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的藜麦秸秆和鸭茅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方法】将藜麦秸秆与鸭茅按鲜重比10∶0(A组)、9∶1(B组)、7∶3(C组)、5∶5(D组)、3∶7(E组)、1∶9(F组)、0∶10(G组)在室温条件下青贮60 d后,取样测定青贮品质。【结果】混合青贮(B组、C组、D组、E组、F组)的粗蛋白(CP)、粗灰分(Ash)、粗脂肪(EE)以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高于藜麦秸秆单贮(A组)。随着鸭茅比例的增加,CP、Ash、EE以及WSC的含量逐渐上升,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值降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9%。主成分综合评定、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结果一致,藜麦秸秆单一青贮饲用价值最低,鸭茅单贮饲用价值最高,藜麦秸秆与鸭茅按照3∶7和1∶9的鲜重比混合青贮效果差异不显著,且优于其他混合比例。【结论】藜麦秸秆与鸭茅混合青贮有助于提高青贮品质,鸭茅比例以70%~90%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中草药配方结合α-酮戊二酸(AKG)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头26日龄体质量相近((6.0±0.5)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天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每只仔猪分别灌胃给予10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C))、100 mL中草药煎剂(中草药组(H))、100 mL生理盐水+0.1 g AKG(AKG组(A))、100 mL中草药煎剂+0.1 g AKG(中草药+AKG组(AH)),连续饲喂4周后屠宰,测定生长指标和血清中脂类含量,并制备常规石蜡切片,测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①仔猪日增质量H、A、AH组均显著高于C组,H、AH组显著高于A组;日采食量H、A、AH组显著高于C组(P<0.05)。②胃指数H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A、AH组显著高于C组;小肠指数H组显著高于C组(P<0.05)。③空肠各段绒毛高度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AH组前、中段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C组(P<0.01),后段显著高于C组(P<0.05)。空肠隐窝深度AH组前、中段极显著低于C组(P<0.01),后段显著低于C组;A组后段较C组显著降低(P<0.05)。④仔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A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中草药结合AKG可以改善断奶仔猪消化管形态和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增加动物的生长性能,且AKG有增强中草药功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种中草药方剂对家兔精液和精子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8~10月龄新西兰雄兔共40只,随机分为A、B、C 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3个试验组对应饲喂添加A、B、C 3种不同中草药方剂的日粮,剂量均为10g/(只·d),连续用药20d,于用药7d和停药20d后采集家兔精液,检测中草药方剂对家兔精液和精子品质的影响。【结果】用药7d后,试验组家兔的射精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停药20d后,试验组家兔的射精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接近对照组水平,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家兔的精子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染色质正常率在组间和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3种中草药方剂在用药期内均可显著提高家兔的精液品质,其中方剂A在家兔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喷淋与吹风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30头体质量、月龄和日增质量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为A(对照组)、B(间歇性喷淋吹风组)、C(吹风组)3组,进行47d(预试期7d,正试期40d)的环境调控试验,每日定时测定畜舍内外的温、湿度和试验牛只的基本生理指标,定期测定每头试验牛只的采食量和体质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1)与A组相比,B、C 2组14:00时肉牛的呼吸频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B组的降低幅度最大;14:00时3组肉牛的直肠温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B、C 2组14:00直肠温度的升高幅度较05:30时有所降低。2)B组的日均采食量比A组极显著提高了19.55%(P<0.01),比C组提高了6.67%(P>0.05);C组比A组显著提高了12.07%(P<0.05)。平均日增质量方面,B组比A组显著提高了18.52%(P<0.05),比C组提高了5.79%(P>0.05),C组比A组提高了12.04%(P>0.05)。3)B、C 2组的头日毛盈利比A组分别提高了13.08%和7.99%。【结论】炎热夏季,在肉牛舍进行间歇性喷淋吹风和吹风,可不同程度地缓解肉牛的热应激,提高肉牛的经济效益,且以间歇性喷淋吹风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川西北高原藏区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方法】以燕麦(A0)和箭筈豌豆(A4)单作为对照,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播量比为2∶1、3∶1、4∶1(A1、A2、A3)为处理,分别对牧草产量、品质及种间关系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其中,A1处理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5 301.22 kg/hm2;混播体系中,燕麦产量占总产草量的94%以上,杂草产量随燕麦比例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燕麦比例增加呈升高趋势,A1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2和A3处理(P<0.05);混播系统中,A1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101.31。混播草地中,燕麦的竞争力始终高于箭筈豌豆,各处理的相对产量总和均大于1。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牧草产量和品质,其排序为A4>A1>A2>A0>A3,但箭筈豌豆单播易倒伏,不易收获。【结论】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重量比为2∶1时最适宜在川西北高原藏区建植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饲喂精粗比(质量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和100∶0的9种日粮,对奶牛瘤胃内pH、VFA和血清VFA浓度进行检测。对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试验每期30 d,最后一期试验为3 d。