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青霉素为窄谱杀菌性抗生素,在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主要对青霉素敏感菌所致疾病的治疗。其毒性小,内服仅有少量吸收,故不宜内服。主要用于败血症、肺炎、肾炎、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本药为猪丹毒首选特效药,也用于创伤感染、手术去势等伤口撒布。可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素进行抢救。1.青霉素G(青霉素钾、钠)。 相似文献
2.
1 青霉素(又称苄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酸,难溶于水.一般制成稳定性高、易溶于水的钾盐或钠盐供临床使用.青霉素钾(钠)盐均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干燥条件下稳定,在室温可保存3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4.
大环内酯类是由链霉菌产生或半合成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G+)菌、某些革兰氏阴性(G-)球菌及支原体有良好抗菌作用。因具有14-16元环内酯结构,故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1952年发现红霉素以来,已有竹桃霉素、螺旋霉素、吉他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及它们的衍生物问世。近年来又开发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新品种。动物专用品种有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大环内酯类对很多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有较好疗效,毒性低,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本类抗生素之间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氨苯磺胺,用于各种感染创,中耳炎,粉剂,撤布于创面。磺胺二甲嘧啶,用于肺炎、出血性败血症、肠炎菌痢、子宫内膜炎、球虫病;50毫克/千克(首次)内服或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是兽医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的抗生素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引起的各种感染。如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破伤风、猪肺疫、放线菌病、肾盂肾炎、乳腺炎、子宫炎、肺炎、败血症、脓肿、仔猪渗出性皮炎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从奶牛内脏、组织病料样品中分离得到产气荚膜梭菌并进行鉴定分型,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材料,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较为敏感的药物以针对性的指导牧场对牛群进行治疗并提出有效的防治隔离建议。2019年山东21家牧场部分奶牛出现腹泻、便血及短期内死亡等现象,对部分死亡奶牛进行剖检,并送检64份内脏、组织病料样品进行CP培养初筛,对初筛阳性菌株用生化鉴定及PCR分型鉴定;以16S rDNA技术对C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E-test法测定分离菌对7种抗菌药物(红霉素、左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ro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筛选出敏感药物。8份样品血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出现灰白色菌落,梭菌显色培养基培养为橘红色梭菌典型特征菌落;生化鉴定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PCR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C型和1株E型;16S rDNA分析得出8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同源性最高可达100%;8株CP菌株对7种药物敏感,其中2株对克林霉素、利福平更为敏感,3株对红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1株对左氟沙星更敏感。对有病牛的2家牧场推荐使用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防治,对牧场防治效果及时追踪,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改善饲养条件,减小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9.
乳酸环丙沙星(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氯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乳酸盐, Ciprofloxqcin Lactate)是抗菌药,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本品为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易溶水中,在甲醇中极微溶解,在乙醇、醋酸乙酯、石油醚或二氧六环中几乎不溶。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并对绿脓杆菌、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是兽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引起的各种感染。目前在使用青霉素方面有许多失误之处,正确的用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12日巴州某马鹿养殖场饲养的一批马鹿中出现有死在圈内或卧地不起、昏睡不到1h内死亡的疫情。病程短促,大多数发病马鹿表现为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病例可拖延1~2d,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反刍停止,呼吸急促,体温41.5℃,膨气死亡。虽然该场兽医人员对未死病马鹿采取了抗菌消炎治疗,但都不能治愈,因疫情不能控制,送病料至本实验室,实验室开展紧急药敏试验,提供治疗方案,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对发病马鹿群进行防疫性治疗控制,实验室从送检的病料中,经实验室分离培养,鉴定出产气荚膜梭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本文主要介绍了天山马鹿产气荚膜梭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步骤及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正>猪产气荚膜梭菌曾称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造成仔猪、育肥猪以及种猪猝死的主要原因,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常无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该病在20世纪80年代已在江西省零星散发,近几年有上升趋势。仔猪和种猪发病率高于育肥猪,在仔猪中可暴发流行,常整窝发病甚至死亡,病死率20%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病程短或突然死亡,病死率高。2008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病程短或突然死亡,病死率高。20082010年南 相似文献
14.
15.
16.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急性、热性传染病.1 流行病学 猪丹毒杆菌为纤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直或稍弯,多呈单个或短链状.有时可见到球状或棒状,无芽孢,不运动,老龄培养物常呈革兰氏阴性.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对干燥、盐腌、熏制、日光照射等均有很强的抵抗力,在4~8℃条件下可存活5个月以上.对热敏感,75℃作用5分钟即可死亡.1%臭药水或漂白粉、5%苛性钠、10%石灰水及含2%苛性钠的3%生石灰混合溶液等,均可在5~10分钟内杀灭本菌.但对0.2%石炭酸、0.5%砷化钾、0.001%结晶紫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猪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简称破伤风梭菌)经创口感染后产生毒素,毒害猪的神经系统而发病。破伤风梭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常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土、粪便中等,随时都可经创口感染易感动物而发生破伤风病。因此,猪破伤风是农村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给养猪生产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群繁殖性能的好坏,而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养猪场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比列也明显增加,使母猪群繁殖性能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着猪场经济效益的提高,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病因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为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肠道及粪便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牦牛魏氏梭菌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而且多呈急性发作,又称猝死症。2011年某牧场部分牦牛口流涎、呼吸困难、喉头肿大,相继有4头牦牛病 相似文献
20.
本病为新生仔猪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排红色粪便(出血性下痢)、肠粘膜坏死为其特征,本病流行很广。病原体是C型或A型魏氏梭菌,由其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发病。本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