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异丙甲草胺在烟叶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通过湖南和山东两地的大田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异丙甲草胺在烟叶中降解较慢,在湖南和山东烟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47 d、8.49 d,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30 d、11.12 d.施药量为100 g/667m2时,烟叶成熟后异丙甲草胺在湖南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04~0.052 mg/kg;在山东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07~0.067 mg/kg.施药量为150 g/667m2时,烟叶成熟后异丙甲草胺在湖南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09~0.061 mg/kg;在山东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11~0.071 mg/kg,均低于规定的MRL值,说明异丙甲草胺是易降解农药,在烟草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异丙甲草胺在花生上的残留量及动态田间试验、样品采集和提取净化方法。用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最小检知浓度0.02mg/kg。土壤和花生仁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3.7%—87.5%,82.9%—92.4%。72%乳油每公顷用在土壤中原始沉积量为O.56—0.64mg/kg,半衰期为1—2d。前期降解迅速,后期降解缓慢,62d降解90%以上。陆地及膜覆盖栽培花生仁中最终残留量未检出。  相似文献   

3.
720g/L异丙甲草胺乳油是山都丽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防除大豆田杂草的除草剂,为了解该药剂对大豆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黑龙江省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省农药管理检定站下达的此项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赛乐特在大豆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残留量,建立了该药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赛乐特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短,其半衰期为7.24~7.8h,使用有效成分为144g/ha、216g/ha,收获期均未检出赛乐特残留量(低于检出极限0.02mg/kg)。  相似文献   

6.
异丙甲草胺除草剂,国外企业在我国登记商品动态为:1988年登记都尔72%乳油,防除大豆、花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防除甘蔗、玉米一年生杂草。1992年登记稻乐思72%乳油,用于水稻移栽田防除稗草等一年生杂草。1996年登记都阿50%悬浮剂(复配制剂),防除夏玉米一年生杂草。1999年登记-哥50%乳油(复配制剂),防除花生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同年登记都尔原药。2000年登记金都尔96%乳油,防除春、夏大豆,夏玉米、棉花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和水稻移栽田稗草等一年生杂草:同年登记金都尔原药。  相似文献   

7.
异丙草胺丁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北京地区和福建地区土壤中异丙草胺与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的吸附性差异,采用Freund lich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描述,对Freund lich方程吸附常数Kd与土壤的理化性质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这3种除草剂的环境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农药在较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吸附性更强,同一种土壤中,异丙草胺的吸附性小于丁草胺吸附性,但高于异丙甲草胺,为进一步研究除草剂的有效利用以及在水环境中的危害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京地区和福建地区土壤中异丙草胺与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的吸附性差异,采用Freund lich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描述,对Freund lich方程吸附常数Kd与土壤的理化性质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这3种除草剂的环境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农药在较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吸附性更强,同一种土壤中,异丙草胺的吸附性小于丁草胺吸附性,但高于异丙甲草胺,为进一步研究除草剂的有效利用以及在水环境中的危害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9.
对96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防除西葫芦田杂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葫芦播种后至出苗前施药,适宜用量一般田块为1 080 g/hm2,禾本科杂草基数大的田块可用1 476 g/hm2(有效成分用量),可有效防除稗草、藜、苋等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对苘麻、鸭跖草、葎草、小薊等仅有抑制作用。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及产量没有不良影响。测产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与人工除草相比较增产幅度达4.7%~15.7%。  相似文献   

10.
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酰胺类除草剂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37~2.33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9.00~21.20d。该药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在大豆生长期喷施一次,按推荐剂量2100mL·hm-2和二倍剂量4200mL·hm-2施用72%异丙草胺乳油。在收获期植株和籽粒中均未检出,在土壤中降解大于90%,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在大豆田使用72%异丙草胺乳油除草剂时,建议按推荐剂量2100mL·hm-2施药一次,大豆上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mg·kg-1。  相似文献   

11.
2株重组根瘤菌在4个大豆品种根圈中定殖动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盆栽缩影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重组大豆根瘤菌HN01DL和TA113QD在4个不同品种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并初步考察了其与共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HN01DL在渝豆1号和宁镇1号大豆根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而TA113QD则在Williams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强,在宁镇1号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差,且供试菌在4种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与水平的差异在共生效应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异丙甲草胺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毒性效应,本文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丙甲草胺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取决于施用剂量、微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试验期内,真菌对异丙甲草胺最为敏感,细菌次之,放线茵则具有一定的抗性.异丙甲草胺在14 d前对土壤呼吸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随后土壤呼吸强度呈现恢复或抑制的变化趋势.根据农药危害系数法的分级方法计算,异丙甲草胺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属于无实际毒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13.
利收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以ZorbaxSIL柱,二氯甲烷+甲醇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收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大豆植株、青豆和大豆籽粒样品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mg/kg,土壤样品为0004mg/kg,方法回收率为8720%~9476%。利收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2d和26d,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测极限。  相似文献   

14.
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毛豆中丙溴磷残留量定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法。对分析方法的适合性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86.5%~95.1%,其RSD为2.68%~6.79%,最小检测量0.00425n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2mg/kg,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2004年、2005年对丙溴磷在毛豆的残留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毛豆上有较高的原始沉积量,在毛豆上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根据该方程测算,丙溴磷在毛豆中的半衰期(DT50)为3.2~3.5d,降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21.3~23.5d。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赛乐特残留量的测定方法[1,2],与国外同类方法比较,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平均回收率为85.08%-92.31%,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  相似文献   

16.
大豆粕溶剂残留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军  李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78-180,183
[目的]建立大豆粕中溶剂残留的测定方法。[方法]讨论了新旧国标以及AOCS 2种方法对豆粕中六号溶剂残留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了溶剂提取过程机理,寻找较合适的提取溶剂。[结果]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提取溶剂能够有效地提取豆粕中的六号溶剂,提取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气液平衡常数k3也较大,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论]该研究在方法质控水平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为大豆粕中溶剂残留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噁草酮3种大豆田长残留除草剂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长残留除草剂在施用后7 d对大豆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为显著的刺激作用,到施用后35~42 d时恢复至不施药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宝收75%干悬浮剂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宝收(噻吩磺隆)在大豆植株中的半衰期为3.8~4.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3~4.8 d;大豆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以此制订宝收的合理使用准则:按推荐剂量26.7~33.3 g/hm2土壤喷雾使用1次。  相似文献   

19.
免耕秸秆覆盖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