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26)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YN19)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盆栽试验。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在智能超低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低温(2℃和-2℃)胁迫处理,以10℃作为对照组(CK)。于花后每隔7d进行取样,对小麦强势和弱势颖果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观测分析,同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果皮、胚乳细胞及大、小淀粉粒的显微结构,以探明药隔期倒春寒胁迫下小麦颖果发育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药隔期倒春寒会降低小麦颖果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且降幅随倒春寒胁迫程度的加强(2℃→-2℃)而增大,成熟期小麦颖果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减小1.17%~4.41%、1.57%~10.22%和1.42%~9.40%,倒春寒胁迫下成熟期两品种小麦各处理弱势粒颖果长/宽、长/厚、宽/厚比值均高于强势粒颖果。(2)药隔期倒春寒会减缓早期颖果果皮降解速率,同时还会抑制两品种小麦颖果胚乳细胞淀粉粒的发育。(3)药隔期倒春寒降低小麦强、弱势颖果胚乳细胞内大、小淀粉粒的周长和面积,花后28d强势粒颖果胚乳细胞内大、小淀粉粒周长和面积分别下降8.17%~14.66%和14.08%~17...  相似文献   

2.
以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烟农19 (YN19)和新麦26 (XM26)为供试材料,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期利用超低温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4℃和-4℃两个温度处理,以低温处理期间大田环境平均温度10℃为对照(CK),观测不同程度低温处理下小麦功能叶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药隔期低温胁迫显著增加供试两品种小麦功能叶SOD、POD、CAT酶活性和MDA含量,其中CAT酶活性增幅最大,XM26在4℃、-4℃处理下功能叶CAT活性较CK分别增加了48.68%和87.55%,YN19则分别增加了76.59%和110.39%,总体来看YN19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均大于XM26,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2)低温胁迫破坏小麦功能叶叶绿体结构。XM26在4℃、-4℃处理功能叶叶绿体数和叶绿体面积较CK分别下降12.43%、24.97%和57.68%、5.88%,YN19分别下降14.56%、16.69%和25.88%、61.90%。随着温度的降低(4℃→-4℃),供试两品种小麦叶片的基粒片层数量和厚度大幅下降,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基粒片层开始解体。(3)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钛对小麦旗叶某些光合功能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钛能提高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PSⅡ活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以及潜在光合作用量子转化效率;加速小麦的灌浆进程,促进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由于钛能改善植物的光合功能和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因此,钛制剂在农业生产上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凹凸棒石保水剂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凹凸棒石保水剂对小麦生长及衰老的作用,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青岛农业大学黄岛区宝山试验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凹凸棒石保水剂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衰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开花期后,T1、T2、T3处理净光合速率高于CK、T4处理,且呈T3T2T1CKT4趋势,说明适量的凹凸棒石保水剂对小麦的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趋势与其一致。在小麦灌浆期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趋势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过量时有负面影响,丙二醛(MDA)含量趋势则相反,说明施用适量凹凸棒石保水剂能延缓小麦旗叶衰老。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SOD、POD、CAT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石保水剂施用量为22.5 kg/hm~2时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8.5%、6.3%、11.6%,产量增加10.8%,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研究灌浆期持续6d和9d涝害处理对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及水分胁迫解除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涝害会显著降低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0.05),但不同处理下降的幅度存在差异;涝害6d处理(WL6)和涝害9d处理(WL9)净光合速率分别降至正常水分处理(对照,CK)的82.0%和71.5%;水分胁迫解除后3d,WL6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得到恢复,与CK表现一致,而WL9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与CK差异显著,仅恢复至CK的86.3%。