【结果】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瘤胃pH逐渐降低,其中饲喂精粗比为100:0日粮组的奶牛瘤胃pH显著低于其他精粗比日粮(P<0.05);精粗比为55∶45日粮组的奶牛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40∶60、45∶55日粮组(P<0.05);精粗比50∶50日粮组奶牛血清乙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和100∶0日粮组(P<0.05);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奶牛血清丙酸和丁酸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乙酸和丁酸浓度与瘤胃中乙酸、丁酸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血清丙酸浓度与瘤胃丙酸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pH、VFA和血清丙酸具有显著影响,奶牛在饲喂过程中逐渐对精料产生了耐受性,获得了稳定的瘤胃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仔猪颗粒料中添加植酸酶对仔猪生产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24头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A、B、C组,对照组饲喂颗粒料(制粒温度为83℃),试验A、B、C组分别饲喂以粉状、颗粒状和液体植酸酶代替1/2磷酸氢钙(另1/2磷酸氢钙用石粉和载体代替)的颗粒料,酶的添加量为100 g/t或100 m/t,试验期为30 d。试验前后分别测定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和C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30%和6.14%(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3.08%和4.10%(P<0.05),白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7.05%和21.38%(P<0.05),球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8.81%和23.73%(P<0.05),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9.94%和15.81%(P<0.05),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红蛋白、血清钙和血清磷等含量较对照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制粒温度不超过83℃时,仔猪颗粒料中添加颗粒型和液体型植酸酶,可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成年小尾寒羊种公羊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10只种公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锌含量不同的日粮,研究日粮锌水平及补饲时间与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关系。A组:对照组,饲喂锌含量39.69 mg/kg的基础日粮;B组:基础日粮+Zn 40 mg/(d.头)(锌含量48.12 mg/kg);C组:基础日粮+Zn 60 mg/(d.头)(锌含量53.83 mg/kg);D组:基础日粮+Zn 80 mg/(d.头)(锌含量59.55 mg/kg);E组:基础日粮+Zn 100 mg/(d.头)(锌含量65.26 mg/kg)。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间射精量差异不显著(P>0.05)。②鲜精活率,A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C、D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E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精子密度,A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与C、E组差异不显著(P>0.05);C、D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E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④不同锌水平各组间精子畸形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⑤精液pH值,A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D、E组差异显著(P<0.05);C、D、E 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⑥缺锌公羊补锌2个月后精液品质能够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发高效率青贮饲料添加剂。【方法】以青贮玉米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青贮饲料添加剂对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根据不同类型的添加剂粉,将试验分为4个不同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无添加剂)、实验组1(自制添加剂粉)、实验组2(益加益饲料添加剂)以及实验组3(饲草香饲料添加剂)。在室温下密封发酵60 d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各实验组pH值均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低于显著(P0.05)对照组;各实验组粗蛋白(CP)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有机酸和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益生菌制剂可以有效提高青饲玉米CP含量,显著(P0.05)降低青贮料pH值、NDF和ADF含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青贮饲料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果期病害防治与养分管理对龙眼果实特征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获得提升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的采前优化管理模式。【方法】以品种‘石硖’为材料,以病害防治(因素A)、施肥类型(因素B)和激素调控(因素C)为试验因素,设计L12(4×33)的大田正交试验,共12个处理组合(BR1—BR12),其中BR1为对照;观测果实成熟品质和矿质营养含量,定期观察果实在5℃下的贮藏效果,筛选优化作用显著的试验因素和水平。【结果】11个果实品质和20个果实矿质营养指标(包括果皮和果肉)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2.19%—49.50%和5.14%—77.43%,除感官指标果净度、果锈度和果肉爽脆度外,其他指标在各处理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贮期延长,各处理果实霉变、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程度增强,好果率下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聚类结果显示,BR11和BR12贮藏效果最佳,褐变、自溶与霉变率评分均最低,好果率最高,耐贮性最好,贮藏寿命约40 d,比对照BR1延长了近15 d;反之,BR1和BR2耐贮性最差,贮藏寿命约25 d。相关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添加甜叶菊渣对绢蒿青贮发酵品质及苦味掩盖(去除)的影响,为新疆天山北坡绢蒿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伊犁绢蒿与甜叶菊渣为原料,按照鲜重质量比10∶0(CK处理)、9∶1(T1处理)、8∶2(T2处理)、7∶3(T3处理)混合袋装青贮发酵60 d,分析营养成分、有机酸含量、发酵品质及小鼠饮水的数据(水饮用量、浸提液饮用量)。