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高产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吉林省中部和中南部大豆主要生产地区进行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确定适宜吉林省中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大垄3行,适宜中晚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单垄双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菜用大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北生态区,闽豆1号春播以4月16日和30.0万株/hm2处理组合的鲜荚产量最高,为14288.21 kg/hm2。其适宜播种期是4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是30.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坡地大豆的3种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为坡地种植大豆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设3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结果]行距40 cm、株距20 cm双株种植较传统的行距40 cm、株距10 cm单株种植增产显著,每667 m2比传统单株种植的大豆增产77.6 kg。而株距20 cm双株种植与株距30 cm 3株种植、株距30 cm 3株种植与传统株距10 cm单株种植之间差异不显著。[讨论]综合考虑,在承德地区大豆最好采用行距40 cm、株距20 cm双株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宁夏地区大豆的适宜播种时期。[方法]以17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分7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宁夏地区4月23日至6月23日播种大豆均可正常成熟,其中4月23日至5月13日播种大豆产量较高;随着播期延迟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呈递减趋势,生育天数缩短。[结论]宁夏春播大豆适宜播种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早熟品种适宜播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相似文献   

5.
地膜沟播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粉茹  李岗  韩思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420-421,426
采用列区试验研究了渭北塬区地膜沟播冬小麦合适的播期播量。结果表明 :在渭北塬区 ,要夺地膜小麦高产 ,比较适宜的播种密度为 180万~ 2 2 5万苗 /hm2 ,播种日期为 9月 3 0日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浙秋豆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通过在横街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7月5日、7月20日和8月4日播种的浙秋豆3号的全生育期分别为94、87和77d。2种种植密度及密度与播期的互作对浙秋豆3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播期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差异极显著。同一种植密度下,早播浙秋豆3号的产量高于晚播的;同一播期下,密植浙秋豆3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稀植的。早播密植处理A182的产量最高,达3416.7kg/hm^2;处理A1B1的产量次之,为2983.35kg/hm^2,迟播稀植处理A3B1的产量最低,仅1383.30kg/hm^2。[结论]早播密植能极显著地提高浙秋豆3号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夏大豆品种‘宝豆6号’和‘秦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处理3产量达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4%~24.27%,且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优势明显,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7.31%~61.44%、5.26%~28.62%和6.8%~9.36%;处理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处理6,处理7最低,且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优于鼓粒期;播期6月20日、密度 15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和硼肥3.0 kg/hm2分别具有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种植参数组合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处理3为适宜的种植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9.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茎秆倒伏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播期及密度下油菜茎秆抗倒性变化规律及其生理机制,为油菜高产抗倒栽培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华油杂62和沣油520为材料,设置2个播期(9月25日、10月25日)和4个密度(15×104、30×104、45×104和60×104株/hm2)裂区试验,测定产量及其构成,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显微结构、主要成分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等指标。【结果】(1)9月25日播种(T1),密度从15×104 hm-2增至60×104 hm-2,油菜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下降,小区产量在45×104 hm-2处理达峰值,此时倒伏指数最小,抗倒能力最强,产量及抗倒性协同提高;播期推迟至10月25日(T2),在任何密度下,小区产量、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显著降低,但地上部鲜重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在河北沧州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熟期组Ⅰ组(吉育97、吉育89、绥农28、绥农35)、Ⅱ组(吉育82、吉育92、辽豆21、辽豆32)、Ⅲ组(中黄35、冀豆21、邯豆7、沧豆5)的1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播期(6月16日、6月26日、7月4日、7月14日)对不同熟期组大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出现一定程度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百粒重无显著差异(P0.05);熟期组Ⅲ组大豆的产量降低,熟期组Ⅱ组和Ⅰ组大豆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个播期中,以熟期组Ⅲ组大豆冀豆21、邯豆7在播期6月16日的产量最高,分别为4 410.4kg/hm~2和4 329.0kg/hm~2。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31-8932,8935
[目的]为发挥菏豆19号大豆品种的高产潜力,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开展菏豆19号播期及种植密度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19、30日和6月10、20、30日;种植密度分别为12.00万、17.25万、22.50万、27.75万、33.00万株/hm2.[结果]不同播期对菏豆19号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结荚高度逐渐降低.不同种植密度对菏豆19号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结荚高度逐渐增加,而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逐渐降低.5月19日播种且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时菏豆19号产量最高,随着播期逐渐推后产量逐渐降低.[结论]要想菏豆19号夺高产应遵循“早播宜稀、晚播宜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新冬29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前提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新冬29号为材料,于2009-2010年在新疆伊宁市进行播种期和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穗粒数、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10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万/hm2;10月2日至10日为较适宜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600)万/hm2。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冬小麦杂交种衡杂10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播期设10月5、10、15、20和25日5个水平,密度(基本苗数量)设150万、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以及对照(石4185)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对衡杂10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对10月5~25日播种,在10月5日播种基本苗数量150万株/hm~2的基础上,每晚播1 d、基本苗数量增加15万株/hm~2条件下,进行了产量模拟,以探索适宜的播期及其相应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的播期和密度范围内,衡杂10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播期和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的影响。冬小麦新品种衡杂102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6日,相应的种植密度为150万~315万株/hm~2,产量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福建省在9~11月不同的播种时间对多花黑麦草株高、分蘖密度、叶片密度和枯黄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克斯和海克里斯在9~10月中旬播种较适宜,全生育期均能刈割5次,茎叶比小于0.42,分蘖密度大于430个/0.3 m2,鲜草产量大于94 t/hm2,干草产量小于24.91 t/hm2。  相似文献   

