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30年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与区域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谷子营养丰富、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谷子种植对优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优势,以期为优化谷子布局和促进谷子生产发展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1985—2015年谷子各省、县域生产统计数据,采用产量贡献率、重心迁移、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规律。结果 30年间全国谷子播种面积由3.318×10 6hm 2减少至7.88×10 5hm 2后回升至8.39×10 5hm 2,单产由1 801.2 kg·hm -2提高至2 342.9 kg·hm -2,总产量变化中面积贡献率为80.3%,单产贡献率为18.4%,且单产贡献率逐渐增加。全国谷子生产重心年际间变化较小,优势产区稳定在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和北部中低高原区东南部,具体集中在内蒙东部、东北三省与内蒙接壤的县域、河北大部、河南西北部、山东中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宁夏中部。30年间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地区与西北部分县域单产增加但播种面积大量减少,使该区域表现为单产优势与面积劣势,2000年后北部中低高原区的吉林通榆、内蒙敖汉旗与山西部分县域的播种面积回升。播种面积较大而单产劣势的县域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和山西中北部部分县域。结论 30年来全国谷子播种面积先减后增,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产逐步提升。黄淮海地区被夏玉米替代的夏谷较难恢复,东北地区中西部、北方农牧交错区及太行山沿线区谷子生产具有恢复潜力。谷子育种、栽培技术与生产加工机械的进步,对谷子生产提质增效与实现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江西省水稻生产优势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吉安和抚州是影响江西省水稻面积增加的重要区域;4)水稻单产呈"之"字型变化,波动十分明显,总产时增时减,两者总体趋势均为增加,且水稻总产与种植面积具有"同增同减"的规律,南昌、上饶和吉安是影响全省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甜菜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研究甜菜30余年间的生产布局变化,旨在为甜菜产业进一步降本增效和糖料作物生产安全提供应对策略.[方法]以1985—2015年的甜菜全国、省域及县域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采用变化幅度、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和优势度等指标,研究了中国甜菜生产时空变化和区域优势.[结果]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5.
邹迪 《吉林农业(下半月.信息版)》2009,(5):74-75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实证分析我国区域棉花生产优势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生产规模优势系数为指标,选取13个县份为对比单位对其进行长期跟踪生产优势比较,发现西北内陆区域生产规模优势最大,新疆、山东、河北等为优势省份。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实证分析我国区域棉花生产优势有利干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生产规模优势系数为指标,选取13个县份为对比单位对其进行长期跟踪生产优势比较,发现西北内陆区域生产规模优势最大,新疆、山东、河北等为优势省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分析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定新疆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2020年新疆棉花生产的面板数据,以新疆区域及主要产棉市(县)为研究基本单元,采用时间序列与空间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变化,研究新疆棉花生产的时空和区域特征以及各因素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1)1990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年际变化相似,呈现2个阶段:波动中递增时期(1993~2010年),跳跃式增长时期(2010~2020年),期间北疆和南疆棉区持续增加而东疆棉区有所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东减南增北平稳”趋势。(2)近30年新疆棉花单产显著增加,由0.81×103 kg/hm2增加到2020年1.85×103 kg/hm2,较同期增加近1.28倍,平均每年增产34.66 kg/hm2,增长速度较快。(3)全疆棉花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面积贡献为主,其次单位面积,互作主导为最低,新疆棉花的生产优势产域为南疆。【结论... 相似文献
8.
9.
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基础性指标,提高复种指数是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全国复种指数变化特征、空间差异、重心迁移,系统收集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等数据,基于GIS空间展示与分析,应用重心分析法、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全国复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98年,全国复种指数最高,达到165%,目前保持在123%左右.(2)从空间上看,复种指数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从时间上看,复种指数大多数地区呈现"上升—降低—上升"的趋势.1995年,复种指数在201%~300%之间的区域范围最大,之后2005年和2015年不断减少,同时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1985—2015年,全国复种指数上升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黄淮海、西南、四川盆地农作区,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低中高原、长江中下游(东南部)、江南丘陵、华南农作区.(3)1985—2005年空间上的聚集态势增加,2005—2015年降低.与1985年相比,2015年全国复种指数重心向西南移动33 km,其中复种指数<100%的重心向东南移动433 km,复种指数100%~200%的重心向东北移动104 km,复种指数>200%的重心向东北移动319 km.我国复种指数存在空间上的自相关性,南方地区复种指数降低、重心向西南迁移,是我国复种指数变化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24—2019年美国大豆生产分布县域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重心迁移轨迹,为中国了解美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应对大豆国际市场变化,制定大豆生产、贸易进出口政策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近百年美国大豆生产经历了引种扎根、迅速发展、波动性发展、稳定成熟四个发展阶段。1924—2019年,美国大豆的产量、种植面积和单产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17%、4.17%、1.55%。②中西部地区一直是美国大豆的主产区,研究时段内大平原地区大豆生产地位上升,南部地区地位下降。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和艾奥瓦州的大豆产量多年位于全美前列,大豆高产的州多位于大豆主产区。各州之间大豆产量、面积差距逐渐缩小,单产差距不大。③美国大豆产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且集聚性逐渐增强。高高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分布较广,此两类集聚区均呈现扩张趋势。④1930—2010年,美国大豆生产重心总体呈倒“几”字形向西北方向移动,2010年后又向东南方向移动,总体移动距离为63.54千米。基于美国的经验,未来中国大豆生产应注重安排轮作模式,制定大豆品种种植规划;改革创新大豆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大豆科技创新;推进大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培养壮大中国大豆行业协会,争夺中国大豆行业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12.
