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桂南地区收集的人工实林标准地材料和优势解析木杉木93株,马尾松162株,建立优势高生长Richards模型。用参数预估法编制桂南地区的杉木,马尾松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2.
地位指数表是评价林分立地质量的基础数表。本文为研究浙江省杉木实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标准,选设标准地154块,解析木33株,就林分6株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的相关关系,经3个方程比较,选定半对数方程配制导向曲线,并以2m级距、标准差法,导出各指数曲线,编成地位指数表。同时,以地位指数为基础,提出浙江省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标准,并探讨了林分平均高与优势高,以及优势木不同选取方法和不同株数之间平均高的换算方法,为简化野外测定和应用摸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解析木资料,选用Chapman—Richards模型及Marquardt迭代法,分别拟合安远县杉木、马尾松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编制成地位指数表,编表精度较高,可用于有林地立地评价,并为预测林地产量、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位指数表是评价立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应用采集的解析木资料,选用6个导向曲线模型对标准地内平均优势木的树干解析资料进行拟合。由拟合结果确定Richards函数为最佳导向曲线模型。在分析杨树高生长在各指数级间的多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形地位指数模型,并编制了多形地位指数表。经检验表明,编制的多形地位指数表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编制建德林场杉木林地位指数表的基础上,把与杉木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与地位指数建立回归方程,再借助电子计算机解出方程中的参数,最后列出立地质量得分表,用这个得分表,不仅可以预测宜林地造林后杉木优势木的高生长趋势,确定林分的地位指数,而且还可以定量地给出各立地因子的单独贡献,它使有林地和无林地的立地质量有了统一标准,为选择杉木造林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位指数多形曲线的优化及与同形曲线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择Richards方程作为杉木优势木高生长的基本模型,用参数预估法建立多形地位指数曲线,并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整体精度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此基础上,与标准差调整法,差分方程法建立的同形曲线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地位指数多形曲线明显优于同形曲线,而二种方法建立的同形曲线精度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长函数编制杉木地位指数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严格苏玛克、修正指数、理查德、逻辑斯蒂克生长函数等对湖州市杉木实生林平均优势高生长过程进行了迭代拟合,发现严格苏玛克和修正指数曲线拟合效果均佳。本研究以严格苏玛克曲线作为导向曲线,用比例法展开各指数级曲线,得地位指数表,经检验可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8.
单形和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杉木为例,根据在南岭山地收集的建模和检验两套样本,以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对单形和多形地位指数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不同地位指数优势高的生长过程曲线簇存在多形特性,多形模型的预估精度明显高于单形模型,而且单形可视为多形的一种特例,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应以建立多形模型为宜;②本文给出的简捷迭代法,只需具备可编程序计算器(如SHARPEL-5100S),便可按现实林分的年龄和优势高实测值,根据所建立的多形地位指数模型,迅速求解地位指数值,既能提高预估精度,便于野外应用,又便于输入计算机处理;③将单形导向曲线方程辰开成地位指数表的几种现行方法,其结果差异较大,而且编成地位指数表应用,有损预估精度和增加计算机处理的麻烦。因此,即使在可以采用单形导向曲线法的情况下,亦应加以改进,以采用生长函数为模型,建立以地位指数为因变量的单形地位指数模型为宜。  相似文献   

9.
地位指数曲线时间序列建模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对闽北杉木中心产区的杉木平均优势木解析木的5至12年的树高值序列,进行动态数据处理,建立比较可靠的时间序列模型。然后利用所建立的时间序列模型,对13至22年的地位指数时间序列值进行预测,得出相应年龄的地位指数值。最后,求算5至22年的地位指数时间序列各年龄的估测误差,以此确定估测精度最高的杉木地位指数曲线。  相似文献   

10.
