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计算复杂度高、内存消耗大、难以在计算力有限的移动平台上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DeepLabV3+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算法,用于实现无人机荞麦苗期图像的分割与识别。该算法采用RepVGG(Re-parameterization visual geometry group)与MobileViT(Mobile vision transformer)模块融合的方式建立主干网络实现特征提取;同时,在RepVGG网络结构中引入SENet(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注意力机制,通过利用通道间的相关性,捕获更多的全局语义信息,保证荞麦分割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PSPNet(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DenseASPP(Dense 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DeepLabV3、DeepLabV3+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模型参数规模,更适合在移动端部署,自建荞麦苗期分割数据集上的语义分割平均像素准确率(Mean pixel accuracy,mPA)和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分别为97.02%和91.45%,总体参数量、浮点运算次数(Floating-point operations,FLOPs)和推理速度分别为9.01×106、8.215×1010、37.83f/s,综合表现最优。在全尺寸图像分割中,训练模型对不同飞行高度的荞麦苗期分割的mPA和mIoU均能满足要求,也具有较好的分割能力和推理速度,该算法可为后期荞麦补种、施肥养护和长势监测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进而促进小杂粮产业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迁移学习的稻田苗期杂草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类别信息获取是实现杂草智能化田间管理的基础,为实现自然光照和大田复杂背景下的稻田苗期杂草自动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迁移学习相结合的稻田苗期杂草识别方法,可将预训练CNN图像分类模型的参数迁移到稻田苗期杂草识别任务。工作时,采集6种稻田苗期杂草图像共928幅,包括鳢肠、丁香蓼、空心莲子草、千金子、野慈姑和稗草,随机选择70%的图像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30%的图像样本作为测试集。基于3种经典CNN图像分类模型AlexNet、VGG16和GoogLeNet进行参数迁移学习,这3种参数迁移模型对6种稻田苗期杂草测试样本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6.40%、97.48%和91.01%。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预训练CNN图像分类模型与迁移学习相结合的稻田苗期杂草识别方法切实可行,可为其他农业应用中小样本图像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田杂草主要在水稻秧苗封行前与其竞争水肥光等资源,也为病虫害提供滋生条件。由于目前主要防控方式为除草剂无选择性地喷施,造成大量的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由于除草剂针对杂草的靶向喷施可大量减少农药使用量,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特征的稻田苗期杂草识别方法,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KNN)两种算法针对6种杂草的深度卷积特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VM深度特征分类准确度高于KNN算法,两种算法针对苗期杂草深度特征识别精度都高于94%,可满足田间杂草除草剂靶向喷施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水稻稻田图像中秧苗和背景分割问题,采用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的分割方法,成功地把水稻秧苗像素和背景像素分割开.首先用CCD相机获取水稻插秧机插秧作业后的水稻稻田图像,选择超绿颜色因子将水稻秧苗RGB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使用OTSU法计算阈值,成功地将灰度图像转变为二值图像.又采用该方法分割了20幅水稻秧苗图像,结果表明,超绿颜色因子可以对水稻秧苗图像有效分割.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云杉图像分割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应用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FCN)分割图像的算法。利用无人机采集图像,标注470幅云杉图像,其中300幅组成训练集,170幅组成测试集,标注90幅樟子松图像作为附加测试集。以VGG16为基础建立云杉分割FCN模型,利用Tensorflow框架实现和训练网络,通过共享权值和逐渐降低的学习速率,提高FCN模型的训练性能。选择像素精度(PA)、均像素精度(MPA)、均交并比(MIoU)和频权交并比(FWIoU)4个语义分割评价指标评价测试结果。FCN模型分割云杉图像,PA和MPA达到0.86,MIoU达到0.75,FWIoU达到0.76,处理速率达到0.085s/幅,有效地解决了光照变化、云杉个体差异、地面杂草干扰和植株之间粘连的影响。与HSV颜色空间阈值分割以及K均值聚类分割算法比较,FCN模型的MIoU分别提高0.10和0.38。  相似文献   

6.
