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连续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耕层(0 ̄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0.059、0.033,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年均增加0.593、0.031、0.023,单施化肥年均增加0.224、0.012、0.007,同时亚表层土壤(20 ̄40cm)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该项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长期不同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祖祥 《浙江农业科学》2007,(4):439-441,444
通过连续10年的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第10年监测结果表明,每季作物施用猪厩肥或秸秆还田能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施K2O575 kg/hm2处理达不到农田土壤中钾素供需平衡的要求,在生产中还需增加对钾肥的施用量,才能达到作物吸收与土壤供需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化肥连续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国内外都有许多研究论证。但事实上各地方均无足够的有机肥,以满足高产作物的需要,并且,由于这类肥料运输量大、费用高,往往使其局限性应用于近距离土地上。因此,化肥的使用和生产在全世界都有了迅速的增长。我们于1987~1991年研究了较长期单施化肥对作物产量、品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1997年在碳酸盐黑钙土上进行了化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的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区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作物产量。无肥区产量低而不稳,有下降趋势,且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5.
连续11年在洋芋—玉米和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中,年度产量随施肥的不同产生变化,空白区产量逐年下降,常规区产量稳定,配方区产量稳中有升。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变化大,2种种植模式养分变化不同。2种种植模式土壤N和P2O5的投入量都较作物吸收量大,N盈余93.75~192.7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2/3;P2O5配方区盈余10.20~43.65 kg/hm2,常规区洋芋—玉米模式盈余137.40kg/hm2,小麦—玉米模式亏损5.8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1/3;K2O的投入量不足,平衡系数小于0.9的占2/3。  相似文献   

6.
7.
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提供合理的施肥模式,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为推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不同施肥模式:空白区、有机肥区、无机肥区、配方肥区、化肥减量区,测定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配方肥区和无机肥区均表现出持续提高茶叶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化肥区产量每年变化平缓,201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6年,产量达到最大。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减量区增幅最大,试验后比试验前增加了10.50 g/kg,提高43.75%。有机肥区对茶园土壤pH的提高幅度较大,配方肥区和化肥减量区将茶园土壤pH控制在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14~5.45。无机肥区和配方肥区明显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空白区提高了64.52%和41.98%。配方肥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68.64 mg/kg,比空白区和无机肥区分别提高了336.61%和20.86%。有机肥区和配方肥区速效钾含量较高,比空白区提高了43.51%和13.96%。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方式最为...  相似文献   

8.
在岗黄土上连续3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肥或有机肥、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有机盾、氮、磷、钾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良好效果,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轻,含水量提高;有机肥与氮磷配合施用是培肥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物产量以氮磷和有机肥配合最高,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最低,有机肥与氮磷之间配比也影响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关中(土娄)土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0~1990年进行(土娄)土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施的效果最好,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年均相对增加1%~4%,土壤速效N、P、K持平或有所提高;土壤容重降低0.14~0.15g/cm3,孔隙度增加10%左右;细菌、固氨菌、放线菌增多;作物产量高而稳,年际变异8%~12%,年均亩产792kg,籽粒含粗蛋白10%~20%。  相似文献   

11.
扬州设施蔬菜园区施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西 《农学学报》2015,5(10):50-55
为掌握扬州市设施蔬菜园区施肥现状及问题,2013 年在扬州市范围内调查设施蔬菜园区规模、作物品种、施肥现状及运筹,并采集具有代表性园区的土壤样品。结果显示:全市设施蔬菜园区经营方式以企业、企业+合作社方式为主,蔬菜种植以青菜、西瓜、番茄、青椒等常规种类较多。调查的15 个代表性设施蔬菜园区,均以复合肥、有机肥相结合施肥方式,其中复合肥45%型施用较多。与周围大田相比,设施蔬菜园区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其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为66.1、127.6 mg/kg,分别高于周围大田约300%、30.8%。在调查基础上,初步掌握了设施蔬菜园区的施肥结构、土壤状况,为蔬菜科学施肥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麻疯树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年种植的麻疯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15个施肥处理和1个不施肥为对照,运用施肥前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单株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讨论了施肥对麻疯树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麻疯树树高、地径生长、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处理12、处理13和处理14与对照相比,树高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07,自引:3,他引:107  
 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群落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放线菌数量多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2)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CK)比较,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或与之相当。(3)总体看,NPK均衡施肥,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略有增加或与之相近。(4)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仅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农田,而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也高于撂荒土壤,真菌数量略低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5)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反硝化细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硝化细菌数量比撂荒土壤多。单施化肥,土壤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高于不施肥的CK,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却低于CK。NPK均衡施肥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增加,固氮菌数量二者相当,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中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大都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尤其明显高于非均衡施用化肥的处理。与撂荒土壤比较,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增多,但纤维分解菌数量降低。(6)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与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是由生物材料在厌氧或无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富含碳素、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巨大、高度芳香化、性质稳定的固态多功能材料。生物炭施入土壤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肥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菌根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本文从生物炭的性质特征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了未来生物炭应用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快速提高中低产田肥力和农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耕作栽培与高产栽培管理模式)和养分管理模式(传统养分管理模式和高效养分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在高产高效管理模式下,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管理模式。经过5季作物的试验,高产高效管理模式的农田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72~3.01g/kg,土壤全氮含量升高了0.12~0.16g/kg,速效磷(Olsen-P)含量增加了5.2mg/kg,速效钾含量升高了37.8mg/kg。[结论]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高产高效管理模式是中低产农田作物产量提高和耕地地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在湖北省孝昌县单季稻区利用田间试验研究6种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在6种施肥措施中,以化肥+畜禽粪肥配施黄泥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3.06 g/kg、1.34 g/kg、111.66mg/kg、30.77mg/kg和148.33mg/kg,且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稻谷和稻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9 638.38kg/hm~2和11 118.39kg/hm~2,也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水稻的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在黄泥田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化肥和畜禽粪肥配施可有效培肥其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绿肥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08年在连作棉田进行2种不同种植模式(春麦复播绿肥、直播绿肥)的绿肥翻压试验,研究绿肥翻压后对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且沙打旺、油葵绿肥对土壤有较强的富磷和富钾作用;复播绿肥草木樨、油葵、大豆,直播绿肥沙打旺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除毛苕子外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此外,各种绿肥茬口均能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其中春麦复播草木樨茬口的棉花增产最高达48.8%,其次是直播绿肥沙打旺茬口的棉花增产36.1%。建议长期连作棉田的倒茬应优先选择小麦复播草木樨种植方式,单作可选沙打旺直播绿肥作为棉花前茬。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研究结果,综合阐述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在土壤培肥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