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油料饼粕主要是指豆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葵花籽饼(粕)、芝麻饼(粕)等,是大豆、棉籽、菜籽、葵花籽、芝麻等加工的副产品。油料饼粕营养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配合饲料的质量。而加工过度又直接影响油料饼粕的营养价值。为此,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就加工过度对油料饼粕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1加工过度降低了油料饼粕中氨基酸含量油料饼粕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湿热高温的影响,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与糖类将发生反应。尤其是赖氨酸,其游离氨基最易与还原糖类的核基结合,形成在动物体内最…  相似文献   

2.
吴志刚    席雪冬  雷洪  曹明    梁坚坤    郭秀华  杜官本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2):259-263
为了改善小桐子基胶黏剂的初黏性及贮存稳定性,本研究将小桐子饼粕粉分别与脱脂大豆粉、分离大豆蛋白、酪蛋白混合,并通过碱处理改性和尿素改性方法制备小桐子基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脱脂大豆粉、分离大豆蛋白、酪蛋白分别与小桐子饼粕粉混合,小桐子基胶黏剂的干、湿强度都有明显提高,但适用期缩短。其中,分离大豆蛋白改性小桐子基胶黏剂的强度性能最好,但是适用期不长。脱脂大豆粉改性小桐子基胶黏剂在强度和适用期方面都比较理想。红外光谱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当共混脱脂大豆粉、分离大豆蛋白、酪蛋白后,小桐子基胶黏剂酰胺Ⅰ、Ⅱ的特征峰增强,小桐子基胶黏剂出现明显的固化放热峰,脱脂大豆粉较分离大豆蛋白改性的小桐子基胶黏剂固化温度高。  相似文献   

3.
运用纳米压痕仪检测和分析了添加不同纳米纤维素(微纤丝纤维素(MFC)、纳米微晶纤维素(CNC)、纳米纤丝纤维素(NFC))前后的酚醛树脂胶黏剂蠕变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在添加了纳米纤维素的胶黏剂胶合木材试样中,相同载荷下添加NFC的胶黏剂胶合木材的试样胶合界面形变最低,在卸载后其不可恢复变形最小,其次是添加MFC和CNC胶黏剂的胶合木材试样。从蠕变曲线可以看出,在恒定载荷下,5 min内添加MFC胶黏剂胶合木材试样的界面变形最小,其次为添加CNC胶黏剂的胶合木材试样,最后为添加NFC胶黏剂的胶合木材试样。  相似文献   

