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二因素完全组合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入不同有机物料与不同外源锌浓度对土壤全锌、有效锌、锌形态分布以及小白菜中锌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锌、有效锌和各锌形态含量都是随着外源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草坪草和玉米秸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全锌, 提高土壤中有效锌和非残留态锌的含量, 促进小白菜对锌的吸收;鸡粪、猪粪和牛粪显著提高土壤全锌、有效锌和非残留态锌含量, 使得土壤锌的活性增强, 显著促进了小白菜对锌的吸收;而泥炭和风化煤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结合态锌和残留态锌的含量, 降低全锌和有效锌含量, 对土壤锌起到钝化作用, 未促进小白菜对锌的吸收。随着锌浓度的增加, 锌在小白菜根部富集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NH4/NO3)配比(%/%)对土壤中镉和锌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入NO-3-N的比例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水溶交换态镉和锌含量以及苋菜(Amaranthanus tricolour)吸收镉和锌的能力显著降低。这表明土壤施入不同配比NH4/NO3后,通过改变土壤pH而影响土壤镉和锌形态,从而影响镉和锌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农业生产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氮源来减少蔬菜对镉的吸收,以保障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Zn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有效Zn(DTPA-Zn)和不同形态Zn含量的影响,为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合理土施锌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Zn肥为对照,研究水溶态锌肥ZnSO4、螯合态锌肥ZnEDTA条施和均施后,小麦不同生育期株间土壤有效锌和不同形态Zn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不同形态Zn含量与有效锌(DTPA-Zn)含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施用2种锌肥总体上均增加了株间土壤中DTPA-Zn及各形态Zn含量,施用Zn肥后,土壤各形态Zn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松结有机态Zn碳酸盐结合态Zn紧结有机态Zn氧化锰结合态Zn交换态Zn。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条施ZnSO4和ZnEDTA处理土壤DTPA-Zn均显著高于均施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均施ZnSO4的条件下,土壤交换态Zn与DTPA-Z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施ZnEDTA的条件下,土壤氧化锰结合态Zn与DTPA-Z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ZnEDTA施入土壤后,与不施锌肥相比,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交换态Zn含量明显增大,而紧结有机态Zn含量则相对减少。条施锌肥处理提高了土壤DTPA-Zn及各形态Zn含量(紧结有机态Zn除外),而且效果明显优于均施锌肥处理。【结论】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将螯合态锌肥条施能明显增加土壤中潜在有效的锌组分,而且螯合态锌肥施入土壤后较高的DTPA-Zn含量可以维持至小麦收获后,保证了土壤有较长时间的供锌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连续施锌条件下土壤锌的形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连续施用锌肥后锌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年连续施用锌肥,锌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累积。0~60 cm各土层土壤全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表现出锌在表层土壤(0~15 cm)累积和向深层土壤迁移的特点。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锌存在,占土壤全锌含量的95.57%~99.11%。其次为松结态锌,约占全锌的0.82%~3.58%。其它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很小,不到1.00%。锌肥施入土壤后各形态锌的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施入土壤中的锌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矿物态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土壤溶液,或与有机质、碳酸盐及氧化锰相结合。在土壤各形态锌中,交换态、松结态和碳酸盐态锌均能不同程度反映土壤锌的有效性。长期施用锌肥改善了小麦的锌营养状况,促进了小麦对锌的吸收,施锌小麦各器官锌含量和吸锌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孙满意  郭熙盛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93-1009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休宁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鸡粪、改良剂和外源Cd对体宁菜园土中重金属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施入鸡粪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铁锰氧化态Cd的含量,增加了土壤中的碳酸盐态Cd和有机物结合态Cd含量。改良剂可提高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态Cd的含量。外源Cd进入到土壤中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萝卜、白菜和辣椒的可食用部分对土壤Cd的富集能力为:白菜〉萝卜≈辣椒,转移系数为白菜〉萝卜〉辣椒。[结论]在农业生产上,可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和无机改良剂减少蔬菜时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在重金属Cd含量高的土壤中应避免种植富集能力极强的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机钠盐对土壤中各种形态锌含量的影响。[方法]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无机钠盐对不同形态的锌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向土壤中加入不同的无机钠盐对于锌的存在形态产生的影响不同。