涝害阶段及水分胁迫解除后3d,小麦旗叶SPAD值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保持一致。与涝害9d处理相比,涝害6d处理进行降渍以后,小麦叶片的光合特性能得到较好恢复。涝害期间,WL6处理的旗叶胞间CO2浓度较对照显著升高,表明涝害6d后旗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气孔因素所致;WL9处理气孔导度显著下降的同时,胞间CO2浓度却无显著变化,说明涝害9d后小麦叶片的低光合作用主要也是受到了非气孔因素的影响,与叶片气孔的张开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小麦在不同地区合理的追氮量,在北京和石家庄2个试点以强筋小麦藁优2018(B1)和师栾02-1(B2)为试验材料,设置75 kg·hm-2(C1)、105 kg·hm-2(C2)、135 kg·hm-2(C3)3种追氮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追氮量对不同试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135 kg·hm-2追氮量范围内,增加追氮量,可提高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增大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藁优2018的旗叶Pn和Gs下降速度均较师栾02-1快,且Ci升高;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叶绿素(Chl)(a+b)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开花后14 d,C2、C3处理Chl(a+b)含量相对C1分别平均增加了6.01%和13.81%。...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122.5~337.5kg/hm2,P2O590~270kg/hm2范围内,随肥料用量增加杂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Chl)含量、可溶蛋白(Pro)含量、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均升高,光合功能期延长,叶源量增加。母本(C6-38)与杂种F1表现相同趋势,而父本(Py85-1)在中肥和高肥处理下各指标的表现与杂种小麦相反。在旗叶整个老化过程中,杂种小麦与双亲本均值相比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功能期的平均优势均随氮、磷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各施肥水平下均以老化后期大于前、中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在豫西丘陵旱作条件下,对少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一年两熟和传统耕作5种耕作处理的冬小麦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灌浆中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且有较高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开花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化学效率值较传统耕作高,光抑制程度较传统耕作小;灌浆中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净光合速率略低于传统耕作,分别为传统耕作的96.4%和99.7%,但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小麦生育期间耗水量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与传统耕作相比,产量增加19.3%和9.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5%和8.5%。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籽粒灌浆进程中粒重、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探明了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优质小麦灌浆进程及蛋白质含量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分别呈"慢 -快 -慢"的"S"型和"高 -低 - 高"的"V"型变化;开花后23 d蛋白质含量最低;蛋白质产量随灌浆进程呈持续上升趋势.随播期推迟,优质小麦最大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起始生长势提高,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延长,旗叶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以10月9日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临优2018"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施氮水平对优质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通过对两个优质小麦品种不同施氮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优质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8901施氮量在N.1203~60.kg/hm2范围内,旗叶光合速率、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粒重都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弱筋小麦SN1391施氮量在N.1202~40.kg/hm2的范围内,上述指标和施氮量呈正相关,但当氮肥用量增加到360.kg/hm2时,则迅速降低。研究还表明,两优质小麦都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但过高氮肥用量又使其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其光合速率之间相关不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粒重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抗倒春寒性能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冬麦区小麦稳产和丰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抗倒春寒小麦新品种是降低倒春寒危害的重要手段,建立简单易行、易推广且全面系统的小麦抗倒春寒性能鉴定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冬小麦抗倒春寒鉴定的方法和指标,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提出鉴定原则和程序。