16.
定植期对国庆小菊生育期和观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国庆前后开花的小菊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定植期对其生育期和观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期对国庆小菊花期早晚的影响与品种有关,其对晚花品种的影响不大,而对早花品种的影响相对较大,该类品种花期随着定植期的推迟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同时8个品种总体表现为开花早的品种群体花期短,开花晚的品种则较长,但定植期不同对群体花期长短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不同定植期对小菊整体观赏性影响明显,定植期晚的株型整齐,空间呈球形,层次分明,观赏价值高,但是冠幅和花量降低。不同定植期对单花序的观赏性影响不明显,各定植期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和优化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播期和优化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大豆品质和增加产量;优化施肥,即适量少施氮、增施磷钾锌硼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适量少施氮,可增加大豆产量136.5 kg/hm2,增加油分0.25个百分点;增施磷钾肥,大豆产量增加148.5~277.5 kg/hm2,油分增加0.11~0.54个百分点;增施锌硼肥,大豆产量增加184.5~216.0 kg/hm2,油分增加0.34~0.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沿淮行蓄洪区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早播(6月15日)较晚播(6月25日)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增长,渐增期有所缩短;快增期和缓增期延长.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持续期可这60d左右.玉米籽粒灌浆速率随吐丝后天数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玉米高产适宜收获期为10月上旬.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籽粒最大潜力势降低,籽粒灌浆时间缩短,但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较长.播期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增大,但渐增期灌浆速率较小.不同播期间玉米籽粒粒重的差异主要是通过渐增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持续天数决定.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粒重的影响主要是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和该时期籽粒干重积累量所致.[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定植期及营养钵育苗对草莓雪蜜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革莓雪蜜不同定植期及营养钵育苗对草莓生长状态及开花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雪蜜最佳的定植时间为9月6日,定植时间早,植株长势壮,头序花芽分化早,二序花分化整齐,且前期营养生长积累了足够的养分,可以明显提高果实单果重和早期产量.营养钵育苗可大大提早雪蜜二序花分化,且营养钵育苗株径大,苗体健壮,养分充足,可明显提高单果重和早期产量.  相似文献   

20.
旨在为苹果幼园生产大豆提供依据。以‘秦豆12’为材料,果树行间套种5行(处理1)、4行(处理2)和3行(处理3)并以不套种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大豆产量、农田土壤特性、杂草数量和农田小气候。结果表明:1龄、2龄和3龄果园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产量分别最高,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同一处理产量边际效应降低;与不套种大豆相比,套种大豆可使土壤容重降低8.33%,土壤含水量增加13.08%,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分别提高16.67%、20.33%和9.35%,杂草减少58.10%和相对湿度增加4.47%,并可实现160.90%的利润率。苹果幼园套种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1龄果园行间套种5行、2龄果园行间套种4行和3龄果园行间套种3行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