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饲用小黑麦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石大 1 号小黑麦与甘农 7 号小黑麦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 F6代 273 个单株的 6 个草产量相关性状(株高、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穗下节间长和单株鲜重)进行表型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6 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 9. 68%~64. 10%,其中单株鲜重最大,其次是分蘖数、穗下节间长和株高,最后是旗叶长和旗叶宽;单株鲜重与分蘖数的相关系数最大(0. 764),与穗下节间长的相关系数最小(0. 052)。【结论】主成分分析将草产量相关性状综合为生物量构成因子和株高构成因子,累积贡献率为 70. 81%。本研究可为饲用小黑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饲用型小黑麦杂交F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小黑麦草产量相关性状(株高,分蘖数,单株生物量)进行了QTLs定位,可为小黑麦草产量相关主效QTL挖掘、功能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521个F2代单株草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表型数据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可用于QTLs定位。该遗传图谱包含7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542.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90 cM,共有92个位点。对草产量相关性状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7个QTLs,分布在6个连锁群上,控制株高的QTLs有5个,贡献率为6.7%~13.2%;控制分蘖数的QTLs有7个,贡献率为5.4%~15.4%;控制单株生物量的QTLs有5个,贡献率为7.4%~12.4%。其中QPH7-2,QNT2-2和QBS2分别对小黑麦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贡献率最大,为主效QTLs,可对其进行进一步克隆、转化及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饲用型小黑麦杂交F_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小黑麦草产量相关性状(株高,分蘖数,单株生物量)进行了QTLs定位,可为小黑麦草产量相关主效QTL挖掘、功能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521个F_2代单株草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表型数据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可用于QTLs定位。该遗传图谱包含7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542.9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90cM,共有92个位点。对草产量相关性状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7个QTLs,分布在6个连锁群上,控制株高的QTLs有5个,贡献率为6.7%~13.2%;控制分蘖数的QTLs有7个,贡献率为5.4%~15.4%;控制单株生物量的QTLs有5个,贡献率为7.4%~12.4%。其中QPH7-2,QNT2-2和QBS2分别对小黑麦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贡献率最大,为主效QTLs,可对其进行进一步克隆、转化及利用。  相似文献   

4.
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鸭茅的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可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选择的效率,同时为鸭茅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倍体鸭茅“楷模”和“01436”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作图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洪雅、宝兴两个不同生境下鸭茅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花序长、分蘖数、单株干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此外,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鸭茅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MapQTL 5.0进一步对这些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在亲本间呈显著差异且都整体表现出连续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产量相关性状均与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干重相关性最好的依次为分蘖、株高;QTL分析发现,控制该9个农艺性状的QTL共60个,洪雅38个,宝兴22个,这些QTL分别定位于分子连锁图谱的1、2、3、4、5共5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7%~24.7%,单个性状QTL个数为2~15个。其中,控制株高、花序长的QTL各12个,控制倒二叶长、茎粗的QTL各4个,控制旗叶宽、倒二叶宽的QTL各2个,控制单株干重的QTL有6个,影响分蘖的QTL为3个,与旗叶长相关的QTL最多15个。  相似文献   

5.
6.
7.
小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6,24(6):1164-1169
论文通过研究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P1,P2,P3,P4,P5)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株高、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筛选高产稳产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系,为小黑麦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3的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P2;各小黑麦品系2014年的平均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2013年;小黑麦新品系P3在2013年的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和中(酸)性洗涤纤维(Neutral/Acid Detergent Fiber,NDF/ADF)也存在显著差异,P2的CP含量最高,P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不同年份间的CP,ADF和ND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小黑麦新品系中,P3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P2,以上2品系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申报登记小黑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选综合性状较优的小黑麦品种,为半干旱灌区小黑麦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以从国内外筛选出的30个性状较好的小黑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石大1号及中饲1048小黑麦为对照,比较参试材料的株高、鲜(干)草产量、鲜干比及其营养成分,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参试材料的株高为104.5~172.0...  相似文献   