(1)鉴定方法方面,主要包括直接鉴定法、间接鉴定法和综合鉴定法等,直接鉴定法有田间自然鉴定法(引种栽培应用最广,但周期长、工作量大)、人工模拟气候室法(周期短、可重复性强,但对设备与技术要求较高)和生长恢复法(冬前冻害鉴定较多,抗倒春寒鉴定方面较少,一般与其它鉴定方法配合使用)等;间接鉴定法有助倒春寒危害温度阈值的研究,但目前指标与抗寒性关系还未有明确定论,应用受到限制;综合鉴定法鉴定结果全面而准确,但对技术、成本要求较高且工作量较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搭配、综合运用。(2)鉴定指标方面,主要包括形态与农艺、生理生化、气象与生态指标等,形态与农艺指标一般用于田间自然鉴定法,常以数量、质量、颜色和形态变化等作为参考项;生理生化指标一般用于间接鉴定法,包括活性氧、渗透调节物质、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与呼吸特性等;气象与生态指标常应用于各种鉴定方法,气温、地温、冠层温度、半致死温度和恢复生长最低温度常作为鉴定指标,而光照、CO2、湿度和肥力等因素会影响结果准确性。(3)关于鉴定原则与程序,本文提出了鉴定结果的地域性、指标选用的针对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等鉴定原则,并以易灾期、品种敏感期、敏感器官、鉴定方法和指标、低温程度、田间/盆栽试验、数学分析方法、抗寒性能评价与分级为主要流程的鉴定程序。最后,从抗寒生理研究、新兴技术鉴定研究与应用和鉴定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进行春玉米控水试验,设置3个控水水平(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2个水分控制时段(干旱、复水),研究苗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春玉米叶片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及曲线拟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春玉米叶片对光辐射的利用能力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均显著下降,而光补偿点(L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升高。复水后,前期中度干旱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Pnmax、AQY、LSP、Jmax、VCmax均高于一直正常供水水平和中度干旱水平;而前期重度干旱处理的上述各参数(Jmax、VCmax除外)均未达到一直正常供水水平,但高于重度干旱水平。SOD、POD和CAT活性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一直正常供水水平和干旱水平,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则下降幅度较小。苗期中度干旱锻炼具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轻,复水后其膜容易修复,使叶片光合效率产生超补偿效应,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其膜修复滞缓,使光合效率产生部分补偿效应。因此,在西北旱区春玉米生产实践中,如果进行抗旱锻炼,应限制在中度干旱水平,避免重度干旱。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对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作用,本研究于2019—2020年进行盆栽试验,以扬麦18号为材料,在田间增温棚中进行花后15~19 d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不同时期预喷施外源SA处理下小麦的抗氧化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导致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加,旗叶超氧阴离子( O 2 . -)产生速率加快,小麦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对小麦旗叶造成损害;喷施外源SA后,灌浆期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抗逆指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表明外源SA增强了小麦对高温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时期喷施外源SA后,开花期预喷施SA处理相对其他处理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效果最好。综上,喷施外源SA可通过提高小麦旗叶抗氧化酶和抗逆酶的活性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的损伤程度,且开花期喷施效果较佳。本研究结果为减轻高温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4个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鸠坑、龙井43和乌牛早7a生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35℃和40℃)处理6、12、18、24、48h,取出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25℃)恢复3、6、9d,以未经高温处理置于人工气候箱中(温度25℃)的各品种茶树为对照(CK),测定茶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胞伤害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抑制了茶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处理时间越长、温度越高,Pnmax和Fv/Fm下降越快,除35℃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外,其它3种茶树经过高温处理后,在恢复期间其Fv/Fm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茶树叶片的SOD酶活性在高温处理的前12h迅速上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的平均值在高温处理第48小时达到最大,恢复期间缓慢下降;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茶树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均呈增加趋势。4种茶树耐热性的强弱由高到低依次为福鼎大白茶>乌牛早>鸠坑>龙井43。  相似文献   

15.