对于可交换态锌,土壤中加入Na2CO3和Na2SO4使其含量减少,加入NaCl使其含量增加;对于碳酸盐结合态锌,NaCl和Na2SO4使其含量增加,而Na2CO3则使其含量减少,该形态锌的含量受Na2SO4影响较大;对于锌的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余态,加入NaCl和Na2SO4后,其含量均减少,且加入钠盐浓度越大减少越明显,而加入Na2CO3则使铁锰氧化态的含量减少,使有机态和残余态的含量出现不同变化——低浓度使两者含量增加,高浓度使两者含量降低。[结论]该研究为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无机钠盐对土壤中各种形态锌含量的影响。[方法]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无机钠盐对不同形态的锌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向土壤中加入不同的无机钠盐对于锌的存在形态产生的影响不同。对于可交换态锌,土壤中加入Na2CO3和Na2SO4使其含量减少,加入NaCl使其含量增加;对于碳酸盐结合态锌,NaCl和Na2SO4使其含量增加,而Na2CO3则使其含量减少,该形态锌的含量受Na2SO4影响较大;对于锌的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余态,加入NaCl和Na2SO4后,其含量均减少,且加入钠盐浓度越大减少越明显,而加入Na2CO3则使铁锰氧化态的含量减少,使有机态和残余态的含量出现不同变化——低浓度使两者含量增加,高浓度使两者含量降低。[结论]该研究为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种植紫云英对洞庭湖西北部石灰性水稻土中锌形态转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理,以南县地区湖积物发育出来的紫潮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和冬闲处理对紫潮泥锌形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探讨冬种紫云英后不同形态锌在紫潮泥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略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紧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更高;冬闲处理提高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而冬种紫云英处理降低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2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对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的降幅更大,而对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的降幅较小;冬种紫云英在整个生长期内并不能明显增加紫潮泥的DTPAZn含量;土壤中的锌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他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均很小,不足1%。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添有外源Cr(Ⅵ)的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粉碎稻草, 研究了稻草对土壤中铬的形态变化特征:包括Cr(Ⅵ)含量的变化、有效态铬含量的变化以及铬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施入稻草可以促进Cr(Ⅵ)的还原, 加快土壤中Cr(Ⅵ)和有效态铬含量的降低; 同时, 铬的形态分析表明, 施入稻草的土壤水溶态和交换态铬含量比未施稻草的土壤低, 而沉淀态和有机结合态铬含量比未施稻草的土壤高. 实验还探讨了稻草对Cr(Ⅵ)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入稻草的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数量都比未施稻草的土壤高, 增施稻草对缓解Cr(Ⅵ)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胺对外源铜在红壤中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温室水稻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污染物邻苯二胺对外源铜在红壤中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源铜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邻苯二胺的加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铜含量的变化。但是,当外源铜浓度较高时,邻苯二胺却显著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铜的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和有机结合态铜的含量。另外,根据土壤中铜的4种不同形态与水稻地上部中铜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在相同外源铜水平条件下,水稻中的铜含量与土壤中的交换态铜和碳酸盐结合态铜呈显著正相关,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铜则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菜园土壤的资源特点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多种类型母土上发育的菜园土壤的发生发育特征以及与起源土壤的关系,探讨了菜园土壤的养分富集、肥力演变和污染退化特点。研究表明,菜园土壤随着植菜历史的延长,有机质及各养分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以速效磷强烈富集和有机质大量积累为最典型的特征。土壤中Zn、Cu、Pb的全量含量和有效态含量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根据我国菜园土壤资源特点和目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管理和持续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我国南方13个茶园土壤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测定土壤锌的全量,以Tessier法对土壤锌进行形态分级,探讨了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锌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表明,13个茶园土壤的锌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低于茶园所在地区土壤锌的背景含量。