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我们在校实习基地利用0.28hm^2的稻田,进行了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试验。经过142d的精心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共产蟹种39043只,216.3kg,产值20826.9元;产稻谷1751.5kg,产值2452.2元。总产值23279.1元。总盈利13892.1元。平均每667m^2纯收入3307.6元,比对照田增收2587元。投 相似文献
2.
河蟹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人工繁殖取得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养蟹技术日趋成熟。但近年来养殖生产中出现了性早熟、种质变异、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品质、产量和蟹农的经济效益,更影响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稻田生态培育蟹种过程中,优选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种,优化育种技术,建立河蟹苗种安全生态育种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种用药,从河蟹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据跟踪调查,苗种在成活率、生产速度、抗病能力、种质等方面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4.
南平俗称福建粮仓,全市拥有稻田21万多公顷,其中涝保田8.7万公顷,发展稻田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政和县东和蟹业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在该县发展农户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百余亩,其中石屯镇洋后村村民林木胡,养殖稻田0.31公顷,1999年元月投放扣蟹1800只(规格160~240只/千克),同年12月6日组织现场验收,捕获成蟹140.8千克,平均个体重98.6克,成活率76.1%,收稻谷1864千克,每667米2产成蟹30.6千克,仅养蟹获纯利1200元,取得了明显的增收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基础设施建设1.1养蟹稻田选择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粘… 相似文献
5.
6.
1试验准备1.1稻田条件试验在东阳市横店镇沈坎头村沈宝新的承包田里进行,试验田地处八面山山脚边,实际种稻及水沟面积为2亩。稻田土质为沙壤土,附近不到100米处有一水库,有水渠与试验田相通,保证用水充足,排灌方便,不旱不涝。1.2田间工程在稻田中挖一“井”字型水沟,水沟上宽2m、下宽和深都为1m,沟的面积不少于20%,同时将田埂加高加固,田埂高0.5m,宽0.4m,并夯实。进、出水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以防蟹的逃走。1.3安装防逃设施每隔0.5m插一小竹竿,然后将防逃塑料薄膜截成0.6m宽,其中0.1m左右埋入地下,露出地面05…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长的高等甲壳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河蟹的人工养殖具有饲养方法简单,养殖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高档的名特优水产品。河蟹的人工养殖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已得到较好的开展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我省河蟹近几年主要是以人工放流为主,河蟹的人工养殖还刚刚起步。我校自1985年承担县科委下达的“中华绒螯蟹人工养殖实验”以来,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就河蟹的人工养殖技术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螃蟹。其肉味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了促进名优水产品的发展,提高池塘水产养殖效益,2004年在讷河镇渔埸利用180亩池塘进行蟹鱼生态养殖高产试验,经过精心管理,科学喂养,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蟹鱼池塘生态养殖试验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稻田培育蟹种实用技术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大力发展,蟹种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成蟹养殖蟹种的不足,我们从1993年开始在三个点进行了蟹种稻田育成试验,取得了成功,每667m2稻田产稻谷350—510kg,蟹种25.5—58kg,纯收入平均510... 相似文献
10.
11.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选择在平山县岗南水库下面,水源充足,面积2hm2,池底平整,底泥较少,进排水方便,池埂不漏水,坡比1:3.为了防止蛇、老鼠、青蛙等敌害入池捕食幼蟹和后期蟹苗逃跑,在池塘周边筑一道高出池埂50cm的沥青油毡墙.放苗前10d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有害病菌及敌害生物.放苗前5d在池中均匀布置了一些水葫芦、水花生等作为蟹巢,约占池塘面积的1/3,后期逐渐增加到池塘面积的2/3.并注入过滤后的新水,水深约70cm. 相似文献
12.
13.
稻田培育优质蟹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1 1 培育蟹种稻田的准备本试验在江苏省盐都县大纵湖马沈村 312个典型户承包田中进行 ,面积共 80hm2 ,折合 12 0 0亩。稻田集中连片、环境安静、交通便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 ,各田块有独立排灌系统。离田埂 2~ 3m开挖宽 1 5~ 2m、深 0 8m的环沟 ;并在田的一头开挖暂养池 ,长度视田块宽度而定 ,池宽 6~ 8m ,深 1 2m。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片围栏 ,防止幼蟹掘穴打洞和防止产生“懒蟹” ,田埂四周用石棉瓦作防逃墙。在放苗前 2 0天 ,用生石灰和茶籽饼清沟 (塘 )消毒。同时在暂养池… 相似文献
14.
15.
16.
苗种的培育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态培育、土池培育和温室培育3种不同育苗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形态特征的影响。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先用逐步判别法找出6个最能代表其形态特征的参数并建立贝叶斯判别函数,再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判别。聚类分析得出的典型判别函数图表明,代表生态苗、土池苗和温室苗培育的幼蟹从图象中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别开来,其差异非常明显。苗种培育方式对中华鳌蟹幼蟹形态特征变化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洪湖湖滨地区筛选了4种当地主要的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方式,对池塘与水源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比较,分析各因子对河蟹收获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7—10月中,8月水温和氨氮含量最高,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池塘水草生物量逐月急剧下降,至10月底基本消失,其月平均值与成蟹体重、回捕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负相关。高温季节是防止河蟹氨氮中毒死亡的关键时期;水草调节水体营养、稳定底质、吸附水体悬浮质的功能对河蟹存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地优势池塘养殖方式为:放养规格约5 g/ind.,密度16875 ind./ha,水草移栽以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种类,覆盖率约为60%,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约为66%,螺蛳投喂量约3638 kg/ha。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液中存在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不同的三种血淋巴细胞,即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血淋巴液中三种淋巴细胞的含量分别为:大颗粒细胞7.97%,小颗粒细胞15.58%,无颗粒细胞76.45%。光镜下大颗粒细胞体积最大,胞质内可见大量染色较深的粗大颗粒;小颗粒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内有较少的深染色细小颗粒;而无颗粒细胞体积最小,胞质内无颗粒。电镜下三种血淋巴细胞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大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粗大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小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可见;无颗粒细胞内无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部分细胞质接近透明。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培育青蛤种苗。通过试验比较,试验池的水温比对照池水温平均高8.86℃,种苗生长速度比对照池种苗生长速度快2~5倍;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种苗生长的速度加快,月平均生长速度较对照池快6倍以上。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投放同规格的青蛤种苗,低密度组的生长速度比高密度组的生长速度快1.5倍左右。结果表明,冬季采用塑料大棚,投放适宜的密度,可使青蛤种苗提前2个多月达到规格要求,缩短培育周期,为贝类种苗培育提供了新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河蟹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生活在水中,发病不易觉察,即使发现了也往往到了较严重的地步。此时河蟹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给药困难,体外用药也只能杀灭体外病原体。因此,我们必须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蟹病发生。1 选择优质苗种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河蟹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因此选择优质的苗种是预防蟹病的首要环节。优质的长江蟹苗应在盐度3‰以下,淡化5-6日,用手捞取少量蟹苗,轻握成团,放手后能迅速散开,并且无死苗,无杂物,无附着物。优质蟹种背甲呈青绿色,有光泽,腹部银白色,新鲜活泼,个体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