【结果】各混合比例青贮的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丙酸含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随着甜叶菊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各混合处理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含量和粗灰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2、T3处理的乙酸和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差异不显著(P<0.05);公鼠和母鼠均对T2处理浸提液饮用量显著高于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浸泡和粉碎2种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粒对绵羊的自由采食和消化的影响。为提高绵羊对玉米颗粒的消化和饲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只3岁、体重为(55.0±3.8)kg的健康小尾寒羊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按照3×3拉丁方设计,在3个试验期给各组绵羊分别饲喂组成相同(70%混合精料+30%粉碎玉米秸秆,其中玉米含量55%)、但玉米处理不同的日粮(1、2和3),即整粒玉米为对照组(日粮1)、粉碎玉米(日粮2)、浸泡60~72 h的整粒玉米(日粮3)。【结果】3种日粮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为(1 566.9±121.6)、(1 579.6±98.5)和(1 466.1±101.2)g/羊/d,日粮3比日粮1和2分别显著降低6.4%(P<0.05)和7.2%(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7.92±0.63)、(62.63±0.53)和(66.39±0.75)%,日粮3比日粮1和2分别显著增加14.6%(P<0.05)和6.0%(P<0.05)。干物质消化量分别为(907.5±59.4)、(989.3±92.5)和(953.4±78.5)g/羊/d,日粮3比日粮1和2分别显著增加5.0%(P<0.05)和减少3.6%(P<0.05)。但日粮3和日粮2比日粮1粗纤维消化率和消化量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日粮中使用浸泡玉米饲喂绵羊会降低绵羊的自由采食量,但同时会提高绵羊的表观消化率,表明浸泡玉米饲喂更有利于促进绵羊的消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棉秆对后备种公羊生产性能、血清激素和睾丸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60只小尾寒羊后备种公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设计2个对照组,即饲粮中对照1组(CK1组)不含棉源饲料,对照2组(CK2组)含棉籽粕、不含棉秆.在CK2组饲粮基础上,试验组饲粮分别添加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喂竹叶提取物后伊犁马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饲喂试验期对伊犁马挤奶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4匹伊犁母马,其体型结构相似,胎次相近,进行为期60 d的补饲竹叶提取物,0~20 d为第1阶段,21~40 d为第2阶段,41~60 d为第3阶段。采集马匹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指标。将24匹伊犁马随机分为对照组0 g/d;试验Ⅰ组10 g/d;试验Ⅱ组20 g/d;试验Ⅲ组30 g/d四组,分析不同时期和剂量的HRV差异性。【结果】第3阶段SDT HR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2和第3阶段RMSSD均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1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2极显著高于第2阶段(P<0.01),且第2阶段又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1)。第3阶段VLF极显著高于第1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的LF和HF两个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TP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对照组Mean HR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第Ⅱ组SD2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D2和VL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LF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中HF、TP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对照组LF/H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结论】伊犁马补喂竹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马匹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其挤奶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究白头翁皂苷B4对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选取6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0(C组)、15(A1组)、30(A2组)、45(A3组)mg·d-1的白头翁皂苷B4。试验周期为56d。在犊牛14、28、42和56日龄晨饲前称量体重,并在28、42和56日龄晨饲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分别在42和63日龄进行两期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能氮代谢指标。【结果】(1)白头翁皂苷B4对哺乳期犊牛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犊牛14—2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与白头翁皂苷B4呈显著正相关(P<0.05),饲料转化比与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A3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饲料转化比显著低于C组(P<0.05)。(2)A3组犊牛7—56日龄和7—14日龄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低于C组(P<0.05),A2组犊牛15—28日龄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低于C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热身强度对伊犁马心率变异性,分析1 000 