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评估咪唑类物质KK-42对日本沼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抗菌机能的影响,将处于蜕皮间期的日本沼虾分别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1min,测定处理后3、6、12、24h和48h细胞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以及相应酶活力的变化;KK-42处理12h后,腹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测定感染后日本沼虾的死亡率。结果显示,KK-42处理后3、6、12h,细胞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蓝蛋白基因表达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血蓝蛋白含量也于6~48h持续升高,在24h达到最高值。KK-42预处理可以降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日本沼虾的死亡率。试验结果表明,KK-42可诱导日本沼虾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能提高日本沼虾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2.
虾青素对日本沼虾血细胞密度及吞噬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雨生红球藻粉中提取虾青素,以60mg/kg的浓度添加到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mis)的配合饵料中,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三周,研究虾青素对日本沼虾血淋巴密度及吞噬活力(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教)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虾青素组的日本沼虾不论是血细胞密度还是吞噬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虾膏素可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沼虾资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区不同水域的沼虾有8种以上,其中日本沼虾为优势种,可占65%-95%,九江沼虾占1%-10%,贪食沼虾5%-35%,韩氏沼虾为1%-5%,江西沼虾占2%-8%,春沼虾占0.5%-l.0%,粗糙沼虾占0.1%-0.8%,安徽沼虾占1%-2%。日本沼虾在各水体中出现频率为100%,贪食沼虾为8%-55%,九江沼虾则在南湖水域有较为集中分布,出现频率为17%-28%,其它种为0.5%-2%;比较了各采样时间内日本沼虾的平均体长分布和近年捕捞产量的变化,并对其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4种沼虾的SRFA指纹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用沼虾属(Macrobrachium)的4个主要种:罗氏沼虾(M.rosenbergi)、海南沼虾(M.hainanense)、日本沼虾(M.nipponense)、粗糙沼虾(M.asperulum)作材料,构建了它们的SRFA-DNA指纹,经比较得到这4个种的SRFA分子标记,并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谱系关系图,发现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在遗传上比较接近,属于同一“支序”,粗糙沼虾与另外3者在遗传上都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抗凝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草酸钾等 10种抗凝剂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进行抗凝试验,结果表明,1.67倍抗凝剂 8(0.23 mol/LNaCl、0.17mol/L葡萄糖、50.00mmol/L柠檬酸三钠、43.33mmol/L柠檬酸、16.67mmol/LEDTA- Na2,pH5.5)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一种比较理想的抗凝剂,当抗凝剂与血淋巴体积比为 2∶5时,这种抗凝剂不仅能有效延长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凝固时间达69.8min以上,而且还能较好地维持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形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血液适宜抗凝剂种类和最佳使用浓度,实验比较了6种常用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的抗凝效果及DNA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ACD、EDTA、肝素、草酸钾、草酸盐和柠檬酸钠的最佳抗凝终浓度分别为0.10×、0.50‰、0.016‰、0.63‰、0.025×和8.00‰,以上浓度能有效抑制凝血,且血细胞死亡率最低。最佳抗凝浓度下的短暂处理对血细胞DNA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抽提获得的DNA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含有ACD和EDTA的血液中DNA的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草酸盐、草酸钾和柠檬酸钠,而加入了肝素的血液中DNA的稳定性最高,其含量无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英国斯特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对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两种幼体生长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两种沼虾幼体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现日本沼虾幼体存活率高于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20%,其日本沼虾幼体变态速度比罗氏沼虾幼体快。但日本沼虾幼体孵化数大大低于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1500尾,而罗氏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354100尾。仔虾孵化数的严重差异,直接影响了亲虾需要量。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8.
