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foelida)和自然蚯蚓为试材,通过土壤法和滤纸膜片法测定了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合剂三种农药对蚯蚓的LD50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土壤法和滤纸法对蚯蚓的LD50分别为8.0,1.08,2.63mg/kg和18.16,7.46,11.69mg/kg。三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均属于中毒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对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对蜜蜂的毒性进行了测定。摄入法对蜜蜂的 L C5 0 及95 % 置信限分别为:甲氰菊酯4 .11(3 .867 ~4 .353)μg / m L;辛硫磷6 .928(6 .621 ~7 .236)μg / m L;混合剂4 .786(4 .481 ~5 .082)μg / m L。接触法对蜜蜂的 L D5 0 及95 % 置信限分别为: 甲氰菊酯0 .104 2( 0 .099 11 ~0 .109 5) μg/ 只; 辛硫磷0 .180 2(0 .174 4 ~0 .186 7) μg/ 只;混合剂0 .164 3(0 .159 2 ~0 .169 5) μg/ 只;联合作用系数法评定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和辛硫磷混用后对蜜蜂的毒性变化规律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口染毒灌胃法,研究了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鹌鹑的毒性。结果表明, 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合剂对鹌鹑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3 种制剂对鹌鹑的急性LD50 分别为:甲氰菊酯24.32(22 .42~26 .22) mg/kg ;辛硫磷13 .09(12 .17 ~14 .01) mg/kg ;混合剂11 .82(10 .93 ~12.71)mg/kg 。辛硫磷及甲氰菊酯混合使用以后对鹌鹑的毒性变化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鸡的比较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鸡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辛硫磷、甲氰菊脂及其混合剂对鸡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3种制剂对鸡的急性LD50分别为2.9859mg/kg、8.8796mg/kg和5.8456mg/kg。辛硫磷及甲氰菊脂混合使用以后对鸡的毒性变化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密闭法,测定了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和甲氰菊酯混合使用对土壤呼吸基本无影响。安全性评价认为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均属于低毒级或无实际危害级农药。  相似文献   

6.
通过毒叶法和接触法对甲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后对家蚕的毒性进行了测定。毒叶法对家蚕的LC50 及95 %置信限分别为:甲氰菊酯0.04373(0.0428~0.0447) μg/mL ;辛硫磷0.7037(0.695~0.712)μg/mL ;混合剂0.1123(0.107~0.118) μg/mL。接触法对家蚕的LC50 及95 %置信限分别为:甲氰菊酯0.717(0.664~0.770) μg/mL ;辛硫磷27.15(24.74~29.56) μg/mL ;混合剂4.384(3.943~4.826) μg/mL ;经过联合作用系数法评定认为甲氰菊酯和辛硫磷混用后对家蚕的毒性变化规律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辛硫磷和溴氰菊酯混配对神经细胞钠通道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膜片钳技术,以MN-9D神经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溴氰菊酯及辛硫磷混剂的增效机理,试验表明,10^-5mol/L辛硫磷对Na^2 通道电流抑制作用很小,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步恢复,加药1min,Na^ 电流抑制率为6.99%,10min为3.65%,10^-6mol/L溴氰菊酯1min抑制率为20.28%,10min为21.43%,10^-6mol/L溴氰菊酯与10^-5mol/L辛硫磷混剂1min抑制率为34.15%,10min为36.69%,因此,混剂可增强对Na^ 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通过Na^ 电流数据尾电流衰减时间常数统计分析表明,溴氰菊酯的修饰作用主要发生在关闭和静止状态的Na^ 通道,减缓通道的打开,延长通道关闭或失活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密闭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呼吸基本无抑制作用.安全性评价认为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均属于低毒级农药.  相似文献   

11.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在甘蓝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d,8h,以每亩40mL 的剂量在甘蓝生长后期,喷施50%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2次(间隔5d),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期5~10d,溴氰菊酯在甘蓝边叶上的残留量为0.012~0.009ppm,在心叶上的残留量为0.003~0.001ppm;而辛硫磷则没有检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富集培养,获得了降解甲氰菊酯的混合微生物。研究表明,该混合微生物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45℃,pH 6.5~8.5,培养时间72h。  相似文献   

