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鳅养殖病害的综合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泥鳅市场价格的逐年上升,带动了泥鳅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泥鳅养殖大多实行高密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易因水质环境恶化、投饵不当、其他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疾病暴发,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在泥鳅个体间相互传染蔓延,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整个池塘泥鳅发病,而此时用药物治疗是很难控制的。因病害暴发导致泥鳅死亡,使养殖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减少因病害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就应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原则,尽可能做到泥鳅养殖过程中少发病或不发病。本文从清塘消毒、水质调控、合理放养、营造适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在泥鳅养殖池塘中种植空心菜,开展"泥鳅-空心菜"池塘共生养殖试验,试验组亩产台湾泥鳅、空心菜分别为1086 kg和2000 kg,亩均产值为3.86万元;对照组亩产台湾泥鳅为1138kg,产值为3.41万元;试验组较对照组亩增效4440元。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目标,并有利于改善泥鳅养殖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3.
空心菜浮床栽培对泥鳅仔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泥鳅属,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富含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被誉为"水中人参"[1]。因此,作为小型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的泥鳅消费市场需求日益增大,销售价格连续走高,泥鳅的人工养殖也持续升温。但是目前泥鳅养殖生产中存在着成活率低、养殖效益较差等问题,尤其是高密度放养、大量  相似文献   

4.
<正>大鳞副泥鳅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体中。它在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的泥鳅中属个体大和生长快的种类,是我国目前泥鳅养殖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大鳞副泥鳅是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水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是淡水养殖中不可多得的名优经济鱼类。但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还有待于规范与提高,为此2014年6-10月我们在安徽合龙水产养殖科  相似文献   

5.
混力康与施其乐对泥鳅水花、夏花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营养丰富,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我国养殖泥鳅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在人工集约化精养、蓄养的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加之水环境变化诸多因素,致其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制约了养殖规模和产量。目前泥鳅对药物的敏感性资料较少,特别是苗种培育期间,因用药剂量不当造成泥鳅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笔者选择混力康和施其乐2种在江浙沪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养殖技术简单,经济效益可观,是一种能为普通农民所养殖的大众化特种经济品种。在大扶贫战略背景下,铜仁市鼓励基层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泥鳅养殖,总体效果良好。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部分农户思想保守,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和土质。本文介绍一例以空心砖修建田埂,蓄水70厘米以上,高密度养殖泥鳅的试验。一、稻田改造1.稻田选择试验点位于江口县闵孝镇。5丘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省泥鳅养殖已初具规模,养殖区域主要在沿黄两岸地区,泥鳅健康养殖是泥鳅养殖行业发展的方向。在泥鳅健康养殖过程中,除了做好水质调控、疾病和天敌预防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科学投喂,这是提高泥鳅品质和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长期调研,总结出科学投喂的如下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8.
泥鳅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在我国广泛分布,由于其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18.3%)、脂肪含量低(2.69%)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发展台湾泥鳅养殖很快,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很多养殖户跟风而上,对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却不甚了解。笔者走访泥鳅养殖户并总结了泥鳅健康养殖技术与读者分享,希望对泥鳅养殖从业者起到一些帮助。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春节过后,水产行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圈里,关于今年新养殖品种推介,最火的莫过于台湾大泥鳅。一时间,宣传台湾大泥鳅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各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推介活动也轮番上演,大有"谁养殖慢了,谁将与财富擦肩而过"之意。台湾大泥鳅,作为一个新品种,去年开始广东陆续有苗场涉足,所育苗经过一年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商品泥鳅成功养殖基本是靠投放野生泥鳅小苗,这种养殖方式受收集天然苗种的制约,影响规模化养殖。如何培育泥鳅鱼苗,提高孵化培育泥鳅苗成活率,对于规模化养殖供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了解并观察近些年来培育泥鳅鱼苗发现,大部分地方培育泥鳅鱼苗的成活率在20%以下,主要原因是其发育过程与"四大家鱼"鱼苗的发育过程有区别,大家往往忽视了这些差别而不能满足泥鳅生长对水体水质、饲料的要求所致。现将本人养殖体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赣榆县是全国泥鳅养殖与出口大县,墩尚镇周边地区泥鳅养殖面积高峰时达3万多亩,近几年,随着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商品泥鳅市场价格的调整,利用野生泥鳅苗种进行泥鳅养殖逐渐减少,而利用人工繁育的泥鳅苗种进行养殖的养殖户越来越多。2015年,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省科技厅农业支撑项目"泥鳅大规格苗种生态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实施期间,与赣榆丰瑞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河南泥鳅大规格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泥鳅,俗称"大青鳅",长30多厘米。日本泥鳅是市场上泥鳅中个体大的品种,亩利润丰厚,综合效益是本地泥鳅的好几倍。目前日本泥鳅在江浙地区开始推广养殖,效益显著。现将日本泥鳅的养殖技术汇总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面积100亩,养殖池塘15个,面积2~5亩,池深1.2米。池塘水来自钱塘江一支流,水质符合日本泥鳅养殖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2014,(5):50-50
<正>2014年春节过后,水产行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圈里,关于2014年新养殖品种推介,最火的莫过于台湾大泥鳅。一时间,宣传台湾大泥鳅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各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推介活动也轮番上演,大有"谁养殖慢了,谁将与财富擦肩而过"之意。台湾大泥鳅作为一个新品种,2013年开始广东陆续有苗场涉足,所育苗经过一年摸索养殖,生长速度等优势相当不错。2014年以来,苗场厉兵秣马,到处进亲本扩大生产,饲料厂也来适时推出泥鳅专业饲料,抢占市场先机。有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产量保守估计可以翻番,颇有江山一片红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泥鳅养殖病害少,繁殖能力强,管理简单,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等特点。国内主要养殖品种为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泥鳅等。近年来,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刺激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养殖泥鳅热,泥鳅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  相似文献   