虫草菌粉对日本沼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河北渔业》2007,(1):11-13
在饵料中添加0.5%的虫草菌粉,以口服形式对日本沼虾进行免疫。日本沼虾血淋巴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溶菌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提高。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也明显提高。因此,投喂虫草菌粉,能够明显地增强日本沼虾的免疫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沼虾表皮蛋白-5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甲壳动物表皮蛋白多样性及其功能,根据表皮转录组资料,利用RACE技术扩增得到日本沼虾表皮蛋白-5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生物信息学、不同蜕皮时期的表达特征以及KK-42对其表达特征的影响。日本沼虾表皮蛋白-5基因的cDNA全长796bp,开放阅读框477bp,编码158个氨基酸,含RR基序,预测蛋白等电点为4.22,分子量为16.46ku;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日本沼虾表皮蛋白-5与克氏原螯虾Casp-2相似性最高,为76%,与其他甲壳动物表皮蛋白相似性为41%~5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日本沼虾表皮蛋白-5基因在3个时期——蜕皮间期、蜕皮前早期和蜕皮前晚期均有表达,其中在脱皮前晚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蜕皮间期的1400倍,与之有极显著差异(P0.01)。KK-42处理显著上调日本沼虾表皮蛋白-5基因在蜕皮前早期的表达,在处理后3、6h和48h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6.3、4.8和11.4倍。KK-42诱导日本沼虾表皮蛋白-5基因的表达,使峰值前移,这可能是KK-42缩短日本沼虾幼虾蜕皮周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日本沼虾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日本沼虾SAA(MnSAA)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其在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MnSAA在血淋巴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还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检测了MnSAA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再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其肝胰腺中激活子蛋白-1(AP-1)和B类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表达变化及虾的累积死亡率变化。结果显示,M n S A A基因c D N A全长649 b p(G e n B a n k登录号:MK292888),包含21 bp 5′非编码区,232 bp 3′非编码区,369 bp开放读码框,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nSAA蛋白属于急性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蛋白(A-SAA),在进化上与无脊椎动物香港牡蛎的亲缘关系最近;mRNA表达分析显示,MnSAA基因在日本沼虾的各组织和各生长阶段均有表达,分别在肝胰腺和成虾阶段中的表达量最高;病原体感染实验表明,在日本沼虾感染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后12~72 h,其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MnSAA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RNAi实验显示,MnSAA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肝胰腺中AP-1和CD36基因分别在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12~72 h和6~72 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日本沼虾累积死亡率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研究表明,MnSAA参与日本沼虾的抗病原体感染的反应,在日本沼虾的免疫防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脂肪源对罗氏沼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组合对罗氏沼虾全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设计5种不同脂肪源组合的饲料(Ⅰ.鱼油0.5%+豆油2.5%;Ⅱ.鱼油0.5%+菜籽油2.5%;Ⅲ.鱼油0.5%+花生油2.5%;Ⅳ.鱼油0.5%+亚麻油2.5%;V.豆油1.5%+亚麻油1.5%),投喂平均体质量为(2.22±0.04)g的罗氏沼虾60 d,采集的全虾样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Ⅲ组虾体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达32.58%,显著高于Ⅰ、Ⅳ和V组(P<0.05).Ⅰ组虾体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含量最高,为28.62%,并且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Ⅳ组虾体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最高,为17.17%,并且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虾体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EPA+DHA)则是Ⅰ、Ⅱ、Ⅲ组显著高于Ⅳ和V组(P<0.05).不同脂肪源组合对罗氏沼虾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平均体重为(416.67±14.21)g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为捕食者,平均全长为(18.40±0.04)mm(A)、(27.77±0.07)mm(B)和(38.90±0.07)mm(C)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幼虾为猎物,采用种间捕食作用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华鳖对日本沼虾的捕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虾鳖混养模式参数和提高日本沼虾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鳖的捕食活动时段为18:00~6:00,主要集中于0:00~4:00,该时间段中华鳖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捕食量占总捕食量的80%;(2)当日本沼虾幼虾密度为30尾/m~2时,中华鳖表现出对B规格的日本沼虾幼虾更具捕食选择倾向,当密度为60尾/m2和90尾/m2时,中华鳖则表现出对A规格的日本沼虾幼虾更具捕食选择倾向;(3)中华鳖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捕食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中华鳖对A、B和C三种规格日本沼虾幼虾理论上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69、75和70尾。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脑保性腺激素的步分离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家遗 《水产学报》2001,25(1):5-10
用SephadexG-50对罗氏沼虾脑抽提液进行了柱层析,发现洗脱液中的第二个峰中的63-74组分可非常显著地促进体外的罗氏沼虾卵母细胞直径增大,进一步检测,发现其中仅63-65组分可显著地促进体外培养的罗氏沼虾卵巢的总蛋白合成,进行日本沼虾肌肉主射可显著地促进其卵巢发育,63组分的分子量在7kD以下,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脑中存在蛋白质性质的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14.