9.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0.
象草若干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不同类型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产量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为对照,于2007年对16个象草实生苗株系以及紫象草(114)进行研究,对产量、叶/茎比、株高、分蘖数、叶长、叶宽以及茎粗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调查性状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分蘖数与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长、叶/茎比与产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径分析认为株高、叶/茎比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根据产量、株高以及叶/茎比等生物学性状可将参试材料分为矮生多蘖、较高中蘖、较高少蘖以及高大少蘖共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2.
小黑麦的饲用特性及其在草地生态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黑麦是第一个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的麦类人工培育种,具有抗旱、抗寒、抗病,高蛋白、高氨基酸和高生物量等杂种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粮食、饲料和工业生产中.通过对小黑麦目前的育种、生产力提高、抗性机制、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小黑麦的饲草价值开发及其在生态建设中的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引进和推广饲用玉米(Zea mays)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5个品种(科多四号、科多八号、BMS001、BMS002和中原单32)饲用玉米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各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2个主成分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0.02%,分别表示生产性能和营养生长的特点。通过第1和第2主成分值为坐标作图,得出BMS001和BMS002的综合性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饲草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茎秆特征与抗倒性关系,本研究以2013-2017年田间选择的农艺性状一致的不同抗倒性饲草高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主茎鲜重、主茎重心、主茎抗折力、木质素含量等茎秆特征指标与倒伏系数的关系,以及倒伏系数与倒伏指数(田间实际倒伏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抗倒性饲草高粱主茎鲜重、主茎重心指标无显著差异,但主茎抗折力、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饲草高粱倒伏系数与主茎抗折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木质素含量与倒伏指数、倒伏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5,-0.131,无显著相关性;倒伏系数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4,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倒伏系数、木质素含量作为饲草高粱抗倒性评价指标还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营养价值,丰富我国饲料资源数据库,本试验以燕麦(Avena sativa)为对照,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中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测定燕麦和小黑麦的营养成分,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干物质(Dry matter, DM)、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粗灰分(Crude ash, Ash)、木质素(Acidic detergent lignin, ADL)和中速降解真蛋白质(Medium speed degradation protein, PB2)含量均显著高于国产燕麦与进口燕麦(P<0.05);小黑麦的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cidic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 ADIP)、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OLP)、糖类(Carbohydrate, CA)、可利用纤维(Available fiber, CB2)和不可降解蛋白质(Non-deg...  相似文献   

16.
芒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C4高大禾草,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分蘖是芒属植物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在调控其产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五节芒和荻的种间杂交群体为材料,利用前期已构建的五节芒和荻的种间基因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014年泰安、2015年泰安和东平3次重复调查的分蘖数表型数据,进行该重要性状的QTL遗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数频率分布呈现正态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采用MQM复合区间作图法共定位到16个与分蘖数性状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11.4%~21.5%,LOD值为3.06~6.09。其中,3个QTL在3次定位分析中可重复检测到,qmfTI-2可分别解释12.7%、12.0%和15.5%的表型变异,qmsTI-1可分别解释12.0%、12.1%和19.8%的表型变异,qmsTI-2可分别解释21.5%、20.2%和13.4%的表型变异;3个QTL在2次定位分析中可重复检测到,qmfTI-1、qmfTI-3和qmsTI-4分别解释12.4%和11.4%、13.8%和13.2%、12.1%和14.3%的表型变异。通过对芒属植物分蘖数性状QTL分析,为芒属植物种质资源改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广义线性方法定位家畜抗性等级性状的QT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广义线性模型的框架内模拟研究了家畜抗性等级性状的QTL定位方法,QTL参数的估计采用最大似然方法,比较了阈模型方法与一般线性方法的QTL定位效率,并对影响等级性状QTL定位效率的主要因素(QTL效应、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模拟研究。试验为多个家系的女儿设计,资源群体大小为500头。结果表明:在QTL位置参数估计及检验功效方面,阈模型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抗性等级性状QTL定位的功效也高于线性方法。另外,性状遗传力和QTL效应的大小对QTL定位的准确度也有直接的影响,随着性状遗传力QTL效应的增大,2种方法QTL定位的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饲用黑麦、小黑麦品种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旱棚田间全生育期模拟干旱法,对9个饲用黑麦、小黑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品质性状、光合及生理指标进行了抗旱性分析,并用抗旱指数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各品种的产草量、株高、茎数、茎叶比和粗蛋白质含量,成穗率和鲜干比略自增加,光合指标降低,抗旱指数顺序为冬牧70>冀饲2号>冀饲1号>中饲828...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利用乌蒙山区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对17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开展了农艺性状与营养成分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生育期为194~226 d,出苗-拔节期时长超过生育期50%;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多数高于10%,产量(28.42%)和有效分蘖(30.52%)最高。不同品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33%~10.13%和25.32%~30.15%;中性洗涤纤维(Neur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为50.51%~57.58%,品种差异不显著;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为106.57~133.83,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永久444’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爱沃RFV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各指标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P<0.05),生育期与CP正相关(P<0.05);铃铛数、NDF、有效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