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海三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资源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新濯 《水产学报》1987,11(3):187-194
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三种传统经济鱼类。本文主要论述了它们的分布,洄游和生物学特性,以及1955~1984年期间的开发利用经过和产量、资源变化。作者认为:近期这三种鱼产量的剧烈波动和种群年龄结构的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过去20~30年捕捞过度引起的。根据实践经验,把长寿命鱼种的最适年可捕量定为1/3·M·P_f(种群可捕资源)或1/3·5·M·B_6更为妥当。如果期望本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必须对目前的捕捞强度作大幅度压缩。而要实现这一点,前面还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立法问题亟待解决,且需国际上更广泛的协作。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鱼类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东海区按小渔区、日期、网型和网次记录和捕捞数据为样本数据,计算出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的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底层及近底层鱼类资源的分布作空间展布。结果表明,东海区渔业资源密度呈团状和条带状不均匀分布。同时,对1987-1999年的资源密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计算了主要渔场的重心年际变化,发现东海渔业资源某些区域的漂移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3.
门摩西  周开基 《水产学报》1964,1(1):123-130
鱼类栖息水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排泄物不断增多,特别是鱼类密集成群时,排泄物显著增加,从而影响到水质的变化;在较浅的水域里,往往凭感官即能察觉出来。例如有经验的渔民认为冬季带鱼汛期,渔场海水常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并以嗅此种“香味”作为寻找鱼群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现状及管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汤建华  周瑾 《海洋渔业》1999,21(4):173-174
<正> 一、90年代以来东海区小黄鱼渔业概况 1990~1996年,东海区小黄鱼产量连年上升,从1990年9223t增至1996年94977t,增加9.3倍,增幅最高的年份为1994年,达94.34%,其次为1991年的83.90%。1997年产量首次下跌,跌幅8.29%,1998年产量又开始回升,达107800t,创下历史新高,与1997年相比增加23.75%(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渔获产量统计和鱼类生物学资料对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虽连年增长,但主要是靠大幅度提高捕捞强度等措施获得。渔获物中增加的主要是经济鱼类的幼鱼和低值小杂鱼类,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等过度捕捞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渔业资源结构日趋恶化,渔业资源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73,(4):12-12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开展对海洋鱼类资源调查的重要指示,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的教导,深入渔场、渔村,同渔民一起开展群众性的鱼类资源探捕调查。两年来,我们在没有调查船、人手少、设备差、任务重的情况下,开展了对浙南渔场主要经济鱼类的上层鱼、带鱼和大黄鱼的资源调查,获得了丰富的资料,为摸清它们的分布和洄游规律、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东海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丘书院 《海洋渔业》1997,19(2):49-51
<正> 一、历史的回顾应用初级生产力数值及各营养级间的转化效率(或称生态效率)估算潜在鱼类生产量和渔获量是近二、三十年来各国海洋生物学家和渔业生物学家所共同关注并经常使用的方法。已发表的论文甚多,如Lasker,R.(1970)论加州拟沙丁鱼对浮游动物能量的利用;Cushing,D.H.(1971)综述世界各大海区上升流与鱼产量;Steele,J.H.(1974)分析北海渔获量与各营养阶层生产力的关系;Smith,P.E.(1982)研究南加里福尼亚湾的初级产量和鳀鱼群体;Sheldon,R.W.等(1977)论缅因湾浮游植物生产率与鱼产量的关系;Mills,E.L.等(1979)报道加拿大东部  相似文献   

8.
东、黄海渔场的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目前每年的总产量估计在30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好渔场。在300万吨中,以小黄鱼、带鱼为主的底层鱼类的产量约占4/5,剩下的1/5是鲹、鲐等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9.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开捕规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资源调查资料,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最方程估算东海区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丰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体长。结合鱼类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初届性成熟年龄的体长,以及各鱼种实测最小性成熟体长,确定开捕规格。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产量较高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建议开捕规格分别应为体长230mm和170mm。调整后的开捕规格与旧开捕规格相比,带鱼、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灰鲳(Pampus cinereus)、自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均有所增大,小黄鱼、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开捕规格有所减小,变化较小的有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日本鲭(Somber japonicus)、慌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等。建议以这18种主要经济鱼类为指标种类,制定新的法定开捕体长和幼鱼比例检查措施,实现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小黄鱼(Pseudosciaina pclyactis Bleeker)分布于朝鲜半岛两岸和渤、黄、东海等海域,是以东、黄海为作业渔场的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所捕捞的重要鱼种之一。小黄鱼获量在1960年达到9.3万吨历史最高记录,占该年总渔获量的30%,但此后资源趋向恶化,加上从60年代后半期起由于狭鳕鱼糜制品制品进入市场,以及以西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由石首鱼类、蛇鲻类、带鱼和海鳗等鱼种转向鱼价高的鲷类和比目鱼类,致使小黄鱼渔获量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73,(4):11-11
为了进一步贯彻1972年全国海洋鱼类资源调查会议的精神,在去年以来开展东海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不久前,在上海市举行了东海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交流会。  相似文献   

12.