为在自然环境下准确分割作物苗期植株,实现苗期植株定位及其表型自动化测量,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目标区域语义和边缘信息的作物苗期植株分割网络模型。以U-Net网络构建主干网络,基于侧边深度监督机制,引导主干网络在提取特征时能感知植株边缘信息;利用空间空洞特征金字塔构建特征融合模块,融合主干网络和边缘感知模块提取的特征,融合后的特征图具有足够的细节信息和更强的语义信息;联合边缘感知的损失与特征融合的损失,构建联合损失函数,用于整体网络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不同数据集的作物植株的语义分割像素准确率高达0.962,平均交并比达到0.932;与U-Net、SegNet、PSPNet、DeepLabV3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平均交并比最高提升0.07,对自然环境下作物苗期植株具有良好的分割效果和泛化能力,可为植株定位、对靶喷药、长势识别等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义分割的矮化密植枣树修剪枝识别与骨架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休眠期枣树自动选择性剪枝作业,针对复杂树形结构修剪枝难以识别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语义分割网络实现自然场景中枣树修剪枝识别与骨架提取。通过RGB-D相机搭建的视觉系统获取不同天气情况下枣树的点云信息,根据距离阈值去除复杂的枣园背景,并构建枣树前景数据集。利用DeepLabV3+和PSPNet 2种深度学习模型分割枣树枝干同时获取其修剪枝的掩膜,并进行结果对比。对修剪枝掩膜进行二值化,依据二值图像的面积去除噪声,对去噪后的连通域标记,并提取修剪枝骨架,最终确定修剪枝数量,建立修剪枝数量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基于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的DeepLabV3+模型识别结果最好,平均像素准确率(mPA)、平均交并比(mIoU)分别为89%和81.85%,其中枣树主干、修剪枝2个类别的像素准确率(PA)和交并比(IoU)分别为90.36%、80.98%和80.34%、66.69%;在3种典型天气(晴天、阴天、夜间)情况下,晴天枣树枝干的mPA(91.97%)略高于阴天(91.81%)和夜间(90.98%),同时,预测的修剪枝与真实值的R2(0.8699)也高于阴天(0.8373)和夜间(0.8120),并得到最小的RMSE为1.1618。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大豆联合收获机破碎率在线检测方法以人工检测耗时耗力且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DeepLabV3+网络的机收大豆破碎率在线检测方法。利用大豆图像在线采集装置获取联合收获机实时收获的大豆图像,使用标注软件对图像进行标注,构建数据集。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训练速度,在DeepLabV3+网络中主干特征提取网络选用轻量级卷积网络MobileNetV2替代网络Xception;在预测部分,采用加黑边裁剪拼接的方式,提高图像分割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eepLabV3+网络模型对测试集大豆样本图像中破碎籽粒识别的综合评价指标F1值为89.49%,完整籽粒识别的综合评价指标F1值为93.93%;建立破碎率量化模型,进行台架试验,采用本文提出大豆破碎率在线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平均值与人工检测结果平均值相对误差0.36%;为大豆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在线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际稻田环境中水稻与杂草相互遮挡、难以准确区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epLabv3+的水稻杂草识别方法。以无人机航拍的复杂背景下稻田杂草图像为研究对象,在DeepLabv3+模型的基础上,选择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2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以减少模型参数量和降低计算复杂度;融合通道和空间双域注意力机制模块,加强模型对重要特征的关注;提出一种基于密集采样的多分支感受野级联融合结构对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ASPP)进行改进,扩大对全局和局部元素特征的采样范围;对模型解码器部分进行改进。设置消融试验验证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并与改进前DeepLabv3+、UNet、PSPNet、HrNet模型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对水稻田间杂草的识别效果最佳,其平均交并比(MIoU)、平均像素准确率(mPA)、F1值分别为90.72%、95.67%、94.29%,较改进前模型分别提高3.22、1.25、2.65个百分点;改进后模型内存占用量为11.15 MB,约为原模型的1/19,网络推算速度为103.91 f/s。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能够实现复杂背景下水稻与杂草分割,研究结果可...  相似文献   

10.
基于颜色特征与多层同质性分割算法的麦田杂草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杂草与小麦叶子交叠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的多层同质性分割算法,并综合颜色与形态特征的杂草识别方法。在颜色空间YIQ,选取I作为特征量并用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分离植物与背景;在颜色空间HSI,选取I的同质性量和S作为特征量进行多层同质性分割分离小麦与杂草;最后结合形态学特征开闭运算滤波及二值逻辑与运算获得杂草图像;通过模拟化学除草系统,从理论上评价整个系统的除草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杂草正确识别率达92.6%,单幅图像除草剂的减少率在35%~50%,小麦田的除草剂减少率超过78.7%。  相似文献   

11.
