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葡萄栽培历史,并对比法国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地区和我国湖北省怀来酿酒葡萄产区的气候条件,探讨了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开发、引种法国酿酒葡萄品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的品质和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9个酿酒葡萄主产区的土壤、气候、栽培品种和栽植方式进行总结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酿酒葡萄产区土壤类型多样,且主要为砂质壤土和灰钙土,其pH值多数呈碱性;9个葡萄主产区的年活动积温均在2 300℃以上,西部产区的年降雨量平均在200 mm左右,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大部分产区的主栽品种为赤霞珠、梅鹿辄和霞多丽等几个欧亚种品种,栽培模式基本相似;我国主要酿酒葡萄产区基本在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的西北或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昌黎酿酒葡萄产区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平行观测原则,依据酿酒葡萄生育期物候资料及同步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昌黎产区酿酒葡萄全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热量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黎酿酒葡萄产区气温适宜,热量、日照条件充足,有利于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7月雨量集中时要做好排水防护,其他月份降水适宜,尤其成熟至采收期降水偏少,适宜生产优质酿酒葡萄。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霞多丽酿酒葡萄区划成果,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运用GIS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霞多丽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分析研究气候适应性,并对我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研究表明,霞多丽酿酒葡萄适宜在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甘肃中南部、宁夏中北大部、山西北部等干旱少雨、热量条件好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生长,这些地区应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优质酿酒葡萄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河西走廊地处东经93。~104。,北纬38。~40。,处于中国北方葡萄带,是甘肃省酿酒葡萄重点产区。年均温度8.0~9.3℃,≥10℃有效积温3000~3300℃,日均温差12~15℃,无霜期150~170 d,年降水量80~160 mm,7-9月水热系数为0.07~0.48[1~2]。土质为砂壤土,除年均温、有效活动积温略低于法国的波尔多外,其它条件如光照、水热系数、日较差、土壤质地等条件均优于法国波尔多葡萄产区,是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最佳区域。我们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第12师222团地处天山北麓,与世界著名酿酒葡萄产区波尔多同在"葡萄酒黄金纬度线"上。天山北麓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属暖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雨量稀少,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规程,生产出优质酿酒葡萄产品。1主要指标要求主栽品种为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征对酿酒葡萄具有影响,酿酒葡萄在北京地区划分为三个栽培区:良好酿酒葡萄产区、适宜酿酒葡萄产区和一般酿酒葡萄产区,常栽品种有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和雷司令.如今,北京地区的酿酒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以房山、延庆和密云三地为主的主要产区,酿酒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在总结目前我国对酿酒葡萄种植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巴州焉耆盆地的独特气候条件,通过对影响种植的气象、土壤以及易遭受的自然灾害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为大规模发展酿酒葡萄产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提高酿酒葡萄品质,酿造出代表当地气候特点的品牌葡萄做个引导。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酿酒葡萄研究现状,对比焉耆盆地的近50a来的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得出焉耆盆地种植酿酒葡萄的适宜气象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种植出优质酿酒葡萄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新疆和硕县、焉耆县种植的赤霞珠等酿酒葡萄的品质好,酿出的葡萄酒口感醇厚、有层次;焉耆盆地葡萄种植区多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土壤类型特殊,立地条件差,但是通过改良也能适应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焉耆盆地因受干旱荒漠性气候影响,冬季气候寒冷,也比较容易出现阶段性的低温,葡萄不埋土是无法越冬的,所以只能埋土防寒来加以克服,低温冷害、霜冻、大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焉耆盆地的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7.3~9.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79.8mm,气候条件满足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酿酒葡萄生态区划多侧重于气候区划,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候和环境资源,本着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优中选优的区划原则,提出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的区划指标,运用GIS技术,完成宁夏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大部地区可以种植酿酒葡萄,约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1/3;在可种植区域内,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占32%,主要集中在北部灌区特别是贺兰山东麓大部地区;在气候最适宜区内,生态特优区占1.8%,分布在距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鸽子山和中宁白马、余丁乡北部部分山地。研究成果可大大提高宁夏酿酒葡萄区划结果的精细化程度,直接服务当地酿酒葡萄基地选择和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北麓玛纳斯县具有光照好、积温高、气温日差较大等气候特点,是我国发展优质葡萄的优质产区之一,酿酒葡萄基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品种相对单一,缺乏具有国际竞争的优质酒,公司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适应性研究,将表现良好的优良的品种在当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生态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适宜的降水分布是该地区葡萄生产中最大的限制性因子,但其旱季中具有生产优质葡萄和葡萄酒的基本生态条件。此外,对葡萄产期调节的可行性及相关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房山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了酿酒葡萄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气象条件中,酿酒葡萄转色期到成熟期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和营养物质积累;浆果成熟期,高温天气对浆果的发育和成熟有不利影响,采用相对应的农业措施保障了品质和产量。通过对酿酒葡萄立地条件、气候条件、生产管理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分,评价区域内种植的酿酒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特优。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品质,利用自动气象观测仪监测气象数据来研究香格里拉地区这种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的气象因子,初步分析了位于金沙江沿岸与澜沧江沿岸不同海拔、不同经纬度的6个气象站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分别分析葡萄开花期(5月上旬~6月上旬)、转色期(7月上旬~9月上旬)、采摘期(9月中旬~11月中旬)的各种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利用USB4000 Fiber Optic Spectrometer采集分析了香格里拉地区太阳光谱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地区降雨量普遍较少,总辐射、紫外线辐射普遍较大,温差变化比较显著,相对湿度变化较小;太阳光中各种光谱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太阳光强度随海拔升高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4.
