培措施而发生遣传性的改变。其实引种就是要采取种种栽培措施使之适应新的栽培条件,一个生产性栽培的植物不得不考虑经济条件,生产成本。所以引种栽培的植物,特别是树木,一定要适应栽培地区气候、土壤的条件,否则招致失败,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     
●全国第九次林木引种驯化研讨会在杭召开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九次全国林木引种驯化研讨会暨林木和观赏花木种苗交易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0日在杭州市召开。会议主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林木引种驯化与技术创新。会议内容包括 :林木引种驯化与西部大开发 ;林木引种驯化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外来树种在城市森林、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外来树种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树木引种驯化与科技体系创新 ;引种驯化树种繁殖技术与种苗产业化发展。来自 2 1个省(市、自治区 )和香港、台湾的 10 6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5.
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种驯化试验是不断充实和加强植物资源基因库,丰富植物品种多样性的一种重要举措。文章正是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引种驯化的定义、理论和方法,并对引种驯化的影响因素和引种试验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从而更好的了解引种驯化的全过程,对引种试验的成功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树木引种驯化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引种驯化是一项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意义的活动。引种驯化是人们将外地的(本地没有的)或野生的植物引入本地进行栽培,定向地改变植物的本性,以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条件。引种与驯化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驯化则不能达到引种成功的目的。国内外树木引种驯化厉史悠久。我国早在商、周时代,即公元前一千多年,树木引种就已很盛。英国从九世纪也开始引进许多树种。随着树木引种实践的增加,引种理论也不断发展。现根据有关资料,将树木引种驯化主要理沦整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建东山岛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取线路调查与随机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山岛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现有植物种类总计约1 055种,其中本土野生植物632种,外来和栽培植物423种。423种外来和栽培植物中有外来入侵植物22科59种,种组成类以菊科最多,有16种,占27.1%;起源地以美洲最多,有45种,占76.3%;引入途径以无意引入最多,有32种,占54.24%。在分析外来入侵植物的来源、生境特点、入侵途径、生活型和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城市绿化树种引种驯化的一般要求 ;总结了目前吉林市绿化树种应用及引种驯化情况 ;对引种驯化技术作了介绍 ;指出在积极引进外来树种的同时 ,也要挖掘本地优良特色品种 ,以使城市绿化树种更加丰实  相似文献   

9.
以文献调研为主,结合野外踏查,对深圳市野生植物和常见栽培植物、建成区内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深圳市"植物物种指数"为0.789,"本地植物指数"为0.701;还分析了深圳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外来植物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一、林木引种驯化的机理和方法林木引种驯化是增加树木种类,实现林木良种化,解决林业生态建设树种单一,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林木的引种驯化是一门由植物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栽培学、遗传育种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发展中的分支学科。引种驯化一词的科学含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园林植物引种的几个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园林植物引种过程中存在着对引种理论简单化、片面化解读,引种品种选择缺少规划,忽视引种后的驯化过程等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引种材料和加强引种植物的驯化锻炼与保护2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岛屿植物资源对海岛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线法对平潭9个无居民海岛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潭9个无居民海岛共有种子植物60科137属155种,平潭无居民海岛生境条件恶劣,植被类型单一,优势科现象不明显。植物地理成分表明,平潭无居民海岛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热带亲缘显著,符合其所处的亚热带地理分布特点。平潭无居民海岛分布有外来植物32种,其中外来入侵植物9种,多通过人为栽培引种进入岛屿。总体而言,平潭无居民海岛以原生植物为主,但外来入侵植物需要引起注意。同时,针对平潭无居民海岛拥有较多的滨海特色植物,提出了可以考虑将其引种驯化,作为海岛植物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桉树引种实践对林木引种理论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相似论”及由此发展应用的“生态综合分析法”、“生境因子分析法”、“地理生态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法”等,是林木引种的主要理论,较适合于桉树引种,米丘林“果树逐级北移驯化法”、“专属引种法”对桉树引种的实践意义不大;“生态历史分析法”、“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等原理,对桉树引种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北京地区由国外引种的苗木结构、建立引种驯化模式、引种驯化成果转化、面临的相关问题等方面,探寻北京地区引种驯化的有效方法,为引种树木落地后的栽培驯化提供可行性方案,从而为研究植物的观赏价值、经济效益及推广应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章通过外来树种在辽宁现有森林面积、蓄积、树种资源及沈阳园林树种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并根据外来树种在辽宁的引种现状、发展前景的分析,依据现代林木引种驯化理论要求,提出了引种应注意的问题和前景展望,对今后科学引种和加快推广已引种初步成功的树种,使其迅速转变为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区域,对引种驯化国内外热带和亚热带树种极其有利。经过了多代人的努力,广州已引种成功了一大批包括许多可供园林应用的外来树种。因此,通过调查去搞清楚广州市外来园林树种引种的历史和现状极有必要,这样做可给以后引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从而可避免由于盲  相似文献   

17.
浅议海南城镇园林绿化中引种外来植物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剑  黄青良 《热带林业》2010,38(2):44-45
近年来城镇园林绿化中引种了不少的外来植物,是喜是忧众说纷纭。文章从外来植物是对乡土植物资源的有力补充等方面阐述外来植物的重要性,提出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科学合理应用外来植物,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天津城市木本植物引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植物的引种驯化实践由来已久,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来了葡萄和苜蓿,公元401年时悬铃木即被引入西安,但作为指导引种的理论则远在实践之后。达尔文进化论的问世,为植物的引种驯化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之后,有关引种的理论相继出现,这对说明和总结以往实践,指导引种工作的科学进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新疆阿勒泰山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园林药用植物和园林食用植物也非常多,阿勒泰地区林科所引种其中9种,并进行多年驯化栽培,经多年物候观测发现,虽然其引种驯化区环境不同于其生境,但生物学特性表现优良,适应阿勒泰平原及浅山区的生态环境,耐寒性强,可用于园林栽植,或作为药用、食用植物及林业资源栽培。本文依次从每个植物的主要观赏特性、生境、引种驯化栽培物  相似文献   

20.
江苏槭属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槭属资源的现代分布中心,有100种以上,占世界槭树种类的1/2,江苏槭属野生和栽培植物共有20种以上(含引种栽培品种及变种)?按徐廷志的分类系统(1996),隶属8组9系,约占全国种类的13%。该文概述了江苏槭属植物的分布慨况.并对江苏槭属植物的应用与引种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