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ANN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编制了伏牛山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以期为当地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后期的经营管理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根据伏牛山区调查的120块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和180株平均优势木解析木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建立了优势木平均高ANN模型,拟合精度为98.66%。基准年龄为40a,依据平均优势高与地位指数的关系,编制了地位指数表。用未参加建模的60块标准地数据进行落点检验,检验精度达到96.67%。结果表明,ANN模型构建地位指数模型方法简单,所建模型精度高,应用推广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计算一直是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难点,国内外对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较少,为建立更精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模型,把神经网络模型引入针阔混交异龄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以广东省针阔混交异龄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林分优势高模型以及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除年龄因子外,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另外考虑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断面积比重对针阔混交异龄林样地地位指数的影响,并建立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的计算模型。结果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为21.4 m,最小值为6.1 m,平均值为13.7 m,中位数为13.6 m,标准差为3.2 m,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5.3 m。结论从结果中可以反映出,广东省地貌复杂且破碎,山多平地少,立地状况差异较大;另外由于广东省林地树种及树种比例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导致基准年龄的差异较大。故地位指数的变异较大。本研究在计算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时,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提高了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的预估精度。研究结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的计算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皖东丘陵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皖东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的林分其树高、胸径和蓄积生长量在幼林阶段无明显差异,郁闭成林后,彼此差异显著;高地位级林分生长最显著大于低地位级林分。(2)林分蓄积生长量受密度制约,高地位级林分以稀植效果为佳,而低地位级林分以适当密植为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目的在于建立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理论模型。  方法  提出1个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以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为立地评价指标,以浙江省1994-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NFI)数据为基础,从NFI复位样木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529个杉木人工林样地优势木最大胸径生长率;结合易于获取的纬度、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等立地因子,基于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  结果  模型统计检验值为14.723,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606,达极显著水平,模型效果较理想。基于NFI的最大胸径生长率是立地质量评价的合适指标;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坡度、纬度、海拔等立地因子对最大胸径生长率贡献依次减弱。  结论  基于NFI和数量化理论Ⅰ的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总体指标合理,克服了传统立地质量评价对年龄的依赖,能有效利用NFI历史数据,适用于同龄林和异龄林;构建以最大胸径生长率为指标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能对研究区立地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可对现有杉木人工林生产力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无林地的生产潜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包含林分密度指标、年龄和立地质量指标的Richards型和Schumacher型的生长模型作为杉木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经江西省14个未间伐林分和36个间伐林分数据的拟合,表明Richards型优于Schumacher型,杉木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可用统一的断面积预估方程.结合实例指出在采用Richards型方程时,应注意地位指数方程中参数的变化对预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乡村性评价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比较法构建乡村性指数及乡村性评价模型。以浙江省69个县市为实证研究单元,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县域尺度的浙江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乡村性在总体上呈现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集聚态势不断增强。分地域来看,浙江西南部乡村性“热点区”不断增强,并向西演化;而浙江西北部地区乡村性“冷点区”则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6.
建立衡量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多维度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2年安徽省、浙江省、全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和各维度指数,并通过二次加权评价法将动态指数转化为静态综合值,数据揭示出2000—2012年间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稳定提升,各维度质量水平差异明显;从近期看,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高于全国、浙江省水平,其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水平均低于浙江省、全国,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水平高于全国而低于浙江省,潜力水平优于浙江省而低于全国,福利性水平显著超出浙江省和全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差异性。  方法  以浙江省不同地区近自然生长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4个样地,采用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空间结构指数。  结果  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林竞争指数为2.88~8.81,其中余姚地区最大,庆元地区最小;年龄隔离度为0.30~0.84,其中黄岩地区最大,武义地区最小;聚集指数为0.73~1.24,其中宁海地区最大,余姚地区最小。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林年龄隔离度和聚集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竞争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  浙江省毛竹林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空间结构指数存在一定的区域变化趋势,从北到南竞争指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银行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人工纯林改造试点,分期分批将生态效益低下的松杉板栗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阔竹混交林以及茶阔复合层林。对浙江省林业项目林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方面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项目进行评价。5个县的林地经改造后,项目区每年可增加蓄水量918.65万m3,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5.05万t,土壤改良效益每年增加571.43万元。只要生态保护措施到位,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项目将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皖南杉木标准林分蓄积生长阶段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种数学模型的分析,采用了Chapman-Richards函数拟合皖南杉木标准林分蓄积生长过程,证实蓄积生长过程是一组多形而又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曲线,并揭示了一些各指数级蓄积生长的规律。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生长阶段划分比人为划分更严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