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乳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多发生于乳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以知觉消失和四肢麻痹卧地为特征的疾病。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西兽医结合疗法治疗15例乳牛生产瘫痪,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乳牛产后瘫痪,是乳牛产后急性低血钙症。其特征是知觉减退,四肢麻痹,瘫痪卧地,为产乳母牛常发疾病。  相似文献   

3.
乳牛生产瘫痪又叫乳热症,是乳牛生产前后的急性低血钙病,属于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为乳牛常发病.本病的特征是四肢麻痹、知觉减退或消失,瘫痪卧地.  相似文献   

4.
乳牛产后瘫痪是乳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特别是在产奶量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时最易发生。本病多为散发,并且复发率高。1病因本病发生机  相似文献   

5.
由于饲养不当、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等因素,乳牛在妊娠末期,常常后肢不能站立,引起产前截瘫,延及产后瘫痪。若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引起褥疮继发败血症而死亡。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遇见过多例,单纯用西药治疗均未治好。我区城南镇塔山村陈某,饲养1头黑白花乳牛,8岁,2002年11月23日发病,我们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乳牛于2002年3月3日受孕,至11月23日已是妊娠后期。孕牛先是喜卧少立,食欲减退,反刍少,被毛粗乱,后突然卧地不起,耳角发冷,鼻镜干燥。经12天治疗后,食欲和反…  相似文献   

6.
<正>乳牛爬卧综合症,其病因复杂多样,它是一种证候群,其中包括产前、产后瘫痪(截瘫)和不同原因的乳牛不能站立症。该病病程长、治疗费时、费药,而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满意。笔者曾仅用西药治疗数例,无一治愈,然后采用中西结合治疗5例,全部痊愈,故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临床症状乳牛爬卧等综合症除产前、产后瘫痪外,一般无特殊症状,有的产前出现走路摇摆,有的则突然卧地不起,表现两后肢无力,站立不起,但头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阴茎麻痹,是由于跌打损伤或踢蹴等外力损伤阴部神经及肌肉而引起的以阴茎麻痹、收缩无力、感觉消失为特征的疾病。往往造成阴茎瘀血、肿胀,束步难行;若日久不愈,经风吹、卧地磨擦、压迫等,则可引起阴茎破溃,流黄水或脓液。几年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是常发于产后奶牛的疾病,由于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其多发生于初春和秋季,临床特征是奶  相似文献   

9.
乳牛产后卧地不起,其病因复杂,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990年初,笔者收治一头乳用母牛产后卧地不起达95个小时的病例。该牛体况良好,第6胎,妊娠299天,于1990年1月8日15时临产,接产员发觉胎儿过大,经助产牵引出一头体重74kg 的雌犊,分娩后母牛即卧地不起。先是用补糖、补钙、强心治疗而无效,后确诊病因是胎儿过大,助产造成产道二级挫伤(伤及股部神经)所致,遂采用电针配合药疗,获得痊愈。临床症状经检查,母牛阴道粘膜与粘膜下的肌层发生8处大小不一的撕裂伤,其余未损伤部分呈现程度不同的出血、瘀血和血肿,阴户周围的软组织呈弥漫性水肿。胎衣经16小时自行排出。患牛常右侧卧,两前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性疾病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是由于奶牛产后血钙降低、奶牛酮病、奶牛低磷酸盐血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产伤性麻痹等原因而导致乳牛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瘫痪、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类疾病症状相似,加上缺乏临床诊治手段,诊断较为困难,通常会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针对临床上最多见的低血钙症、醋酮血症、低磷酸盐血症做一鉴别比较并提出治疗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蹄病是危害乳牛生产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有蹄底刺伤、蹄叉腐烂、蹄叶炎、腐蹄病四种,其中以蹄叉腐烂和腐蹄病为主。在临床上表现的共同症状是跛行,严重时导致乳牛卧地不起,从而造成乳牛淘汰。单纯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乳牛蹄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肉鸭瘫痪是指鸭不愿行走或不能站立,卧地不起,两腿后伸等症状的统称。是养鸭场经常遇到的常见症状,造成肉鸭瘫痪病的原因很多,现分析如下:1引起肉鸭瘫痪的原因1.1传染病引起1.1.1鸭流感高致病力毒株引起肉鸭除呼吸道、下痢、神经症状外,有的引起褪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  相似文献   

15.
乳牛生产瘫痪是高产乳牛生产后突然发生的以低血钙、低血糖、低血磷和低血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多发生于第2~3胎和高产乳牛产犊后1~3d内,病牛表现四肢瘫痪,卧地不起,头颈向后侧转,丧失知觉等。  相似文献   

16.
乳牛霉麦芽根中毒是由于摄食被有毒霉菌污染的麦芽根所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损害,伴随呼吸系和循环系机能障碍为主症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临床特点是敏感性增高。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和无热候。本病首先由田中丑雄于1923年作了报告,但仅怀疑到麦芽根有问题,未能确定有毒成分,故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52年,日本大阪地区,也是用麦芽根喂了乳牛,引起100多头乳牛死亡的事故,这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奶牛生产后卧倒不起综合症是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肢体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产后受潮湿影响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  相似文献   

18.
我场272号乳牛于八四年一月二十五日产公犊一头。由于胎儿过大致难产。经助产,母牛次日卧地不起。经五天的多方治疗无效,后改用伤科跌打酒治愈。现将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产后瘫痪是母牛产犊后发生的一种以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体温下降等为特征的代谢疾病。本文用药物疗法和乳房送风疗法对2例产后瘫痪的母牛分别进行治疗。治疗结果表明,乳房送风疗法和药物治疗法对奶牛产后瘫痪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征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奶牛分娩后血液中的血钙、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奶牛卧地不起,其中血钙含量低是主要原因。在损伤性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道开张不完全、粗暴助产等引起肌肉损伤,常见臀中肌、髋关节周围组织、闭锁肌等这些肌肉在分娩过程中最易损伤。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症状、病变的综合调查,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