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蚝,北方又叫牡蛎,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蚝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实乃食之补品。赤岸村位于广东东南沿海的惠州市,赤岸村养蚝有300多年的历史。村里有蚝田3000多亩,每年盛  相似文献   

2.
<正>牡蛎又名海蛎、牡蛤、蛎蛤、蛎、蚝、大蚝,是海中多年生双壳类软体动物。它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被誉为"海底牛奶"。牡蛎肉  相似文献   

3.
南朗镇地处广东珠江口伶仃洋咸淡水交界,海岸线长26km,有浅海滩涂约0.13万hm2。水产养殖大户许华鉴独具慧眼,承包了千亩滩涂,以浅海浮排和蚝塘搭棚延绳吊养的方法人工养殖生蚝,还混养鱼虾蟹,“一围养四鲜”,开辟了滩涂水产养殖增收的新路。2009年,千亩蚝塘生蚝、鱼虾蟹收获量834.5t,总产值552.4万元,纯赚303.2万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钦州大蚝天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进行生长比较试验,定期分别测量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显示,2种大蚝苗种生长状态良好,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变化均呈上涨趋势,且均较试验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 05);大蚝人工苗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天然苗种(P0. 05),表明人工苗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海域,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蚝人工繁育技术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可为当地发展大蚝产业遇到的苗种生长缓慢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牡蛎又名海蛎、牡蛤、蛎蛤、蛎、蚝、大蚝,是海中多年生双壳类软体动物。它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被誉为“海底牛奶”。、牡蛎肉除鲜食外,大多加工成“蚝豉”。其干品如拇指粗细,呈浅黄色或赤褐色,便于贮运。食用时,先用温水浸泡至发软,切成片粒配制各种名菜或加盐油熬“蚝豉粥”,味道鲜美可口。“蚝豉”的加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生蚝为原料制备酶解法蚝汁,对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酶添加量对蚝汁感官评分的影响,并以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利用模糊数学模型结合响应面的方法优化酶解法蚝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蚝汁的感官评分影响最大,其次是酶解温度,酶添加量对蚝汁感官评分影响最小。确定了酶解法蚝汁最佳工艺参数,即酶解时间3.6 h,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0.15%。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酶解法蚝汁色泽光鲜,鲜美蚝味突出,鲜蚝香气浓郁,感官评分为85.05,与响应面预测值85.44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提高甘蔗产量的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钦州市钦南区最大的经济作物,但多年来钦南区甘蔗生产中存在品种退化、种植密度不合理、水肥管理不科学等问题,甘蔗单产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蔗生产能力,努力促进钦南区糖料蔗的健康稳定发展,笔者总结出提高甘蔗产量的关键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1选用良种品种是提高甘蔗单产的内因,只有选用高产品  相似文献   

8.
蚝油的制作     
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蚝油是用蚝熬制成的调味料,是调味汁类最大宗的产品之一。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黏稠适度、营养价值高,是烹制蚝油鲜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初逐步推广香草(Vanilla)种植法的马来西亚湖内农业中心,如今大力推广5月份成功试种并预计能大量生产的蚝菇(即平菇)种植法,为本地农民开拓了新农业契机。首批"蚝菇"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强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号召,进一步做好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决定全力打造钦南区"虾虾乐"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以下简称"虾虾乐"示范区)。该示范区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的要求,把"虾虾乐"示范区分为标准化水产养殖及稻田鱼虾套养基地、欢乐农庄休闲观光农业、横丰生态新农村3大功能区进行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康熙岭、沙埠、大番坡等镇标准化水产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2013年7月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秸秆腐熟剂品种进行筛选试验,试验设在钦南区沙埠镇分界村那缴队尤相平的责任田,共设7个处理,验证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秸秆腐熟程度、水稻分蘖、水稻农艺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钦州市钦南区的气候条件与耕作特点来看,广西鸿生源腐熟剂为最佳的腐熟剂品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钦州市钦南区部分乡镇农民种植出现了盲目施用化肥和过量施用化肥现象,导致了化肥的施用量急剧增加。在施肥种类上,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及微肥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土壤营养失衡,生产成本增大,农业生产能力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摸清钦州市钦南区乡镇土壤区域耕地养分状况,指导好农户用好肥料,节约成本,我们在2012年对钦州市钦南区各  相似文献   