15.
依托河南省沿黄地区2013-2018年有关统计数据,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对泥鳅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租赁和生产投入类成本随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明显降低,但人工投入成本却在不断升高;整体而言,现阶段泥鳅养殖总投入随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有所降低,但并未随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持续下降。规模化养殖能够提升泥鳅的产量和产值,并能显著缩短泥鳅的养殖周期;综合考虑泥鳅养殖的成本投入与产出后认为,中等规模养殖模式下养殖户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并且就泥鳅养殖户自身而言,中等规模养殖亦能使其获得更高的综合收益。因此,养殖户在进行泥鳅养殖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以获取更高收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泥鳅养殖方兴未艾,深受广大养鱼生产者的青睐,但在养殖过程中,也时有病害发生。现将泥鳅养殖易发生的病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归纳、整理,以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势;又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作为滋补佳品早已摆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国内更是畅销不已。台湾泥鳅当年养殖个体可长至100~200 g/尾,可以进行池塘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殖、循环水集约化养殖,养殖经验效益明显,与本地泥鳅品种比较其养殖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我国台湾泥鳅养殖规模发展较快,但内陆地区台湾泥鳅养殖相对较少,而目前鉴于台湾泥鳅的特  相似文献   

18.
路志鸣  吴红英 《内陆水产》2007,32(12):20-21
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分布广泛。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较全面的保健食品,日、韩有"药鳝、寿鳖、参鳅"之说,我国也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的佳誉。由于野生泥鳅资源日渐匮乏,泥鳅的人工养殖方兴未艾,在农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修建水泥池养殖泥鳅,可以节省土地、便于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本地泥鳅野生资源逐年下降,养殖陷入种质退化(长不大)、病害增多等困局。这两三年来,台湾泥鳅以"个体大、病害少、生长快速"等优势在大陆一跃成为了明星品种,吸引着众多养殖者纷纷参与到其育苗和养殖的行列中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白蕉镇丰洲村的禾丰水产种苗场,去年年底也开始做起了台湾泥鳅苗的孵化和培育。禾丰的特别之处,是专门聘请台湾技术员朱政光坐镇苗场,孵化  相似文献   

20.
<正>泥鳅是淡水鱼中食药两用的佳品,有"小人参"之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开发人工养鳅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始尝试人工养殖泥鳅,但多见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往往受水域、水源、饵料等诸多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人工养泥鳅尚在起步阶段,尚靠天然水域自繁自育为主。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