比较13个茶园土壤各形态锌的平均含量,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锌全量的关系表明,随茶园土壤锌全量的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随土壤锌全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交换态锌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结合态锌与土壤阳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残渣态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江南丘陵林区森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江南丘陵林区森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森林土壤全量微量元素B,Zn,Mn等含量很低,Mo,Cu含量较高,Fe含量丰富,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全量不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渐加重,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导致路域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构成潜在生态威胁。为探明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及其变化趋势,在316国道福州-闽清段外侧100 m×100 m范围内布设5条与道路垂直的采样断面,每条断面依据道路远近布设11个采样点,在距离道路路侧200 m处采集2个对照土壤样品,共采集57个采样点表层的土壤样品,并采用XRF-DP 4050测定土壤中重金属(Cr、Pb、Zn、Mn和Fe)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普通克里金进行插值分析路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测量领域内的土壤中Cr、Pb、Zn含量整体趋势呈现随道路距离增加而递减,其对照区含量较低,含量受道路交通影响;其中Cr呈指数分布,在0 m处含量最高;Pb、Zn呈偏态分布,峰值出现在10~20 m。Fe、Mn在对照区含量较高,其测量领域含量不易受道路交通影响,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及化学分析,对酸性菜园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酸性菜园土对P,Mn,Cu,Zn吸附曲线呈直线关系,对K的吸附量较大,酸性较强的两种土壤对S的吸附程度在低浓度范围内较大,高浓度范围内较小;对Mn的吸附与S相反。pH较高的两种土壤对S,Mn的吸附有着相关的情况。N是几种土壤的首要养分限制因子,K则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Mn可能成为酸性较小的两种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几种土壤分别对P,Cu,Fe,B,Mo有不同程度的缺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使用王水——高氯酸法消解土壤,测定铜、铅,镍、锌和镉等元素的可行性,对控制样 B 号土、(土娄)土、褐土等进行了与氢氟酸——高氯酸法消解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后法所测结果稍高于前法。经 t 检验,只有(土娄)土中的铜,褐土中的铜和镍差异性显著,但其分析值均在平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1S)范围之内,符合分析要求。说明可以用王水——高氟酸法代替氢氟酸——高氯酸法测定土类中铜、铅、镍、锌和镉。  相似文献   

17.
6种典型农田土壤的锌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中国6种典型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采自西北陕甘地区和东南地区浙江省的农田土壤各3种。结果表明,6种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 Temkin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种土壤对锌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它们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东南地区土壤对锌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其中青紫泥的吸附量最大,达到3 333 mg·kg-1,黄绵土的最小(909 mg·kg-1);而西北地区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吸附固定能力和固定量方面强于东南地区的红壤和青紫泥,利用Langmuir方程得出6种土壤(黄绵土、石灰性褐土、塿土、红色石灰土、红壤和青紫泥)对锌的最大缓冲容量依次为213,164,263,294,16和25 mg·kg-1;根据土壤锌吸附?鄄解吸的线性回归曲线,计算出当土壤锌解吸量为0时,这6种土壤锌的固定量分别为56,97,126,135,55和98 mg·kg-1。浙江红色石灰土由于其pH值与西北地区土壤相似,而有机质质量分数和阳离子交换量又比较高,故对锌的缓冲能力、吸附固定量高于西北地区土壤。图2表2参23  相似文献   

18.
闽北低山区森林土壤中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闽北低山区森林土壤中的B,Mo,Cu,Zn,Fe,Mn六种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水平,分布,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森林土壤中的全B、Zn、Mn含量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属于较低或很低的水平;影响全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质地和pH值.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除Zn、Fe外,其它四种元素含量均低于临界值含量,属于很低水平;其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质地、全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结合中性紫色水稻土的特性,利用回归效应方程和因子分析法,探讨氮磷钾肥配施锌对水稻产量、品质的效应,以及土壤、植株的氮锌、磷锌关系和提高锌肥有效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采取田间调查研究与分析化验相结合的办法,结果表明:水稻土的养分含量较高,如有机质、氮素和全钾量均较高,伹速效磷和钾均偏低,冲积土和堆叠土的养分含量则较低(全钾量除外);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活性铁、锰和有效锌含量均较高,符合一般作物的需要;耕层土壤多属强酸性,pH多为4.5~5.1;土壤质地偏粘(冲积土除外),粘粒含量达30~45%;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不良,容易发生涝害,生产没有保证。因此,土壤利用改良的主要措施应是:继续整治水利,改善土壤生态条件;适施石灰,每亩一造约施25kg,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要注意早造施磷肥,晚造施钾肥;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养鱼(塘与基的面积比例以3:2为宜)、种植甘蔗、花生和水果等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