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葡萄避雨栽培可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根据笔者葡萄避雨栽培的实践经验,本文重点介绍葡萄的避雨设施合理构建、优良品种的选择及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葡萄施用沼液,可调节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平衡,增强光合作用,有利于保花保果、提高果实品质[1]等优点.大颗粒葡萄品种在南方栽培过程中,存在病虫危害严重、果实小、重量低、商品性差等现象,为推广无公害葡萄生产及提高葡萄生产效益,结合沼气池建设,在葡萄生产中利用避雨栽培降低病虫危害,施用沼液增加树体营养,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达到增收节支、优质高效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湖南省葡萄的种植品种主要以鲜食葡萄为主,种植面积2万公顷,葡萄栽培技术也不断发展改进,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适合南方葡萄生产的避雨塑料棚设施栽培方式。目前,湖南省葡萄栽培正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适应葡萄的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要求,全面提高葡萄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南方葡萄上的效益主要表  相似文献   

4.
我区设施葡萄栽培现状及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控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光照、温度、水份、CO2和土壤条件等),达到人工调节葡萄生产的目的。葡萄设施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主要是促早栽培和延迟栽培。目前我区是以促早栽培为主。  相似文献   

5.
葡萄创优栽培新技术辅导系列讲座(六) 葡萄的产期调节 葡萄的产期调节,是指通过人工影响,使葡萄按我们预期的时节上市.主要实施方法是采用促成栽培,一年多收及延迟栽培等措施,达到使葡萄鲜果在同一地区供应期提前1~3个月,或延后1~3个月的目的,不仅避免了大量集中上市因价格低或人员紧张造成的损失,又可以供应淡季市场,效益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葡萄栽培过程中,利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反季节栽培可以对葡萄的上市时间进行调节,对提高葡萄种植效益有重要帮助。尤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大棚葡萄栽培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葡萄本身是一种保健食药果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利用大棚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解决陆地葡萄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且能够种植出无公害的食品,能够促进市场葡萄种类的丰富化发展,对提升葡萄种植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葡萄设施栽培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研究与推广较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广东地区的报道甚少,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适宜台风、雨较多的广东地区葡萄设施避雨棚的意义及结构、投入成本与效益及葡萄设施栽培发展的可行性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葡萄生产蓬勃发展,栽培面积增长加快,已成为目前主要发展的苹果、梨、柑橘、桃、葡萄五种果树之一。优良的品种是葡萄优质丰产的基础,栽培发展优良品种代替一般品种,是葡萄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葡萄早熟品种在生产上具有上市早、价格好、效益高的优点。本文收集汇总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进绍兴县葡萄栽培技术,实现生态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绍兴县农技部门引进欧亚种葡萄,开展无公害设施栽培试验。试验基地应用生态化栽培技术,开展植株管理、光温气调节、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质量和效益,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对辽西地区葡萄设施温室栽培的温度调节进行了总结,旨在进一步利用好辽西地区设施温室的各项资源,提高葡萄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木纳格葡萄属欧亚种,具有品质优、耐贮运,晚熟等诸多优良特性,新疆自治区许多地、州广为栽培,是新疆主要的鲜食品种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其丰产栽培技术做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是我国红地球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探讨伊犁河谷地区葡萄园生草对有机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影响.[方法]2008-2010年,在有机葡萄园设置了4种处理:有机-清耕、有机-首蓿、有机-白三叶和常规防治对照,田间调查伊犁地区有机红地球葡萄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评估葡萄行间生草对其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在伊犁河谷地区红地球葡萄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是葡萄箱霉病、葡萄褐斑病和葡萄毛毡病.葡萄园人工生草可改善果园的生态条件,在高温干旱年份,这三种病害发生极轻,不用防治(2008年);在当年4-6月降雨相对较少,葡萄霜霉病和褐斑病发生较轻的年份(2009年),在有机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或白三叶对这些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在当年4-6月降水相对较多,发病较重的年份(2010年)则会加重病情.对于葡萄毛毡病,尽管两年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分析表明有机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对控制该病发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在有机葡萄生产中应该趋利避害,综合考虑分析有机葡萄园生草对病虫害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分析的设施葡萄生产系统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评价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基于大量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以露地栽培作为对照,对设施葡萄栽培系统的能值消耗总量、结构和主要能值分析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能值投入总量为5.32×1016 sej/(hm2·a),高于露地栽培;2)设施和露地这2种葡萄生产系统的能值消耗均以不可更新购入能值为主,且对购入能值的依赖强于自然资源能值,对不可更新资源能值的依赖强于可更新资源能值;3)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能值自给率和产出率偏低,能值投资率和环境负载率偏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环境负载较高,应降低购入性能值消耗、改进系统内部资源反馈效率,以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公安县是全省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县,针对目前还没有开展葡萄种植专业气象服务的现实,本文在分析公安县农业气象要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葡萄种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得出如下结论:公安县农业气象条件虽然满足葡萄种植,但会频发农业气象灾害,如营养生长期的低温寡照、连阴雨天气、高湿环境引起病虫害;生育生长期引起的高低温、高温日灼等灾害,最后分生育期给出了葡萄栽培专业气象服务内容和指标。为公安县开展专业气象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州的葡萄生产与科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美国加州的葡萄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栽培技术、贮藏保鲜、病虫害防治、脱毒技术以及无核葡萄品种与育种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同时强调指出 ,我国进行葡萄引种时除重视经济性状外 ,还应特别注意病虫检疫。  相似文献   