葛银水 《海洋渔业》1992,14(3):127-130,126
<正> 全国享有“鱼仓”之称的东海渔场,大黄鱼、小黄鱼濒临绝迹,乌贼寥寥无几,传统“四大鱼类”现唯一幸存一条带鱼,景况也一年不如一年,正面临着万船围剿、资源日衰的严重危机。沿海渔民、干部和水产专家们时刻在大声疾呼: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这条被渔民称作“命根子鱼”的带鱼资源,以保证延续利用,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13.
渤、黄、东海的鱼类共约七百种。其中常见而具有一定产量的为50种左右。这些经济鱼类的特点是:季节性洄游明显;温水性种类居多;底层鱼产量大;捕食性鱼类比例高;中小型种群占优势。历史上每年提供的渔获量为100多万吨(三十年代)至300多万吨(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4.
大宁河是长江三峡库区的一级支流,以其小三峡而闻名于世。大宁河水量充沛,无污染,泉水密布,水生经济动物资源丰富。本文初步总结了我们历年对大宁河经济鱼类资源的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主要养殖鱼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3,17(4):344-358
一、研究和保护鱼类种质资源的意义和迫切性 (一)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谈起 为什么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原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如今变成了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原来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的北非大森林如今变成了偶尔只闻驼铃声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什么历史上盛产脍炙人口的大白鱼(翘嘴红鲌)的太湖如今变成了肉少刺多的毛鲚鱼的天下?这些都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84~1988年,我们利用“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在黄、东海进行了多次大面积调查。在工作中开发了一个资源量计算程序,本文从下面三个方面介绍与该程序有关的鱼类声学资源评估数据处理:1.给出声学评估中计算鱼种尾数和资源量的公式,它是整个计算程序的核心。2.调查资料系统化。在海上调查取得的大量资料中取出计算公式中所用的数据,归纳成计算程序中用的5种表,这些表包括拖网站资料和各鱼种生物学测定数据。3.计算程序的组成。本程序分为三个模块。表格录入模块采用菜单提示方法输入上述5种表,每张表均经校验后以文件形式存入软盘保存。分配模块根据网获生物学测定数据,利用公式将积分仪输出的混合鱼种 M 值划分为单鱼种 M 值。计算模块计算出以方区为单位的总尾数、资源量、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及分体长组数据,最后输出整个调查区域的各种汇总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渔业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东海区历年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群体结构、生物学参数、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等渔业生物学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现象相当突出,渐近长度L∞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而生长参数K以及总死亡系数Z和捕捞死亡系数F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鱼表现出极强的自食性,小黄鱼主要摄食种类与过去大不相同;性成熟提前,同年龄、同一体长组的带鱼和小黄鱼个体平均绝对繁殖力提高。产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捕捞的影响和鱼类自身适应自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钱塘江下游七黑泷电厂大坝至三堡江段,渔业可利用水面约20万亩。1984年4月至1986年6月调查,佑算鲢、鳙鱼产力(浮游植物产出)111.995吨,青鱼鱼产力22.92吨。该江段主要土著经济鱼类—黄尾密鲴Ⅰ—Ⅱ龄生长怏,Ⅱ—Ⅲ龄生长缓慢,Ⅲ—Ⅳ龄生长加快。渔业开发利用应根据水体供饵能力合理放流鱼种、加强土著经济鱼类资源增殖保护、移植驯化和进行各种形式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9.
郭文建 《海洋渔业》1994,16(3):131-132
<正> 我是一个从事水产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兵,亲身经历着渔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的年代,亦目睹着传统经济鱼类被酷渔滥捕,造成资源严重衰退的严峻局面。东海渔场传统“四大”经济鱼类的大黄鱼、小黄鱼、目鱼渔讯消失,濒临绝迹。唯一幸存的当家品种——带鱼,近年来,投入捕捞的渔船越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