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同时携带ASPV、ACLSV、ASGV 3种潜隐性病毒的"八棱海棠"、"小金海棠"、"华红"和"JAZZ"组培苗为试材,分别采用2种变温热处理方式结合茎尖培养的脱毒方法,运用RTPCR技术对组培苗内病毒进行跟踪检测,研究了不同苹果品种和砧木对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反应以及脱毒苗的适宜检测时机。结果表明:变温热处理条件不同,病毒脱除效果不同。同一热处理条件下,不同苹果基因型其病毒脱除率也不同。"小金海棠"脱毒率最高,"JAZZ"和"八棱海棠"次之,"华红"最低。同时,不同病毒种类的被脱除率存在差异,ASPV最容易脱除,ACLSV居中,ASGV最难脱除。脱毒完成后180d,病毒总检出率最高;220d,3种病毒均有检出,检出顺序为ASGV最先,ACLSV次之,ASPV最晚。因此,对脱毒苗进行多次跟踪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不同苹果砧木、品种试管苗耐热性不同。苹果试管苗离体材料水浴处理测定电导率,同试管苗在人工气候箱中持续高温处理,测定其耐热性结果基本一致,离体材料水浴处理和试管苗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均可作为苹果不同品种试管苗耐热性比较的方法;温度不变,高温持续时间缩短,其耐热性增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耐热性由高到低分别为珠美海棠、L-6、平邑甜茶、金矮生、首红、天汪一号、俄矮2号。  相似文献   

3.
苹果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培育脱毒苹果苗木非常重要。为了解苹果砧木组培苗的病毒病携带情况,以课题组保存的13个苹果砧木组培苗为材料,使用RT-PCR检测脱毒处理后样品中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结果显示,BP、W8N13、唐木田含有ASGV;HCT-2、BP、W8N13含有ACLSV;ME-2含有Apscaviroid;所检样品均未检出ASPV。试验获得5份无病毒苹果砧木组培苗。  相似文献   

4.
利用RT-PCR方法检测无融合生殖砧木采种母树的带毒状况。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小金海棠、青砧一号、青砧二号等砧木的采种母树不同程度带有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等3种潜隐病毒,带毒株率0~13%。应当重视由此可能给苗木繁殖和研究利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感染不同种类和数量病毒的富嘎、维纳斯黄金、新2001富士苹果试管苗为材料,分别采用热处理(36℃)和热处理结合化学处理(36℃+25μg/mL病毒醚)脱毒。处理过程中,维纳斯黄金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富嘎耐热性较差,处理结束时,新2001富士2组脱毒处理植株株高和增殖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植株。对再生植株的成活率分析发现,维纳斯黄金平均成活率最高,为83.2%,富嘎和新2001富士的差别不大,分别为64.0%和59.2%。采用RT-PCR方法对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富嘎、维纳斯黄金的脱毒率较高,分别为94.7%、88.9%;新2001富士的较低,为46.2%;ACLSV、ASGV和ASPV的平均脱除率分别为56.1%、41.0%和63.9%。比较不同品种和不同病毒的脱除效率发现,苹果病毒的脱除效率与病毒的数量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与病毒的种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以13个苹果品种、砧木为试材,采用热处理和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脱除病毒。结果表明:M4及国光的脱病毒效果最好,热处理30天以上,脱毒率为83.3%;金矮生和长富2号经21天热处理,脱毒率也可达80%;北斗和新乔纳金的脱毒率稍低,但也比传统热处理绿枝接高36.7%和30.0%。另外,各试材热处理后的死苗率和死苗高峰期有较大差异,而且茎尖培养绿枝芽的分化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通辽地区塞外红苹果(Malus pumila ‘Saiwaihong’)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痘病毒(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SGV)3种苹果潜隐病毒的普遍率和遗传多样性。【方法】从通辽市开鲁县8个乡镇随机采集了96份塞外红苹果枝条,采用RT-PCR法对样品进行3种苹果潜隐病毒检测。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一致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塞外红苹果中3种苹果潜隐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且存在2种或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基于CP基因对病毒一致性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29个ACLS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8.1%~99.9%,与其他15个已知的ACLS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69.1%~93.6%;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12个ASP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3.6%~99.7%,与其他15个已知的ASP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75.4%~91.5%;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21个ASG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100.0%,与其他已知的40个ASG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89.9%~...  相似文献   

8.
采用RT—PCR技术检测苹果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建立了危害仁果类果树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RT—PCR检测体系。其检测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为仁果类果树的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应用该体系对田间的苹果树携带上述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单独感染率和复合率均很高,达84.2%~100%。  相似文献   

9.
以13个平果品种、砧木为试材,采用热处理和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脱除病毒。结果表明:M4及国光的脱病毒效果最好,热处理30天以上,脱毒率为83.3%;金矮生和长富2号经21天热处理,脱毒率也可达80%;北斗和新矫纳金的脱毒率稍低,但也比传统热处理绿枝接高36.7%和30.0%。另外,各试材热处理后的死苗率和死苗高峰期有较大差异,而且茎尖培养绿枝芽的分化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秦子禹  孙建设  王娜  邵建柱 《园艺学报》2015,42(7):1400-1408
为建立一种检测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根据ASP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体外转录的RNA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检验。建立的标准曲线决定系数达0.996,扩增效率为99%;该方法特异性好,与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1.31 × 102 copies ? μL-1,灵敏度比常规RT-PCR高100倍;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85%。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田间样品中ASPV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