4.
采用次氯酸钠对玉米淀粉进行氧化制备淀粉胶黏剂,再用功能内交联剂(异氰酸酯)共混改性制备淀粉基复合胶黏剂。考查了复合胶黏剂体系的pH、PVA质量分数与用量、淀粉用量、异氰酸酯加入比例对淀粉基复合胶黏剂胶接性能的影响。胶接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变性的氧化淀粉,PVA质量分数为10%,PVA加入比例为3/5,淀粉与水比为3/8时,获得最佳的胶结强度和耐水性能。采用XPS分析胶层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异氰酸酯与淀粉胶黏剂、木材中的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结合是提高胶接强度和耐水性关键所在。所制得的改性淀粉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符合Ⅱ类胶合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机助剂氨基磺酸、正硅酸乙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无机填料纳米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镁对聚乙烯醇( PVA)交联硅酸钠木材胶黏剂进行耐水改性。研究有机助剂添加比例、无机填料配比以及有机助剂/无机填料配比对硅酸钠胶黏剂耐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耐水性提高机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有机助剂或无机填料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相比,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的耐水性有较大提高。 FTIR分析表明,相对于PVA交联处理硅酸钠胶黏剂,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可以进一步促进硅酸钠胶黏剂固化,提高胶黏剂的交联度,从而提高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助剂氨基磺酸、正硅酸乙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无机填料纳米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镁对聚乙烯醇(PVA)交联硅酸钠木材胶黏剂进行耐水改性。研究有机助剂添加比例、无机填料配比以及有机助剂/无机填料配比对硅酸钠胶黏剂耐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耐水性提高机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有机助剂或无机填料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相比,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的耐水性有较大提高。FTIR分析表明,相对于PVA交联处理硅酸钠胶黏剂,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可以进一步促进硅酸钠胶黏剂固化,提高胶黏剂的交联度,从而提高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地质聚合物因兼顾合成有机胶黏剂的高强度与无机胶黏剂的耐候性等特点,在人造板木材胶黏剂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无机网络的高脆性与低界面相容性限制了其与木材的胶接强度。本研究以提高地质聚合物的基体韧性及其与木材的剪切性能为目的,采用地质聚合物为原料制备木材胶黏剂,探索地质聚合物在木材胶黏剂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旨在从原料角度解决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的危害。  方法  采用苯丙乳液(苯乙烯?丙烯酸酯)作为有机掺杂物,以偏高岭土(MK)为地质聚合物原料,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经碱激发、有机掺杂和养护成型制备有机掺杂地质聚合物木材胶黏剂,通过调节苯丙乳液含量和养护工艺,研究其对地质聚合物基体性能及其与木材剪切性能的影响。  结果  相比于纯地质聚合物,苯丙乳液会降低地质聚合物基体的抗压与抗折强度,使压折比降低至6.09,剪切强度升高至2.6 MPa,接触角降低了4.1%,增加基体表面微孔尺寸与裂缝数量;添加KH-550后,基体抗压与抗折强度仍有所降低,但其明显改善了胶黏剂性能,压折比降低为5.96,剪切强度升高至3.6 MPa,接触角降低了25.7%,基体表面微孔尺寸变小,裂缝减少,结构更紧密。硅烷在基体中起偶联作用,使苯丙乳液与地质聚合物产生化学连接。  结论  苯丙乳液有机掺杂与硅烷偶联协同作用,在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中形成韧性膜,虽然降低了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基体强度,但能较好地改善其脆性,达到增韧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地质聚合物与木材的界面相容性,从而增强地质聚合物木材胶黏剂的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8.
以核桃饼粕为基本原料,支化聚合物为改性剂,对其在木材胶接上的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利用DSC热分析方法对不同支化聚合物用量下体系的固化历程进行表征分析,并借助FT-IR分析方法和SEM表征手段对支化聚合物改性核桃饼粕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和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化聚合物与核桃饼粕复合体系对木材胶接具有优良的强度和耐水性,且不同支化聚合物配比下体系的固化峰值温度和胶接强度有一定差别,最优可满足国标中Ⅱ类胶合板的要求。FT-IR和SEM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支化聚合物与核桃饼粕之间形成氨基与羧基化学交联,形成的胶层更加致密、均匀和连续,是复合体系具有优良耐水性的重要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基于脱脂豆粉原料的大豆基胶黏剂研究指明方向,分析了脱脂豆粉的制备工艺,指出低温脱脂豆粕粉碎后的脱脂豆粉适合作为制备大豆基胶黏剂的原料;脱脂豆粉含有约50%的大豆蛋白、40%的碳水化合物和其它微量成分,用脱脂豆粉制备大豆基胶黏剂主要是对其中的大豆蛋白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酶改性,各种改性方法对提高大豆基胶黏剂耐水性和质量的贡献不同;根据最新研究,着重介绍了对脱脂豆粉中碳水化合物的衍生化改性,使其与改性大豆蛋白协同,进一步提高大豆基胶黏剂的耐水性;指出制胶过程中实现脱脂豆粉组分的全利用、降低胶黏剂成本与粘度、提高固含量依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异氰酸酯对脲醛树脂进行了改性,制备复合胶黏剂,并采用DSC和TGA研究了异氰酸酯—脲醛树脂复合胶黏剂程序温度下的热量变化和热质量损失规律,讨论了异氰酸酯与脲醛树脂复合比例以及固化剂种类对复合胶黏剂体系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异氰酸酯能够加速脲醛树脂固化反应,提高复合胶黏剂的热稳定性,在不同比例条件下,异氰酸酯与脲醛树脂混合比例为1/7时热稳定性最好,异氰酸酯复合胶黏剂最适宜的固化剂为氯化铵与甲酸混合物.  相似文献   

11.
高温脱脂处理对马尾松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脂处理后的木材弦向干缩系数为0.244,比素材的0.301减少19.1%,径向和体积干缩系数也具有相同性。脱脂处理材弦向湿胀性为7.3,比素材的8.4减少13.1%。因此,脱脂处理能明显改善木材尺寸稳定性。实验结果还证实了脱脂处理能够提高木材胶合强度和油漆效果。但是脱脂处理后木材顺纹静曲强度为58.21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5.38 MPa,比马尾松木材的减少10%-11%。所以在选择脱脂处理工艺时要充分考虑到脱脂对木材力学强度的影响,让固态的树脂酸尽量地保留在木材内,这样做既可缩短处理时间,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确保了木材力学性能不受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型南瓜月饼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南瓜为馅料的月饼制作方案。通过对糖浆质量、馅料制作、皮料制作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确定出最佳的制作方法:确定糖浆熬制的最佳条件为每500 g白砂糖熬制温度25℃,熬制时间115 min,加水量为300 g,此时糖浆转化率为96.1%。通过对南瓜馅料制作中的加糖量、加油量、加精白粉量这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南瓜馅料制作的最佳条件为每500 g南瓜加油28 g、加糖100 g、精白粉12 g。通过对皮料制作中的加糖量、碱水量、加油量这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皮料制作的最佳条件为每500 g精白粉中加糖340 g、碱水2.5 g、油125 g。  相似文献   