施磷对镉胁迫下黄瓜苗期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石灰性土壤中施磷对镉胁迫下黄瓜苗期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磷肥、缓解镉毒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完全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土壤镉添加水平(0、1、3和5 mg kg?1土)下施加不同浓度磷(0、50、100、150和200 mg P2O5 kg?1土)对黄瓜苗期生物量、叶片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结果  随着施Cd量的增加,黄瓜生物量先增后降,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上升趋势。施加适量磷(≤ 150 mg P2O5 kg?1)能够显著提高黄瓜生物量、Pn、Gs、Tr、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ar),降低叶片中Ci。对于抗氧化酶系统来说,随着施Cd量的增加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施磷后,能够明显增强抗氧化酶系统。施Cd量为1 mg kg?1,施磷量为50和100 mg P2O5 kg?1时,CAT活性增加了1.9% ~ 9.6%。施Cd量为3和5 mg kg?1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POD和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增加,与不施磷相比,POD活性分别增加了149.1% ~ 197.8%和150.4% ~ 252.0%,CAT活性分别增加了5.8% ~ 16.6%和0.55% ~ 19.4%,其中施磷量为100 mg P2O5 kg?1时黄瓜叶片POD和CAT活性达到最大。同时,施P能够降低叶片中MDA含量,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  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磷量为100和150 mg P2O5 kg?1时,能够明显缓解镉毒害,增强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而施磷量达到200 mg P2O5 kg?1时则对黄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肥耦合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连续4年的春小麦田间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肥单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影响顺序为水>磷>氮.其中,氮、磷施用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正效应,而灌水量对水分利用效率是负效应.水肥多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有交互效应,氮与磷之间、氮与水之间的交互效应极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正效应.磷与水之间表现为负效应,但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超过10 kg/(hm2·mm)的水肥优化管理方案为,施氮量102.6~239.3 kg/hm2,施磷量84.3~139.0kg/hm2,灌水量41.0~170.9 mm.获得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的施氮量220.6 kg/hm2,施磷量76.0 kg/hm2,灌水量117.4 mm.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亚基评分方法的准确性,对22份春小麦的亚基组成和数目与小麦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不同亚基的评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lu-A1位点Null的小麦品质明显低于2*亚基和1亚基。Glu-B1位点17+18和7+8及7+9亚基的差异对小麦品质影响不大,仅在面筋指数上17+18亚基优于7+8亚基,在延伸度(L)上17+18亚基显著优于7+9亚基。Glu-D1位点等位基因的变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较大,5+10亚基明显优于2+12亚基,在面筋指数、颗粒度、灰分、P、W、IE、PRMAX、WA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综合评价,Glu-1位点对小麦品质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Glu-D1Glu-A1Glu-B1。在4种亚基评分方法中Payne评分方法与春小麦的品质相关性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春小麦品质的育种早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two-year consecutiv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ag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Mingora Swat, Pakistan during Rabi 2016–17 and 2017–18 to study the residual effect of carbon sources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subsequent wheat productivity. Carbon sources (peach leaf and rotten fruits on dry basis, compost of peach residues and biochar of these residues), Three P rates (P1 = 50, P2 = 75, and P3 = 100 kg P ha?1) with two irrigation levels (225 and 175 mm) along with traditional planting with no irrigation,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No carbon sources or phosphorus was applied to the wheat crop at any stage. Th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CS such as biochar with improved irrigation system of 225 mm could enhance the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in 0–100 cm during the key growth stages, as well as WUE and rainfall use efficiency were improved by 34% and 51% as compared with no irrigation, respectively. Maximum yield components were produced by compost while biological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biochar amendm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rrigation volume of 225 mm produced higher grain yield when wheat was sown after the preceding crop treated with biochar and 75 kg P ha?1. It is concluded that biochar with 225 mm irrigation level is a suitable treatment for efficient consumption of local rainfall and increase subsequent wheat productivity under the northern climatic scenario of Pakistan because it improves the Evapo Transpiration (WUE),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and reduces ET levels, thereby enhancing the grain yield, net pro?t, and food security.  相似文献   

19.
不同NPK配置对强筋小麦群体生物量与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关中川道灌区以强筋小麦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NPK配置对其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群体数量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提高施肥量可显著增加生物产量、群体数量及产量,处理平均值分别比常规处理增加11.9%~43.6%、4.1%~17.4%和8.3%,其最佳N、P、K配置依次为N135kg hm-2,P2O5和K2O各120kg hm-2、N135kg hm-2,P2O5225kghm-2,K2O120kg hm-2和N225kg hm-2,P2O5和K2O各120kg hm-2。在目前常规投肥水平下适度增加钾肥有利于生物产量的显著提高,增加磷肥和钾肥有利于群体数量的提高,增施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的最佳NPK配比较常规处理增产19.1%,其增加养分的平均产量4.44 kg kg-1,比各处理平均养分产量高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