16.
张骞使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1)葡萄在我国的栽种历史相当悠久,葡萄以及由葡萄加工酿制成的葡萄酒,自古以来就颇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江苏鲜食葡萄的栽培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又不断引进和自主培育新的品种,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葡萄种植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葡萄栽培技术的普及未能跟上产业规模的扩张速度,造成了各地葡萄产业发展水平与技术运用能力参差不齐。规范合理的种植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H”型平棚整形葡萄种植的建园选种、水肥管理、花果整形、葡萄安全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9.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发展的肥力制约因素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石砾,土壤质地一般为砂壤至砂壤偏轻,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很低,营养元素常处于亏缺状态.酿酒葡萄栽培区肥水管理措施粗放.对该区域发展酿酒葡萄有利的土壤及气候因素和不利的土壤、气候、栽培管理、肥力调控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酿酒葡萄的营养规律,提出了改善酿酒葡萄品质,提高酿酒葡萄产量,促进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水肥管理技术及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0.
Fuzzy inference systems (FIS) are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aggregating multiple data to feed multi-variable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Moreover, grape quality is a complex concept that refers to the simultaneous achievement of optimal levels in many parameters, thus single berry attributes spatial data are not adequate to define grape suitability for a specific end us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FIS to classify grape quality based on selected grape attributes in a commercial vineyard in Central Greece planted with Vitis vinifera cv. Agiorgitiko, during 2010, 2011 and 2012. The vineyard was sectioned in 48 cells sized 10 × 20 m; total soluble solids, titratable acidity, total skin anthocyanins and berry fresh weight were measured at harvest on the same grid and were used in the FIS as inputs to build linguistic rules based on expert knowledge. The result of the FIS was a numerical value (Grape Total Quality, GTQ) which corresponded to a fuzzy set of grape quality classes (very poor, poor, average, good, and excellent). The validation process for the proposed FIS consisted of two parts: a comparison of GTQ with an independent set of data by viticulture experts and a comparison with soil and grapevine properties to verify its spatial relevancy. The evaluation process showed high general agreement between GTQ and expert evalu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FIS was able to model expert knowledge successfully. Moreover, GTQ exhibited higher variability than the individual grape quality attributes in all years. Among individual grape components, anthocyanins and berry weight seemed to be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GTQ than total soluble solids and titratable acid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IS could allow the aggregation of grape quality parameters into a single index providing grape growers with a valuable tool for classifying grape quality at harv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