稻田株间除草机构除草过程中伤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杂草是影响大米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化学除草的负面影响,机械除草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科研攻关的重点,但如何降低除草过程中工作装置对秧苗的损伤和影响成为研究的难点。为此,对稻田机械式株间除草机构的主要因素的秧苗损伤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机插稻田进行,稻苗行间距28~31cm,株间距14~15cm。试验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进行,该时间为稻田第一个出草高峰期,试验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方法,应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分析,获得了株间除草主要工作因素机器前进速度、除草盘转速、除草深度之间单因子及交互作用对伤秧率的影响。移栽7天时,田间试验在保证除草率的前提下确定了低伤秧率株间除草机构的工作参数为机器前进速度为0.38m/s,除草盘转速162.75r/min,除草深度为43.9mm,此时除草率为80.5%、伤秧率为3.8%。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解决杂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降低除草成本,提升作物苗后行间除草技术,提出了宽行距种植作物苗后行间喷施除草剂遮挡装置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宽行距种植作物苗后行间喷施除草剂遮挡装置,主要包括支架、底座构件和遮挡构件3部分。该装置可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种植行距的农艺技术需求,可与不同大小的常规电动喷雾器配套使用,经多种作物应用伤苗率约2%~3%,可较传统人工苗后除草功效提高5~7倍,且具有灵活轻便及生产和作业成本低等特点。该装置的研制与开发拓宽了灭生性杂草的应用范围,对减轻农田杂草危害、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田株间除草机械除草机理研究与关键部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水田株间除草机伤苗率高等问题,进行机理分析和改进设计,采用左、右2组弹齿盘对称安装,通过软轴带动除草弹齿盘旋转,完成除草功能。通过对除草关键部件弹齿盘的运动学和水田植物(水稻稻苗和稗草)的强度分析,建立了弹齿盘的运动学模型以及水田植物的受力模型、应力模型。通过水田植物的应力模型分析,建立了水田植物的强度条件,并根据水田植物(水稻稻苗和稗草)的物理特性、弹齿盘基本参数,获得了除草盘转动角速度、弹齿数量的取值范围,并通过室内土槽试验确定了弹齿盘转动角速度为25.1 rad/s、弹齿数量为5。通过田间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除草率为80%、伤苗率为4.5%,均达到了农艺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慧农业技术和大田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除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关于除草剂自动喷洒的有效性,农田杂草的精准、快速地识别和定位是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算法实现农田杂草检测,该方法通过改进数据增强方式,提高模型泛化性;通过添加注意力机制,增强主干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改进框回归损失函数,提升预测框的准确率。试验表明,在芝麻作物和多种杂草的复杂环境下,本文方法的检测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0.6%,杂草的检测平均精度AP为90.2%,比YOLOv5s模型分别提高4.7%和2%。在本文试验环境下,单张图像检测时间为2.8 ms,可实现实时检测。该研究内容可以为农田智能除草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苹果种植区域的提取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Sentinel-2和MODIS融合影像的CBAM-DeepLab V3+模型。影响苹果种植区域提取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遥感影像的质量以及语义分割模型的性能。从影像质量角度来看,采用基于时序的时空融合算法ESTARFM,通过融合Sentinel-2和MODIS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数据的获取。与此同时,将训练样本从原始的800幅扩充至2 400幅,为后续语义分割模型提供更为充足的样本容量。在语义分割模型优化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苹果种植面积的提取精度,以DeepLab V3+网络结构模型为基础,引入基于通道和空间的CBAM注意力机制,进而发展出CBAM-DeepLab V3+模型。与原始DeepLab V3+模型相比,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的CBAM-DeepLab V3+模型在拟合速度较慢、边缘目标分割不精确、大尺度目标分割内部不一致和存在孔洞等缺陷方面实现了突破,这些改进提高了模型的训练与预测性能。本研究采用原始Sentinel-2影像及时空融合后的影像数据集,结合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的数据集和观水镇苹果数据集对U-N...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控制的棉田变量对靶喷药除草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自动精确去除棉田杂草, 减少除草剂用量,设计了一种以S3C2410处理器为核心,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变量对靶喷药除草系统,实现了自动识别杂草以及根据采集车速、杂草密度信息自动调整流量的功能。设计了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控制器能实现喷药量随车速及杂草密度变化而实时改变。在室内搭建了模拟棉田环境的变量对靶喷药试验台,对喷药系统进行了测试,试验测得在速度0.2m/s时,喷药除草对靶率达90%。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特征的杂草逆向定位方法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杂草逆向定位方法。以田间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将多目标杂草定位问题转换为单目标的作物定位问题。采用作物叶片HU不变矩与形状特征的识别准确定位出每一株作物,然后基于颜色特征将作物区域以外的绿色植物均认定为杂草。设计了一款小型杂草定位装置,并应用在宽幅喷药机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喷药机工作速度为5 km/h时,该系统对于大豆田间杂草识别的准确率为9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杂草定位与精细喷洒农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