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过千斤的县,1983年18个,1984年增加到43个,1985年达到50个,面积为1000万亩,平均单产达1039.8斤。连云港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200斤;镇江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100斤;宿迁县1985年种植麦茬杂交稻63.24万亩,每亩平均单产1128.2斤,比1984年每亩平均增产90.2斤;丹阳县种植38.89万亩,平均单产1242.5斤,比1984年每亩增产63.5斤。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超千斤的经验:一是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他们认为,杂交水稻能否发展,产量能否提高,关键取决于领导对杂交稻生产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他们首先狠抓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布局,统…  相似文献   

2.
1982年,我市杂交稻推广面积253.5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6%,水稻亩产933斤,比历史最高的1976年中稻亩产598斤增加335斤,增产56%。1977—1982年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达723万亩,平均亩产911斤,同时期累计种植常规中稻992万亩,平均亩产654斤,杂交稻比常规稻每亩多收257斤,增产39.3%。六年来杂交稻比常规稻共增产18.5亿斤,相当于1976年全市稻谷产量的总和。1986年,杂交稻进一步扩大到292.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4.4%,水稻亩产已达1010斤,又比1982年提高8.25%。由于杂交稻的大力推广,全市出现了乐至、简阳、内江、安岳、资中、威远六个千斤县和1516斤…  相似文献   

3.
福引1号系我所于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春性二棱大麦。经多年试种鉴定、丰产性、抗病性均较好。1984年冬参加省区域试验并在闽东南麦区扩大试种示范。一、产量表现 1.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中表现 2.试种、示范中表现 1984年春收,莆田涵江安仁种0.8亩,平均亩产580斤,比对照种矮早三增产38.5%;仙游枫亭种0.62亩,亩产542斤,比对照种早熟3号增产40.4%;平潭县良种场种植0.66亩,折亩产282斤,比对照种早熟3号增产12.1%;福清阳下种植0.55亩,折亩产293.5斤,比对照种矮早三增产8.1%。惠  相似文献   

4.
汕优63,1983年在我县试种,1984年扩大,示范种植8400余亩,亩产624公斤,比汕优3号增产5.8%,1985年实种21.84万亩,占杂交中稻种植面积的64.4%,亩产609.2公斤,比汕优3号增产7.861%,1986年全县38万亩杂交中稻,全部种植汕优63。 一、主要特性 (一)生育期适中。汕优63在我县作麦茬单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145天,播种至齐穗95天,齐穗至成熟48天左右。全生育期总积温3500℃,各生育期和汕优3号大致相同。 (二)秧田出时速度快、分蘖力强。汕优63主茎全出叶平均为16.6叶,采用露地湿润育秧, 25天秧龄期考察,汕优63叶龄为6.46叶,单株带蘖4.73个,秧苗百…  相似文献   

5.
汕优秀2号     
汕优秀2号(原名汕优华2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秀恢2号(华矮17/IR24)测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4和1985年参加省级杂交早稻联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1.455公斤和462.98公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3.76%和9.96%。1985和1986年参加全国南方杂交早、中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64.52公斤和493.8公斤,比威代35减产6.72%和3.16%。 1985年大田示范12.79亩,平均亩产488.065公斤,其中4.73亩,亩产546.15公斤。1986年大田示范35.22亩,平均亩产461.85公斤,其中5.2亩亩产523.5公斤。同年推广3500亩…  相似文献   

6.
一 在中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1987年我省吃粮田开发示范,在上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进展。按习惯面积统计,全省双季稻田亩产过吨粮面积达319.8万亩,比上年扩大114.8万亩。有89个乡、2744个村、39163个组成建制亩产过吨粮。与此同时,还抓了中低产田升级、一季中稻和早土多熟制亩产过千斤的开发示范,全省有217.26万亩中稻,36.1万亩旱粮亩产过千斤,有5个县一季杂交中稻亩产过千斤,开创了杂交中稻大面积高产的新纪录。全省亩产过吨粮和过千斤的田、上共573.16万亩,一只占粮食耕地11.8%,而生产粮食gi.48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1981年在莱西县水集镇谭彪庄村基点试用塑料地膜覆盖地面种植花生三分地,试验结果覆膜亩产806斤,比不覆膜露地栽培亩产660斤,增产206斤,增产31.2%。1982年地膜覆盖花生扩大到17.7亩,其中15.7亩平均亩产达到1262.9斤,创山东省15亩以上产量最高记录。这一年覆膜比不覆膜增产154.4斤,增产13.9%。1983年全村205亩花生,全部覆膜种植,经省、市、县、社以及广东、广西参观同志验收,平均亩产1277.7斤,比不覆膜亩产1144斤,增产133.7斤,增产11.7%,又创全省面积最大、亩产量最高的新纪录。三年平均覆膜亩产1155.5斤,比不覆膜亩产970.8斤,增产144.7斤,增产14.9%。  相似文献   

8.
1989年湖南省种植杂交早稻481.42万亩,比1988年扩大94.12万亩,总产21.04亿公斤,平均亩产437公斤。 在连续遭受几次阴雨寡照不利气候影响的条件下,杂交早稻比常规早稻较好地经受了考验,显示出明显的增产优势。据省、地两级联办的14个基点验收924亩杂交稻,平均亩产511. 6公斤,比常规稻增产10.3%。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双峰县大林乡,示范5019亩,平均亩产578.8公斤,比常规稻亩增66.2公斤,增产12.9%。 杂交早稻增产的原因,除各级领导重视外,在栽培技术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改进了浸种催芽和育秧技术。普遍推广了强氯精消毒,温水浸种,多起…  相似文献   