为阐明我国芝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85—2015年的我国县域芝麻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优势度等指标,对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我国芝麻产量和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山脉一带和辽宁省西北部;全国芝麻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种植面积自2000年起小幅缩减,而产量变化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2)30年间,全国芝麻产量集中度和面积集中度变化波动较小,集中地区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芝麻产量、面积重心同步向南偏西方向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252和344 km。3)我国芝麻生产的主导因素一直为面积,占比为40.0%—49.9%;我国芝麻的生产优势区主要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近30年来,我国芝麻种植变化受其自身特性、病虫害、湿害以及政策等影响,芝麻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芝麻生产的政策倾向、种植结构、良种研发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尤显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中国甜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基于省域的中国甜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中国甜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及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地图汇”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结果]中国甜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为新疆、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和上海等11个省(市、区).东北和华中地区为中国甜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东、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地区近年来在瓜类生产中优先发展甜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中国各地区甜瓜生产仍需加强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甜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充分协调甜瓜生产,使其达到区域间和季节性平衡,提高甜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有序健康竞争. 相似文献
14.
为稳定国内棉花生产,适度恢复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产能提供可行建议,利用要素弹性变化解释棉农的生产决策行为逻辑,先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棉花生产要素成本份额方程,再计算出要素需求弹性和影子替代弹性。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我国棉花生产中劳动力和化肥需求缺乏弹性;机械需求弹性呈下降趋势,从富有弹性变为缺乏弹性。2)劳动力、化肥和机械两两之间相互替代,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最强,化肥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最弱。3)棉区间的差异主要在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机械需求始终富有弹性,且化肥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整体下降;而西北内陆棉区的机械需求开始缺乏弹性,化肥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则有所增长。因此,西北内陆棉区需合理控制机械价格,又要警惕化肥投入过量导致的环境负外部性;而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则应着力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既要增加与当地棉花生产配套的机械供给,又要利用政策工具有效调控机械需求。 相似文献
15.
区域合作视角下中三角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资源禀赋系数法,考察中三角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和油菜的比较优势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综合比较优势存在差异。江西省水稻和柑橘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湖北省油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2)三种农作物在市州层面的比较优势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大部分市州的水稻生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张家界、湘西、怀化、赣州和宜昌的柑橘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张家界、常德、九江和仙桃的油菜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3)三种农作物比较优势格局的变迁特征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范围扩大,柑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演变,油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呈相对集中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构建农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开展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为四川省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2009-2011年四川省主要农产品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内部、外部比较优势,探讨近年来四川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在全国的竞争优势。【结果】四川省优势农产品为油菜籽、薯类、茶叶、烟叶和水稻。从趋势特点来看,2009-2011年四川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的综合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的为薯类、烟叶和水稻,呈下降趋势的为油菜籽和茶叶。规模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的为烟叶和水稻,规模优势指数基本不变的为薯类,规模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的为茶叶和油菜籽。效率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的为薯类,呈下降趋势的为茶叶、烟叶、油菜籽和水稻。【建议】应提高油菜籽、薯类、茶叶、烟叶和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科技水平,提高其综合效率。同时,结合发展实际调整优势农产品范围,倾力打造精品优势农产品,统筹规划精品农产品的区域新布局,以提升四川省优势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关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单产和面积作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近62年来,研究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棉花产量和单产均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1949—1985年间增长缓慢,1986—2011年增长迅速。(2) 就棉花总产波动来看,
单产的作用占42.04%,面积作用占50.96%,在1949—1985年间单产增加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在1986—2011年间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3) 1985年前棉花种植面积较稳定,波动不大,主要靠挤占粮食作物面积来扩大,1986年之后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迅速,主要途径为开荒造地。(4) 棉花市场价格的波动、生产成本的上升、产量的徘徊、生产环境的恶化和品种等直接影响着研究区棉花生产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强国。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水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以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因素,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着愈来愈大的竞争压力。在国际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保持我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必须通过技术进步、规模经营、质量管理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