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黑木耳代料栽培基本配方中,采用不同比例的麦麸、豆饼粉和玉米粉为氮源,同时选择露天水泥地、林下露地和林下荫棚3种出耳场所,测定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耳场地条件下黑木耳冬耳和春耳中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温度对黑木耳子实体中胶原蛋白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光照对胶原蛋白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氮源对子实体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选择10%麦麸、10%豆饼粉为氮源进行林下露地栽培,春季的耳片中胶原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秋末冬初下种,在初春季节出耳的一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栽培黑木耳,其菌袋的正品率高,一般可达95%以上;耳的质量好,耳片肉厚、色深、有光泽;出耳整齐,产量高,一般生物转化率达200%以上。我地耳农帅光明等人,多年采用反季节栽培黑木耳,年年获得了好收成,特别是1994年春季,黑木耳长势喜人,远看一遍黑,近看一地黑,真是人人见了人人夸。现将黑木耳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耳农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代料栽培黑木耳以其生产周期短、收益高等优点在浙江省得到快速发展。在栽培过程中,刺孔出耳是代料黑木耳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刺孔方式对代料黑木耳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木耳在10种不同木屑上菌丝生长、出耳情况、生物学效率、子实体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表明,以苹果木、柞木、桑木、栗木屑为基质栽培的黑木耳菌丝长速快、长势好,出耳整齐、耳片较厚,生物学效率、子实体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均较高,这4种木屑均可以作为栽培黑木耳的原料;而以杨木木屑为基质栽培的黑木耳农艺性状表现最差,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因此杨木木屑不宜作为黑木耳的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了春季全光5个地摆栽培时间对黑木耳出耳、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黑木耳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末~5月中旬;表现为耳芽发生快,耳片生长整齐,出耳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地摆时间过早(4月16日)或过晚(5月26日)均影响黑木耳耳芽发生和耳片生长,尤其是过晚地摆,遇高温黑木耳耳芽发生困难,出耳期易感染杂菌,影响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适宜的栽培时间是全日光栽培方式下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汪智军  孙新平 《中国食用菌》2011,30(6):12-14,17
新疆阿尔泰山天然分布的2种黑木耳寄生在倒腐的西伯利亚落叶松上,这一发现打破了黑木耳不能在松柏类树木上生长的禁区。通过对这两种黑木耳的资源调查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研究发现,阿尔泰山这两种黑木耳比我国其它省区的黑木耳出耳空气湿度要求低,一般栽培场的空气湿度达到60%~70%就可以出耳,而国内绝大多数黑木耳菌种栽培场湿度要达到90%~95%才能出耳。这表明阿尔泰山黑木耳抗旱性强,加之商品价值较高,适合在新疆干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袋栽,菌丝发满袋以后,出耳形式多种多样,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才能得到优质高产的耳片呢?对此,我们于1987年春专门进行了一次黑木耳出耳形式的试验,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连栋大棚、空调房和传统大棚为菌丝培养场地,同时对空调房和传统大棚内培养的菌棒开展不催芽、催芽3 d、催芽5 d的试验。综合分析不同设施条件和催芽方式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为黑木耳精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设施条件下,空调房中菌丝生长较好,产量较高;传统大棚和连栋大棚效果较差。不同设施条件中均是不催芽处理组出耳较好,整体表现为空调房优于传统大棚。说明黑木耳菌棒培养期间,最适场地为空调房或传统大棚;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可以采用不催芽(直接排田)的方式出耳,在天气干燥炎热,阳光暴晒的条件下,应在适宜条件下先催芽再排田。  相似文献   