东平湖日本沼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平湖日本沼虾种群的生长和繁殖研究,为该湖日本沼虾的增养殖与合理捕捞提供基础资料,以达到持续利用日本沼虾资源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3-7月间的日本沼虾群体适于用Von Bertalanfy生长模式来拟合;8~11月各月龄虾的生长模式用Logistic生长模式来描述该阶段群体的生长更为适宜。6月中旬的繁殖最高峰是由前一年出生的个体产生,而8月的繁殖最高峰则为当年出生的个体所产生,说明4月中旬~9月中旬为东平湖日本沼虾的繁殖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下2种沼虾磷酸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翔  汪桂玲  李家乐 《水产科学》2011,30(3):168-170
用比色法测量4℃和-70℃下离体的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肝胰腺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酶活性在一周内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保存的日本沼虾与罗氏沼虾的离体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酶活性有效测定下时间为3 d,-70℃下有效测定时间为2 d,对后续酶活性试验没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沼虾血清凝集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日本沼虾血淋巴液,利用血凝实验和糖抑制实验测定其血清凝集素的凝血活性和糖专一性,对血清凝集素热稳定性、pH值、盐度、重金属离子、EDTA-Na2、有机磷农药、黄酮和多糖类物质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日本沼虾血清凝集素可以对兔、鸡、小鼠、蟾蜍和鲢鱼5种动物血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以对小鼠和鸡血红细胞的凝集效价较高。能够专一性结合D-葡萄糖,D-果糖而产生抑制效果。在50~60℃范围内凝集活性最强,80℃及以上凝集素发生变性,无凝集活性。该凝集素pH值作用范围广泛,在pH值2~12都可以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pH值3~7范围内凝集效果较好。盐度为13~15时,凝集活性最强。凝集素活性能被浓度高于16mmol/L(含16mmol/L)的EDTA-Na2完全抑制,对重金属离子Cu2+和Zn2+敏感性强,其活性被完全抑制。乙酰甲胺磷和敌百虫对日本沼虾血清凝集素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黄酮和多糖类物质可显著增强虾血清凝集素的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洪泽湖日本沼虾 9 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洪泽湖避风港、蒋坝、鲍集等9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9个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洪泽湖中、东部避风港和蒋坝等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西部鲍集和界集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但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极显著(F ST=0.0643,P0.01);基于D 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结论认为,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洪泽湖地区建立日本沼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可以更好地有效保护洪泽湖水域的日本沼虾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deHaan)]又名青虾、河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仅产于我国和日本。在我国,日本沼虾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池塘、河沟中,从南到北许多省份都有分布。日本沼虾是我国淡水水域中的主要经济虾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每100g虾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6.4g,脂肪1.3g,钙99mg,磷205mg,铁1.3g,维生素A260IU,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日本沼虾适应性强,食性杂,繁殖力强,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淮河流域河沟众多且水文条件适宜日本沼虾生长,为了探索提高淮河流域河沟型水体渔业经济效益途径,笔者于2011年~2012年在淮南市潘集区境内进行了河沟型水体套养日本沼虾试验,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一、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性罗氏沼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沼虾属中主要的养殖品种有:日本沼虾M.nipponense、海南沼虾M.hainanense、马氏沼虾M.malcolmsonii、罗氏沼虾M.rosenbergii(de Man)。  相似文献   

20.
武湖日本沼虾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胃含物分析的基础上 ,1998年 9月~ 1999年 9月对人工养殖湖泊武湖日本沼虾的食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沼虾是一种广食性、杂食性的动物 ,其主要食物是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 ,其次为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鱼虾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仅为日本沼虾摄食时所带入 ;日本沼虾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中、小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之间存在明显的食性分化 ;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