土壤肥力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为例,研究酿酒葡萄(Vitaceae)品质和土壤条件(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方5个酿酒葡萄主产区连续2年采集的酿酒葡萄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酿酒葡萄总糖、总酸、单宁、pH值及糖酸比等化学品质因子和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pH、全盐、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采收期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个肥力因子对葡萄总糖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以氮元素(包括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随着土壤肥力增高,葡萄总糖含量逐渐降低;(2)葡萄单宁含量和采收期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7个因子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中以有机质、碱解氮对单宁含量的影响最显著;(3)酿酒葡萄的pH值及糖酸比和采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葡萄pH值及糖酸比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葡萄总酸含量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不密切。为优化酿酒葡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优质酿酒葡萄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葡萄酒市场状况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加入 WTO(世贸组织 )在即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即将向世界开放。面对着机遇与挑战 ,我国的葡萄酒酿造业及其相关产业应发展高档葡萄酒 ,建立自己的葡萄原料生产基地 ,适当地、部分地实现葡萄酒的产地化、类别化和年份化。同时还指出葡萄酒的生产必须以市场为中心 ,生产出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世界高水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为进行我国北方优质起泡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促进我国起泡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198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逐级分区与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贵人香、白诗南、雷司令、白品乐、黑品乐等不同品种起泡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北方起泡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再应用 GIS 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起泡酒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气候适应性分析进行研究,对我国北方起泡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起泡酒葡萄在我国北方适宜生长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华北的内蒙古中部及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热量条件充足、成熟期降水量小、土壤多为钙质土,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不同品种和熟性酿酒葡萄的成熟和品质形成,是发展优质起泡酒葡萄产业基地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着色香葡萄具有丰产、优质、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性,是优良的鲜食、制汁、酿酒品种,在我国已实现周年化、规模化栽培利用。种植着色香葡萄经济效益可观,发展着色香葡萄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了着色香葡萄嫁接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压条育苗技术,以期为生产上培育大量优质着色香葡萄苗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甘肃河西走廊晚霜冻害严重的状况,研究晚霜冻害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分析并提出最佳预防措施,以减少晚霜冻害对葡萄产业带来的损失。通过对10多年葡萄晚霜冻害预防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比较采取预防措施和未采取预防取措施条件下果实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点明火并结合烟熏这一综合预防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晚霜冻害,经济节约,同时,采取这一措施后葡萄园产量基本未受冻害影响,与果实品质紧密相关的含糖量、单宁较其他措施有大幅度提高,同时果实感官评价得分较高。研究得出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葡萄晚霜冻害预防经济有效的最佳措施,克服了目前晚霜冻害给该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带来的制约,以进一步利用该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规模化发展葡萄种植。同时,为不同气候条件下,葡萄产区晚霜冻害的预防提供了成功经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昌黎原产地域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对我国葡萄酒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剂微萃取法提取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用内标法对检测峰进行半定量分析,经气相色谱-质谱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共分离出43个峰,鉴定出35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酸类、酯类分别为8,9,14种,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总量的52.12%,12.32%,33.52%;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苯乙醇、琥珀酸单乙酯、异戊醇、琥珀酸二乙酯、辛酸、2-甲基-1-丁醇、五氧四氢呋喃-2-羟基乙酯、2-羟基-3-甲基-琥珀酸二乙酯、3-甲硫基-1-丙醇、香草酸乙酯。35种香气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说明采用的溶剂微萃取法准确度高,分析结果可靠,能真实反映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组成,适用于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赵明  陆焕春  薛进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93-1594
2007年引进北字号酒葡萄中的A品种在南宁进行为期3年的试种,结果表明:该酒葡萄品种在南宁种植,表现生长势强,枝蔓生长健壮、生长量大;萌芽早,从萌芽至浆果完全成熟大约需120d,属早熟品种;坐果率高,自然受粉坐果率可达46%;出汁率高,用其酿制的葡萄酒品质优、回味好;耐湿热高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是适合南方气候条件栽培的经济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