13.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高沙新村村民洪家石是村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管理员,站点就设在他家里,是按照自治区级示范站点的标准来建设,除了必配的电视机、机顶盒外,还增配了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高沙新村社区位于钦州市区西南面,距市区仅4公里.该村社区共有148户村民,总人口605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39人,党员27人.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以外出务工、发展建筑业和养虾、养龟、养鸭等养殖业为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0月到该村视察时,嘱咐该村要利用优势,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内陆畜牧大省,有机肥资源丰富,总量在全国处于前列。根据《河南农村统计年鉴》2003年版统计,2002年河南省生物有机肥料资源总量约3.83亿吨,相当于尿素(按照N46%计算)392.1万吨、过磷酸钙(P2O5台票12%)634.6万吨、氯化钾肥(KCl 56%)332万吨、微量元素肥料108.04万吨,仅氮磷钾养分析合人民币124亿元,微肥养分析合人民币16亿元,合计高达140亿元(肥料价格按照2003年计算)。  相似文献   

15.
牡蛎(蚝)是我国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贝类,我省主要养殖品种为近江牡蛎,分布在珠江口,经济价值高,除鲜食外加工成干品(蚝鼓)、罐头,蚝油或蚝片,畅销国内外,素享盛名。养殖牡蛎,一般从采苗到养成商品,需三周年时间。原始采石地播养殖方式,生长期更长,而且,由于石块附着器体积小,重量大,易于下沉淤没,所以苗少,生长慢,产量不高,不适于深水软泥场地的养殖。六十年代开始采用水泥附着器,比采石地播的平面养殖较多的利用了水  相似文献   

16.
牡蛎,俗称“蛎黄”。其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称。蛎内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蚝鼓或罐头;煮蛎肉的汤汁经浓缩后制成蚝油,是上等调味品。宁海县牡蛎养殖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全县推广立体式水泥条养蛎,平均亩产达520公斤左右,比传统的地播法增产三倍多,单产大幅度提高。宁海县块山镇渔民尤孝浓,自1983年起承包浅海  相似文献   

17.
根据几年试验结果,分析了机插水稻功能叶片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生育阶段功能叶片对器官建成的作用与手插大苗基本一致,功能叶片之间既有分工,又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机插水稻功能叶片对产量的贡献与手插大苗有所差异:(1)手插大苗穗分化之前>孕穗之前>抽穗之后,而机插小苗孕穗之前>穗分化之前>抽穗之后;(2)机插小苗个体叶面积小,总体而言,光合效率高,确保功能叶片不受损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发展种草养鹅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鹅业是当前全国增幅最大、效益最好的畜禽项目之一。1 985年全国鹅的存栏量只有 1 .5亿只 ,到1 999年仅江苏省鹅饲养量已超过 730 0万只 ,全国达到 6亿多只 ,鹅肉产量达 70万 t,超过兔肉产量的5倍 ,约为牛羊肉产量的 40 %。种草养鹅是典型的生态农业项目 ,因江苏全省都具备种草养鹅的条件 ,且种草养鹅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及经济效益高的优势 ,故种草养鹅成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双增”的主要农业实用技术。1 鹅的生物学和经济学特性有利于种草养鹅业的大发展  养鹅业是目前养殖业中产品质量高、养殖效益好的产业。鹅适应性强 ,它以吃…  相似文献   

19.
浅谈养鹅业     
近10年来,养鹅业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中国发展更快,1988年全国养鹅的数量为2.6亿只,1993年约3亿只,2006年约达8亿只,占世界养鹅总量的60%左右,始终保持世界养鹅大国地位,七年前全省养鹅不足500万只,2006约达6000万只,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有识之士,从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把普通畜禽养殖业中养鹅业赞誉为最适国情、农情、民情和世情的21世纪的朝阳产业,应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引起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积极介入养鹅业,形成了持续高涨的养鹅热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广西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竞争局面与存在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为广西牡蛎产业提质增效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深入分析广西牡蛎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优势和潜力、面临竞争局面及其风险,并围绕国家提出的“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等方针政策及“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广西牡蛎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其主产区集中在钦州、防城港和北海,主要养殖海域包括北仑河口、珍珠湾、钦州湾、茅尾海、大风江口、廉州湾及铁山港海域等。广西钦州茅尾海是我国最大的香港牡蛎半人工采苗和苗种供应基地,占全国蚝苗繁育的70%,年产蚝苗超过1.5亿支(串),蚝苗产值约5.00亿元;苗种供应辐射范围居全国第一,部分苗种远销广东、福建及海南等地,甚至出口文莱和越南等东盟国家。广西作为我国牡蛎的四大主产区之一,其牡蛎产量占全国牡蛎产量的40%,但产值仅占牡蛎市场的20%。此外,广西牡蛎产业面临着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种质遗传改良滞后及极端性气候事件影响大等竞争局面及风险。【建议】广西牡蛎产业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开展现代生态养殖及充分发挥区域地理优势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打造广西牡蛎品牌、构建牡蛎健康养殖新模式、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开展病害防控与质量安全监测、加强专业协会与互保联保制度建设、增加产业科技创新投入等措施,有效促进广西牡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