13.
生物脱毒饼粕完全代替豆饼饲喂产蛋鸡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产蛋鸡进行了饲喂生物脱毒饼粕与饲喂豆饼的对比试验,试验证明:用生物脱毒饼粕以等能量等蛋白完全代替豆饼是可行的,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也有所提高,鸡蛋中毒素的残留量在安全食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The conversion of wood into chemic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st of our synthetic plastics, fibers, and rubber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With refinements in technology a large integrated plant utilizing all components of the wood for production of ethanol (to be further processed to ethylene and butadiene), phenols and furfural would be approaching economic feasibility as well at current petrochemical prices. If crude oil prices continue to climb at a faster rate than wood costs,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chemicals for polymers from wood would become certain. Although technical feasibilit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synthetic oils from liquefaction of wood might serve as feedstocks for cracking to chemicals in the same way that crude oil is presently used. The fulfillment of all our polymer needs from wood as a raw material should not place an impossible burden on our wood supply, but might actually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wood for lumber, plywood and pulp by providing a use for less valuable wood which would allow reforestation and 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以木纤维为基体,漆酶-ABTS介体体系活化后的木质素磺酸铵(Lac+ABTS/ML)为黏结剂制备环保型纤维板(Lac+ABTS/MLF),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分别分析材料的化学组分、酚羟基质量分数、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漆酶用量、介体用量和活化时间3个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漆酶添加量为20 U/g、介体添加量为0.3%和活化时间为60 min,在此工艺下制备的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均已达到GB/T 11718—2009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型中密度纤维板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ESCA)分析了经砂磨、紫外线幅射和浸提处理后木材表面化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砂磨后,木材表面自由基含量增多,含氧官能团增多;在紫外光幅射下,木材表面自由基增加,但含氧官能基变化甚微;未经浸提的木材表面被脂肪酸所复盖。根据测试结果,对木材表面的机械化学反应和光氧化反应以及表面钝化的机制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木粉为原料,添加适量落叶松栲胶,在不使用合成胶黏剂的情况下,采用高压热处理的方法促成木粉在模具中胶结成板;经正交试验,分析原料木粉目数、木粉与栲胶配比、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成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压压力为100 MPa、原料含水率为8%、成板密度为1.183g/cm~3的情况下,当热压温度为200℃、热压时间为12 min、木粉目数为140目以上、木粉与栲胶配比为2:1时成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表面的润湿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水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的主剂对落叶松、桦木和柞木表面的接触角,并通过测量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对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材表面的接触角,推算出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表面的自由能。结果表明:水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的主剂对桦木的接触角最大,同时计算得的桦木表面的自由能最低,说明在这3种木材当中,桦木的润湿性最差。通过柞木和落叶松的接触角的测定和表面自由能的计算可以看出:柞木和落叶松木材的表面润湿性相差不是很大,落叶松比柞木的润湿性稍好一些。对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的径切面的胶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木的常态压缩剪切胶合强度比桦木的略大一些,3种木材当中落叶松的常态压缩剪切胶合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预压缩速生杨木的动态润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润湿模型描述动态接触角(θ)在木质基材表面上的扩展过程,即定义一个K值来描述胶黏剂在木质基材表面上的动态润湿行为,并应用此模型分析了不同压缩工艺条件下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的湿润性能,此外,还比较了不同压缩工艺参数如压缩率、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动态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胶黏剂在预压缩杨木表面的动态湿润过程.保压时间是对K值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在杨木处理中更应该关注保压时间对界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常用饲料蛋白质在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为实验动物,用尼龙袋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的饼粕,常用能量饲料和副产品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及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加工方法不同的饼粕,蛋白质降解率不同,热榨可以降低饼粕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所测饲料中以麸皮和棉籽饼的蛋白质降解率最高,分别为75.28%和61.29%;玉米蛋白粉和芝麻饼最低,分别为30.19%和29.04%,其它饲料的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豆饼45.9%,豆粕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