9.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0.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11.
汕优287     
杂交稻新组合“汕优287”即“珍汕97A×水源287”,是袁隆平同志于1983年配制的中熟籼型组合。1984年冬黔阳县引进并组织专人赴海南试制3亩,得种子550斤。1985年试种示范面积180亩,据大崇乡岩脚村铁二组验收9.1亩,平均亩产1391斤;龙田乡胜利村作晚稻栽培0.9亩,亩产1222斤。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6200亩,其中作中稻栽培3500亩,作双季晚稻种植2700亩,主要分布在大崇、硖洲、龙田、沙馒、太平、 头等乡村。大崇乡作中稻栽培,验收240亩,平均亩产1250斤;作晚稻栽培的60亩,亩产960斤。熟坪乡罗翁村泽古 组属海拔500—800米的山区冷浸田,种植中稻13.5…  相似文献   

12.
原编80—331—3,是如东县农科所用(早熟三号×3500)×浙114选育成。80—83年如东县多点试验,试种均比立新1号增产9—36.5%。83—8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共17个点次平均亩产632.9斤,比浙114增产7.27%,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定名——如东二号元麦。本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平均比立新一号增产15.9%,84年种植2700余亩,一般比立新一号每亩增产80—100斤。  相似文献   

13.
双青810系我所用科青3号与温选青杂交经八代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通过三年稻瘟病鉴定与示范试种,表现丰产性好,抗瘟性强。株型前松后适中,叶短色淡绿,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 84年参加本所品种比较试验,亩产938.3斤,居十二个新品种之冠,比对照种(1)“77-175”增产11.82%达显著,比对照种(2)“7944”增产18.52%达极显著,日产量7.45斤。85年早季大田示范1.134亩,亩产949.8斤,仍居首。大区对比0.19亩亩产896.3斤,也居十五个对比品种之冠,比对照种“78130”亩产876.8斤增产3.3%;参加闽东稻区区试(小区面积2厘,4重复)亩产898.3斤也居十个品种之首,比对照种“红410”亩产833.8斤增产12.6%达极显著;参加宁德地区区试(二厘三次重复),亩产898.3斤,比对照种“红410”亩  相似文献   

14.
1987年,邵阳市种植杂交早稻12.37万亩,平均亩产494.5公斤,比常规早稻平均亩产高出142公斤,增产40.3%,充分显示了增产优势、回顾总结几年来杂交早稻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过程,笔者特将亩产超500公斤的几个技术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16.
双红9号系我所以红云33×光红杂交的后代。于1984年晚季定型的早籼新品种。1985年早季参加本所三次重复品比试验,平均亩产718.8斤,比78130减产2.2%,不显著,单本凡殖1.0亩,亩产干谷825.5斤。85年晚季在尤溪,永安、将乐等地倒种80多亩,除少部分受寒流影响外,其余均获得成功,一般亩产700~800斤,据永安贡川镇35亩统计,平均亩产706.6斤,其中农户姜文胜0.35亩,折亩产908.4斤;刘庆老0.957亩,折亩产877.7斤;杨天佑0.309亩,折亩产869.2斤;尤溪县倒种35亩,平均亩产600斤,尤溪县良种场杨祝堂、种植4.18亩,平均亩产512斤。将乐白莲乡种植9亩,一般亩产700多斤。  相似文献   

17.
<正> 北京南郊农场在麦茬及中茬水稻试验成功的机播旱育抛秧种稻法,89年有12亩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118.1公斤,有40亩抛秧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79.1公斤。90年6月6日北京市抛秧种稻协作组主持在南郊农场召开了全市抛秧示范现场会,来自  相似文献   

18.
地面复盖塑料薄膜种植花生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我区自1980年在三个县进行小面积试验后,81年又在10个县85个单位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 一、花生复盖地膜增产效果 81年全区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复盖地膜种植花生,增产显著。据8个县40处对比试验结果: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857.9斤,比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696斤,每亩增产荚果161.9斤,增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栽培在六十年代广东省已应用于早春旱地水稻育秧。应用于花生,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试验和大面积生产,一般能增产20—50%,花生品质亦有所提高。广东省1983—1985连续三年进行春植试验和小面积示范,三年试验全期盖膜共63个点,平均亩产485.85斤,比露地增产61.0斤,增产14.4%;出苗揭膜共51个点,平均亩产456.5斤,比露地增产38.8斤,增产9.3%。为了探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  相似文献   

20.
全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同志,1985年10月16日在北京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金质奖章重175克,含金80%。这是崇高的荣誉,厚重的奖赏,也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由于以袁隆平同志为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使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都产生了飞跃。出现了杂交水稻一季亩产,1920斤、双季亩产3013.4斤的高产纪录;双季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过吨粮也已成为现实。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1.23亿亩,平均单产863斤,比常规水稻平均单产699斤(含杂交水稻),每亩增加164斤,增产24.51%。全国1976—1985年累计种植杂交水稻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