10.
毛木耳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名白背木耳、黄背木耳,耳片黑色或褐色,背面有绒毛。它与黑木耳是同属不同种。耳片比黑木耳肥大,质地较粗硬,价值较黑木耳低。毛木耳具有很多优点:适应性广,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种植;产量高,一般每百斤湿耳木可产干耳5~7斤;抗性强,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且产期集中,一般种后40天出耳,盛产期集中在5~9月。因此,很受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桂东、桂南及粤西地区食菌栽培中的主要品种。现就其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环节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黑木耳袋料栽培中不同开口方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黑木耳低成本高效益种植的有效途径,以传统的大V形口开口方式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大V形口、小V形口、Y字形口、半圆形口、十字形口、一字形口等6种开口处理方式下黑木耳的耳片形状、产量及商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小V形口处理的鲜耳总产量最高;一字形口处理优质商品耳产量最高,占商品耳总产量的65.6%,且出芽整齐,耳片大小中等,耳形碗状,商品率最高,质量好。综合生产效益和市场消费习惯,认为一字形口为最佳开口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袋料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或者在大棚内进行吊袋出耳管理的一种栽培技术。袋料黑木耳色泽好,耳大肉厚,深受消费者青睐。1栽培品种黑木耳在5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6—8月份采收的叫伏耳,9月份后采收的叫秋耳。在西乡县主要种植春耳和秋耳。按黑木耳后熟过程所需积湿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个品种;按耳片形状可分为全筋、半筋和无筋。其中全筋品种产量高,但品质差,半筋和无筋品种质量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合四川宣汉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以组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黑木耳916-3为对照,通过生长特性、农艺性状、18S rDNA与ITS分类学鉴定、营养成分分析等,选出野生木耳(达耳1号)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营养品质较高,其口感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鉴定达耳1号为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14.
桑枝和山核桃蒲壳不同配方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黑木耳栽培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木屑和山核桃蒲壳,进行"916"黑木耳品种出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0%~50%的山核桃蒲壳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黑木耳产量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添加50%山核桃蒲壳的黑木耳中18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介于桑枝黑木耳和杂木黑木耳之间。试验证明利用废弃的山核桃蒲壳栽培黑木耳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木耳耳芽发生及耳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下出耳芽快、齐,35℃耳芽发生困难。20、25℃耳片生长整齐一致,耳厚、色黑、耳质好,30℃虽然产量较高,但耳黄、薄、耳根大,边缘不整齐,商品价值不好,35℃耳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黑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前期低温有利于耳芽发生,耳片生长期适当提高温度可加速耳片生长,但低温出耳有利于提升黑木耳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黑木耳生产菌株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全光地摆的栽培模式在特定的栽培季节对东北地区主栽的27个黑木耳生产菌株进行栽培试验,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鉴别黑木耳菌株。实验结果表明,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可以鉴别黑木耳生产菌株,并以此为依据将供试的27个黑木耳菌株划分为三个组群。  相似文献   

17.
短包栽培黑木耳具有节省成本、管理方便、受光均匀、品质更优等特点,因此是一种可行的栽培方式,适宜在南方应用和推广。通过对黑木耳不同品种、配方、刺孔处理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比试验,集成南方短包栽培黑木耳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南方短包栽培黑木耳以“丽耳3号”和“黑山”为适宜品种;以木屑91%、麸皮8%、石膏1%,含水量为55%~58%为最佳栽培配方;以每包刺孔200个为最适刺孔数量。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用菌和出口产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黑木耳以往一直采用段木栽培,由于木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林保护的需要,代料栽培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浙江龙泉、云和,福建南平、古田、莆田等南方区域袋栽黑木耳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栽菌株新科1号、Au139等因菌丝活力较弱,抗霉菌能力差,不耐高温等,在栽培过程中易受霉菌感染而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我们通过采集在恶劣环境条件(连续雨天、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下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分离、驯化、活力比较试验,活性酶、DNA指纹测定及出菇试验等,选育出黑木耳新菌株Au053(自编菌号)。该菌株表现出菌丝萌发、定植快,制袋污染率低,遇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气不易流耳、烂袋等特性。1菌株特性Au053属中温偏高型菌株。子实体呈不规则朵状或片状,多皱缩,耳片柔软,耳面疏生短绒毛,鲜耳红褐色或褐色(图1),干耳黑色或暗褐色,口感胶柔滑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29℃,出耳最适温度22~25℃,32℃时也能正常出耳,出耳温度及耐高温温度比主栽菌株高2~3℃。菌丝走速后期略慢于主栽品种,走满袋时间较主栽品种长5~7天。接种后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菌丝后熟处理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黑29"出耳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菌结束后,25℃下后熟20d和33℃下后熟20d两种处理现耳芽早,出耳率高,耳片生长速度较快,形状好,产量高;其它处理出耳芽晚,耳片长速慢,产耳质量差。考虑成本,确定25℃下培养20d为适宜后熟条件。  相似文献   

20.
庄磊 《食用菌》2016,(3):26-27
观察比较八个黑木耳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发菌情况、出耳时间及子实体的农艺性状等,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黑木耳808、黑威15两个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