13.
辛硫磷、杀虫单及其混配对二化螟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辛硫磷、杀虫单及其混配对二化螟的毒力,用Sun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以上两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辛硫磷、杀虫单有效成分之比以处理D的共毒系数最大,为310.4865。  相似文献   

14.
几种除草剂及其混剂药效及对玉米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盆栽试验条件下,比较了乙草胺、草净津和莠去津及其三者组成的混剂用作土壤处理与茎叶处理剂对玉米安全性,杀草谱及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药剂各处理对玉米安全。土壤处理,3种单剂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差别不大,对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乙草胺=秀去津>草净津,杂草鲜重抑制效果相当,ED50、ED90相近,分别为154.4-160.4g.ai/hm^2和715.1-871.1g.ai/hm^2;茎叶处理,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乙草胺=莠去津>草净津,对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草净津>莠去津>乙草胺,杂草鲜重毒力依次为莠去津>乙草胺>草净津,ED50、ED90分别为78-107.9g.ai/hm^2和412.3-1271.4g.ai/hm^2。3种混剂杀草谱较单剂广、效果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闭法对马拉硫磷及氰戊菊酯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及氰戊菊酯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对土壤微生物基本无影响,两单剂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属低毒级或无实际危害级农药。  相似文献   

16.
氰戊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对棉铃虫解毒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点滴法,筛选出对抗性棉铃虫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的氰戊菊酯、辛硫磷杀虫剂混剂。用氰戊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的亚致死剂量分别对棉铃虫幼虫进行处理,以丙酮处理为对照,24h后测定其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①多功能氧化酶催化的环氧化酶活性和O-脱甲基酶活性在棉铃虫敏感(S)品系中易被诱导,尤以前者最明显,而在抗性(R)品系中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②药剂对非特异性酯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现象,尤以辛硫磷抑制最明显,对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非特异性酯酶的抑制作用,对R品系的抑制作用强于对S品系的抑制作用。③药剂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与对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趋势相一致,在S品系中均产生抑制作用,以混剂最明显,而在R品系中只有氰戊菊酯产生抑制作用,辛硫磷和混剂却表现出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方稻田除草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影响,选择除草剂及其混配制剂应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长期使用除草剂、不合理使用除草剂及栽培措施会引起杂草群落演替,难治杂草增多.除草剂混用及混配制剂要有针对性、专用性,结合良好的施用技术才能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及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农药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更新式静态急性试验法,研究了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显示,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24、48、96 h-LC50分别为1.25、0.75、0.43 mg·L-1和13.30、6.98、4.58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43 mg·L-1和0.458 mg·L-1。按照农药毒性分级标准,灭多威对罗非鱼是极高毒农药,辛硫磷对罗非鱼是高毒农药。联合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灭多威和辛硫磷在24、48、96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0.24、0.26、0.06,相加指数均大于零;SOD活性研究显示,灭多威、辛硫磷以及灭多威+辛硫磷对SOD活性有显著抑制效应,且抑制作用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灭多威和辛硫磷联合染毒对罗非鱼肝脏SOD活性的抑制效应较相同条件下单一灭多威或辛硫磷染毒时强;表明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它们的共存会对鱼类产生更强的毒性作用。在环境评价中,决不能简单地将各单一污染物毒性相加来判断其综合毒性。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室内浸渍法,将三唑磷与甲氰菊酯、三唑磷与三氟氯氰菊酯各以5种不同比例混配,对棉蚜进行了增效作用研究。经测定,三唑磷与甲氰菊酯以5∶5,7∶3,9∶1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451.81,312.3和217.4;三唑磷与三氟氯氰菊酯以7∶3,9∶1,20∶1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20.7,177.7,138.8。此结果表明,这几种药剂以适当比例混配对棉蚜具有增效作用,为加工生产混剂和使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