m速度赛成绩的影响,为伊犁马赛前最佳热身条件的确立提供前期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1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30%~40% HRmax(A区间)、40%~50% HRmax(B区间)、50%~60% HRmax(C区间)三个区间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对不同强度热身时的心率变异性(HRV)与比赛用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C区间热身后比赛成绩最好;在C区间热身时,与A区间热身时的值相比,SDNN、RMSSD、LF/HF、SD1极显著升高(P<0.01),HF显著增大(P<0.05),VLF、LF显著降低(P<0.05);与B区间热身时的值相比,SD1极显著升高(P<0.01);比赛用时与SD1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F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VLF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热身可以提高马匹自主神经兴奋性,在C区间热身时马匹副交感神经活性最高,最有利于运动性能的发挥,比赛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喂不同剂量竹叶提取物对泌乳期伊犁马抗氧化指标、血清蛋白、免疫指标和激素指标的影响,为分析竹叶提取物能够作为调节伊犁马母马抗氧化、免疫性能及激素的新型无害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同一草场放牧条件下体况相近的24匹母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匹马;对照组不添加竹叶提取物,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10、20、30 g/d,饲喂周期为60 d,在第0、15、30、45、60 d通过采集母马的颈静脉血液分析不同补饲梯度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1)血液中抗氧化因子:试验Ⅲ组MDA的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试验Ⅰ组(P<0.01)。(2)血清蛋白:试验Ⅱ组TP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ALB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Ⅱ组GLB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1);试验Ⅰ组A/G极显著低于试验Ⅱ、Ⅲ组(P<0.01)。(3)血液免疫因子:试验Ⅱ组IL-1β、TNF-α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4)血液激素:试验Ⅱ组PRL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结论】补饲竹叶提取物能够提高泌乳期伊犁马的抗氧化性能。补饲竹叶提取物能够调节激素含量变化,改善泌乳期伊犁马乳汁分泌,提高其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8.
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与脂肪酸组成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9匹1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分别测定其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计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熟肉率三角肌极显著低于腹外斜肌(P<0.01),失水率背阔肌和臂三头肌显著低于臀中肌(P<0.05),十三烷酸(C13∶0)含量三角肌极显著高于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二烯酸(C20∶2)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N3)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三角肌与背阔肌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5)。【结论】 不同部位伊犁马肉失水率、熟肉率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高开发价值的肉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机体状态及运动性能的影响,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赛前最佳热身程度条件的确立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 HRmax、60%~70% HRmax、50%~60% HRmax分别在10、5、3 min时间区间,共9个热身程度组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并对各组热身程度热身后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9组热身程度中,Ⅱ组热身后血液Glu浓度极显著高于Ⅸ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Ⅷ组(P<0.05);Ⅱ组Hct,Hb浓度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Ⅵ组Cl-浓度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Ⅸ组Cl-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Ⅵ组和Ⅶ组Na+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Ⅵ组K+浓度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Ⅰ组K+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pO2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Ⅵ组和Ⅸ组(P<0.05);Ⅶ组TCO2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组TCO2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SO2极显著高于Ⅲ组、Ⅷ组和Ⅸ组(P<0.01);Ⅱ组pH值极显著高于Ⅴ组和Ⅸ组(P<0.01),显著高于Ⅷ组(P<0.05);Ⅶ组和Ⅸ组Lac浓度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Ⅴ组(P<0.05);Ⅰ组、Ⅱ组、Ⅵ组和Ⅶ组BE(ecf)浓度显著于高Ⅴ组(P<0.05)。【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Ⅱ组热身程度下热身,马匹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水平较好,提升马匹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连续波中频电疗对伊犁马赛后疲劳恢复的影响,分析对伊犁马运动后血气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伊犁马赛后疲劳恢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10匹伊犁马测试赛后,分别以1,1.5,2 mA的中频电疗对马匹赛后疲劳恢复。7 d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的第7 d对赛前、赛后即刻、赛后30 min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统计分析血气指标数据,研究不同电疗强度对伊犁马赛后疲劳恢复的效果。【结果】4个试验组测试赛后,pH、PCO2、cSO2、Ca2+、Glu、Crea各组间存在差异性。pH中频电疗2 mA组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PCO2中频电疗2 mA组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cSO2中频电疗1.5 mA组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Ca2+中频电疗1.5 mA组极显著高于中频电疗2 mA组(P<0.01),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Glu中频电疗2 mA组极显著高于中频电疗1 mA组,中频电疗1.5 mA组和未处理组(P<0.01);Crea中频电疗1 mA组极显著低于中频电疗2 mA组(P<0.01),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中频电疗2 mA组显著高于中频电疗1.5 mA组(P<0.05)。【结论】电疗强度1.5 mA对Ca2+和Crea的调节能力较强,可作为马匹赛后疲劳恢复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